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分为十二章。
第一章高水平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预计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037.1亿元,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129.6和81.9亿元,县域经济100强排名第34位。在31项总指标38项分指标中,除城镇调查失业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等2项指标无可比性外,大部分指标能够完成或基本完成既定目标;提出了总体目标和战略定位,确定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
第二章开创温瑞一体化发展新局面,从打造温州都市区主中心南部新区、构建“一心两翼三带”发展格局、提升中心城区品质能级、打造温州南部综合交通枢纽等方面阐述。
第三章打造浙南创新崛起新高地,从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培育壮大“科创企业森林”、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升天、打造高素质人才集聚发展青睐地等方面阐述。
第四章壮大产业现代化发展新动能,从深入实施数字经济融合工程、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化现代服务业供给、构建高水平现代化平台体系等方面阐述。
第五章塑造乡村振兴发展新形象,从推动乡村产业兴旺、打造“三位一体”综合改革标杆市、全面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阐述。
第六章再创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从营商环境、资源配置、信用建设、投融资改革等方面阐述。
第七章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从畅通市场要素循环、建设温州南部区域性消费中心、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全方位深化区域合作、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内外瑞商融合发展等方面阐述。
第八章彰显千年瓯越文化新魅力,从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打造全国文明城市新标杆、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培育文旅融合产业等方面阐述。
第九章建设全域美丽生态文明新样板,从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筑牢生态屏障、打好环境保卫战、建设水利设施、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等方面阐述。
第十章树立以人为本幸福城市新标杆,从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深化健康瑞安建设、完善“一老一小”公共服务、提升社会保障与就业水平等方面阐述。
第十一章开创平安善治新篇章,从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形成“智治”格局、建设法治瑞安、推进平安瑞安等方面阐述。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从建立组织体系、发挥规划引领、强化要素保障、健全责任机制等方面阐述。
二、“十四五”规划中的几个重点问题
一是总体目标和战略定位。总体目标—“青春都市·幸福瑞安”;战略定位为“五区五城”,五区是指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南部新区、浙江城人产融合发展示范区、长三角南翼创新智造集聚区、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共同富裕美丽幸福标杆区,五城是指“都市瑞安、现代之城”“青春瑞安、活力之城”“数智瑞安、创新之城”“开放瑞安、包容之城”“幸福瑞安、宜居之城”。
二是“十四五”主要指标体系。“十四五”主要指标体系分为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改革开放、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六大类,共37项指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长7%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0万元,年均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全省GDP提从6万亿提高到8.5万亿,温州提6.5%)。
三是城市空间格局和亮点区块。城市空间格局是指“一心两翼三带”—中心城区集聚发展核、东西两翼(东部海洋“蓝色”发展翼、西部生态“绿色”发展翼)、三条美丽经济发展带(飞云江魅力展示带、江南沿322国道城乡融合带、江北沿瑞枫线城乡融合带)。中心城区将构建“一轴两廊四区”空间格局(拥江发展魅力主轴、都市融合发展走廊、产业协同发展走廊、安阳-滨海中心城区、塘下新区、江南新区、瑞安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九大亮点区块(拥江发展片区、塘河新城片区、集云山片区、瑞安古城片区、滨海核心区、大罗山东片区、经开区东片区、侨贸小镇片区、东新产城片区)。
四是六重清单。六重清单分为重大项目清单、重大平台清单、重大产业清单、重大要素清单、重大改革清单、重大政策清单。其中重大项目清单分为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工业、现代服务业及其他等六大类,共289个项目,“十四五”期间投资约1910亿元;重大平台清单分为重大产业平台、重大产城融合平台、特色产业平台、科创平台、开放平台、现代农业发展平台等六大类,共25个重大平台;重大产业清单分为七大先进制造业和五大现代服务业;重大要素清单分为土地保障、资金保障、人才保障、能源保障,共18项;重大改革清单有15项重点改革。重大政策清单有22条重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