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目录 > 统计信息 > 统计公报
索引号 001008003004023/2023-253602
组配分类 统计公报 发布机构 市统计局信息公开
生成日期 2023-12-1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10年瑞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 2011- 04- 20 00: 25: 00 浏览次数: 来源: 瑞安市统计局
字体:[ ]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影响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展蓝图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战略目标,积极贯彻中央有关宏观调控政策,转作风、优环境、解难题,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民经济增长良好,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目标和年初制定的各项预期调控目标,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457.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高于温州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7亿元,比上年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237.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20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按户籍人口计算,我市人均生产总值38454元,折合5680美元(按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6.7695计算)。“十一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3%

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优势产业继续发展;工业生产平稳增长,骨干企业拉动作用明显;第三产业增长较快,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构成由“十五”期末的4.353.841.9调整为“十一五”期末的3.351.944.8

居民消费价格较快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3,八大类商品价格“一降”,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2%

,居住类价格上涨6.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涨0.5%,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上涨1.3%,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8%,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8.2%,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价格上涨0.7%;衣着类价格下降1.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3.7%,原材料价格上涨8.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制约矛盾仍然突出,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区域性竞争加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业增收面临新的困难,不同社会群体的收入差距扩大,保持社会和谐发展需继续努力。

二、农业

农业生产有所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其中农业产值10.95亿元,比上年下降1.5%;林业产值0.23亿元,比上年下降13.1%;牧业产值3.88亿元,比上年增长26.9 %;渔业产值 9.42亿元,比上年增长7.2%。

畜牧生产全面发展。2010年,我市肉类总产量1.67万吨,比上年增长26.7%。其中:猪肉产量1.32万吨,比上年增长31.4%;禽蛋产量0.73万吨,比上年增长5.6%。年末生猪存栏13.75万头,出栏17.26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24.7%和27.4%。

绿化造林大力开展。重点推进沿海防护林工程、城市绿屏工程、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完成重点防护林17500亩,碳汇造林1518亩、库区造林1000亩、竹类油茶等商品林造林2350亩、营造生物防火林带1545亩,低效经济林改造900亩,四旁植树20万株,林木育苗150亩。森林覆盖率44.88%。村庄绿化工作顺利推进,省级绿化示范村7个,森林村庄2个。

绿化生态农业发展加快。至2010年底,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通过国家认证的有机食品8只,绿色食品23只;拥有省级农产品商标4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4只,通过认定的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种养基地、森林食品基地36个,面积18.46万亩。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紧紧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的宏伟目标,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8.9%,是2005年的1.95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9%;实现工业增加值22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是2005年的1.8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1%。

2010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29.94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其中轻工业产值222.27亿元,比上年增长26.0%;重工业产值507.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重工业产值超过轻工业285.41亿元,增幅超过轻工业7.2个百分点。轻重工比从“十五”期末的27.8:72.2调整到“十一五”期末的30.5:69.5。全年实现利税总额56.64亿元,比上年增长38.5%,其中利润34.86亿元,比上年增长49.0%。

三大主导行业不断壮大。2010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汽摩配行业完成产值86.56亿元,比上年增长32.7%;机械电子行业产值226.41亿元,比上年增长34.9%;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其制品行业产值115.72亿元,比上年增长42.3%,增幅在三大行业中最高。这三大主导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428.69亿元,比上年增长36.4%,总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58.7%,对我市工业的贡献越来越大。

重点骨干企业发展态势良好。随着市政府对规模企业培育力度的加大,我市重点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全年全市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有129家,比“十五”期末增加了68家。

企业创新能力有所增强,新产品发展较快。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83.29亿元,比上年增长46.3%。新产品产值率为11.4%。工业产品出口拉动作用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47.42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 21.0%。

企业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研发中心建设有序进行。全年组织企业申报省企业研究开发中心4家、温州市企业研究开发中心6 家。现共拥有企业研究院2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3 家,省级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4家、温州市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2 家。

建筑业稳步发展。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2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建筑业企业的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全市现有建筑业企业71家,其中一级4家,二级17家,三级50家;劳务分包3家,施工总承包24家。

四、固定资产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发展。2010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9.62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工业性投资4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5.41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第二产业投资36.86亿元,第三产业投资78.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3%和36.7%。政府引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较大,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7.84亿元,比上年增长89.9%。

重点工程项目顺利开展。1-12月份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占年度计划116.5%,同比增长42.3%。滨海大道瑞安段(飞云江三桥北延伸线)、凤山水厂及管线、旧城改造、丁山二期围垦、农贸城迁建、旧村及农房改造、江南物流园区一期等25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全年104国道塘下至汀田段、市区道路整合、万松东路延伸线、旧村及农房改造、瑞祥实验学校、明镜公园(城市中心公园)、丁山二期吹填造地、江南物流园区一期、中塘河综合治理、马屿污水处理工程等16个项目全部开工。

房地产投资有所下降。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全市房地产投资呈下降态势。全年房地产投资总额(按项目)39.23亿元,比上年下降1.2%。商品房销售面积27.7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6%。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5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7.1%。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5.83亿元,比上年增长20.4%;零售业零售额145.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0%。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区分,城镇零售额156.67亿元,乡村零售额27.8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0%和21.0%。

商品交易市场稳步发展。全年共有商品交易市场81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9个,超十亿元的市场3个。超亿元市场成交额137.66亿元。

旅游经济发展较快。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370.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5%。其中入境旅游人数3.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0%;接待国内游客366.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21.6%。实现旅游总收入26.49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15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2%。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13家,拥有旅行社19家,其中四星级旅行社2家。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贸易增长迅猛。201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7.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9%,其中出口2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2%;进口4.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6%。至年末,我市已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共791家。出口超500万美元的企业114家,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48家。

2010年12月份止,我市共与199个国家(地区)开展贸易关系,对欧洲市场出口9.63亿美元,占总额的41.7%,对亚洲市场出口7.02亿美元,占总额的30.4%。

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3个。合同利用外资0.27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0.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2%。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全年申报境外投资项目8个,投资总额187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0%,完成温州市下达任务数134.2%。带动出口58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5%,营业额50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4%;累计外派劳务2557人次,完成劳务营业额1818万美元。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电力

交通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市公路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总里程,其中等级公路(含准四级)里程。公路通达率达95.6%,客运班车通车率为85.6%。初步统计,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为16.24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达14.35万辆。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完成邮政业务量1.15亿元,比上年增长9.3%;电信业务收入15.27亿元,比上年增长7.9%。年末全市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4.0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45.14万户;已有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23万户。

电力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全市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5.3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工业用电41.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9.7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8%。

八、财政与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6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0%,是2005年的2.2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7亿元,比上年增长19.3%,是2005年的2.27倍。“十一五”期间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9%和17.8%。地方税收收入中,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分别为4.21亿元和2.3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1.4%和44.7%。地方财政累计支出36.16亿元,比上年增长33.8%。财政支出更向民生方面倾斜。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农林、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更受重视,全年财政教育支出10.55亿元,同比增长27.3%;医疗卫生支出2.86亿元,比上年增长49.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农林水事务支出3.94亿元,比上年增长50.1%。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80.92亿元,比年初增加121.6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年末余额达390.56亿元,比年初增加28.26亿元。储蓄存款流动性趋强,活期储蓄存款余额219.88亿元,占储蓄存款比重达到56.3%。金融机构信贷总量增加。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721.22亿元,比年初增加141.51亿元,同比少增61.78亿元。

 

保险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各类保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14.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其中,财险保费收入6.45亿元,增长26.7%;人身险保费收入8.23亿元,增长18.8%。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52亿元,增长17.7%,其中财险赔付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人身险赔付1.69亿元,比上年增长23.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以巩固普及十五年教育和实施“高标准、高质量”义务教育为目标,走教育强市之路。高标准实施义务教育。全市现有小学98所,在校学生9.67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58所,在校学生3.68万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9.91%。高中段教育协调发展。全市有高中17所,在校生1.9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1所,在校生1.14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各类学校比例为95.94%;全国高校统考上线率和录取率分别为75.7%和76.1%。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进一步加强。全市拥有幼儿园294所,在园幼儿5.0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01人。

全市92.98%的初中和92.86%的小学仪器设备达到省教育装备Ⅱ类以上标准。全年中小学信息化投入经费1651.38万元,比上年下降3.1%。全年新建中小学校舍3.54万平方米,排除危房23.67万平方米,改造破旧房1.38万平方米。

科技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10年, 我市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累计57家。全年专利申请授权量132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78件。技术市场较为活跃。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0 项,技术交易额0.26 亿元。

品牌战略取得新成绩。2010年,全市新增浙江名牌产品4个、温州名牌产品10个、瑞安名牌产品42个,累计已获得中国名牌产品3个、浙江名牌产品42个、温州名牌产品66个和瑞安名牌产品102个,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创建梯队,品牌的年增量和总量均位居温州市前列。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精彩纷呈。全市电影放映单位1个,全年电影放映1.04万场次,观众24.5万人次;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110场次。2010年,全市获奖作品有38件(篇),其中全国奖2个,省级10件(篇)。全年新增藏书5.34万册(件),公共图书馆藏书达到29.75万册(件);接待读者10多万人次,流通39.11万册次。新增“金海岸文化网”工程5个,累计达24个。“木活字印刷术”代表中国“活字印刷术”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公示2项(藤牌舞、蓝夹缬,《墨子间诂》十五卷等15部古籍进入全国珍贵古籍名录;新增温州市级非遗项目5个,温州市级非遗保护基地1处,确定瑞安市第一批文物保护点100处。

医疗设施不断完善,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拥有卫生医疗机构753个,其中综合医院5家,专科医院3家,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2个。2010年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496人,其中医生2926人。每千人拥有医生数和医疗床位数分别为2.46人和2.36张,分别比上年增加0.26人和0.27张。新型城乡合作医疗继续推进,实现了行政村的全覆盖。2010年,全市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84.92万人,参合率达94.68%,比上年提高了3.69个百分点。妇幼保健工作不断加强。全市孕产妇死亡率0/10万,婴儿死亡率4.0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55‰。年末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2%。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用于体育设施投入307万元,比上年增长7.3%。群众体育活动不断普及,全年体育人口达54万人,占总人口的45.4%。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继续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达标率为99%。在省、市级运动会上获得奖牌数447枚,其中金牌206枚,银牌137枚,铜牌104枚。培养等级运动员62名、等级裁判员16名。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2010年结合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开展旧城区路桥等市政基础设施维护,共修理沥青路面平方米、混凝土路面、人行道,疏通下水道,瑞湖路路面改造工程、市区四大入城口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加强城市绿化养护工作,对市区瑞祥大道、虹桥北路高速出口及阳光北路等主要路段绿化苗木进行补植、护栏进行安装更新。至2010年末,市区新增市政道路面积17.,合计面积达到364万平方米;市区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公顷,绿地面积达到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为27.71%建成排污主干管公里,排污管道达到,市污水处理厂收集污水量稳定在每日7.2万吨。年末市区供水管道公里,年供水量4985吨,增长5.5%;排水管道;液化石油气用户10.43万户。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深入实施。2010年各整治村共计新增道路里程,新增卫生厕所125座,消除露天粪坑1699个,新增垃圾箱2160个。

节能降耗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新进展。初步测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率达到3.25%和3.0%。据环保局抽样监测显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100%和98.9%。2010年全市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完成投资额5334.5万元,比上年下降30%。年末全市拥有环境监测站1个。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达17.44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达15.32平方公里。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级别的天数达到332天,占全年总天数的比重为93.5%。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有序扩大。据公安部门统计,按照户籍口径,2010年末全市人口为119.05万人,人口出生率12.59‰,死亡率7.6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7‰。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6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538元,分别比上年分别增长12.3%和13.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632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201元。2010年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6%和40.2%。2010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90.5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8%

   

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市共支付47537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8亿元,发放0.49万人次失业保险金312万元。年末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2.09万人,比上年增加3.0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2.99万人,增加3.0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9.74万人,增加0.8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31.83万人,增加1.0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10.67万人,增加1.00万人;参加生活保障和生活补助制度的被征地农民5.90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推广到375个征地村。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14519张。有840名农村五保和270名城镇“三无”对象得到了集中供养,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集中供养率分别为100%和100%。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734个。

注:本公报所列2010年数据均为年度初步统计数。

  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测算。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