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
索引号 | 001008003004012/2022-224152 |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 | 市人力社保局 |
生成日期 | 2022-07-2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 第20221009号提案的答复函 |
周玉友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期间所提出的《关于重视解决我市中小微企业工匠型技术人才招聘难问题的建议》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您在提案中提出“重改革,开展普高职业技术化教育”,我们深为认同。我市现有中职学校6所(其中公办职高3所、民办职高3所),普职融通综合高中2所,在校职高学生13838人,占总高中在校生42.96%。2021年,我市职高招生4945人,普高招生6334人,职普比44:56;职高学生毕业3765人,升入高一级学校3102人,升学率达 82.39%。 近些年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已由就业导向逐渐趋向升学深造。2007年,教育部规定高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计划不超过当年应届中职毕业生5%的比例安排,限定中职生的升学比例,也明确中职教育的就业导向。但到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缩短中职生顶岗实习时间,《浙江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浙政发〔2020〕27号)、《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对中职生升入高一学校比例予以明确要求,并列入省市绩效考核。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更是明确提出取消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限制,允许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往届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可见在政策层面,中职生升学大门已被完全放开。 虽然目前,就业依然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但是高质量就业有赖于更高质量升学,高质量升学能够促进高质量就业。省市教育部门已逐渐更改中职学生就业的统计口径,就业学生人数不仅限于直接就业人数,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人数也纳入统计范围。经查询全国中职学籍网,我市2021年中职学校毕业生3765人,就业学生3752人(其中:直接就业650人、升入高一级学校3102人),就业率达99.65%。中职学校正努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使之获得更好的职业前景,服务发展,促进就业。 2019年起,我市一直积极探索中高职一体化培养,努力提高技能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瑞职专、塘职专、开元学校、永久机电等多所中职学校与浙江农业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合作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共同探索中职、高职、地方、产业紧密互动的产教融合新模式,为我市企业高效输送了大批高层次技术型人才。 二、您在提案中提出“大投入,构筑技术人才教育大市”。我市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3家,已建成3家瑞安市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38家瑞安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9家温州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20年我市率温州之先启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指导瑞立集团成为温州地区首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2021年以来进一步优化申报流程,根据我市主要产业特点,打磨形成“一行业一模板”试点企业样板,实现技能等级试点工作各主导行业全覆盖,2021年我市累计67家试点企业,基本覆盖机械电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时尚轻工等行业,数量居温州各县市区首位,全年共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64场次,认定12332人。 我市持续加大技能人才培育平台建设力度,对新创成的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引领企业等,给予企业相应补贴支持。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推进契合瑞安产业特色技工院校建设,积极对接温州交通技术学校争取引进、升格筹建为温州交通技术学院,为我市主导产业量身打造一批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还将继续紧盯五大传统产业,积极鼓励五大新兴产业大力开展企业等级试点工作,带动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等级认定,发挥企业引育技能人才主体作用。 三、您在提案中提出“为中小型企业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空间”。我市已组织开展企业岗前技能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转岗转业培训,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合格后上岗制度。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对于参加培训后取得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等)的劳动者,按目录清单和补贴标准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瑞安市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期间,全市定点培训机构、技能等级试点企业共开展线下培训超700班次,覆盖电工、焊工、钳工、制鞋工、保安员、育婴员、医院护理等54个职业工种,共有6万余人参加培训;各行业主管部门对贫困劳动力、去产能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开展项目制培训,三年内已开展项目制培训235班次,开设安全技能、特种作业操作、家庭照护者、婚姻家庭辅导员等11个项目,累计通过项目制培训1.8万人次;我市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每年举办瑞安市职业技能大赛10场以上,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30余场职业技能大赛,范围涵盖机械、鞋类、眼镜、建筑、服务业、餐饮业等技能竞赛项目,评选“瑞安市技术能手”近百人;组织开展各项评选和工匠培育工作,每年协同市总工会组织认定“瑞安工匠”人才,并向省市级推送优秀人才,2021年创我市历史之最认定2名“浙江杰出工匠”人才、8名“浙江工匠”人才和25名“浙江青年工匠”人才。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发挥平台引育人才的优势,健全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制度,持续扩大补贴性培训规模。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按照“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要求,把与企业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职工(简称职工学徒)、与企业签订一年实习协议和就业协议的技工院校毕业年度在企实习学生(简称学生学徒)纳入学徒范围。 四、您在提案中提出“建立一个瑞安人才库网”。我市已建设有瑞安市人才网,同时依托浙江温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搭建了58同城招聘网等6大线上招聘平台,服务市场主体10000余家,日均发布岗位信息近万条,日均浏览量6000余人次,累计达成就业意向近2万人次。已构建50多个高校联络点,高频次举办瑞安专场校园招聘。2021年组织瑞立集团有限公司、南洋汽配集团、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十家我市优质企业前往江西省东华理工大学、四川攀枝花学院、同济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多家院校举办瑞安专场校园招聘会。招聘专业涉及机械工程、电气工程、高分子材料、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数十个专业,接待应届毕业生超万人,收到简历千余份。 下步将继续深入校企合作,举办“千企百校”合作洽谈会,通过“双向互动对接”模式,迭代升级“双线并进”洽谈会模式,通过政产学研合作推动缔结近千个重点领域合作意向,累计培育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两支,建成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13家,成果领跑温州各县(市、区)。“千企百校”已累计达成产业重点领域合作意向千余项,为本地企业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助推长三角人才一体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工匠人才培育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也希望您能继续建言献策,推动我们的各项工作不断改进。 承办人:吴盛俊。
瑞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6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