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
索引号 | 001008003004005/2023-254967 |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生成日期 | 2023-11-1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瑞安市科学技术局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1023号提案的答复函 |
虞罗敷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所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科创赋能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您提出的关于我市以瞄准创新方向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做强创新平台推动赋能产业能力提升、激活创新主体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等相关建议,对于我们今后推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局高度重视,奋力逐项细化抓好落实,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畅通双链融合渠道,鼓励企业创新 加强科技攻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影响产业和企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和主要技术瓶颈,针对产业链的断点、痛点、难点、堵点进行科技攻关,今年以来受理2023年本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78项,征集温州“揭榜挂筛”项目需求11项、省“双尖双领”项目需求收集8项。推进“链长制”工作,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我市紧密结合瑞安的主导产业、潜力产业,通过专班化狠抓工作开展,全面启动“链长制”工作。市科技局制定瑞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发展工作方案,推动成立电子信息产业链工作专班方案,进一步梳理产业链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及短板,挖掘差异化发展环节,协同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双链融合发展。 二、完善创新平台建设,赋能产业发展 一是建设战略科创平台。高标准推进自创区八大攻坚行动、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三大会战,瑞安智能成套装备高新区经过4年的创建,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94.53%;综合评价排名稳居全省前十,连续两年获评全省高新区突出贡献集体荣誉,获省级高新区认定。二是打造产学研平台。投资60亿元建设东新科创园“科创芯”,引进唐军旺院士石墨烯研究院等高能级科创平台,新增温州汽摩配协会项目,超市、咖啡厅等配套服务已落地;深入对接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已签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瑞安技术转移中心、上海电机学院瑞安技术转移中心;积极对接江苏大学、长三角国创中心、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温州大学碳材料与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谋划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中心。三是谋划创新联合体。探索“头部企业+科研平台”创新联合体模式,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攻克行业技术难题。新能源汽车智能底盘通讯及控制技术创新联合体,在瑞立集团的牵头下,联合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多家上下游企业,开展定点技术攻关,形成电子水泵控制器“卡脖子”技术的国产替代。华峰集团牵头成立聚酰胺完全产业链创新联合体,聚力上下游技术优势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并优先将技术成果整合应用到华峰集团的产业链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 一是推进大孵化集群发展。加快融入温州市大孵化器集群建设格局,出台飞云孵化器管理制度,探索链主型市场化孵化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孵化器,打通上下游链条,走链主型市场化孵化道路;探索科投公司与上海见田、杭州尚坤等专业运营机构联合运营模式。1-5月,新增孵化空间面积16.4万㎡,新增孵化企业46家。三年计划新增孵化空间100万平方米,建成国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8家。二是建设科技大市场。以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3.0平台创新赋能试点撬动企业创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建设的模式,落实竞争性磋商招标与项目验收工作,深化运营方案细节,谋划储备亮点案例。通过运营试点的构建,争取实现智能推送、精准对接,形成功能齐备、交易便捷、全链条贯通式的在线技术市场。截至6月25日实现技术交易额36.98亿。三是探索科技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工作,对接银保监瑞安监管组做好“科创指数贷”工作,推进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科创指数贷”授信全覆盖;完成2022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兑现3541.75万元。 最后,感谢您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支持!恳盼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瑞安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7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