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融合,激起乡村振兴一池活水 | ||||
|
||||
北龙美景 高楼镇为农服务中心 曹村研学游 眼下,经过规模优化调整的新村,全面投入乡村振兴的浪潮。据了解,今年我市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黄金带建设,提升建设1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暨田园综合体,高标准建成4条示范带,开工建设4条示范带和3个田园综合体,推进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重点项目。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新村发展如火如荼,不断抒写出新篇章。近日,记者走访了几个新村,看看它们的乡村振兴之路如何铺展。 北龙村:为休闲渔业旅游“铺好路” 夏日清晨,和煦的阳光扯去北龙晨雾的薄纱,海天一色,岛上的空气格外清透。在北龙,有种与世隔绝的美,你可以眺望灯塔,漫步沙滩,欣赏奇山怪石……不久以后,环岛公路、交通码头、渔港码头等的修建,将为北龙村的休闲渔业旅游发展按下快速键,这个坐落在小岛上的村落,将持续焕发“蓝色”活力。 东山街道的北龙社区下辖6个行政村(村规模调整前),由50余座大小海岛串联而成,宛如东海明珠,景色秀丽,其中北龙本岛是农业村、渔业村所在地。上世纪60年代,这两村本属一个村,后因生产分工不同,分为农业村和渔业村。4月15日,渔业村、农业村和冬瓜屿村三村完成村规模调整,成为北龙村,原本的三个大家庭融成了一家人。 北龙头、南龙头、灯塔、沙滩……北龙有许多美丽的特色景观,可编织出美好的休闲渔业旅游蓝图,但因路的不通畅,其发展带着桎梏。“岛上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出行基本靠走路,运东西靠马、驴驮着。”北龙村村民说。不仅如此,道路不方便,北龙美景的“窗户”打不开,游客就进不来,交通建设迫在眉睫。 道路建到哪里,发展就到哪里。目前,环岛公路已开工建设,这是北龙村民欣喜的事之一。据了解,环岛公路为傍山公路,项目由主线和支线两条线路组成,其中主线长3567米,支线长1346米,路线总长4913米,总投资约2000万元。美丽的风景亦在“路”上,届时,游客也能欣赏到环岛公路沿途带来的旖旎风光,这条近5公里长的环岛公路将如玉带般蜿蜒穿绕,将一个个散落在路边的美景如珍珠般串联。 同样令人欣喜的还有交通码头的建设。北龙地处海外孤岛,对外交通仅靠船只。北龙仅有一座交通码头,该码头建于上世纪90年代,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今年下半年,交通码头将启动开工,目前正在进行立项审批等前期工作,投资4000万元,布置1个500总吨级客运泊位,年通过能力为载客8万人次,后方设相应的集散场地1886平方米,新建码头中心(候船室)1 座,办公楼 1 座,配套建设码头至环岛公路接线道路约 890 米。“交通码头建成后,将有效带动前往北龙的游客量。”东山街道组织委员薛孝永介绍,目前,瑞安市区去往北龙的客船每隔一天才一班,建成后很有可能实现一天一班次。 另外,北龙还将启动渔港扩建工程。据了解,北龙范围内共有大小渔船 206 艘,年海洋捕捞卸货量保持在2万余吨。但北龙渔港仅有两座简易的斜坡马道供渔船靠泊,且设施简陋、面积狭小。“渔港扩建工程将有效完善渔港功能,降低安全隐患,提高使用效益。”薛孝永说。 东山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张聪棉已在北龙工作十几年,说起新村发展,他拍手叫好。“以前因村界地界不清,不少工作推进会有困难,并村后,全岛一盘棋,工作效率提高了,发展规划更清晰了,渔民之间的感情也更深了!”想到北龙未来蓝图,张聪棉脸上充满期待,不由扬起了微笑。 大京村:擦亮“高楼美农”农产品金品牌 前段时间,原大京底村支书华宗连一直担心的道路填方料石问题,在村规模优化调整后得到了圆满解决。该村日前与大京、大京山、大京垟四村合并为新村“大京村”,新村人数达3000人。新的一家子立马开会,他们说,现在是一个村了,提供沙石料搞建设就是自家的事儿。 让整个大京村村民开心的不仅是修路问题得到了高效解决,更让他们期待的是“高楼美农”农产品金品牌的落地,这直接关系到村集体和村民鼓起来的钱袋子。 据介绍,除连续15年作为高楼杨梅节主承办点外,原大京、大京底、大京山、大京垟四村还有糟烧技艺、蓝夹缬非遗,糟烧、杨梅、桑葚、粉干等农特产。并村后,新村大京村将彻底告别过去分散式的“单打独斗”,通过资源整合、抱团发展,借助该镇为民服务中心推出“高楼美农”农特品牌的东风,将优质农产品集中包装、推向市场。 眼下,位于大京村的高楼镇为农服务中心已建成开放,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该中心设置农产品展销中心、农资服务中心、庄稼医院救治中心、农作物种植指导中心、农业污染物回收中心等5个中心,构成“五位一体”现代农业服务综合体,具备传统营销、电子商务、自营连锁门店、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服务功能。目前,该中心采取“实体+网络”的经营模式,线上已分别在淘宝、天猫、京东注册了“高楼美农旗舰店”,并与邮站、1688易创谷紧密合作,线下为瑞安农产、建设银行、农商银行等合作单位提供优质农产。 据高楼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将通过“高楼美农”的落地,采取“公司+农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鼓励各新村资源入股、资金入股,让境内油茶、茶叶、铁皮石斛、蜂蜜、马蹄笋、金银花、杨梅、蓝莓、荸荠等土特产变身“高大上”。 今年,该镇将在原有基层党建示范带的创建基础上,在新村大京村重磅启动“寨寮红韵”党建综合体建设。该综合体项目以新村大京为中心圆点,辐射周边25个新村,不仅布点有党建主题馆、红梅广场、为农服务中心、风情街区等特色场馆,还同步配套推出红色代办热线、党员在线服务台、独居老人陪伴计划、党员助销队等一批暖心服务。“比如,我们专门在为农服务中心开设‘山民寄售区’,村民如果有需要外销的农产品,可以拿过来,由党员组成的助销团队免费帮助销售。”高楼镇相关负责人说。 “这方法好!” 大京村民知道了这一利好消息后,连连夸赞。对于大京未来的发展,村民心中有愿景,脸上有自信。他们坚信,在政府的帮扶下,“高楼美农”产品将走出高楼,让更多人知道家乡的农产品有多赞。 许岙村:“文武许岙,毓秀梅溪”引客来 4月20日,曹村镇许北村、许南村、姜山村完成行政村规模优化调整工作,合并为许岙村。“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许岙人又变一家人了!”完成新村票决工作后,村民们纷纷感慨。 其实在1962年之前,许岙村就已存在,后来分为许南村和许北村。上世纪80年代,革命老区姜山村从山上迁居到许岙。由此,许岙片由许南、许北、姜山3个行政村组成。 “我们许岙的自然、人文资源都是相融的,此次村合更有利于村集体发展。”原许南村党支部书记虞瑞川说,三村顺利融为一村,许岙乡贤也出力不少。清明假期,许北村抓住在外乡贤回乡祭祖的时机,召开乡贤座谈会。会后,乡贤们积极动员亲朋好友,宣传新村发展优势。另外,许岙乡贤组建发展基金会,继助力打造许岙文化礼堂之后,还将继续助力新村公益事业建设。 新村新气象,要想发展,规划先行。曹村镇组织委员徐慧敏介绍,许岙村在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后,将串联南拳武术文化馆、温州市级风景区梅龙溪、圣井山古道,打造“文武许岙,毓秀梅溪”旅游品牌。届时,许岙将成为曹村镇北大门的“旅游担当”。 文武许岙,毓秀梅溪,如何造就?许岙的“文”体现在梅龙书院。据介绍,该书院坐落于梅龙溪北首,于去年重建而成,内设科举文化展示馆、私塾学堂、孔子供奉堂等参观体验点,展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曹村进士文化的发展历程,记载着古时曹村82人进士及第的故事,闪耀着曹村人崇耕尚读的智慧光芒。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入解读“中华进士第一村”的历史由来,也能了解古时求学的不易。 许岙的“武”体现在南拳武术文化园。许岙是远近闻名的武术之乡,在浙南地区马坦门的创始人马坦师父的推动下,南拳文化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南拳武术文化园内设比武擂台、梅花桩、了旺大师纪念堂等,在这里,游客可在南拳教练的带领下练习拳术,强身健体。 近日,许岙的南拳武术文化园和梅龙书院内热闹非凡,原来是一波又一波的学生前来研学,这是曹村镇打造研学旅行基地的缩影。据了解,该镇研学旅行基地以地方传统文化为主要特色,结合周边旅游资源,开发了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士文化、耕读文化、田园体验、红色教育等多元素的特色研学旅行路线。“研学旅行基地是特地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的‘校外课堂’,在曹村这个‘大教室’里,孩子们可以贴近自然,浸润人文,习武健身。”曹村镇副镇长胡从来说。 梅龙溪位于许岙,是曹村的著名景点之一,来曹村,不去风景秀丽的梅龙溪逛逛,想必会有遗憾。并村后,曹村镇谋划着将该风景区提升,打造梅溪运动养生基地,包括许岙梅龙溪美丽河道建设,打造百草园,对梅龙溪两岸进行整体亮化提升等工程。“我们将在许岙纱帽桥边建设桃花林、梅花林,种植多类中药等,取名作百草园,成为曹村镇的后花园。”胡从来介绍,该项目占地约89亩,还将进行溪流整治和现有建筑的改造利用。目前,该项目处于编制预算阶段,预计8月开工。 [评论] 新村融合得好 方能发展得快 ■夏盈瑜 岛屿上的北龙村原本偏于一隅,如今已启动环岛公路、交通码头建设,渔港扩建,一个个散落小岛上的美景将如珍珠般串联,游客数量大幅增加,发展指日可待。像北龙村一样,规模优化调整后新村的土地、劳动力、资金、产业等生产要素,以及各种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整合,将有效促进区域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使新村驶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我市多地将历史沿革同村撤并成新村,如许岙村由许北、许南、姜山三村合并而来。这样做的好处是,这些村庄生活习惯相近、村情相似、资源类似,融合更融洽。原来小村没资源、没人才,单打独斗前景渺茫。没有了村界,降低行政成本,土地统一流转连片种植,资金、人才整合到一处发力,推动产业升级,小村将变强壮。多个乡镇还将同样有产业发展需要的村庄合并。新村大京村就是例子之一。该村采用农旅结合的方式,推行“公司+农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让村集体和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可以预见,大片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产业新村前景可期。 新村融合得好,方能发展得快。规划是龙头,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各地需做好新村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出台的相关规划要具备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既要兼顾当前,又要考虑长远。各乡镇村要积极开展培训,加快村干部培养选拔,形成互学互比的氛围;通过公益活动、文化礼堂、文明村行动等活动载体,提升村服务质量,提升群众满意度,带动新村人心融合。相关单位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及时跟进相关扶持政策,保障新村顺利运作,让村村有发展,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