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4089/2023-255321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财政局
生成日期 2023-12-2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瑞安市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3- 12- 29 11: 30: 10 浏览次数: 来源: 瑞安市财政局
字体:[ ]

2023年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力提效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财力保障,推动我市经济企稳回升,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市财政管理工作再次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立足“稳”与“拓”,有力组织收入夯实财力保障。一是有序保障组织收入,保稳基本盘。1-11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4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60.61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78.50亿元。二是积极发力向上争取,活用政策库。出台向上争取资金专项行动方案,谋划储备专项债券项目56个,1-11月,争取到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4.14亿元、新增专项债券资金34.34亿元。三是灵活拓展增收渠道,激活驱动力。1-11月,国企融资到位75.78亿元。

(二)立足“控”与“优”,调整支出结构确保收支平衡。一是过紧日子,严守“三保”底线。刚性执行过紧日子负面清单,全市一般性支出预算下降5.3%。全年安排“三保”预算支出67.91亿元,牢牢兜住“三保”底线。坚持公共财政导向,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8.8%。二是强化统筹,提高资金效益。年初统筹收回各类资金结余12.22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转资金规模较上年下降57.8%。提前三个月落地直达资金7.90亿元,进度排名全省县(市、区)第一。三是常态监测,确保库款安全。印发《瑞安市国库库款保障应急预案(试行)》,设立“红橙黄蓝”四色库款应急状态,每月末库款保障水平均控制在0.3-0.8合理区间。

(三)立足“质”与“效”,积极落实政策抓惠企促共富。优化产业政策快速兑现机制,1-11月,累计兑现惠企资金达9.8亿元,创新推出政策跨年兑现,推广“免申即享”兑现机制,1-11月,“免申即享”兑付项目比例达到51%。高效落实“8+4”经济政策体系,1-11月,省级和本级资金执行率分别达81%和94.5%,均居温州前列。推动产业基金良性运作,基金累计规模达22.1亿元,签约或落地项目3个。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前三季度,我市中小企业获得政府采购合同份额达36.5亿元;构建共富型财政政策体系,获批省级百万家庭奔富培育县试点,“云江丰味”共富平台财政支农新模式和“构建普及普惠学前教育体系”入选省财政厅小切口共富改革试点。

(四)立足“谋”与“改”,深化财政改革强化攻坚能力。一是深化预算绩效改革。实现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编制全覆盖;加强绩效目标实质性审核,对164个1000万元以上的预算项目实施重点审核,涉及财政资金84.51亿元。出台《瑞安市预算项目绩效目标审核工作规程(试行)》等制度。二是推进财政数字化改革。创新建立专题画像分析机制。预算管理一体化2.0系统实现预算单位全覆盖。创新搭建瑞安市政府投资智控平台。搭建国有资产“线上公物仓”。三是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建立四大集团国企架构,新增AA+、AA信用评级国企各一家,截至11月底,我市国企总资产达1060亿元。

(五)立足“督”与“解”,保持备战姿态防范财政运行风险。一是开展财会监督年活动。明确全年监督检查计划31项,检查124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发现问题44户。二是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加强项目必要性、可行性研究,事前审查运营收入规划、收入平衡测算等内容,杜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高的项目上马。三是加强社保基金风险防范。安排32.05亿元财政补助社保基金,积极争取上级失业、工伤保险调剂金3262万元。四是加强基层财政风险防范。开展乡镇财政资金市级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及扩面工作,联合市纪委约谈6个财政管理不规范镇街;全面推进“浙里基财”应用。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实施“保障提级”攻坚行动。全面深入做好财政组织收入预判、谋划和推进执行工作,加大力度挖潜统筹综合财力,狠抓财政资源统筹,积极对接执收部门,强化税收和非税征缴力度。紧抓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加码可能带来的政策机遇,加强向上对接沟通,积极向上争取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债。抓好土地出让收入,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提升经营性土地供地率和成交率。积极拓展增收渠道,统筹推进国资盘活和国企融资,推动各类国有资产资源盘活。

(二)实施“改革提能”攻坚行动。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完善支出标准体系,探路零基预算管理改革。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建立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制度。强化过紧日子监督,探索建立过紧日子评价机制。推进落实预算项目评审机制,科学分析预算项目资金需求方案合理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企布局不断优化,积极推动国有资源注入国企,创新国企融资模式,完善项目筛选机制,增强国企承接政府项目能力。充分发挥国企市场主体作用,积极推进国企业务模式和经营体系重塑。

(三)实施“企业提振”攻坚行动。优化产业政策快速兑现机制,提升“免申即享”兑付项目比例;完善1+9产业政策体系,做好产业政策清理优化,提升政策针对性。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确保扶持中小企业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支持市融担公司创新业务模式,扩大业务范围,提高企业融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持续强化产业基金运作,拓宽产业基金融资渠道,加快培育“百亿云江基金港”,加大政策扶持,吸引基金落地;强化专业合作,创新招商模式。

(四)实施“监管除险”攻坚行动。坚决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牢牢兜住“三保”底线,防范财政运行风险。迭代升级财政运行“健康体检”平台,优化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模型,推动建立重大项目投资、重点政策制定的事前评估论证常态化工作机制。健全财会监督体系,完善部门横向协同、条线纵向联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工作机制,探索我市数智监督的科学路径,提升财会监督威慑力。加强债券资金“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债务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坚决杜绝新增隐性债务;探索债券收益归集和偿债机制,提高抵御债务风险能力。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