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4028/2022-232393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结果 发布机构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生成日期 2022-12-0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于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 2022- 12- 09 09: 22: 09 浏览次数: 来源: 瑞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体:[ ]

张加梁等9位代表:

你们在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加强工业区块线管理保障工业经济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的建议》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工业用地的布局直接影响到城市功能结构和城市形态,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重点安排好工业用地,综合考虑工业用地和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各项用地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你们建议严格落实《温州市工业区块线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工业区块线管理,保障工业发展空间。你们的建议很中肯,充分体现了民心民意。

一、工业区块线划定情况

根据“三调”成果,我市现状工业用地总面积约33.82平方千米,占温州全市工业用地总量的18.7%。其中约90%分布在中心城区的12街道1镇(塘下镇)范围内。一方面为了确保我市工业健康发展,我局基于工业增加值和亩产效益,区分不同增长情景预测后,到2035年全市规划工业用地总面积宜保障35-40平方千米左右。另一方面,根据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温州关于工业区块线划定和管理要求,我局于2020年8月完成了《瑞安市工业区块线划定方案》并通过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审查,随《温州市工业区块线管理办法》一同印发,有效期5年,至2025年9月。工业区块线内工业用地实施严格管控、占补平衡。其中:为保障城市工业长远发展,根据重大产业平台与现状优势工业基地空间分布,划定一级工业区块12片,总面积约31.82平方千米;共划定二级工业区块26片,作为一级工业区块线的补充,以稳定城市一定时期工业用地总规模,并在未来逐步引导转型,总面积约11.71平方千米,其中现状工业用地净面积约6.95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塘下、东新、经开区、仙降和云周、陶山和桐浦、马屿等区域。

为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我局于2020年5月正式启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目前,系统基本框架搭建已完成,下一步,将根据上级部门要求,优化工业用地布局,并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图”系统进行动态跟踪与维护。

二、工业用地保障情况

近年来,瑞安围绕构建高水平现代化平台体系的建设目标,持续推进工业用地的优化布局,保障工业发展空间。以瑞安经济开发区、塘下新区为主体,整合优化其他产业园区、工业功能点,淘汰撤销一批“低小散”平台,形成两大产业主平台,落实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高水平建设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万亩千亿”平台,加快塘下和丁山两大产业基地建设。建设升级版小微企业园,畅通小微企业出城入园通道,推进小微园建设和改造提升。自2000年以来至今,瑞安已投入工业用地1.72万亩,其中2010-2021年间,年均保障工业用地897.55亩。

三、工业用地优化情况

根据《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预分解下达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的通知》,瑞安市到2035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8万亩,在保障必要的交通、能源、水利、民生等项目后,真正能用于工业用地开发的新增建设指标有限,而且瑞安存在大量半城市化地区,工业用地布局分散,且和居住用地等高度混杂,亟需加强工业用地布局整治。为深化国土空间治理,挖掘存量空间潜力,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我局从国土空间治理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出城入园”,实施工业企业“退二进三”,把现有制造业从现状城区转移出去,向工业区集聚。推进“退二优二”,淘汰落后产能并引进优质企业。推进竖向空间整合和低效用地再开发,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另一方面,我市正在编制新一轮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我局将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进一步细化落实我市社会发展需求,严格遵循“划定规模不减少,产业布局更合理”的原则,调整优化我市产业用地布局。

最后,感谢你对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支持。

签发人:陈哲,承办人:陈波,联系电话:615518。

瑞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2年7月16日

瑞资规函〔2022〕237号关于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函.doc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