瑞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
瑞 安 市 人 民 政 府 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各片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各镇、乡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瑞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6年3月14日在瑞安市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瑞安市市长 叶春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瑞安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瑞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发展和2005年主要工作回顾
2001年至2005年,是瑞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面对要素紧缺、环境制约等造成的种种压力,面对非典疫情、台风灾害等带来的严峻考验,全市上下在中共瑞安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三城”战略目标,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克难攻坚,负重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增长方式转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生产总值由“九五”期末的151.65亿元增加到242.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2.4%,高于“十五”计划目标1.4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27.5亿元和14.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3.3%和21%;三次产业比例从6.8:59.1:34.1调整为4.3:53.8:41.9。效益农业加快发展。落实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初步建立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25万吨以上,2004年、2005年被评为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成特色农产品基地19.2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4家,拥有市本级农业龙头企业89家,被评为“中国马蹄笋之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小流域防洪堤24公里、50年一遇沿海标准堤塘21.6公里。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加速产业集聚提升,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规模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4.7%,产值超亿元企业从9家增加到61家。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完成工业项目供地1.11万亩,安排技改贴息资金1.12亿元,带动全社会技改投入29.69亿元。深入实施品牌兴业战略,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国家免检产品6个、省名牌产品19个、省知名商号17家、省著名商标18个, 获得“中国汽摩配之都”等“国字号”工业金名片7张。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引导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建筑业产值由9.13亿元增加到18.1亿元。第三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旅游业收入年均增长27.4%。加快发展商贸、金融、信息、房地产等行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十五”计划目标。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开放促发展,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外向带动,发展活力日益显现 大力引导企业制度创新,新增股份有限公司22家、企业集团20家,瑞立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买壳上市”,实现温州民营企业上市零的突破,华峰氨纶公司通过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伺机上市。顺利实施投融资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组建商贸、工业、城建三大国有投资经营公司,浙江瑞安农村合作银行成为全国首批农村合作银行。稳妥推进机构改革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完成安阳镇撤镇建街工作,政府工作部门由31个减少到25个,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瑞安设立办事机构。实施农电“两改一同价”,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免征农业税。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29.44亿美元,外贸依存度提高到34.6%。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外商投资企业81家,实际利用外资1.32亿美元。外经合作日趋活跃,新增境外企业和贸易机构71家,22家民营企业同世界500强企业建立贸易合作关系。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化进程,城乡面貌显著变化 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安阳新区和经济开发区配套功能,加大旧城开发和保护力度,加快塘下、汀田、莘塍、飞云与中心城区的融合,城市建成区面积从51.9平方公里扩大到61.4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61%。基础设施由制约型向初步适应型转变。全面启动“十大建设、双百计划”,开工建设飞云江三桥、温福铁路瑞安段等项目,相继完成甬台温高速公路瑞安段、56省道瑞安段改建等工程,市域交通网络逐步健全;启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加快污水处理工程、莘塘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建成肖宅水闸和滨江一、二期防洪堤,城市排污防洪设施日益完善;凤山水厂一期、江北水厂一期和220千伏场桥变电所等供水供电工程先后竣工,日供水能力达27.3万吨,年供电量达33.25亿千瓦时,供水供电紧张状况进一步缓解。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积极推进生态市建设,建成省级生态镇1个、温州市级生态村镇37个;加强区域性、行业性污染整治,温瑞塘河和环城河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塘下罗凤小熔炼整治工作通过温州市验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稳步推进“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和“乡村康庄”工程,整治村庄192个,新建、改建通村公路489公里;开展“三大广场”、“三山公园”和“三道景观线”建设,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新增城市绿地8.75万平方米,显山露水的城市风貌不断展现。 五年来,我们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科教兴市进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升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6家、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行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8个,专利授权量和发明专利公开数均居全省前列。加强人才工作,建成人才村公寓,积极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口比重由1.92%提高到3.35%。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校网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建、改建校舍50.3万平方米,建成省级教育强镇14个、省级标准化学校28所、温州市级以上示范学校(幼儿园)44所,完成市委党校迁建工程;在全国率先实行“教育助学凭证”制度,基本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十五年基础教育,高考录取率由55.68%提高到58.55%,被评为省教育强市。国际编号为4073的小行星被命名为“瑞安中学星”。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建成广电大楼等一批文化设施,14个乡镇(街道)通过“东海文化明珠”和“金海岸文化明珠”工程验收,获得国家级文艺作品奖项16个,组织申报的“温州鼓词”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卫生网络,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17.2万人。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成绩喜人,在温州市运动会上实现“三连冠”。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强化基层基础建设,逐步扭转计生工作被动局面,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积极开展“十镇联片、百村创建”和城市“五项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圆满完成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妇女、青少年、残疾人事业有了新进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务、人武、人防、市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注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群众生活不断改善 坚持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解决了群众关注的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总参保人数达49.9万人次,实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目标。加快构筑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实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总量、覆盖率和基金规模均列温州市首位,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90%和98%,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1.32万人。加强山海协作,落实扶贫开发项目1056个,完成下山移民安置4.02万人。加快发展慈善福利事业,慈善总会、红十字会共筹集资金6407.6万元,直接受益对象达2.4万人。开展“和馨行动”,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83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7436元,年均分别增长11.6%和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64.99亿元增加到146.89亿元;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汽车、住房等成为消费热点,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15.4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35.2平方米和45平方米。 五年来,我们坚持依法治市,努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政府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及时向市政协常委会通报政务情况,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的建议意见,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775件,政协提案1298件。规范政府行为,废止规范性文件342件。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取消行政许可事项22项。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顺利完成“四五”普法任务,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效能建设深入推进。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减审批项目653项。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试行市政府常务会议公开。加强行政效能监察,积极开展“三项评议”,机关作风明显转变。深化分权制衡工作,建立健全“四个中心”,加大纠风力度,强化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平安瑞安”创建工作不断深化。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整治和规范化管理活动,加强监管队伍建设,逐步健全三级机构网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现代警务机制初步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日益严密,有效维护了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我们按照市委提出的“坚持两轮驱动、抓好三项建设、构筑一个体系”的要求,认真落实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围绕重点领域,狠抓薄弱环节,迎难而上,破难而进,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12.1%和17.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6.2%和9.9%,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超过预期目标。 全力加速工业化进程,产业优化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努力引进日本MDI生产线、一汽整车和深圳多彩等重大项目,引资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合同利用外资1.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628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3.37亿元,在温州11个县(市、区)中均列首位。贯彻实施温州市工业发展“12345”工程,组织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加大供地率、进场率“两个90%”的推进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和品牌培育,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完成工业性投入21.3亿元,工业总产值达515.74亿元,三大主导行业规模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6.1%,“千禧”牌氨纶长丝、“聚峰”牌聚氨酯树脂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强化要素保障,加快丁山二期、阁巷围垦工程进度,积极盘活土地存量资源,争取到折抵指标使用定额1153亩,完成工业项目供地3240 亩;开展电网建设攻坚活动,500千伏温南输变电工程瑞安段如期完成,110千伏南门、里北垟、东经变电所竣工投产,220千伏东新、110千伏汀新等变电所建设进展顺利。 稳步推进城乡建设,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设计、综合交通规划,组织编制地下管线综合规划、桐浦组团概念规划,规划体系逐步健全。启动玉海文化游览区心兰苑组团和隆山公园建设项目拆迁,完成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建设,完善滨江二期景观设施,城市形象和品位不断提升。实施城市“九路八口”整合工程,加快瑞枫公路、东新路建设,完成省道、县道“砂改油”和104国道瑞安段路面翻修,城乡交通条件继续改善。加强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和“青山白化”等专项整治,拆除各类违法建筑37.73万平方米,“三沿五区”私坟治理率达88%,城乡管理力度明显加大。实施农村“五大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投入财政资金5120万元,有力促进了山区海岛发展。 深化“平安瑞安”建设,社会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开展治安防控“百日大行动”,精心组织打击“两抢一盗”、打黑除恶等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了刑事案件高发态势。开展信访宣传调处、“开门大接访”和化解“四访”等专项活动,解决了群众反映集中的一批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铁网二号”行动,突出抓好安全隐患整治,强化源头管理,实现事故总量、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下降目标,安全生产工作得到省、温州市充分肯定。严格落实“三禁三限”要求,全力做好划龙舟管理工作,确保了民间划龙舟活动安全、文明、有序进行。制定实施《瑞安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认真做好抗台救灾和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全力防控禽流感、猪链球菌等疫病,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群众利益得到进一步维护。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实施文化建设系列工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功跨入省科技强市、体育强市行列,顺利通过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验收。开展计划生育“百日攻坚大行动”,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丰富优质服务内涵,计生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到14个乡镇(办事处),向650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教育助学凭证”,新建、改建6座敬老院,受益对象不断增加。推进公费医疗改革,实行医疗保险制度。切实抓好“农民饮用水工程”、“食品放心工程”等建设,改善77个行政村饮用水条件,新增连锁超市12家、农村放心店279家,农村饮用水条件和消费环境逐步改善。 各位代表,“十五”时期瑞安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作出无私奉献的驻瑞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瑞安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瑞安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仍属于粗放型,资源要素紧缺与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并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低、小、散”问题依然突出。山区海岛内在发展动力不足,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社会事业滞后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很大压力,统筹发展力度还需加大。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滞后,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整治任务仍十分艰巨,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公共安全隐患还比较突出,因工程建设、村集体资产分配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机制还需不断完善。政府职能转变还未完全到位,少数部门服务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不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尚待加强。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加以克服解决,也真诚希望各位代表和其他各方面人士一如既往地支持监督政府工作,共同推进新发展,努力把瑞安建设得更加美好。
二、“十一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纵观国内外形势,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我国经济仍将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区域发展呈现“百舸争流、万马奔腾”态势。这既是新的发展机遇期,也是新的发展考验期。审视自己,我市经济自主增长活力不断增强,多年积累的发展潜力正在进一步释放,瑞安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机遇,主动迎接挑战,既要一脉相承地坚持发展,又要与时俱进地科学发展,力争在新一轮竞争中阔步前进、奋勇争先。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三城”战略目标,推进自主创新和转型提升,推进改革开放和统筹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实施文化大市战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是: ——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到2010年达4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4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6%;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12%。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温州大都市区南翼中心城市整体形象日益彰显,城市化水平达6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显成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生态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污染物排放强度逐步下降,城镇污水处理率达7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2000元;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5%,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100%,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20%。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素质进一步提升。文化大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会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进入全省前列,学习型、创新型社会建设有效推进,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2%,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5年,每千人拥有医生数2人,体育人口达45%以上,人才资源总量达20.4万人。 ——民主法制逐步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法制环境明显优化,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平安瑞安”建设成效显著,公共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社会秩序良好,群众安居乐业。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我们将认真落实以下五方面战略任务。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加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发挥我市产业集群和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全面实施《瑞安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以新兴产业为先导、三大主导行业为支撑、传统特色产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构筑“一轴两横四区”的产业带发展格局。一是推进产业集聚提升。依托经济开发区和汽摩配产业基地,完善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平台建设,做大做强三大主导行业,全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集群经济。强化专业协作和产业配套,做精做优针织、服装、制鞋、眼镜等特色行业,努力培育素质更高、竞争优势更为明显的产业集群。挖掘海洋资源和港口优势,积极发展以临港产业为主的海洋经济,培育扶持IT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引导企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优势对接、强强联手”,大力培育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引导中小企业整合提升,推动差异性发展,加快培育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三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产品。把自主创新和品牌发展结合起来,鼓励企业培育品牌、提升品牌、经营品牌,不断壮大品牌经济规模。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加速工业化的主要推动力,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提升,促进内外源经济互动发展。一是努力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强化“市外即外”理念,坚持大项目招商,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努力提高引资总量和质量。突出“以民引外、民外合璧”,鼓励民营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嫁接,更好地把引进外资与做大民营企业结合起来,努力在合作竞争中实现本土经济大发展、大提高。创新招商方式,大力推广“零增地招商”,鼓励企业增资扩股和转股并购,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企业上取得新突破。二是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贸易方式和出口商品结构,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产品出口,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实现出口增长方式由创汇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注重出口营销策略和战略的研究,完善外贸服务信息平台和预警机制,发挥行业中介组织在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抑制不合理低价竞销中的积极作用。加快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探索发展附加值高的服务贸易,扩大资源性产品、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口,提高对外贸易效益。三是推动对外经济合作。鼓励优势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开展跨国经营,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加强与在外瑞安人的联系,充分发挥海外侨团和各地瑞安商会作用,最大程度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合作。坚持“外引内留”,规划建设总部型经济园。 构筑服务业发展新高地。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方向,加强规划引导,强化政策扶持,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一是整合提升商贸流通业。结合安阳新区C区改造建设,引导中心城区“退二进三”,整合优化瑞安广场周边商业网点布局,推进商贸集聚区和特色街区建设,形成代表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商圈。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商贸企业,积极推行连锁经营、加盟经营、品牌经营,扶持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推动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二是不断壮大旅游经济。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强化城市旅游集散功能。实施旅游景区“126”工程,发展山海生态游、文化休闲游、经济探密游和乡村体验游,加强形象宣传和整体促销,全力打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三是积极发展房地产等行业。在扶持壮大建筑业的同时,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培育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建立合理的住房供应体系,努力扩大住房消费需求。加快金融、商务、体育健身等服务业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改善要素支撑,促进经济集约发展。严格执行“两个目录”,限制“三高一低”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扶持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推广节能、降耗、减污等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培育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示范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坚持开源节流并举,完善工业用地制度,强化后续管理,实行土地产出水平综合统计监测,调整提高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双控”指标,推广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科学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造地,加快整合开发废弃地、宅基地、山坡地,积极推进农用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完成丁山二期、阁巷围垦工程,增加土地战略资源,拓展发展新空间。 (二)强化统筹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全面加大支持“三农”力度,充分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努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建立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培育壮大经济林果、精品蔬菜、优质稻米、生态畜禽、渔业养殖等农业优势产业。鼓励引导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开发和农产品加工,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品牌农产品,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实施“种子种苗”工程,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标准化,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实施天井垟、金潮港及陶山片防洪排涝综合整治工程。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和储备体系建设,确保粮食安全。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认真做好动植物防疫、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和气象服务等工作。 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优化村庄总体布局,编制新社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引导农民向新社区集中。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道路、自来水管网、环卫设施等网络,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农村文化阵地工程和文明创建工程,全面提高农村吸纳城市文明的能力。深化户籍管理、土地征用、劳动就业等城乡配套改革,适时启动乡镇区划调整,稳妥撤并弱小行政村,努力形成城乡衔接、资源共享的农村新社区建设推进机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土地使用权。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着力提升农民素质,加快农民转产转业,努力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被征地农民和农业专业大户的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鼓励引导民营企业通过“订单合作”等形式,吸纳山区海岛农民就业,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综合运用项目优先等手段,加快建设规模适度、设施配套的移民示范小区,有序引导高山群众异地脱贫。深化山海协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健全帮困机制,帮助农民走出一条自我积累和借力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三)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打造温州大都市区南翼中心城市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市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要强化都市区发展理念,全面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增强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 加速城市融合贯通。按照主动接轨、加快融入的要求,全力打通连接温州主城区的“三大通道”,全面对接“大温州”建设。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完善城市重要功能区块规划和市域各片区规划。推进中心城市建设,适时启动瑞安大道项目,促进融合提升,形成三组团发展格局。中部组团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快瑞祥新区和莘塍中心区建设,推进旧城改造,加强重点历史地段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北部组团结合塘下中心区开发,加快路网贯通,促进塘下与汀田的联动发展。南部组团着眼提升形象,加快飞云中心区、站前区和飞云工业功能区建设,推进城市跨江发展。依托瑞枫公路、56省道,构建中西部地区两条城镇连绵带,强化区域资源共享和整体优化,促进马屿、仙降、桐浦、碧山、陶山、荆谷等乡镇互动互进、协同发展,成为承接温州大都市辐射的重点组团之一。充分发挥高楼、湖岭片生态优势,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都市“后花园”。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外抓大交通、内抓大配套的思路,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基本形成适度超前、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构筑内通外畅的综合交通网。启动温州绕城高速公路瑞安段、龙丽温高速公路瑞安段、新城大道(南塘大道瑞安段)等项目,加速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瑞安段、57省道瑞安段改建等工程建设,建成温福铁路瑞安段、飞云江三桥及接线、飞云江三桥南北延伸线、中心汽车站和公交总站等工程。构筑覆盖城乡的给排水网。扩建江北、江南和凤山水厂,推进“农民饮用水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污水接管收集系统。构筑保障有力的能源动力信息网。建设垃圾焚烧发电与北龙风力发电项目,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实施“1623”输变电工程,发展高速宽带信息网、有线电视双向数字化传输网络。 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容量相协调,努力营造优美舒适、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高标准完成沿海防护林工程,大力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增强城市生态功能。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温瑞塘河、环城河和瑞平塘河等水系整治,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做好飞云江综合治理工作,推进北麂渔港及配套工程建设,完成滨江防洪三期,加大对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力度,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运用生态理念推进城乡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家园,力争80%的乡镇达到省级生态乡镇标准。强化城市管理执法,继续抓好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整治,创新城乡管理模式,加快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倡导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健全废弃物回收系统,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强化人口综合调控,完善公共服务和利益导向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努力建设文化大市,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文化是提升现代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四个强市”建设,全力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努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塑造和弘扬具有时代特征、瑞安特色的城市人文精神,增强全市人民的精神动力。实施文明素质工程,广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行业等系列创建活动,继续深化“双建设、双整治”和“双百结对、共建文明”工作,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文化保护工程,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编制历史建筑、古迹遗址的保护目录,组织修建一批历史名人纪念馆。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安排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培育乡村特色文化,鼓励创作一批优秀文化作品。实施文化阵地工程,建设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企事业单位机制创新。积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和产品品牌。 加快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力争建成温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研发机构10家、行业科技创新服务机构5家。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十五年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继续调整优化校网布局,实施市五中、市电大迁建等项目,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城市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扩充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工作,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发展竞技体育,实施体育中心二期建设,完善城乡体育设施和健身组织网络,推进“小康健身”工程,国民体质合格率达85%。重视人才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加强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关心支持妇女、青少年、老年人、红十字等事业,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务、人防、市志、档案等工作。 (五)深化“平安瑞安”建设,着力构筑和谐社会 构筑和谐社会,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重视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突出解决民生问题。健全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体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扩大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覆盖面,做好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重视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快构筑社会帮困体系,切实解决“孤寡残疾”人员生产生活问题。建立健全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广大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品。完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保障制度,改善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条件。坚持公交优先发展,着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方便群众出行。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以情报信息为主导的现代警务机制,坚决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坚持打防控并举,推进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国家安全工作,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境内外敌对势力、非法宗教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贯彻落实国务院《信访条例》,注重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完善领导下访、约访制度,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服务,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完善各类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反应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加大安全隐患整治力度,严肃惩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支持驻瑞部队各项建设,切实做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加强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坚持科学理政,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审批制度改革,强化绩效考核,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持民主施政,完善重大决策规则和程序,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的建议意见。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管理社会事务,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从严治政,全面实施《瑞安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细则》,加强行政监察、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规范村级换届选举,保障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全面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加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
三、2006年政府工作安排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顺利完成“十一五”奋斗目标至关重要。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加大支持“三农”力度,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工业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以现代物流业为先导,优化提升服务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壮大开放型经济,着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城市配套功能,着力塑造城市新形象;以文化大市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提升城乡文明程度;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出发点,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着力构建和谐社会。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根据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和上述发展目标,今年市政府将按照“抓重点、促全面”的要求,集中精力抓好以下32项工作。 (一)经济建设方面共11项 1、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积极推行标准化、绿色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5只。引导马蹄笋、杨梅等一批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新增生产基地1万亩。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出台扶持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壮大海产品精深加工业。编制湖岭菜牛产业发展规划。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做好禽流感等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流通和科技推广体系,引导成立“三位一体”的瑞安农村合作协会,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合作化道路。 2、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实施《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的若干意见》,鼓励18家优势企业做大主业,新增销售产值超10亿元企业2家。启动经济开发区、汽摩配产业基地300亩标准厂房项目,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返回地建设标准厂房,着力构建中小企业集聚创业平台。 3、组织开展“工业项目推进年”活动。巩固“企业服务年”活动成效,在抓好工业项目供地率和企业进场率的同时,着力推进一汽整车、深圳多彩等大项目建设,努力提高工业项目开工建设率和竣工投产率,力争完成工业性投资26亿元。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新实施技改项目90个以上。整顿规范涉工行业协会(商会),更好地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 4、鼓励企业争创品牌。编制品牌培育规划,完善创牌扶持政策与激励机制,争取列入中国名牌产品目录1个、新增省级品牌6个。 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出台《瑞安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瑞安市关于鼓励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和《清洁生产企业标准评估办法》等政策文本,积极实施“1633”工程,建设工业循环经济重点项目3个,创建清洁生产企业10家,新增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单位4家。加快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完成测土配方施肥3万亩。 6、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编制IT产业发展规划,做好IT产业园建设前期工作。制订临港产业发展规划,整合飞云江港区资源,启动凤凰山万吨级码头和深水港区项目前期工作。 7、努力改善资源要素支撑。加快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加速丁山二期、阁巷围垦等工程进度。编制山坡地利用规划,积极开展宅基地复垦,开发利用闲置地、山坡地、边角地和废弃地。继续推进电网建设攻坚活动,新建、续建2个220千伏和6个110千伏变电所。 8、扶持壮大现代物流业。出台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实力强、辐射广的物流企业2家以上,编制汀田综合物流园区规划。加快农贸城等专业市场建设,重点培育销售额超亿元连锁企业1-2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3%。 9、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编制完成寨寮溪中心景区、梅龙溪景区详细规划,加大圣井山、桐溪、铜盘岛、金鸡山、卧龙峡等景区建设力度,完善花岩国家森林公园、千年木活字印刷村等景区(点)配套设施,争创国家4A级旅游区。启动美食城、游艇休闲中心、狩猎场等项目,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等乡村旅游,着力打造瑞安特色旅游精品。 10、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实现合同利用外资1.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600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2.8亿元,并在引进超1000万美元项目上有新的突破。 11、保持外贸稳定增长。规范外贸企业出口行为,指导企业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重视发展加工贸易,扩大优势产品出口比重,实现进出口总额12.8亿美元。 (二)城乡建设方面共6项 12、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编制上望西片、东山片、莘塍片、汀田东片、飞云孙桥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高楼片、湖岭片规划,完成桐浦组团概念规划编制。开展潘岱片、上望东片土地利用研究,编制完成市域给排水专项规划、市人防专项规划和城市管线综合规划。 13、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推进瑞祥新区建设,加快玉海文化游览区心兰苑组团和滨江防洪三期等项目进度,实施邮电路改建工程,实施5个“城中村”改造。建设塘下中心区、莘塍中心区和飞云中心区。 14、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全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5个,年度计划投资10.35亿元。续建温福铁路瑞安段、飞云江三桥及接线、瑞枫公路、东新路改建等14个工程,开工建设104国道瑞安段改建、飞云江堤防工程、下埠水闸工程等11个项目,积极做好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瑞安段、温州绕城高速公路瑞安段、龙丽温高速公路瑞安段等30个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15、继续实施城市道路整合工程。打通邮电南路南端通道,建设莘阳大道二期、安阳路与经济开发区连接道路、塘河北路与商城大道连接道路,整合万松东路、瑞湖路、商城大道与沿江东路,改建福泉河桥,完成沿江东路与滨江大道交叉口、104国道与罗山大道、罗凤大街交叉口渠化工程。 16、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启动100个行政村整治,创建6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全面推进“乡村康庄”工程,新建、改建通村公路430公里,努力实现等级公路通村率和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的“双百”目标。开工建设老56省道改建工程和平阳坑大桥。积极改善群众饮用水条件,全面启动塘下片自来水管网改造。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百里清水河道建设,力争建成防洪堤7500米,完成河道整治39公里。 17、深化生态市建设。加快“三山公园”建设,启动沿海防护林工程和城市绿屏二期工程,完成2400亩海岸基干林带、1500亩飞云江水土保持林的造林任务。加快生态乡镇规划实施,支持曹村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力争8个乡镇达到省级生态乡镇标准,10个乡镇通过温州市生态乡镇验收。巩固小熔炼整治成果,加大对违法占地、违法建设、“青山白化”和飞云江流域无序采砂的整治力度。 (三)社会事业方面共6项 18、加强精神文明和文化事业建设。开展孙诒让精神学习宣传活动,组织做好“藤牌舞”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启动有线电视网络“村村通”工程,建成文化艺术中心,力争5个乡镇通过“东海文化明珠”和“金海岸文化明珠”工程验收,安排8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文化特色村(社区)评选,繁荣城乡文化。争取跨入全国先进文化县(市)和省首批示范文明城市行列。 19、大力加强科技人才工作。加快科技创业中心等平台建设,探索科技创业投资机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8%。积极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20、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推进学校标准化工程,支持平阳坑、荆谷、碧山等乡镇创建温州市级教育强镇,新增温州市级以上示范学校(幼儿园)2所、温州市级以上重点高中1所。完成市十中迁建工程,启动市电大、市技校迁建项目。从今年秋季开始,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政策。组织做好瑞安中学110周年校庆筹办工作。 21、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公共卫生中心大楼和市中医院迁建工程进度,启动瑞德医院和市三医迁建项目。理顺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优化乡镇卫生院配置,健全村级卫生网络。 22、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巩固省体育强市创建成果,完善城乡体育设施,加快体育中心二期田径场和游泳馆工程建设。积极备战省第十三届运动会。 23、切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巩固计划生育“百日攻坚大行动”成果,继续开展计生专项整治活动,努力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和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不到位问题。 (四)改善民生方面共9项 24、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养老保险扩面长效机制,完善非公企业医疗保险政策,强化失业、生育保险服务,推进采矿、建筑等行业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伤保险工作,新增各类参保人数1.45万人次。 25、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覆盖面。做好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力争供养率分别达95%和99%。 26、加强下山移民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加快下山移民示范社区、搬迁点、扶贫点建设,完成下山移民安置1000人。深入实施“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全年培训3万人次。 27、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深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积极引导食品生产企业申报QS认证,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加强食品质量日常监测,保障群众饮食安全。 28、继续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1)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力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0%,参合总人数达50万人;(2)实施“农民信箱工程”,发展“农民信箱”用户1万户;(3)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新增乡镇连锁超市8家、农村放心店135家、规范化农产品市场12个;(4)实施“村居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新建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100座、生态公厕和卫生公厕50座;(5)实施“环城河上游流域整治工程”,清垃圾、拆违章、治污水,着力改善环城河上游流域生态环境;(6)实施“安居工程”,解决200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7)实施“扶贫帮困助学工程”,资助53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8)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改善50个行政村4万人的饮用水条件;(9)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帮助2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为100名贫困残疾人配备康复器材;(10)实施“关爱新瑞安人工程”,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 29、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整治和规范化管理活动,健全市、乡镇、村(居)、企业四级防控体系,抓好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矿山开采、建筑施工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加强公众聚集场所消防整治,切实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30、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健全应急网络,加强实战演练,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推进社区民主自治。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 31、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维稳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重视综治工作中心、司法所、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和看守所建设。完善防控体系,抓好重点要害部位物防、技防设施建设,加大打击查处力度,力争刑事发案总量上升幅度控制在5%以内。 32、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深入实施行政许可法,落实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深化效能建设,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大力发展电子政务,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积极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活动。 各位代表,新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历史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在中共瑞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顺利完成既定的各项任务,谱写瑞安“十一五”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如果内容不能正常显示,请安装pdf阅读器
|
[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