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周街道打好秸秆综合利用“组合拳” | ||||
|
||||
眼下正是水稻收割完成的时期,连日来,挖掘机、秸秆粉碎打捆机、大卡车来来回回穿梭在云周街道的田间地头。在这里,每天约有5吨的水稻秸秆被“吸进肚子”,“吐出”的一捆捆草垛被打包运送到瑞安市韬诚一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瑞安市天泽大有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原来的“生态包袱”经过有机肥、再生燃料转化、焚烧发电能源利用等处理,很快变成了“绿色财富”。 “以前,农户们收割完水稻后常常用‘一把火’解决田里的秸秆,污染空气不说,还容易引发火灾。但若把秸秆直接留在地里,又容易招致病虫害,着实令人头疼。”云周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此前,该街道在各村社通过广播、会议、宣传车大喇叭、设立宣传牌等方式宣传普及秸秆禁烧知识,并广泛听取种植大户以及其他代表意见。 对于种植大户以及其他代表提出的秸秆粉碎回田难以解决病虫害、农田耕植土厚度不足难以通过深耕方式将秸秆回田、晚稻种植时间间隔短秸秆来不及堆肥、联合收割机购置和运营成本高等现实困难,云周街道通过一一论证事先制定的多套方案,分别征求了“一把扫帚”、“一把剪刀”和八美八化整治公司对成本测算的意见建议,最终确定了引入第三方公司瑞安市广红运输服务有限公司,租用其已购置的秸秆打捆机,按照以量计酬的方式定时定点上门打包秸秆,成功迈出了秸秆离田的关键一步。 “秸秆离田”之后,又该如何“变废为宝”呢?来看云周有“招”! “瑞安市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和“胶鞋产业聚集地”是云周两张响亮的名片,相较于农业生产的秸秆收储、清运工作一直囿于经济成本的问题而难以推进,云周街道的工业固废清运体系近年来已日趋完善,呈现出高效、完整、全程闭环的商品化、市场化形态。 云周街道决定借力工业固废收运体系反哺农业,牵头浙江天泽大有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云周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单位,协商确定了利用现有的工业固废打包点和上门收运车队清运离田的秸秆,分别通过相关公司堆肥作饲料化利用或焚烧发电作能源化利用,从而实现离田秸秆消纳处置成本最低化,打通了秸秆从田埂到收储处置点的最后一公里。 “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这离不开云周街道党工委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云周街道强化属地网格管理责任,将秸秆禁烧工作挂钩驻格干部、村干部考绩考核,激励主动投入剿灭起火点工作,并对重要交通干道和重点监测地段按照每周专职轮值的方式,强化巡查监管。10月30日至今,累计巡查剿灭起火点163起,村社主动剿灭50起。 值得一提的是,云周街道还为重点线路巡查队配备了抛投式水基灭火弹,给每个村社配备打火棍等简易灭火设备,指派专人每日巡查“耕地智保”高铁瞭望监控,用“技防”力量筑起防火屏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