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1012号提案的答复函 |
邵万曙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期间所提出的《关于提升现代服务业的R&D投入,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您提出的关于我市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特点使得服务业R&D投入较低、尚未充分挖掘我市生命医药产业的R&D投入潜力、我市财政在公共服务平台投入不够等问题及相关建议,对于我们今后推动服务业企业加大R&D投入、挖掘生命健康产业研发潜力、深化提升东新科创园服务水平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局高度重视,将协同相关单位奋力逐项细化抓好落实,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推进服务业企事业单位R&D数据入统。一是政策鼓励规上服务业企业研发投入。将服务业企业纳入企业研发后补助的范围,年度研发费用总量或增量靠前的服务业企业将给予相应的补助。2020年我市规上服务业企业研发费用总额1447万,2021年1937万,同比增长33.86%。鼓励服务业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今年预计有嘉华建筑设计研究院、圣井电力集团、宇恒智能工程有限公司等三家规上服务业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功后将奖励20万元。二是指导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类民办非企事业单位的成立和纳统。去年瑞安市科技局指导汽车关键零部件服务综合体和东新科创园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成功将320万的R&D经费纳统。下步市科技局将协同市卫健局做好瑞安市人民医院的R&D经费纳统工作,探索成立医学研究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或事业单位,指导归集医院科研课题,应统尽统。三是优化调整服务业企业培育梯队。明确重点招引方向,强化对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R&D高投入服务业行业企业的招引力度。积极引进高质量大规模创新服务业项目,推进高营收高附加值服务业企业在瑞注册落地。加快科技、软件信息等服务业新兴业态企业梯队培育,突显服务业领军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鼓励服务业企业积极做大做强。以择优选取、公平公开为原则,对服务业企业进行分行业、分领域,以营业收入、发展规模等指标为评选标准开展评选活动,评选活动也涉及软件信息、科技创新类服务业企业。评选结果发布榜单,充分运用瑞安日报、瑞安发布等媒体平台宣传引导,对服务业企业发展起到正面鼓舞的效果。 二、深挖生命医药产业R&D投入潜力。一是抓好创新项目攻关。出台科技扶持政策,给予生命健康项目立项支持。鼓励企业在中医药标准化种植、初(精深)加工、提取、制药等方面开展试验研究,引导企业联合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开发。二是抓好产学研合作。今年以来瑞安市科技局积极与温州医科大学对接拟建立“温州医科大学瑞安中医药研究院”,研究院以围绕中医药创新链,以研发孵化和人才培育集聚为核心,以研究种植、制剂、药理、中心检测、试验田等功能为主,整合优化相关资源,引进李校堃院士团队科研技术成果和药业企业,构建“政府+高校+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三是抓好创新主体培育。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装备建设和新技术应用”为核心,加大对科技型公立医院培育力度和医院开展科研活动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医院科研人员主动性和自主权,积极营造良好学术生态和创新环境。重分挖掘瑞安市中医院中医药潜力,推动瑞安温郁金规模化研发、市利济中医药事业品牌文化、康养保健和非遗开发等产业发展。 三、提高科技创新平台服务质量。一是重磅打造“东新科创园”科创芯。东新科创园一期于去年8月4日开园,重点聚焦汽车关键部件及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数字经济、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创新链条向前端移动,以创新优势引导产业资源加速集聚。下步瑞安市科技局将协同滨海新区继续推进科创园二期三期建设,扩大优势成果,强化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计划从知名机构聘请云端工程师,搜集匹配适合瑞安企业的科技成果地转化落地,推进平台服务更加专业和精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二是持续推进实施大孵化行动方案。以东新科创园为存量示范点位,按照温州“七个一”的标准采取专业化、连锁化、联合化的多元化运营方式,招引相关主导产业细分领域的专业运营机构打造示范大孵化器。探索细分服务行业企业孵化集聚,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精准服务。三是政策支持企业与平台合作。加大科技创新券申领额度:高新技术企业每家企业申领额度从10万提高到20万元,其他企业申领额度从5万提高到10万元,科技创新券可以用于公共平台的检测检验服务费和高新技术企业专项审计费的抵扣。另外,对企业与高校院所(含高能级创新平台)之间合作金额10万元以上(含)、已实际支付金额占合作金额30%以上(含)的委托或合作技术开发项目,补助实际支付金额的30%。 最后,感谢您对全市现代服务业R&D投入提升工作的支持!恳盼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瑞安市科学技术局 抄送:市政协提案工作委员会 瑞安市科学技术局办公室 2022年7月18日印发 2022年7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