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4022/2021-201629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温州市生态环境局瑞安分局
生成日期 2021-05-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生态环境局瑞安分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1- 05- 18 16: 01: 56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生态环境局瑞安分局
字体:[ ]


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大力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强化环境监管和防范措施,各类环境问题整改效果明显,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我市市控平原河网均值高锰酸盐指数同比2019年升高19.3%,维持在III类及以上水质类别;氨氮同比下降8.9%;总磷同比持平,维持在IV类及以上水质类别;温瑞塘河6个省、市控断面均达到V类及以上水质标准,其中塘下、罗凤断面达到IV类水质标准,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瑞平塘河中蔡桥断面水质达到IV类标准,码道断面水质为V类标准; 飞云江各断面水质均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赵山渡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PM2.5平均浓度为22ug/m³,PM10平均浓度为38ug/m³,同比分别下降18.5%和17.4%,环境空气优良率为99.2%,被评为“浙江省清新空气示范区”

(一)污染防治扎实有效。一是水污染防治持续推进。投资2.62亿元,建设和改造污水管网230.5公里,完成江南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主体工程,建成江北污泥脱水项目一座40吨/日;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完成年度投资3.28亿元,建成5个省级任务镇街;完成全市52条县级河道和892条镇级河道的“一河一策”工作方案及年度治理计划制定;完成“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划”“立”方案编制,并开展风险源排查;完成入海污染源专项排查工作,累计调查岸线约100公里,调查河流119条,完成29个长江经济带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二是大气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制定打赢蓝天保卫战年度计划,出台《瑞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等文件,加强部门协作,推进扬尘防治;完成重点工业园区瑞安经济开发区废气治理;推进锅炉治理改造,完成3台3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改造和2家企业3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加强移动污染排放控制,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车151辆,立案处罚2家加油站。三是治土治废全面推进。完成无废城市方案和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调整方案编制,通过市政府发文。瑞安华峰危废处置设施项目建成领证,成为我市第一家温州第二家大型综合性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76个地块全部完成采样和检测工作,完成7个农用地土壤超标点位销号工作。完成集中医学观察点医疗废物转运处置23255箱。四是行业整治加速推进。加快完成六类行业整治扫尾工作,巩固整治成果,全市六类行业整治(除胶鞋外)共463家,完成治理设施建设279家,关停淘汰184家;扎实推进电镀行业提标整治工作,督促问题企业加快整改进度。

(二)环境监管从严落实。一是探索“双随机”执法监管模式。深入开展“碧水保卫”、“蓝天保卫”等专项执法行动,落实“双随机”执法,执法库企业增至1074家(新增437家),发现并查处违法问题13个。全年累计出动监察人员22077人次,检查企业9110家次,立案122件,处罚金额1035.5万,简易处罚案件200件,处罚金额1万;责令改正违法行为115家,查封扣留11家,责令限期整改1家,发放监察意见书5份;移送公安刑事案件6件,刑事拘留12人,判决2人;行政拘留案件2件,行政拘留2人;打击取缔非法生产场点205个;处理环境信访4285件,网络问政投诉64件,瑞安论坛投诉37件,办结率和反馈率双100%。二是完善在线监控监测系统建设。完成13家重点排污单位的在线监控安装联网,废水、废气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控安装率达100%;对全市55家企业,66套自动监控设备进行三轮现场检查,责令整改问题270余个;查获一起篡改在线监控数据案件,被生态环境部和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作为典型案例推广;做好2个水质、6个空气自动站和1个清新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运维,新建1个经开区空气自动监测站。三是提升环境风险防范能力。65家企业编制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其中36家环境风险等级为较大以上的企业纳入风险源目录企业,限期整改69处环境安全隐患。同时,实施环保管家精细化管理,电镀园区86家企业纳入环保管家精细化科学管理范畴。

(三)央督迎检整改全力推进。一是“立转即办”上报调阅资料。共调阅7批13份,其中审核报送省调资料3批、下沉组调阅资料4批,涉及8家单位。二是密切配合下沉检查。主要领导亲自陪同中央督察组3次下沉,督察现场检查6个点,及时落实整改措施;举一反三开展飞云江两岸环境综合整治。三是“专班包案”做好信访办理。累计收到中央督察组交办信访件69件(不包括普发3件)、重点件0件,较第一轮88件、其中重点件6件,分别下降了21.6%和100%,信访件总量居温州市第二位,全部完成办结或阶段性办结。同时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责令整改企业74家,查处环境行政案件26件,罚款425.8万元、查封扣押1家。四是从严抓好第一轮央督问题整改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督察的10个反馈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13个温州市举一反三问题,已完成整改并销号12个,88件信访交办件,已销号87件。

(四)营商环境深入优化。一是深化环评领域改革。落实环评“正面清单”改革和“规划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全面开展“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并推进落地实施,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168件,业主自行网上备案1806件;推进“一件事”改革,辐射安全许可事项进驻审批窗口,全年完成65家医疗机构辐射安全许可证和放射性诊疗许可证发放;研发“环保改革助手”,推进现状环评改革,环评备案7802件,累计为560家排污单位核发排污许可证,9198家完成排污许可登记,实现现状环评执行率和排污许可证登记发放登记率双100%,改革进展居温州市各县市区前列。二是推进生态环保项目投资。新增入库项目9个,全年累计投资2.36亿元,超额完成高线任务;五水共治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三是落实公平审查制度。审查53批次,25197家企业和个人,并对29家受处罚企业和个人进行了信用修复;审查461批次村委换届人员环保守法行为;完成两例生态损害赔偿案件,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费和鉴定费合计35万元。开展送服务入企活动,累计帮扶企业6890家次,实施轻微违法免罚制度,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四是生态文明创建持续推进。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县指标可达性分析,完成对近三年绿色发展指数的对比分析,生态环境相关指标持续向好;建立公众护水“绿水币”制度,成立全省首家民间河长协会,引导公众参与治水护水;创建瑞安市绿色学校9所,申报温州级绿色学校3所、浙江省绿色学校2所;开展“立体式、多点化、多维度”宣传,以环境质量的切实改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五水共治”公众满意度,2020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群众幸福感调查排名第48名,首次进入全省前50名。

二、2021年工作计划

(一)围绕三大领域,高标准开展污染防治攻坚行动。

一是治气再推进。开展瑞安市VOCs相关减排工作,并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努力改善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研究制订相应的国三非营运柴油车淘汰补助政策,并组织开展相关工作;谋划新一轮行业整治工作,2021年6月底前完成电镀行业提标改造工作,做到稳定达标排放。

二是治水再推进。继续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完成桐浦镇、高楼镇、南滨街道、塘下镇、玉海街道、上望街道、汀田街道、林川镇、平阳坑镇、仙降街道等10个镇街“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依照“一站一策”方案,开展市控以上断面水质提升工作,确保2021年省控断面达到Ⅲ类水,市控断面达到Ⅳ类水。完成“千吨万人”及其他乡镇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工业企业和排放污染物的项目整治;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有效规范和管控入海污染源排口,开展基于普查成果的飞云江入海口污染源解析;深化河长制工作,完善民间河长制体系建设,全面推广公众护水“绿水币”制度;做好水质巩固提升,对问题河道实行清单化管理,确保黑臭水体不反弹。

三是治土治废再推进。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加强危废全过程监管,一般固废规范化处置,2021年10月前完成无废细胞创建工作,含无废村1个、无废小区5个、无废学校25个、无废企业5个、无废机关5个,无废4S店3个、无废酒店1个。

(二)突出三项重点,高水平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一是高标准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把相关管控要求落到实处,为项目落地提供支撑;推进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机制,推进瑞安国际汽摩配产业基地规划环评审批工作,全面开展“规划环评+环境标准”工作;完成瑞安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评审工作;继续开展医疗机构辐射安全许可和放射诊疗许可“一件事”改革;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和总量管理改革任务,建立固定污染源总量指标基本账户、储备账户,修改和完善新增总量指标核算、供给、交易制度,完成“十四五”初始权核定,逐步征收有偿使用费,按规开展排污权交易活动。

二是高效能推进环境执法监管。巩固工业企业环保行政许可规范化管理成果,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全市7802家通过现状环评的生产经营单位加强管理,帮扶企业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完成环保验收和领证工作;深化提升“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完善瑞安市电镀园区的“环保管家”服务模式的考核管理制度,总结并推广管家模式工作经验。重点调研经济开发区、阁巷新区、置信创业园等全市重点工业园区,以及制鞋、涂装、化工、印染等重点排污行业,继续深化推广“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实现环保管理集约化、专业化、精细化;针对排污单位实际排污量的监管,结合在线监测、刷卡排污平台,探索建立排污总量核算体系,通过相应的信息化手段实时监管排污单位排放量;结合“双随机”执法检查,开展环境污染问题排查见底百日攻坚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三是高精密健全监测质量体系。开展有机污染物的扩项工作,进一步增强环境监测能力;落实质量体系的运行,加强监测质量管理,确保能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复评和质量体系检查;加强对水环境质量和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数据统计和分析,提高监测数据分析研判能力,落实预警预报工作措施,为政府部门提供环保工作决策依据。

(三)落实三项任务,高质量推进美丽瑞安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美丽瑞安建设。编制美丽瑞安建设实施方案并公布实施,开展“美丽瑞安绿色生产生活”十大行动,努力提升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各项指标;紧抓生态环保有效投资,不断完善基础配套建设,不断提升辖区环境承载能力;深入实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机制,高效推进环保领域各项工作。

二是大力推进督察问题整改。制订第二轮央督反馈问题整改方案,按计划扎实推进反馈问题及信访件整改,争取年底前全面完成反馈问题及信访件整改;围绕督察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抓好辖区内区域性、行业性环境污染问题排查整改;全面完成第一轮央督、第一轮省督反馈问题及信访件整改销号,不断巩固提升工作成果。

三是大力推进满意度提升。坚持环境综合治理和全面宣传发动两手抓,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发动社会各界的作用,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和“五水共治”公众满意度。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