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4090/2020-165698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市场监管局 |
生成日期 | 2020-02-2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瑞安市市场监管局2019年工作总结 |
2019年,瑞安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省、市局和瑞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正确把握“一一二三”工作理念,凝心聚力、狠抓落实,着力强化市场监管、深化改革发展、维护安全底线,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成功获批全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全省食品安全工作会议暨“双安双创”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双定三减”经营区创建工作获温州姚高员市长批示肯定,送药上山进岛民生工程工作获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徐润龙批示肯定,“浙江制造”标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获省“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优秀市。 一、锚定高质量发展,在两区建设上有新作为。 一是质量品牌建设稳步推进。出台《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牵头汇总、快速审批和兑现各级各类质量品牌奖励资金1498余万元。新增“品字标”品牌认证企业8家,获省“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优秀市。帮扶指导雅虎、戈尔德2家企业创成瑞安市市长质量奖,动员培育华峰氨纶等2家企业争创省政府质量奖,7家企业争创温州市市长质量奖,数量居温州第一。举办全市质量管理提升专题培训班,覆盖相关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155人。新增4个行业协会参与行业协会质量共治,新增卓越绩效企业20家。品牌企业和实施“浙江制造”标准企业销售占比达32%以上。 二是标准强市工作走在前列。主导参与制定并发布“浙江制造”团体标准16项,另有16项团体标准获得新立项,数量居温州第一,全省前列。推动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项,主导制定行业标准3项。帮扶30家企业高质量完成对标达标提升工作、855家规上企业全面完成标准化统计监测。规上企业采标率73.3%,比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引导72家企业自我声明公开146个产品标准,指导瑞安日报有序推进“特色小镇”省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动员申报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3个、温州市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6个。 三是知识产权培育成果丰硕。今年我市以全国第四名的得分,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全年新增商标14261件,累计达92012件,申请发明专利1132件,授权发明专利增长220件,PCT国际专利申请12件。参评“浙江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2家,申请地理商标1只。引导帮扶1家企业申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7家企业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企业申报省专利导航项目,1家企业申报中国专利金奖,4家企业申报省专利金奖项目,2家市重点企业申报省级商标品牌示范企业。2019年商标质押贷款授信总额达1.075亿元,专利质押贷款授信总额达9678万元,发放质押贷款贴息补助134.7万元。 四是惠民助企服务精准到位。扎实推进“小微企业三年成长”工作,全年新增小微企业3911家,呈稳步增长态势。3家小微企业被认定为全省小微企业“成长之星”,瑞报电商文创园被认定为全省小微企业聚集发展“优秀平台”。全年开放实验室616批次,举办各类专家讲座、质量提升、技术交流会11场,培训各类企业253人次,入企帮扶2899批次,检定、校准、测试计量器具67515台(件),累计减免或协助申请各类检测补助经费335.4万元。帮助55家企业解决企业计量技术方面存在的突出难点,推进e-CQS强检系统规范化建设,对全市98家计量器具使用单位开展集中培训。帮扶申报认定省级、温州市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23家、“守重”单位AAA级11家、AA级13家。 二、围绕社会热点,在民生福祉增进上有新举措。 一是食药安全基础更加稳固。高标准高质量承办全省食品安全工作会议暨“双安双创”工作现场会。通过提升完善现场参观点,集中展示“3+2”基层监管模式、食品安全科普宣传以及农村家宴放心厨房等亮点特色成果,受王文序副省长高度肯定。全年开展各级食品安全抽检5976批次,达到4批次/千人口,提前完成上级下达的抽检任务,累计收到不合格检验报告102份,核查处置率100%。发布“食品安全曝光台”6期,拍摄“食品安全在行动”25期。在生产流通环节。推动即食海蜇行业整治提升,倒逼8家企业投入近200万元完成整改。建成名特优小作坊6家、亮化达标小微企业22家,数量居温州首位。关停取缔无证小作坊8家,推动生产企业完成“双开放”工作6家。强化风险管控,先后开展花甲螺、进口食品、非洲猪瘟等各类专项整治。创新开发食品追溯微信小程序,推进农批市场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快检体系,优化调整8大快检项目,检测员技能进一步提升,获温州快检竞赛团体第一名。全年共完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155531批次,其中不合格571批次,销毁问题食品1590公斤,不合格食品后续处理率100%。在餐饮环节。深化餐饮集聚区“驾照式”智慧监管模式,引入智能AI预警系统,对后厨加工环节实时自动识别抓拍。深入实施“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建成学校4D厨房2个,300人以上学校(含幼儿园)食堂量化分级B级比例达100%。新建“在线阳光厨房”333家,其中校园食堂130家、网络餐饮203家。建成农村家宴放心厨房22家,创建放心消费示范餐饮单位建设41家。在药械监管环节。率全省之先破解服务点医保实时结算难问题,提前超额完成送药上山进岛便民服务点建设9个,举办温州市送药上山进岛工作现场推进会。完成化妆品流通领域国抽30批次,快检50批次。上报药品不良反应1239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260例,化妆品不良反应80例。建成平安细胞示范药店10家,化妆品示范店73家、化妆品示范商超5家。 二是计量价格监管更有保障。围绕9大类民生重点行业,不定期开展计量执法维权,全年检查各类强制计量器具使用单位307家次,立案处理计量违法行为28起,检定各类强检计量器具40215台,并将所有强制检定结果数据与e-CQS强检平台实现自动交换。全面推行定量包装商品双随机抽查工作,累计抽查141个批次,处置19个不合格批次。突出抓好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建立涉企收费监测点8个。强化民生领域价格行为监管,提高市场价格巡查力度和检查频次,共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35起,罚没款1.97万元。 三是特设安全防控更有效率。全年累计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002家,特种设备2717台,排查出安全隐患566处,整治到位560处,隐患整治率98.94%。开展“清网行动”,消除历史遗留隐患1350台,公告停用注销“僵尸设备”252台,全市未发生特种设备亡人事故和较大影响的安全事件。开展气瓶、电梯和叉车等专项执法行动,开具安全监察指令书232份,关停取缔3家,强制封停隐患设备278台,立案查处35起,罚没款56.4万元。大力推进电梯智能化装置加装工作,应用“保险+服务”和“按需维保”1515台,加装物联网装置819台。启动叉车智慧化监管和自动扶梯“三新规、三严禁”等创新工作。继续优化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建设,全年共接警818次,成功解救2292人次,平均接警后到达救援时间19分钟,群众满意度100%。 四是放心消费覆盖更加全面。建成南山索面放心工厂联盟、吾悦广场放心消费联盟、湖岭龙景农家乐、北麂海岛民宿四个特色放心消费单位。创建放心商店198家,放心网店27家,放心工厂180家,无理由退货单位211家,并启动放心消费示范单位消费体验评价活动。坚持“一所一特色”,打造标准化调解室10家,成功办理首例消费纠纷诉调对接1起。截至10月31日,共受理消费咨询、投诉、举报7516件,同比下降16.9%,处置率100%。其中职业类投诉举报数由2018年的4939件下降至2019年的2572件,下降47.9%。 五是农贸市场改造提档升级。制定出台《瑞安市城乡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创星三年行动计划》,兑现15家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财政补助资金1500万元。落实农贸市场的长效管理,完成27家市场专业化托管。创建省级放心农贸市场5个,已通过温州市局预验收。全面推进星级农贸市场创建12家,其中三星级2家、二星级5家、一星级5家,启动绿色环保市场创建1家,智慧数字市场建设2家,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农贸市场2家,办理无证农贸市场名称登记4家。 三、聚焦商事制度改革,在营商环境优化上有新进展。 一是谋划流程改革。实施企业开办全流程一日办结,开办材料减至6份。推行首套印章免费赠送,实现登记环节由4个减至3个。实行申报材料容缺受理、商事登记部门间无差别受理, 与五大银行协作设置52个代办营业执照网点,2019年共无偿代办1760件,新增市场主体21098家,同比增长15%,其中新增企业4583家,“个转企”668家。 二是落实线上审批。启用新版“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平台”,加速推进网络无纸化审批。组合推行“互联网+快递”、全国企业信息公示系统简易注销、质量监督审批实现“全线上零跑”、食药实现百分百网上流转审批等举措,实现网上申报办理企业设立2664件,完成企业设立网上登记率80%,网上变更等其他业务1141件。 三是开展“双定三减”经营区创建。出台创建方案,选取玉海街道忠义街作为试点范围,打造全国首个电子营业执照街区,获温州姚高员市长批示肯定。在此基础上,推行团块式备案登记、场所备案登记、全类经营范围登记等创新举措,完成创E工坊自由经营区和红星爱家自由经营区创建工作,形成三街区竞相创建的格局。 四、聚力公平竞争环境,在监管执法提效上有新成效。 一是重拳打击违法行为。大力开展市场秩序治理,全年立案1127件,已办结1030件,其中大要案208件,移送案件35件,罚没款989万元。查处打击传销案件2件,涉案近6000万元,有力的威慑了不法传销行为。大力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检查单位250家,查处成品油案件17件,查扣成品油312.93吨。以重点领域、重点市场为对象,全面开展扫黑除恶工作,累计向市扫黑办上报涉黑涉恶线索5条,发放宣传资料1400余份,设置市场、沿街商铺LED显示屏标语900余条,张贴宣传海报500份,悬挂、张贴宣传横幅200条。 二是全面夯实产品质量安全基础。今年以来,生产领域落实抽检各类产品540批次,合格率86.5%,流通领域抽查安全帽、服装、鞋等26种156批次产品,完成率87.2%,合格率84.6%,完成不合格产品后处理113起,完成率80%,产品质量总体稳定。落实地方区域质量责任,开展休闲鞋等7个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排查。上报箱包、水晶泥等风险信息1条,发布质量安全风险排查信息专报1期。出台《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等文件,开展企业排模、核实和检查工作,督促全市220家电动车在售单位张贴相关告示,整治工作走在温州市前列。推进许可企业规范质量管控,全年检查企业171家次,年审企业47家,督查企业17家,共发现问题7起,整改闭环7起。 三是有力提升智慧化监管效能。率全省之先探索专利领域网商监测工作,抓取涉及专利违法的网页573张,专利违法预警2083条,推送专利案源8起。率温州之先使用网商监测平台,精准预警网络经营风险点7129个,整改率92%。提升网络案件查处技术手段,搭建红盾云桥网络协查平台,推广使用翔鹰网络电子固证系统。将全市全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纳入“众食安”系统,开发展示载体、蓝牙打印机两项新功能,构建“智能互联”新模式,进一步释放智慧化监管效能。 四是着重强化市场主体信用监管。顺利完成市场主体年报工作,企业、农专社、个体的工作年报率分别为94.33%、84.39%、96.12%。持续深化市场主体出清工作,今年累计清理“僵尸企业”3555户,其中吊销未注销企业310户,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607户,个体依职权注销2678户。充分运用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和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有序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累计制定实施本级随机抽查计划27个,承接省市及跨部门联合12项任务。截至11月7日,已完成检查企业1997户,检查完成率为80.27%,检出问题的企业数1065户(次),检出问题率为53.32%。 五、着力党风廉政建设,在市监铁军打造上有新成果。 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初显成效。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启动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坚持将组织领导、学习教育、调查研究、问题检索、整改落实、氛围营造等六项重点工作贯穿始终,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已开展调查研究、红色寻根活动、“五个1意见征求”以及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等一系列具体工作,完成调研报告9篇,检视排查出的30个问题表现已整改到位。落实蹲村结对调研,到仙降街道锦溪村开展入户走访333户,收集整理问题意见14条。 二是党的建设更加牢固。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纪律建设。完善出台多项党建工作制度,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三会一课”,坚定不移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推进纪律作风建设,今年以来开展谈心提醒100多人次,约谈4人,党内警告处分4人,党内撤职1人,行政警告处分1人,全局通报批评6人。针对市委第一巡察组反馈的4个方面36个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确保在2020年1月14日前整改到位。 三是队伍素质更加全面。完成机构改革三定工作,做好机构改革人员转隶和新公务员招录工作。实施中层副职和一般干部双向选聘工作,选拔提任中层干部18名,干部结构进一步优化。落实导师指导制,安排17名导师与近三年22名新进人员签订承诺书,帮助新进人员缩短成长周期。突出素质能力提升,建立轮训长效机制,举办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两期。实施职业纪念奖章制度,对工作30周年以上、25周年以上和20周年以上的干部职工进行表彰。提前四年完成基层站所星级创建五年计划。开展社会化监管执法“千人百场”大联动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知晓度和满意度,目前全市已开展133场。开展法治市监建设,健全干部学法制度,制定行政应诉工作规则。发起案审会10次,审定大要案252件,受理听证申请4个、申辩3个,办理行政复议诉讼41件、法院司法建议书2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