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目录 > 统计信息 > 统计公报
索引号 001008003004023/2022-224969
组配分类 统计公报 发布机构 市统计局信息公开
生成日期 2022-08-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08年瑞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 2010- 07- 08 18: 07: 00 浏览次数: 来源: 瑞安市统计局
字体:[ ]

2008年,全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系列困难和不确定因素的集中释放、相互叠加,给我市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国民经济出现下行态势。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从挑战中积极寻找机遇,在把握住机遇中沉着应对挑战,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政策和精神,强化政策创新,统筹各项工作,着力解决影响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基本面依然良好,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368.16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6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95.22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160.88亿元,增长11.6%。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大关,达到31525元(按户籍人口口径计算)。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3.3:54.1:42.6调整为3.3:53.0:43.7。第三产业的增幅高于GDP增幅3.8个百分点,对全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62.7%。


有效抑制通胀,物价逐步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7,比上年回落4.9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两降”,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6%,居住类价格上涨3.4%,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上涨4.6%,服务类价格上涨1.5%,医疗保健类上涨6.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涨1.0%,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价格下降3.0%,衣着类价格下降6.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市企业的冲击很大,内部结构性矛盾显现,企业效益持续下滑,工业性投资继续低迷,出口形势仍较为严峻,新涨价因素仍然较多,节能降耗任务艰巨。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80亿元,增长9.4%,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4%。

2008年我市农林牧渔业生产情况


产值(亿元)

名义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

农林牧渔业

20.80

9.4

2.4

#农业

8.95

17.8

12.9

林业

0.20

-7.8

-12.1

牧业

2.91

29.1

15.1

渔业

8.42

-2.6

-9.8

农林牧渔服务业

0.32

8.4

3.5


2008年我市部分农业指标完成情况


绝对值

增长率(%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万亩)

34.10

-2.2

生猪存栏(万头)

9.87

31.8

#能繁殖母猪(万头)

0.76

117.1

出栏肉猪(万头)

11.84

15.0

猪肉总产量(吨)

8772

13.1

禽类总产量(吨)

3152

26.2


产业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特色基地快速发展。实施“3721”产业提升工程,重点培育高效基地。新增特色基地11800亩,其中:温莪术2500亩、笋竹2100亩、杨梅1400亩、柑桔5000亩、茶叶800亩。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现有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浙江名牌农产品5个、温州名牌农产品6个,浙江著名商标4个、温州知名商标3个。全市已建立了31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18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总数达50只。

林业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快。绿化造林大力开展。全市完成国债山地人工造林2000亩、有林地封育6000亩,平原绿化、180亩,迹地更新5000亩,生物防火林带、1800亩,低效竹林改造1100亩,村庄绿化30个,四旁植树20万株。森林覆盖率为44.9%。

水产养殖业稳步推进。我市现有水产养殖面积2738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571公顷,淡水养殖1167公顷。新增水产品无公害养殖基地面积1945亩,累计达到3250亩,新认证国家无公害水产品9个,累计认证18个。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200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789.12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52.88亿元,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的7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1482家,比上年增加227家。

工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轻工业总产值181.77亿元,比上年增长6.8%;重工业产值371.12亿元,增长5.5%,重轻工业之比由上年的2.23:1调整为2.04:1。三大主导行业产值313.43亿元,比上年增长3.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6.7%,比重比上年上升2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下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4.07亿元,比上年增长5.5%,增幅比上年下降16.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7.86亿元,利润总额19.64亿元,分别下降9.2%和20.2%。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得分为202.41分,比上年降低了13.79分。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效果显著。我市有13家企业按新标准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同时组织和认定了17家企业为瑞安市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申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被认定10家,全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5家。企业创新能力有所加强。申报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8家,批准4家,列温州首位。新增温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家。现有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2家,温州市高新技术研发中心5家。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4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6%。建筑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据规划建设局资料显示全市现有建筑业企业65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3家、二级资质企业17家、三级资质企业42家、劳务企业3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发展。2008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工业性投资36.88亿元,增长0.3%。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8.10亿元,增长12.7%。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30.37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投资37.33亿元,增长25.9%。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有序展开。2008年,全市共安排重点工程31个,其中续建项目20个,新建项目11个,总投资137.8亿元,年度投资19.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2%。千百工程、电力工程、旧城改造工程、温福铁路瑞安段工程、农贸城迁建工程、生态工程、凤山水厂及管线工程、下埠水闸工程、瑞枫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进度较快,农村联网公路工程、中医院迁建工程、温州南塘大道瑞安段工程、标准厂房工程、城市防洪三期工程、飞云江南岸堤防工程、丁山二期与阁巷围垦工程、飞云江三桥及接线工程、三山公园建设工程、市人民医院扩建工程、污水收集管网工程、省道改建工程、乡镇卫生院建设工程、市区及集镇供水工程、农民饮用水工程、104国道瑞安段改建工程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房地产投资平稳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66亿元,比上年增长37.3%。房地产销售市场疲软,居民购房观望气氛浓厚。商品房销售面积13.8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2.8%。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市场持续走旺。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总额26.42亿元,增长22.7%;零售业零售总额88.70亿元,增长16.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15.01亿元,增长9.5%。分城乡看,市的零售额74.30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县以下的零售额55.8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城市消费增长快于农村消费增长的局面得到有效扭转。


全市拥有商品交易市场82个,全年市场成交额121.3亿元,增长7.5%。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9个,其中超十亿元的市场2个。

旅游业较快增长。全年旅游总收入1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7.44亿元,增长18.5%。入境旅游外汇收入1181万美元,增长13.9%。接待国内游客270.90万人次,增长17.5%;接待入境旅游者5.34万人次,增长9.6%。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较快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0.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出口17.01亿美元、进口3.21亿美元,分别增长23.4%和4.0%。按出口贸易方式分,生产性企业出口9.3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比重最大,为54.8%,专业外贸企业出口5.3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1.2%。目前,我市已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669家,其中出口超500万美元企业75家,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37家,而上年分别为543家、61家和28家。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生产性企业比上年增加9家,成为我市出口的主力军。


利用外资步伐放缓。2008年,我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家,投资总额2711万美元。合同外资122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3%,仅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1%;实际利用外资173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8.8%,仅完成全年任务数的31.0%。新潮集团和美国李尔公司合资生产汽车内饰面料项目,总投资达到3600万美元,注册资本1200万美元,合同外资900万美元,李尔公司和新潮集团的成功合资实现了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市直接投资零的突破。

全年我市新设境外企业6家,境外办事处3个,加工贸易企业2家,总投资83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2%,完成温州下达任务的83.7%,带动出口额5656万美元。全年共向境外劳务输出1320人次,营业额4529万美元,已在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销售网点。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电力

交通建设迅猛发展。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88亿元。57省道高楼大桥至张基岭改建工程开工建设;完成了东新公路等收尾工作;飞云江三桥及接线工程完工,实现全线通车;瑞枫公路建设快速推进,桐浦至湖岭段实现通车。完成农村联网公路。公路养护成效显著,累计完成各项养护工程投资3288.6万元,公路养护实现年平均好路率66.74%,干线公路平均好路率82.52%,县乡公路平均好路率63.38%。交通营运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客运量35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旅客周转量10.09亿人公里,增长7.3%;货运量2931万吨,增长6.6%,货物周转量33.32亿吨公里,增长52.5%;港口货物吞吐量382万吨,下降3.6%。

邮电通信业持续稳定发展。2008年,我市邮电通信业务总收入14.64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电信业务收入(包括移动、联通、网通等)13.69亿元,比上年增长5.3%。年末拥有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63.74万户,比上年增加7.1万户,增长12.5%;新增移动电话用户7.3万户,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112.09万户,比上年增长7.3%。全市已有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15.45万户。

电力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全市电力最高负荷84.0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2%。全年全社会用电量45.5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4%,其中工业用电34.6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5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9%。有序高效用电成效显著,拉闸限电大幅减少。全年限电拉闸470条次,下降43.8%。


八、财政和金融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4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完成年度预算的100.5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97亿元,增长13.3%。税收收入2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由于工业企业受金融危机等严峻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我市企业所得税收入3.08亿元,仅增长1.8%。从征收部门来看,国税征收22.84亿元,地税征收18.54亿元,财政征收4.94亿元。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财政支出对民生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其中,教育支出7.60亿元,增长18.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5亿元,增长44.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0.91亿元,增长15.0%。


信贷资金紧缩局面有所缓解。受国家宏观政策取向调整的影响,全年我市贷款增幅呈现先抑后扬走势。从整体的形势来看,银行信贷资金紧缩的情况有所缓解,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与贷款余额分别为515.73亿元和380.35亿元,增长30.0%和19.8%,存贷比从上年的1.25调整为1.36;其中人民币贷款376.41亿元,比年初多增71.07亿元,增长23.3%。受股市持续回调下跌影响,储蓄存款回流比年初多增64.48亿元,总量达到280.73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2008年,全市共有幼儿园291所,3—5周岁在园幼儿总数45362人,入园率达95.5%;在省三级幼儿园幼儿数为32096人,占70.5%。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全市小学生91512人,入学率达到100%;初中生42814人,入学率为99.98%;初中毕业班学生毕结业率达到100%。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36.39%,比上年提高4.07%。协调发展普通高中教育。2008年初中毕业生12519人,初升高比例为98%;初中毕业生升入中等职业学校4171人,升入普通高中6196人,职普比为67%。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9203人,6426名学生高考上线;高职报名人数1313人,上线220名。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截至2008年底,全市拥有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名,省特级教师6名,温州市名校长2名,温州市名师5名,温州市模范班主任3名。

科技事业发展势头良好。组织申报国家火炬计划22项,成功列入14项,申报国家重点新产品8项,成功列入4项。列入省重大科技项目7项,省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专项2项,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4项; 由瑞安华尔达集团承担和对接的两项国家863项目双双在杭通过国家级验收。组织申报省科技进步奖6项;申报温州市科技进步奖33项,获得20项。2008年,我市共申请专利1026件,比上年增长了39.2%,申请量首次突破千件,其中发明专利165件,实用新型专利500件,外观设计专利361件,分别比上年增长了48.1%、54.9%和19.1%。授权专利630件,其中发明专利47件,比上年增长了88%。

品牌战略取得大发展。瑞立集团获得“中国汽配行业十大民族品牌”称号。截至目前,全市共获得中国名牌产品3个、浙江名牌产品35个、温州名牌产品75个、瑞安名牌73个,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创建梯队,品牌的年增量和总量均位居温州市前列。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文化精品工程”建设成果丰硕。2008年,各艺术门类共创作作品213件(篇),全国获奖 8 件,省级获奖49 件,温州市级获奖31件。图书服务进一步优化。全面实现了图书自动化管理,全年入藏图书5186种10173册,发放各类借书证2009个,年接待读者143275人次,流通576758册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有5个乡镇(街道)通过“金海岸文化明珠”工程验收,金海岸文化网工程达到15个。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746个,其中医院9家、卫生院46家、妇幼保健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8个;等级医院6家,其中三级医院1家;拥有医疗床位2440张;卫生技术人员4795人,比上年增加1044人,其中执业医师1840人、执业助理医师1262人、注册护士1693人;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20.76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0.8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有70.1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2.58%,全年报销金额达5854.24万元,比上年增长40.7%。全市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至4.02‰和5.26‰。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活动纷呈活跃。深入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进一步推进“健民康乐工程”建设。竞技体育取得新进展,共获得省级以上金牌15枚、温州市级金牌120枚。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进程加快。2008年,市区建成区共新增绿地面积,至年底绿地率达到24.62 %,绿化覆盖率达到26.61%,市区绿地面积达到。市区集镇供水工程建设有序进行,江北水厂二期工程正在施工阶段,整个工程已累计完成工程投资额1485万元。城市污水和农村垃圾处理初见成效,市区和各重点乡镇垃圾中转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市区公共交通营运线路13条,公交营运车辆171台(合187标台),年载客量36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年末供水管道,年供水量4748万吨,增长1%;排水管道,比上年增长8%;液化石油气用户7万户。中心城区综合污水处理率55%,生活污水处理率5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城市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污水能力7万吨。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深入实施。目前已通过瑞安市级村庄整治考核验收96个;温州市级村庄整治考核验收99个;申报省级待整治村考核验收79个,已整治村考核验收17个;落实温州市级“全面小康农村新社区”创建对象6个。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全年各整治村共计新增道路里程,新增卫生厕所153座,消除露天粪坑1747个,新增垃圾箱3437个,新增绿化面积9.,新建设生活污水治理池。

拓宽建设用地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 2008年,共收取土地出让金20.42亿元。公开出让工业用地20宗,面积148亩,总成交价1.27亿万元。公开出让经营性用地4宗,面积97亩,总成交价5.4亿元。全年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物、构筑物2642宗,涉及土地面积1492.45亩,建筑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199%、129%;复耕75宗,面积186.31亩,比上年增长80%。

节能降耗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新进展。初步测算,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47.8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9.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4.8%。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率达到11.42%和7.41%。据环保局抽样监测显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100%和96.1%。2008年全市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完成投资额419万元,比上年下降5.0%。年末全市拥有环境监测站1个。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达17.44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达15.32平方公里。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级别的天数达到362天,占全年总天数的比重为99%。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政策有效贯彻,人口有序增加。据计生部门资料显示,2008年全市计划生育率为89.00%,比上年提高2.66个百分点。据公安部门资料显示,全市年末户籍人口117.52万人,比上年增加1.47万人。其中男性60.39万人,增加0.71万人,女性57.13万人,增加0.76万人;非农人口21.01万人,增加0.4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35万人,出生率11.5‰,比上年下降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0.48万人,死亡率为4.1‰,与上年基本持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4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33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和9.5%,城乡收入之比为2.5:1。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9.2%和37.9%,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汽车27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汽车11.6辆。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市共支付40028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5.32亿元,发放4373人次失业保险金217万元。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5.54万人,比上年增加3.4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6.86万人,增加3.1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7.71万人,增加1.4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30.53万人,增加5.7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8.95万人,增加1.26万人;参加生活保障和生活补助制度的被征地农民7.06万人,增加1.4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推广到349个征地村。

社会福利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14248张,收养各类人员13977人。对城镇“三无”人员252人、农村“五保”910人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100%。全年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14894人,其中城镇1367人,农村13527人,发放低保保障金额1821万元,比上年增长27%。市区城镇低保标准由上年的每人每月270元提高到300元,农村由170元提高到180元。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734个。


注:本公报所列2008年数据均为年度初步统计数。

  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测算。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