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农”墨重彩促共富 | |||||||||||
|
|||||||||||
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社会富。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为引领,以未来乡村建设为载体,持续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开创了“三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据了解,我市连续第四次获评“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连续4年入选全国唯一的丁香鱼专项(限额)捕捞试点,乡村振兴等工作获省政府办公厅督查激励,“数字畜牧”“数字农机”两个应用场景入选省农业农村厅多跨应用场景第一批“先行先试”项目。 回眸2021年,一个个闪光的数字和故事,记录下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踏实印迹。今天,我们通过六条“新”途径和五大亮点来分析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年度“成绩单”。 六个“新”绘制农业农村发展途径 2021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市农业农村局始终把农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压器”,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开展农业项目建设,落实帮农促富举措,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新优化 关键词:产业结构 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2021年,我市建设提升高标准农田3.28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25.77万亩、同比增长4.58%,产量超11万吨、同比增长8.2%;科学发展畜禽养殖,严格落实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15条措施,全年生猪存栏10.5万头、累计出栏14.7万头,家禽存栏76.53万羽、累计出栏200万羽;推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推广“条台田绿色低碳循环水菜鱼立体共作”“稻虾共生轮作”“稻鳖共生”等农渔综合种养模式,新建中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40个,进行规模养殖场尾水治理49家,增殖放流海洋鱼苗793.6万尾(粒),淡水鱼苗133万尾,完成北麂海洋牧场第一期建设并申报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此外,市农业农村局加大地理标志农产品、绿色食品培育力度,创建温州优质农牧渔产品“瓯越鲜风”标准化生产基地31个,累计创成绿色食品9个、无公害食品39个、有机认证食品6个,国家地理标志2个,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1个,金川高山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荣获全国首批“生态农场”称号。 新突破 关键词:平台建设 2021年,我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据了解,国家现代农业园项目共有子项目61个,已基本完成建设,并通过农业农村部书面材料验收。滨海十万亩都市田园新天地核心区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建成综合驿站、田间木栈道、观景平台等旅游配套设施,成功打造贴近城市中心的现代都市农业公园,高峰期日均吸引游客达1万多人次。 列入温州考核的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共44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3.69亿元,完成率100%。温州市“红都绿野”跨区域精品带(瑞安段)共谋划项目18个、总投资2.47亿元,已全部完成3年建设任务并通过温州验收。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谋划项目28个,完成年度投资22.1亿、投资完成率达102%。 新提升 关键词:乡村建设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能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未来乡村更是乡里人的美好家园、城里人的向往乐园。 今年以来,我市制定《瑞安市关于推进未来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曹村镇域型和马屿儒阳村域型未来乡村入选温州试点建设,已按照“五化十场景”的要求谋划项目53个、完成年度投资2.3亿元。 以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两示范”为抓手,用“微改造”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狠抓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运维队伍建设,首创“垃圾分类合作社”模式开展运维,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获评“2021年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市、区)”。我市不断巩固深化美丽田园创建成果,以10大美丽田园示范点为核心,出台《关于印发2021年瑞安市滨海大道沿线美丽田园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实施微田园网格化管理,通过串点、连线将东山、安阳、上望、莘塍、汀田、塘下等沿线6镇街美丽田园进行互联互通、联合打造,推动“独立盆景”到“连片风景”。全年整治面积超17万亩,拆除违法建筑和设施1066个,是温州唯一一个在“两最”评比中连续7次均有田块入选最美田园的县(市、区)。 新进展 关键词:农村改革 改革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市实行专班化运作,组建滨海花椰菜专业合作社和陶山甘蔗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顺利召开全国农村“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经济理论研讨会,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达114个。 在数字化改革的浪潮中,我市顺势而为,编制《瑞安市数字农业“十四五”规划》,推进瑞安市农业农村数字化管理平台与“浙里办”“温州市农资监管服务信息化系统平台”“瑞安市渔业平安管控预警系统”等若干个系统实现数据融合、共享交换,运行以来累计从多种渠道采集农业数据389万条,建立平台用户456个,提供信息服务285万条。 “数字畜牧”“数字农机”两个应用场景完成开发并试运行。 新成效 关键词:农民增收 2021年,我市出台《关于实施“四增一减”计划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的实施方案》,健全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拓展完善“三级帮扶圈”,鼓励自主创业,对低收入农户申请扶贫小额贷款的给予贴息补助,累计发放贷款超600万元;深化“云江助学”等活动,提高低收入农户高中生助学金,累计为332位贫困学子发放助学金135.6万余元;投入215.4万元为近12000名低收入农户投保“温州益康保”全民商业补充保险,提高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实现农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以下现象全部“清零”。 此外,创新租赁、合作、转让等方式,畅通供需渠道,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农房发展新业态,助推农民持续增收,全年盘活农房503幢,累计吸引社会资本1.03亿元,带动农民就业951人,为农户创收1491.66万元,促进村集体增收647.6万元。 新局面 关键词:安全生产 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市农业农村局始终绷紧“安全弦”,2021年,组建“海上专家帮帮团”,常态化开展渔船安全“铁拳”系列联合执法行动,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55艘,整治各类安全隐患322起,率全省之先完成先行示范船改造提升、帆张网船清理整治,首创“兴渔学堂”App记分消分系统,涉海涉渔安全工作在温州“8+3”专项整治行动10次排名中7次获得第一,连续第4次获评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并在全省伏休期涉海涉渔领域“遏重大”百日攻坚行动第二次调度会上作典型发言。 在健全农机安全常态化管理机制方面,该局打出隐患排查整治、应急处置演练、警农联合执法组合拳,切割报废各类违规上道路拖拉机250台,变型拖拉机整治工作持续走在温州各县(市、区)前列。 五大亮点展示农业农村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广袤田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回顾2021年,我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滨海十万亩都市田园新天地、未来乡村建设、“数字农机”等农业农村工作亮点频现。 亮点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瑞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面积5.85万亩,覆盖马屿、曹村两镇天井垟片区及周边48个行政村,园内农户32000余户。该产业园已成为温州地区粮食、蔬菜生产主产区,瑞安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后花园。 该产业园通过集聚式发展,瑞安特色品牌金名片价值进一步提高,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29人,不断在培育新品种、推广新品种方面创新发力;全面建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二、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80%以上;农产品实行“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一体化质量安全管理,园区被授予省级首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带动产业园农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预计2021年人均达到5.3万元。 亮点二:滨海十万亩都市田园新天地 该项目规划总面积5.18万亩,位于大罗山南面滨海平原,是城、田、产紧密融合的都市田园新天地,以科技赋能农业发展,以“农业+游玩+观赏+文创”为主线,大力发展高端数字农业、创意农业、生态农业、订单农业。 该项目投资9000万元,建设面积1万平方米的中国第一家“三位一体”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利用组织重建和优化实现传统供销迭代升级,成立花椰菜合作社联合社,建设品种筛选、农机农业、土壤营养、品种提升、植保试验区和高产优质样板田的“5+1”MAP示范农场,通过订单化种植,特色品种农户保底净收益超2400元/亩,平均每户年收入可达30万元,将打造全国最大花椰菜生产基地。 亮点三:未来乡村 未来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我市按照“五化十场景”要求,精心谋划未来乡村建设项目,计划到2025年打造未来乡村20个,其中村域型17个、镇域型2个、片区型1个。 今年以来,我市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水平推进,着力打造未来乡村“瑞安样板”,努力将列入温州建设试点的曹村镇、马屿镇儒阳村打造成全市乡村振兴引领区、共同致富样板区、三位一体标杆区、数字乡村示范区。 曹村镇打造农文旅相结合、产村人相融的“文都武乡、瓯越粮仓”未来乡村,以数字化与未来乡村建设深度融合为契机,加快“智慧大脑+‘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管理’”的“1+3”智控体系建设,全面实现乡村治理、设施完善等数字化场景应用。 马屿镇儒阳村打造以“三位一体”为特色的“瓯越古邑、湿地儒阳”未来乡村,重点围绕数字化、产业化和生态化的要求,着力打造以未来生态、未来服务、未来经营、未来数字为主要内容的未来乡村场景。 亮点四:“数字农机” 2021年,我市“数字农机”成为“浙里办”全省第一个上线的浙农码场景应用项目,它是在已有的瑞安市智慧农机服务平台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的。该项目目前主要应用于农忙抢收、粮食烘干作业预警和安全预警、农机综合保险三个场景,通过数字化改革,打通农户、机手、农机管理部门三方之间的数字壁垒,系统建成运行后,将实现水稻耕、种、管、收、烘全周期的监管服务,实现安全生产的精准管控。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是加快农业综合效益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提升、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市充分发挥“三位一体”改革优势,大力推行组合式激励、标准地改造、全周期服务,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机械强农”提供瑞安样板。 目前,累计建成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镇4个,“机器换人与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10个,“智慧农机”应用示范基地6个,区域农机综合服务中心4个,实现全市农机总动力超36万千瓦,机具数量超2万台(套),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是温州唯一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示范县”“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双示范县(市、区),农机发展经验入选《温州政务信息》并在温州全市推广。 亮点五:农村“三资”智慧监管 2021年6月底,我市全面上线农村集体“三资”数字化管理系统,突破此前村账处理“一人外出,全程停滞”的时空限制,实现农村集体“三资”全方位监督、一体化收支、全留痕审批全覆盖,有效破解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资产统管“失效”、财务公开“失灵”、财务审批“失时”。同时,将资金入笼、资产入账、决策上会、资金使用和资产资源处置等从“线下”延伸至“线上”,村民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询,实现“过程+结果”全面公开。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关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市农业农村局依托数字化、规范化管理,实现财务审批工作“零次跑”“可追溯、可倒查”,消除“一任干部一本账,离任干部不交账”现象,保证了农村财务的连续性、完整性、有效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