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湖岭镇娄山村土地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简本 | ||||||||||||||||||||||||
瑞安市湖岭镇娄山村土地开发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简本 土地开发整理是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土地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瑞安市湖岭镇人民政府对湖岭镇娄山村区域内的林地进行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区原为林地,总面积14.8605公顷,本项目建成后新增耕地面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现环评报告表编制完毕,拟报送环保部门审批,简本如下: 一、项目概况 4、建设内容:项目区建设规模为14.8605公顷,其工程内容包括:主体工程为土地平整,新增耕地(旱地)面积13.8203公顷;配套工程为驳坎,灌排沟渠、蓄水池和道路工程等,占地面积为1.0402公顷。 5、建设单位:瑞安市湖岭镇人民政府 二、周边环境质量现状 (1)飞云江潘山翻水站和飞云渡口的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存在一定的水环境容量,其中BOD5、NH3-N、石油类监测指标能达一级标准。 (2)区域环境空气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良好,具有一定的大气环境容量。 (3)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 三、工程分析 (1)施工废气 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施工车辆和部分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尾气以及施工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建材堆放场产生的扬尘。根据类比调查,距离施工场地 (2)施工噪声 ①施工机械噪声 施工设备中噪声级较高的机械设备有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一般施工现场有多台机械同时作业,各机械噪声级将会叠加,叠加值将增加约3-8dB(A)。 另外项目石方开挖爆破过程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噪声,爆破产生的噪声较大,但这种噪声为瞬间噪声,根据类比分析,该噪声值约为100~125 dB(A)。 ②运输车辆噪声 施工过程中一般使用大型货运卡车,其噪声级较高,可达107dB,自卸卡车在装卸石料等建筑材料时,其噪声级可达110dB以上。 (3)施工废水 ①施工材料流失的影响 施工期若建筑材料的堆放、管理不当,特别是易冲失的物质如黄沙、土方等采用露天堆放,遇暴雨时将被冲刷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②生活废水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6t/d。 (4)施工固体废物 施工期间主要固体废弃物源于建筑垃圾、弃土及少部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0kg/d。 2、营运期污染源分析 项目投产后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见表1。 表1 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 单位:t/a
四、建设项目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 ①对于建设施工阶段的车辆和机械扬尘,采取洒水湿法抑尘。利用洒水车及时对施工现场和进出场道路洒水,保持地面湿度。避免大风天气进行水泥、黄沙等的装卸作业,对水泥类物资尽可能不要露天堆放,即使必须露天堆放,也要注意加盖防雨布,减少大风造成的施工扬尘。通过及时清扫,对施工车辆及时清洗,禁止超载,防止洒落等有效措施来保持场地路面的清洁。加强爆破点的洒水喷雾降尘。 ②建议对离开工地的车辆进行清理,不能有土、泥、碎片等类似物体带到公共道路上。除此以外,为了减少施工扬尘,施工中还应注意减少表面裸土,开挖后及时回填、夯实,做到有计划开挖,有计划回填。 ③加强设备维护,保证车辆、施工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况。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以减少对周围影响。 ④石方开挖爆破过程中,利用地形、声源方向性及绿化植物吸收噪声的作用等因素阻隔或降低噪声强度,利用综合治理的方法来控制或降低噪声污染。 ⑤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避免在同一时间内集中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运行动力机械设备的数量,尽可能使动力机械设备较均匀的使用。 ⑥建议施工人员生活尽量利用周围现有的生活设施。 ⑦生活垃圾及施工过程中丢弃的包装袋、废建材等施工垃圾,集中收集,其中垃圾中能回收利用的尽量回收再利用,不能利用的建议及时清运到垃圾场进行处置。 ⑧对于建筑垃圾中的稳定成分,如碎石等,可与施工挖出的土石一起堆放或回填。 2、营运期 ①废水 项目修建蓄水池、灌溉系统及排涝系统,可充分利用排水沟蓄积部分地表径流和回归水,一定程度缓解农田地表径流磷素、氮素的流失量;并起到节约用水的效果。 ②噪声 选用低噪声泵,泵房内适当采取减震、隔声措施,减轻噪声向外界传播的强度。 ③废气 在低风天气使用,提高雾化肥料农药利用率,减少雾化肥料农药的扩散。 ④固废 废旧包装材料收集后回收利用;烂农作物堆肥后还田,禁止随意丢弃或焚烧。 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 由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加上农业面源污染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大、隐蔽性强、控制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必须把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与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 A、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养分流失对环境的污染。提倡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态经济效益。推广农村能源综合利用工程,可有效解决秸秆等造成的面源污染。 C、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使农民了解生态农业和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新技术。 ⑥生态防治措施 A、项目植被恢复按永久占地面积采取异地植草的方式进行生态补偿。 B、加强梯田田坎维护,避免因雨水冲刷发生坍塌,并做好及时修补工作,以免造成重大水土流失。
C、保持项目区排涝系统畅通,在适当位置修建沉砂池,以减少水土流失,沉砂池定期清淤,清淤土用作耕植土补充到项目梯田。
D、在项目田间道路两侧种植乔木,提高项目植被覆盖率、降低风速、阻滞风沙、涵养水源、改善项目区生态气候。 ⑦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A、土方挖、填过程中必须进行表土处理。必要时用塑料布遮盖, 避免暴雨淋刷而使土壤大量流失。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土地平整。 B、按项目规划严格划定施工范围,防止对项目周边植被的破坏,教育施工人员保护植被。 C、划定适宜的堆料场,严禁建设施工材料随意堆放,以防阻塞沟渠通道,或对周边地区植被造成破坏。 D、土地平整后的地块,应尽快种植植物。 五、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水环境影响分析 在合理使用化肥的基础上,项目农田地表径流污染TN、TP流失量分别为0.415和0.104t/a。项目农田地表径流经灌排渠收集后,回用于农田灌溉和附近林地浇灌,少量农田地表径流经土壤的层层过滤及吸附,通过地表径流汇入下游的污染物已大幅降低,项目排放的农田地表径流污染对整个下游流域影响甚微,对水环境影响不大。 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肥杀虫过程部分需要将肥料与农药雾化使用,在喷撒时会有少量雾化肥料与农药随大气扩散。农药、化肥的雾化使用具有阶段性,使用量较小,且周边地势开阔,经大气稀释扩散后,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不大。 收获季节运输车辆流动性强,所产生的废气较为分散,在易于扩散的气象条件下,车辆尾气对周围环境影响不会很大。 3、声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灌溉用的水泵运行噪声,噪声源主要是水泵机组运转过程产生的噪声,是由泵的气蚀及阀门振动产生的脉动水流、动力设备的转动、电机及基础的共振所产生的。本项目水泵仅在灌溉时使用,建议对水泵采取隔声及减震措施后,预计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4、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加强管理,做好废旧包装材料和烂农作物等农业固废的及时收集处理。废旧包装材料回收利用;烂农作物堆肥后还田,禁止随意丢弃或焚烧。只要落实以上措施后,该项目固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六、综合效益分析 本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显著,生态效益是明显的,经济效益按农业项目标准也是可行的,达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符合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 七、生态保护要求符合性分析 项目位于瑞安市湖岭镇娄山村金刚尖山山顶上,项目范围及周边区域无珍稀动植物,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因此,项目符合生态保护要求。 八、环保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全面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后,污染物能达标排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能维持本地区环境质量,符合功能区要求。 九、环评总结论 瑞安市湖岭镇娄山村土地开发项目位于瑞安市湖岭镇金刚尖山山顶上,建设项目符合生态功能区规划要求、符合污染物能排放达标、符合总量控制指标原则以及符合环境功能区划的确定环境质量要求。 项目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并对原地貌的水土保持有一定影响。经采取报告表中提出的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措施后,不会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环境。因此,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本项目选址基本合理,建设可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