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教育信息 > 学生与安全
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的紧急通知
发布日期: 2022- 03- 14 10: 52: 17 浏览次数: 来源: 瑞安市教育局
字体:[ ]

瑞教学〔2022〕66号

各教育学区,各级各类学校:

校园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学生能否健康安全成长,直接影响家庭的美满幸福,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今年两个月以来,全市校园发生的安全事故或暴露出来的较严重安全问题已有8起,学校对事件后续的处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精力物力,校园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为全面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坚决遏制学生非正常死亡,全力守牢平安校园底线,现就全面加强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紧急通知如下:

一要专题研究部署。各学区各校要落实领导班子定期分析研判师生心理健康和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当前,以“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为主题,结合本片区本单位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一次学生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专题研究,制定、优化年度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机制和网络,强化学生心理危机和生命教育措施。同时,要通过全教会、班主任会议等把学校的相关举措进行全面部署、落到实处,确保每位中层干部、每位班主任、每位教职员工都知晓并主动参与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和生命教育工作。

二要加强手机管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各学区各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加大宣传力度,将教育部的规定和学校的管理办法通过向家长发出一封信等多种途径告知到位,解决好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如发现学生在校园里有违规使用手机或带入课堂的,学校教职工在当场制止并没收手机进行统一管理的同时,也要注意人性化管理,给予学生自我反省的机会,争取家校协同,共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监督和管理。

三要开展心理筛查。通过筛查,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的倾向性,对有苗头性问题的学生予以及时跟进,对具有心理高危的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多方位动态监测学生受疫情及开学、备考、家庭等影响的身心变化,发现心理问题较严重的特殊学生,心理专兼职教师要第一时间上报学校领导,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心理教育、心理疏导和心理训练。学校每学期初开展主题为“我与我的家”征文、随笔撰写活动,收集学生和家人情况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在假期中的生活和思想动态。各学区各校要针对当前学生心理和生命教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细化具体项目,细化责任区域,细化排查责任人,坚决做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

四要落实干预措施。对于排查发现的学生心理和安全隐患要建立清单,全面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整改责任人,动态监控隐患排查整改落实情况,坚决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有特异体质和特定疾病的学生,学校要针对实际情况科学安排其教育教学活动,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安全防范,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五要加强家校沟通。广泛开展多形式家访,学校每学期对每位学生的家庭访问不少于一次。入户家访是家访活动的主要形式,具体可以采用“一对一独访”“多对一联访”等方式。根据需要,也可通过微信、QQ、钉钉等即时通讯工具开展线上家访。学校要保障教师家访过程中的安全。针对各类精神疾病、严重心理问题、明显性格偏差、严重网络成瘾、严重亲子关系不良及长期未到校等六类人群,要组织行政干部、班主任、课任老师、心理教师开展家访,详细掌握学生、家长及家庭情况。各校近期要组织召开一次家长会,可以聘请心理教育专家给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辅导,争取让每一位家长都能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

六要开展生命教育。各学校、各班级每周要开设一节安全教育课,全面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针对近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现象,各校要精心设计专题教育课,抓住“5.20”心理健康宣传月、安全教育课、班会课等契机,进一步组织开设好系列生命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能够使我们的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更加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珍惜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感奠定良好基础。要引导各学科教师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帮助中小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七要落实德育教育。各学区各校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好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挖掘各类学生身边涌现出来的鲜活的教育素材,努力践行“爱的教育”,深化学生爱的意识,丰富爱的内涵,增强爱的内蕴,拓宽爱的层面。全面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培养必要劳动能力、发展基本劳动思维、塑造优秀劳动品质,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八要开足体育课程。中小学校要以实施学生“阳光体育”为载体,以“达标争优、强身健体”为目的,开足开齐体育课程。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 4 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 3 课时,高中每周 2 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 1 节体育课或户外活动课。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建立健全体育监测评价机制,实施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公告制,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全市学校的运动场地改造及运动设施更新。

九要减轻课业负担。严格执行瑞安市教育局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的《瑞安市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及《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提质”作业管理指南》、《瑞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作业管理规定》要求,规范学生在校作息时间,控制学科作业总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水平,控制文化学科统一考试频次,开展科学评价,创建良好教育生态。

十要落实安全措施。加强“三防”建设,推进“智安校园”实施,全面落实专职保安员配备率、封闭式管理、一键式紧急报警(含安防消控室、宿舍管理室)和视频监控系统覆盖达标率达到100%的要求。完成教学楼、宿舍楼等公共场所安全防护栏、防护网建设和种植灌木等绿化软化工作,切实提升校园安全风险防控能力。要加强课堂、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做好学生意外伤害、疾病等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寄宿制学校要落实值班人员和宿舍管理人员责任,加强住校学生的安全管理,及时做好学生夜间巡逻及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置。

十一要加强值班值守。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安排足够的保卫力量值守校园,切实加强校园巡查和安全防范。强化值班纪律和岗位责任,保持联络畅通。发生突发事故或异常情况,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果断、妥善处置。要严格按照“突发事件发生后,30分钟内电话报告、1小时内书面报告”的规定及时上报信息,做到一事一报并及时妥善做好引导处置。

十二要加强督导考核。各学区要把到基层学校调研、听取意见建议、解决实事难题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予以落实。要充分发挥责任区督学的作用,常态化对学校开展一周至少两次的督查指导,特别是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生命教育等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情况,确保校园的绝对安全和师生健康成长工作环境。要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形式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生命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宣传,全面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各校对照附件(《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考核指标》)于3月14日至3月18日开展自查,3月21日至3月25日市教育局组织全面督查。


附件: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考核指标



瑞安市教育局

2022年3月11日

附件.xlsx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