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4003/2022-207075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信息公开
生成日期 2022-02-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19- 01- 24 14: 55: 13 浏览次数: 来源: 市经信局
字体:[ ]

今年以来,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聚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集聚政策要素资源,联动推进互联网+”机器人+”大数据+”在制造业中融合发展,不断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和新动能培育,保持工业经济稳中有升。2018年,我市规上工业产值累计完成832.34亿,同比增长10.2%;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68.39亿元,同比增长6.7%。先后荣获省2017年度“腾笼换鸟”工作先进市、省2017年度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优秀市、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分行业试点(瑞安市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小微园建设提升省级试点、省“数字化车间和无人工厂”创建试点等荣誉,争取用地指标105亩,小微园、智能制造、“亩均论英雄”等工作,先后获得冯飞常务副省长、高兴夫副省长等多位领导批示肯定。

一、 2018年工作成效

(一) 加快经济高质量增长

1.紧抓高质量发展指标。紧盯高质量发展关键指标,推动我市经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全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累计完成97.85亿元,同比增长8.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8.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8.83亿,同比增速13.0%;战新产业增加值累计完成48.31亿元,同比增速为5.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8.7%;新产品产值累计完成258.00亿元,同比增长22.6%。

2.紧抓工业性投资。梳理全市工业性投资项目,建立完善工业投资项目库,做好项目立项、入库、月度投资情况跟踪服务,促进工业项目应统尽。根据全市未开工项目、在建项目、技改项目等投资情况,初步将我市今年工业性投资任务分解落实到经济开发区和20个镇街。组织镇街经贸服务中心、重点骨干企业,进行投资内容、投资范围、申报程序等业务培训和政策宣教。2018年,完成工业性投资64.33亿元,同比增长22.6%

3.紧抓工业项目推进。落实工业供地项目门槛把关和双合同管理,2018年,全市完成工业用地摘牌23宗,出让面积1722.45亩,出让金额53574万元,亩均价格31.10万元完成工业工业用地竞买人申请审核37个,签订工业产业项目管理合同27个。推进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列入我市2018年工业建设项目库的工业用地项目131个用地面积5095.76

亩,其中往年已供地未开工和今年新供地项目70个用地面积2787.86亩,往年已开工未竣工项目61个用地面积2307.91亩。2018年已完成工业项目开工(包括桩基施工)55个用地面积2367.24亩、竣工36个用地面积928.73亩。列入温州计划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新开工42个,在库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9.77亿元。

(二) 加快企业高质量发展

1.加快“机器换人”技改步伐。充分发挥省财政专项激励资金的作用,不断完善“机器换人”技术改造优惠政策,加大扶持成套自动化、智能工厂、智能化生产线、智能装备等重大项目实施。2018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35.18亿元,同比增长14.4%。积极组织企业申报2018年浙江省“四个百项”重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瑞立集团的年产2万套电控智能悬架系统智能制造项目等7个项目被列入省“四个百项”重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居温州第一。全力做好机器换人”技改项目补助审核,申报2017年度专项资金补助的技改项目113项、申报“机器换人”项目28项。全年兑现“机器换人”技改补助8574.96万元左右,继续创新高。

2.加快“两化”深度融合。不断加强信息化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信息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瑞安市促进信息化发展扶持政策》,加大对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扶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奖励等。深入开展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环球滤清器入选2018年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嘉利特力诺入选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雅虎等2家企业入选省上云标杆企业,居温州第一;3家企业入选温州市“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瑞明等5家企业入选温州市上云标杆企业,居温州第一制定《瑞安市2018“企业上云”行动计划》,借助企U专家云平台载体,不断加快企业上云,1-11月企业上云已达3000家。召开软件产品退税政策座谈会,参加企业120多家,已有软件产品退税企业备案17个,新增软件著作权48个。

3.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引导企业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开发力度,促进产品电子化、智能化。通过在线申报省级新产品项目200项,已立项97项,华峰合成树脂有限公司开发的革用聚氨酯树脂被认定为单项冠军产品,浙江华峰热塑性聚氨酯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单项冠军培育企业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开发的新能源汽车电控制动系统综合新模式示范项目被评为温州唯一一个2018年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新模式应用项目;瑞明集团通过国家级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专家组验收;浙江正博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开发的个性化高档礼品手提袋全自动智能生产线等5个项目被列入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项目,居全省第一;浙江欣炜机械有限公司的多功能智能转换礼盒成型机等5个项目入选温州市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项目,居温州第一;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温州唯一一家入选企业,铭博汽车被评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三) 加快企业高质量培育

1.加大龙头企业培育。依据“瑞安市领军工业企业和高成长型工业企业评选办法”,经过对统计、国税、地税等多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核算评分,评选出我市2017年度领军型工业企业50家,高成长型工业企业67家。精准筛选出5000千万-1亿元用地10亩以下、1-2亿元用地20亩以下、2-3亿元用地30亩以下的企业纳入企业上亿培育库,凡存在用地困难、厂房紧张的企业,优先列入供地考察,在符合供地的条件下,优先给予用地保障和厂房供给。全年新增超30亿元企业1家、超20亿元企业2家,超1亿元企业20家。

2.加大“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通过邀请行业协会座谈、入企调研走访等方式,全面排查我市企业在细分行业处于领先、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精准筛选出100家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纳入培育库。组织近70家企业参加两场“专精特新”对标行业龙头活动;组织“隐形冠军”企业参加厦门大学“新动能”经营蝶变专题研修班。截至目前,已完成“专精特新”入库培育企业509家,超额完成温州任务,入选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9家。

3.加强小升规防退规工作。梳理出2017年销售开票1000万-2000万元企业383家、2017年因主营业务收入不足2000万元“退规”且还在正常生产企业173家、供地面积在5亩以上且未在规上库内的企业292家等三类企业共848家全部纳入升规培育库。2018年,完成“小升规”入统企业156家,超额完成温州目标任务,退规企业仅40家。

(四) 加快平台高质量建设

1.推进美丽园区建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八美八化”工作部署,把美丽园区(工厂)建设作为破解企业发展环境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老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工作。年初,我们对全市的老工业园区进行初步摸底,涉及需要改造提升的老工业园区共有25个,覆盖18个镇街、功能区,总面积4.7万亩,现有工业企业413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有680家。我局由一把手亲自带队,多次开展对镇街走访调研,督促指导加快推进老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工作。目前,各相关单位均已制定出“一区一策”的改造提升方案,将大部分园区纳入“一把扫帚扫到底”工程,我局先后组织两次对全市老工业园区督查,各园区全面完成“净化、洁化、序化”首年目标。

2.推进小微园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部署,以“打造小微企业创业园升级版,助推小微企业集聚转型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小微园建设工作,得到了省领导的批示肯定。(高兴夫副省长2018年3月20日批示:瑞安市小微园建设举措实、力度大,有很多可借鉴的创新思路和方法。请省经信委全面总结、梳理、提炼全省各地小微园建设、运行、管理的成功经验,供交流借鉴,高效提升全省小微园建设理念、模式、运行和管理。全力推进我省小微园集聚、改造、提升、转型、重组和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我局共谋划仙降时尚智造(箱包)、东新产城科技创意、塘下沙渎汽摩配、丁山时尚鞋服、白莲时尚轻工、塘下小南山汽摩配等6个新建小微园,总规划面积1660亩。全年,上报温州完成小微园开工5个、开工面积827.57亩、竣工面积78.2万平方米,均超额完成温州任务目标

3.推进企U平台建设。我局在大力推进产业硬平台建设的同时,全力搭建产业软平台,不断加快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积极引进企U专家云平台,召开全市工业互联网推进大会,对平台予以宣传推广,该平台可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平台+工具+服务”的完整解决方案,使政府监管更加到位,分析更加准确、决策更加科学。截至目前,已完成对我市全部规上企业平台注册,并安排企U专家云平台培训20场,参加培训的企业达到1050家。

(五) 加快产业高质量转型

1.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修订完善“亩均论英雄”信息化综合评价工作方案, 评价指标与省、温州评价办法保持一致,在结果分类增加了C-类企业,将评价范围扩大,涵盖所有规上企业、上年度用电量10万度以上规下企业(含自然人用户)、用地1亩以上规下企业(含自然人用户)共6814家。在原来差别化政策上,2018年制定完善用能、用水、用地、排污、融资、奖评、监管七大方面差别化政策,并推出十四条具体措施进一步倒逼无税收、无销售产值、高耗能、亩税万元以下等企业转型或退出市场主体,腾退资源要素重新配置。评价出规上A类企业104家,规上B类企业725家,规上C类企业56家,规上C-类企业5家(连续两年评为C类);规下A类企业213家,规下B类企业3107家,规下C类企业1368家,规下C类自然人823家,规下C-类企业316家,规下C-类自然人97家。并已全面实施七大差别化政策及十四项工作举措。全年,共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7853.68万元,征收差别化电费4150.3万元,通过电力直接交易降低用电成本3887.4万元

2.深化“低小散”整治。深入推进“腾笼换鸟”工程,梳理环保部门整治的铸造企业和住建部门整治的砖窑企业共12家,上报温州并实施落后产能淘汰,全年计划腾出用能空间7000吨标准煤,目前已提前完成目标任务。牵头推进对9镇2乡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低小散”块状行业治理,全年,共整治534家“低小散”企业,超额完成温州240家目标任务,整治亩税万元以下企业313家,超额完成温州200家目标任务。

3.深化节能执法检查。落实推进节能监察“双随机”抽查监管工作,将检查指导对象从年耗能500吨标煤以上企业扩展到规模以上企业,按月度季度不定期抽选产值能耗不降反升幅度较大的企业开展检查指导。以能源利用状况审核上报为抓手,按月度定期对22家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的省重点用能单位进行催报审核,对其中产品能耗波动较大、能耗数据异常变化的企业,及时采取电话提醒、上门询问等方式,动态掌握能源消费情况,督促企业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年,已完成20家用能单位的监察任务,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4份、节能监察意见书10份,检查指导产值能耗不降反升幅度较大的企业18家。

(六)加快服务高质量升级

1. 强化企业精准扶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大力开展“铁腕纠四风,重拳治怠政”作风建设,切实转变作风建设,助力营商环境提升。建立完善振兴实体经济“1+x”政策体系,制订《培育引进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壮大瑞安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试行)》、《瑞安市汽摩配和制鞋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本,打出深化经济转型发展“组合拳”。深化“十百千”助企服务工作,出台《关于以千名干部联千企为主抓手 深化开展十百千助企服务活动的通知》,有效建立营商专员与帮扶企业的对应关系。谋划搭建96871企业服务综合平台,谋划整合市科技非融资性担保公司资源,组建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现有审批事项6项全覆盖,实施率达100%,2018年共受理技术改造项目64项,计划固定资产投资192848.95万元。

2.强化企业人才培训。深入开展企业人才培训,深入开展企业人才培训,2018年,举办企业系统化培训班6期,共405人;举办职业经理培训2期,共130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2期,共238人;信息官培训2期,共140人参加。组织开展2018年度工程(一)类职称评审继续教育和评审工作,共有198人参加评审。举办智能制造专题研修班,共有73名企业负责人、创二代参加。组织举办全市第二期规上企业负责人节能法律知识培训班,共90多人参加组织9家省重点用能单位能管员参加省总队节能专业培训。

3.强化风险企业处置。积极参与全市企业风险处置工作,强化企业风险排摸,继续发挥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的过桥作用,进一步减轻企业融资成本,有效遏制“两链”风险蔓延。全年,我市新增风险企业13家,共有73家企业使用应急转贷专项资金257笔,累计金额20.5亿元,转贷企业数、笔数、金额分别同比下降47.1%、25.9%、10.9%。

二、2019年工作思路

2019年,我们将继续聚焦聚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亩均论英雄”为重要抓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狠抓各类经济指标增长,重点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全力扶持企业上规上亿,不断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动能培育。

(一)加快经济高质量增长。以“两个健康”为主题的“千名干部进千企”专项行动为抓手,定期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培训活动,深入解决企业发展瓶颈问题和实际困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1.抓主要经济指标稳增长。把增加值作为第一经济指标,每月开展产值预报预估工作,突出抓好增加值优势企业应统尽统工作,力争规上工业产值增速达8%-10%,规上增加值增速达6.5%-7%;2.抓结构性经济指标高增长。通过开展培训,提升干部抓经济指标意识,重点突出抓好战新、高新、装备等增加值增速,力争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个百分点以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高5个百分点以上;3.抓质量效益指标快增长。积极鼓励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和申报,推进企业减员增效,力争新产品产值增速达15%、产值率32%,规上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8%。

(二)加快工业项目建设进度。紧盯项目落地、开工、竣工、达产、验收五大环节,全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力争2019年工业性投资增速达10%以上,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占比达到70%以上。1.盯落地。积极谋划对接浙江胜华波智能化汽车雨刮器总成生产项目、浙江雅虎新能源汽车部件项目等18个重点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2307亩计划投资额148亿元,确保韩田汽车新能源汽车ESC集成化应用、浙江锦佳年产200万只油泵、20万套汽车SCR等12个项目落地开工759亩以上。2.盯开工。加快推进已供地未开工项目,往年结转的8个未开工项目133亩,力争2019年6月底前全部开工,全年完成投资2亿元。3.盯进度。加大已开工未竣工项目要攻坚力度,实行全程跟踪、定期研究、每月通报,力争全年竣工投产20个项目以上,完成投资40亿元。4.盯验收。实施投资项目“开工前100天、竣工验收30天”改革,推行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机制,严格按照双合同管理办法,加快对2011年以来工业项目综合验收进度,力争通过项目综合验收抓出一批经济增量。

(三)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深入对接温州四大千亿产业集群,全面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1.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以智能制造试点工作为突破口,建成投用瑞安市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平台,引进和利时、德富莱、智能云科等一批智能制造服务商入驻,力争20个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工厂试点示范项目全部开工2.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进一步完善评价办法,重点突出速度、规模、质量、效益、创新导向,全面加大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力度,同步推进公平税负工作,全力整治亩税万元以下“低散乱”低效企业,促进资源要素高配、优配,力争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增速均达10%以上。3.强化重点技改项目建设。修订完善智能化技术改造政策,坚持扶优扶强扶新的原则,积极谋划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加快19个省重点技改项目建设进度,力争2019年完成投资额4.16亿元,全年技改增速达9%以上。

(四)加快产业平台精准优化。主动对接全省大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平台生产、生活、生态配套设施建设。1.打造万亩千亿大平台。主攻滨海高新产业园汽车高端配件集群,积极培育汽车高端部件及新能源汽车,重点加快瑞立、瑞明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万亩空间、千亿产值、百亿税收”大平台。2.推进小微园项目建设。围绕小微园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开发利用,全力谋划小微园开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引导一批优质小微企业入园发展。力争开工小微园3个500亩,竣工50万平方米以上。3.推开闲置厂房出租管理。按照已制定的《瑞安市闲置工业厂房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以经济开发区为试点工作,全面推进闲置工业厂房出租有效管理,进一步破解企业用地瓶颈难题。

(五)加快企业梯度式培育。全面落实企业减负各类政策,全力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1.推进数字经济扩量倍增。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重点围绕虚拟现实、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产业下硬功夫,加快海尚关节机器人、金石机器人、视客VR等重点项目扩量倍增,力争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2%以上。2.精准扶持企业上亿上规模。对升亿潜力企业开展的摸底、评估,建立阶梯式培育库,每月定期分析并通报进展情况,对未达时间进度的培育企业开展逐一帮扶指导,力争分别新增超20亿、1亿元企业1家、10家,小升规企业100家。3.全力培育科技型企业。深入挖掘细分行业市场影响力较大的骨干企业,培育出一批“隐形冠军”企业,打造出一批“专精特新”、“高尖精”的科技型企业。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