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4058/2023-239104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政务服务中心
生成日期 2023-04-1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市政务服务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3- 04- 12 15: 52: 22 浏览次数: 来源: 瑞安市政务服务中心
字体:[ ]

近年来,在省、温州市委统一部署下,瑞安市政务服务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为目标,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服务模式,加大工作力度,政务服务质量得到高效提升,营商环境得到明显优化,连续4年荣获温州市政务服务系统考核优秀单位。

一、中心基本情况

瑞安市政务服务中心单位性质为市政府直属一类事业单位,目前配有5名领导班子成员,设有综合科、业务科、督查科、基层指导科等4个科室,共有事业人员18名。中心办事大厅一楼总面积约1万平米(二楼约2300平方米正在装修),目前进驻单位40个,工作人员约420人,前台180个。

二、今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围绕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创新打造“政务舒心办”应用。今年,我们围绕在线服务能力单一、政务大厅服务水平不高、智能化管理水平较低等难题,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坚持用户体验和需求导向,以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为目标,依托“浙里办”、“浙政钉”服务端,创新打造了政务服务“舒心办”数字化场景应用。针对“浙里办”、“浙政钉”APP办事指南查询不便、咨询电话难找、流程操作困难、远程委托办事不便等问题,我们通过开发推出“办事指南查询操作演示”、“高频事项手机办理操作演示”,远程视频委托办、“智慧预约”等功能,解决了群众“查询难”、“远程办”、“排队难”等问题,促使政务服务更便捷、更智能、更高效。上线以来,该做法被人民网、新华网刊登报道,已有4万多人使用,成为全省“浙里办”高频、精品应用之一。

二是争创第三级,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为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架构,我中心大力推广应用政务服务2.0平台,推进跨部门业务整合,打破部门壁垒,有效推进政务服务网点拓面增项。1.成立政务服务中心和大数据管理中心联合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落实到位。2.将“一网通办”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实时对接监测上级通报情况,实行每周一反馈、每月一通报,有效推动部门落实整改。截至目前,我市“一网通办”率达97.79%,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

三是大力推进政银合作,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为全面深化政务服务普惠化、均等化和便利化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我市积极开展政银合作,与试点地区同步启动与农商行合作,截至11月底,全市农商银行网点共办理24.5万件政务服务业务。1.推进政务服务“政银合作”向农商银行服务网点覆盖,通过工作台搭建、事项认领接入、上线关联、权限配置、应用调试等工作,我市70多个农商银行服务网点和有条件的丰收驿站实现100%延伸覆盖并上线应用。2.推进政务服务“政银合作”向村(社)辐射。全面梳理我市政务服务“空白村”“薄弱村”,其中包括偏远山区和海岛,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路径,如采取“一村一策”等具体举措,通过农商行工作人员定期、预约办理等方式,实现全市509个村(社)政务服务全覆盖。3.推动更多民生高频事项业务在村(社)办理。如我市医保业务,通过分批次业务培训,专项经费补贴等举措加强建设专业代办队伍,在全市所有村(社)显眼的位置,设置了医保服务办理二维码和热线,群众只需扫码输入手机号码,很快就有医保专员致电服务,实现群众办理高频医保事项“不出村”、疑难医保事项“不出镇街”,建成医保经办15分钟服务圈。

四是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地创新、全省共享”。根据《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关于建立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地创新、全省共享”机制(试行)的函》(浙数局发函〔2022〕10号)文件精神和市局的部署,我中心积极开展“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工作。认真研究省里优秀工单内容,召集部门窗口专题部署,发动部门积极报送。截至目前,我市共提交了91条工单,其中7条被省里采纳,数量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

五是率先实施企业投资项目促产“一件事”改革。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的管理、效能和服务等三个方面,聚焦企业开工、投产、融资等关键环节,通过制度规范流程重塑,靠前服务并联审批,全方位推进企业投资项目促产“一件事”改革,力促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快融资,通过促产“一件事”改革跑出企业投资投产“加速度”。实施以来已完成“拿地即开工”项目12个,“预 验即试产”项目22个,“竣工即领证”项目32个,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竣工即领证典型做法在“人民网”刊登。

六是全面深化“代办帮办”工作。今年来,温州市局高度重视重大投资项目代帮办工作,制定代帮办项目清单,我中心共承接14个瑞安的省市重点投资项目,数量为各县(市区)第一。1.我市建立了重大投资项目代帮办服务专班,提供“一对一”服务,每周1次与企业进行沟通,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掌握项目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做到每个项目有专人、有计划、有进度,为投资项目打造“保姆式”贴心服务。2.综合运用企业投资项目“最多80天”、桩基先行承诺制等审批创新举措,推进项目快速审批。目前14个重大项目已完成11个(其中竣工预验1个、建设施工中10个、采用桩基先行施工1个)、尚在项目前期2个,完成开工数量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

七是创新“办不成事”专窗兜底服务。为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实现政务服务兜底功能,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办不成事”专窗。针对群众反映在中心没办成的事项实行投诉受理、咨询解答、代帮办等服务工作,做到全程跟踪、全面倒查、全新服务的闭环管理。实行“1+3+N”服务机制,即1个“办不成事”专窗前台受理,市政务服务中心3个科室指定专人成立兜底服务工作室给予后台支撑,N即中心平台各窗口负责人、经办人及窗口代办员协同联动,构建“办不成事”服务网络。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放管服”工作方面的问题。1、我中心属事业单位,单位性质和承担的行政职能不匹配。2、本次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体现出放管服办的作用发挥不充分,缺乏相应的考核督察手段,推进工作的难度大。3、“放管服”职能与工作任务和发改局的营商环境办公室基本雷同。

二是工业促产“一件事”方面的问题。在推进工业促产“一件事”改革时,存在刻意操作情况,常态化运行难以保障。如“拿地即开工”是比较理想化的场景,需要业主有意愿且主动配合,部门能积极协同做好服务,才能在拿地后实现开工证办理,一个环节失误就实现不了“拿地即开工”。同时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等需进一步明确。

三是“代办帮办”工作方面的问题。在项目跟踪中,每个项目都存在特殊性,如有些涉及的环节不是市县级审批层面的问题,尚处在前期的项目中,有用地原为海域的项目,需填海验收后再出让,需省海洋渔业等主管部门审批、验收;有需省发改委立项审批的项目,需批复后再办理农转用挂牌出让等手续。建议对不同项目分类处置动态调整,我们一定在政务服务中心这个平台为项目提供最优质的政务服务,打造最好的营商环境。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扩容。按照国务院、温州市部署要求,梳理建立瑞安“一件事”清单,编制“一次办”工作规范、办事指南,推进“一件事”标准化建设,确保国务院基础清单事项全面落地,省市“一件事”改革落实到位。从企业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加强“一件事一次办”支撑能力建设,推动重要阶段、关联“单项事”的合理归集、流程重塑,扩大事项范围、拓展服务领域。巩固提升企业投资项目促产“一件事”改革,加快推进“一件事”改革从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向理论成果、智治成果的精彩蝶变,推动促产“一件事”改革提速增效。

二是着力构建“办事不求人”政务服务体系。深化“一网通办”改革,以数据通、系统通、业务通,推动政务服务流程优化再造,实现“一窗通办”“一网通办”融合发展。迭代升级前端咨询导服平台2.0版,完善智慧咨询、政务地图、移动应用等功能建设,健全精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前端政务服务体系。主动融入“未来社区”建设,探索“未来社区”政务服务模式整体布局,推动与基层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高频事项下沉,实现政务服务“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优化兜底服务举措,健全“一码代办”机制,推动优质政务服务向基层、特殊群体和欠发达地区延伸。

三是持续推进线上办为主,实现居家好办易办。开设开发集成政务服务前端智能咨询导服、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在线监测等场景应用,提升线上办理体验感,方便跨部门跨层级办事协同。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深度和广度,依托政务服务2.0平台,做好线上申报页面的优化设置、审批流程的融合再造、信息数据的回流共享、系统平台的稳定快速,推动更多适合网上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及“一件事”、智自秒办、免证办等事项上线政务服务2.0 平台办理。

四是进一步推广应用政务“舒心办”。以“浙里办”微信端小程序上线为契机,推进微信端适配,降低应用推广难度,增加应用活跃度。加强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通过发布高频事项的办事操作小视频,以及制定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的操作指南等宣传资料,充分利用“瑞安新闻”、“瑞安发布”等各类新闻媒体以及在全市政务服务大厅做好宣传推广,进一步提高“舒心办”应用的知晓率和使用率。优化线下大厅功能,构建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政务服务。

五是持续深化“代办帮办”服务。完善重大投资项目代帮办服务专班机制,及时跟踪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前介入协调,特别是在中心平台职能范围内为项目提供绿色通道、快速审批,实行投资项目快速审批,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针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指导乡镇街、村社做好高频民生事项的代办工作,要求全市509个村社代办工作全覆盖,把政务暖心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切实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六是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工作。以国发[2022]5号文件为总指引,根据温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优化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事项、窗口设置、站所进驻、空间布局等工作。同时,综合运用“浙里办”、政务服务2.0、“瓯e办”、政银合作等举措,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2023年实现“示范型”“标准型”“基础型”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全覆盖。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