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好故事 弘扬正能量--瑞安市精心打造民间信仰“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 | ||||
|
||||
瑞安市民间信仰历史渊源悠久,社会基础深厚,文化遗产众多,主要供奉杨府爷、三港爷、陈十四娘娘等神祇,现有已登记编号民间信仰活动场所834处。2021年,瑞安市积极挖掘民间信仰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落实25万元民间信仰文化工作专项经费,精心打造“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工程场所10处、拍摄微视频2个,各乡镇(街道)大力打造民间信仰“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工程场所29处,充分发挥民间信仰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道德教化作用,体现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采编精炼,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深挖一线民间民俗研究人传承人和民俗文化专家学者,组建瑞安市优秀民间民俗故事采编组,着力挖掘和提升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民俗活动、传说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供奉神祇历史文化内涵,指导淡化原有封建迷信神话色彩,突出民间信仰人物义举事迹、红色革命文化等,体现向上向善正能量,积极提炼“和、善、忠、义、孝、廉、仁、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故事,并编印《瑞安市民间信仰纪实》故事11篇500余册。根据精炼整编后的民间信仰故事,以更鲜活的形式、更灵活的载体、更生动的语言,拍摄场所微视频2部,逐步形成“讲述好故事,闪耀正能量”的民间信仰价值观重塑新风尚。 二、丰富形式,大力发挥道德教化作用 将民间信仰“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工程与财务代理、财务上线、“1+9”平安创建、“六进”场所(国旗国歌、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平安创建进场所)等工作相结合,全面谋划、规范提升。着力挖掘场所红色革命文化内涵,通过在场所开展国学公益讲堂、法律法规讲座、文化故事墙、故事宣传册等,及系列民间民俗活动如莘塍庙会、曹村元宵灯会、碧山拦垟福、澍村排猪殿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引领时代新风尚,引导广大信众向上向善,使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成为传统道德文化、民间民俗活动传承地和红色革命文化及新时代精神传播地。 三、多措并举,切实体现社会服务功能 瑞安市在城中村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大建大美、精建精美”契机,按照“控量提质”要求,通过“多庙合一”等形式破解民间信仰场所发展瓶颈,推进场所故事壁画、环境布置等内景整修提升,对场所周边环境及外景进行整治美化绿化,致力打造一批花园式、景观式示范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功能上与当地的文化礼堂、文体活动、居家养老、村民中心等相结合,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提升。截至目前,已打造兼具文化礼堂功能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54处。通过开展“六进”活动、“红色星期天”活动和爱国普法宣传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利用先烈纪念馆、故事宣传册、场所故事墙等方式,精心打造民间信仰普法爱国教育基地28处。同时,引导场所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中医健康知识讲座、免费义诊、公益伏茶等社会公益活动。2021年,全市民间信仰领域支持开展扶贫济困、助学抚老、救孤恤病、保护环境等社会慈善公益事业资金已达二十余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