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目录 > 统计信息 > 统计公报
索引号 001008003004023/-00000
组配分类 统计公报 发布机构 市统计局信息公开
生成日期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11年瑞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 2012- 04- 12 00: 30: 58 浏览次数: 来源: 瑞安市统计局
字体:[ ]

2011年,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宏观形势,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扣主题主线主旨,围绕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战略目标,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继续改善,创新转型不断拓展,民生建设得到加强,稳中求进掀开十二五新篇章。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521.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低于温州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96亿元,比上年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63.39亿元,比上年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24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按户籍人口计算,我市人均生产总值43445元,折合6726美元(按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6.4588计算)。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3.351.944.8调整为3.450.546.1,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3%,外贸依存度为44.2%,其中出口依存度为36.5%

居民消费价格较快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6.1

,八大类商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8%,居住类价格上涨7.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涨1.9%,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上涨4.6%,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5.2%,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价格上涨1.9%;衣着类价格上涨1.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2.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涨7.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逐渐累积,全市经济将面临外部需求下降,房地产行业价格、需求下降,高物价影响加深等方面的风险,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制约矛盾仍然突出,区域性竞争加大,企业消化成本能力不强,不同社会群体的收入差距扩大,保持社会和谐发展需继续努力。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2011年全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切实稳定粮食生产,农业经济呈现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1%,其中农业总产值12.43亿元,增长6.2%;林业产值0.29亿元,增长7.8%;牧业产值5.27亿元,增长12.2%;渔业产值11.21亿元,下降4.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2亿元,增长3.5%

     农业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2.36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7.8%,粮食总产量13.87万吨,比上年增长17.3%,亩产429公斤,比上年增长22.9%。蔬菜种植面积15.05万亩,蔬菜产量29.92万吨,比上年下降4.0%;油菜籽种植面积3.32万亩,油菜籽产量0.31万吨,比上年下降22.6%;全年生猪出栏19.66万头,比上年增长13.9%,家禽出栏229.65万只,比上年增长17.1%;肉类总产量2.01万吨,比上年增长20.0%

生态农业不断推进。2011年底,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 91%;通过国家认证的有机食品9个,绿色食品24个;拥有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4个;通过认定的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种养基地35个,基地面积17.65万亩;森林食品基地2个,面积2千亩。

平原绿化全面开展。全市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创业现代化大城市的战略目标,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大力开展平原绿化工作,全市共已投入绿化资金3亿元,完成造林30800亩,其中:道路绿化5700亩、城镇绿化3500亩、村庄绿化5200亩、河流绿化3300亩、农田林网500亩、山地造林12600亩。

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2011年全市财政对农林水事务投入5.32亿元,比上年增长34.3%。积极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全年共完成待整治村建设71个,整乡整镇整治项目4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平稳增长。2011年全市工业经受住国际市场疲软和宏观调控加紧的重重考验,破解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保持平稳增长。全市工业总产值11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3.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的62.9%

结构继续调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轻工业总产值216.67

亿元,比上年增长13.2%;重工业总产值49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重轻工业之比为2.291。三大主导行业产值417.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8.5%。随着高耗能行业限产、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措施的实施,高能耗行业生产得到抑制,生产增速回落幅度远高于其他行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主要高耗能行业产值增速分别为4.9%10.2%,增幅比上年下降45.736.6个百分点。


企业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85.23亿元,比上年增长9.3%。新产品产值率为11.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14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21.6%。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1.8%

工业经济效益增长步伐放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90.41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增幅比上年降低了19个百分点;利税总额52.16亿元,利润总额31.86亿元,分别增长3.1%和下降0.4%。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得分为198.18分,比上年增加了4.74分。

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有序进行。现共拥有企业研究院2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8家,省级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1家,温州市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0家。

建筑业稳步发展。2011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1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初步统计,全年建筑业总产值46.63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战略的强有力推动下,扩大投资需求成效显现。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61.81亿元,比上年增长87.5%,增幅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市工业投资累计完成62.91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增幅同比提高了26.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7.20亿元,比上年增长96.9%,增幅同比提高67.7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势强劲,累计完成投资56.27亿元,比上年增长48.7%;第二产业投资52.59亿元,比上年增长42.7%;第三产业投资17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2%

全年完成重点建设投资6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3%。滨海大道瑞安北段、客运中心站、电力工程、瑞祥实验学校、邮电路改造、心兰苑、集云佳园安置房建设、瑞祥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建设、农村联网公路、妇幼保健院综合大楼、北麂渔港、林溪水库除险加固、阁巷新区吹砂、回填及软基处理、污水收集管网、飞云江综合整治、平原绿化工程等44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电大迁建、职业中专职教大楼、绕城西南线等3个预备项目(争取开工项目)提前开工,飞云江大桥改建工程新桥、邮电路改建、滨江大道三期防洪堤如期建成。

房地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完成房地产投资总额9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4%。房地产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35.6%,增幅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房产交易市场冷淡, 2011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1.3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9.0%,商品房销售额25.91亿元,比上年下降58.4%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市场持续走旺。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总额14.69亿元,比上年下降7.8%;零售业零售总额174.51亿元,比上年增长20.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28.69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分城乡看,城镇的零售额18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9.0%,乡村的零售额3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商品交易市场稳步发展。全年共有商品交易市场82

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9个,超十亿元的市场3个。初步统计,超亿元市场成交额143.92亿元。


旅游经济发展较快。全年共接待旅游者432.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入境旅游者4.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6%;接待国内游客428.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9%。实现旅游总收入29.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315.0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1%。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12家,拥有旅行社 27家,其中四星级旅行社2家。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5.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出口29.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8%;进口6.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2%。至年末,我市已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共861家,其中出口超500万美元的企业149家,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67家。201112月份止,我市共与175个国家(地区)开展贸易关系,对欧洲市场出口12.13亿美元,占总额的41.1%,对亚洲市场出口8.71亿美元,占总额的29.5%

利用外资形势严峻。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国际资本流动性的影响,2011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0万美元,总额不足上年(2067万美元)的百分之一。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势头良好。2011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7个,投资总额 1148.3万美元,累计批准境外投资项目143个。境外机构带动国内商品出口54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1%,营业额5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4%;累计外派劳务2920人次,完成劳务营业额1910万美元。

七、 交通运输、邮电和电力

交通建设持续发展。进港公路一期主体工程、飞云江大桥拼宽新桥建设任务圆满完成,老桥大修全面推进;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瑞安段、飞云江五桥建设顺利启动,飞云江五桥栈桥搭建和驻地建设加快进行。2011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其中高速公路里程,一级公路里程。营运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拥有营运客车1907辆,客运班线202条。全市公路通达率为95.8%,客运班车通村率达88.1%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邮政业务收入1.20亿元,比上年增长20.9%,电信业务收入16.37亿元,比上年增长7.1%。年末全市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2.4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40.80万户,已有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25.86万户。

电力供需矛盾有所缓解。2011年全市电力系统最高负荷1096.68兆瓦。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9.3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2%,其中工业用电43.6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1.0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6%

八、财政和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6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完成年度预算的101.9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地方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企业所得税收入5.08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3.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4%。财政支出对民生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其中,教育支出1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4.4%;医疗卫生支出4.16亿元,比上年增长45.7%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全市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38.40亿元,比上年年末增长20.2%,新增存款156.80亿元,同比多增34.77亿元。个人存款余额469.24亿元,比上年增长20.1%,新增78.63亿元,同比多增50.37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823.09亿元,比上年年末增长14.1%,其中短期贷款701.85亿元,比上年年末增长20.3%,中长期贷款117.39亿元,比上年年末下降13.8%

保险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各类保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16.22

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财险保费收入7.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人身险保费收入8.88亿元,比上年增长37.8%。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07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3.29亿元,赔付率为44.8%,人身险赔付0.78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以巩固普及十五年教育和实施“高标准、高质量”义务教育为目标,走教育强市之路。高标准实施义务教育。全市现有小学100所,在校学生10.08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54所,在校学生3.67万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9.92%。高中段教育协调发展。全市有普通高中17所,在校生1.9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 7所,在校生1.06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各类学校比例为95.95%;全国高校统考上线率和录取率分别为85.81%85.89%。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进一步加强。全市拥有幼儿园312所,在园幼儿5.9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30人。

全市98.18%的初中和93%的小学仪器设备达到省教育****类以上标准。全年中小学信息化投入经费2835.59万元。全年新建中小学校舍2.22万平方米,排除危房2.87万平方米,改造破旧房2.31万平方米。

科技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11, 我市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6家,累计达82家。全年专利申请授权量193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89件。技术市场较为活跃。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9项,技术交易额615万元。

品牌战略硕果累累。2011年,全市新增浙江名牌产品 1个、温州名牌产品 19个、瑞安名牌产品 20个,累计已获得浙江名牌产品 41个、温州名牌产品80个和瑞安名牌产品 109个,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创建梯队,品牌的年增量和总量均位居温州市前列。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惠民行动广泛开展,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市图书馆新馆对外开放,面积达1.,馆藏图书26.5万册,达到了国家一级馆的创建标准。电影城全面开放营业。文化艺术中心工程进展顺利,即将整体投入使用。全年“金海岸文化网”工程新增5个,累计达24个;“东海文化明珠”乡镇累计达13个。文艺新品新作创演再创佳绩,各艺术门类共创作作品获奖86(),其中全国获奖 4件,省级获奖33件,温州市级获奖49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我市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称号。非遗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增国家级非遗名录2项(蓝夹缬、藤牌舞)。

卫生事业成绩斐然,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拥有卫生医疗机构705个,其中综合医院5家,专科医院3家,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45家。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683人,其中医生2985人;医疗床位2811张,其中医院2478张,卫生院321张。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健全,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全市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71%,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全市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37个。妇幼保健服务工作不断加强。2011年,全市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达96.23%,孕产妇零死亡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5.73%,婴儿死亡率为2.3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23‰。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群众体育活动不断普及,全年体育人口达54万人,占总人口的45%。全市《国家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为94.4%。在省、市级运动会上获得奖牌数347枚,其中金牌147枚,银牌112枚,铜牌88枚。培养等级运动员18名、等级裁判员62名。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优化人居环境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市政园林基础设施。2011年共修复路面、疏通下水道2.,雨、污水检查井925座。市污水处理厂收集污水量稳定在每日7万吨,共收集处理生活污水2571万吨,完成COD减排5437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4%。市区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合计绿地面积达到,绿地率达到28.2%,绿化覆盖率达到3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污染减排任务全力落实,污染综合整治持续深入。2011,针对“十二五”减排新形势,加强污水处理厂和减排重点企业环境监管,推进脱硫除尘改造工程,完成10吨以上(含10吨)锅炉脱硫设施。全市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完成投资额7841.5万元,比上年增长47.0%。全市拥有环境监测站1个。全市烟尘控制区面积17.44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5.32平方公里。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级别的天数达到356天,占全年有效监测天数的97.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控制有效。据市公安局人口年报统计,2011年末全市总户数32.16万户,总人口121.1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03万人,男性人口62.06万人,女性人口59.06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2%48.8%。全年出生1.7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4.85‰;死亡7634人,人口死亡率为6.3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49‰

     居民生活稳步提高。根据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82元,比上年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401元,比上年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7100元,比上年增长14.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552元,比上年增长25.6%。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8.8%41.6%。

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市全年共支付53088

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0.25亿元,发放4182人次失业保险金362万元。年末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7.08万人,比上年增加4.9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7.39万人,比上年增加4.4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2.6万人,比上年增加2.8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33.35万人,比上年增加1.5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12.28万人,比上年增加1.61万人;参加生活保障和生活补助制度的被征地农民6.0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推广到402个征地村。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2011年全市着力完善社会福利体系,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末全市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家庭828916347人,其中农村752314913人,城镇7661434人。城镇由每人每月400元提高到470元,农村由每人每月240元提高到290元。全年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2688.1万元,其中城镇352.3万元,农村2335.8万元。不断巩固集中供养水平,年末全市共有集中供养对象1076人,其中农村五保808人,城镇三无”268人,集中供养率均为100%。全年新办理老年人优待证20292张,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实行免费乘车保险,维护老年人权益。


注:①本公报所列2011年数据均为年度初步统计数。

  ②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③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测算。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