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开展全市学校防地震应急演练活动的通知 |
瑞教安〔2023〕127号 各教育学区、各级各类学校: 今年5月12日是全国第15个防灾减灾日,5月6日至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不断提升全市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决定组织开展全年全市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演练、教育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主动、稳妥、科学、有效”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方针,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宗旨,深入普及地震灾害“防的知识、抗的方法、救的技能”。 二、活动主题 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 三、活动时间 2023年5月12日前后(具体时间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四、活动对象 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包括民办幼儿园) 五、活动内容 (一)开展一次校园地震风险隐患排查 各校要本着“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原则,高度重视校园地震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重点检查校园内建筑物抗震设防等级,并对建筑物护栏、女儿墙、高空悬挂物、应急疏散通道、应急避难场所等部位开展安全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切实保障好广大师生安全。 (二)开辟一块地震科普知识宣传阵地 各校应在汶川大地震十五周年纪念日期间,利用校园网、橱窗、LED电子屏、广播电台、校办刊物、微信公众号等载体,专门开辟一块宣传阵地,并在主干道及师生生活区等位置营造宣传氛围,集中宣传地震科普知识,提醒师生时刻提高灾害风险意识。 (三)开展一次防震减灾主题教育活动 各校在防震减灾宣传演练月期间,应通过组织征文比赛、地震科普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黑板报比赛等防震减灾主题教育活动纪念汶川大地震十五周年,让广大师生缅怀历史的同时,掌握地震科普知识、提升防震减灾意识。 (四)组织一场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各校适时开展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普及推广防震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全面提高学校防灾减灾能力和师生应急避灾自救能力。 1.高度重视学校应急演练活动。严格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要求,中小学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寄宿制学校应适当增加演练的次数。从学校实际出发,合理设计应急疏散时间目标,原则上中学生为2分钟,小学生3分钟以内完成。 2.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应急演练活动时间短,人员集中,易发生踩踏等事故,学校演练方案必须细化到每个环节,要对安全注意事项做出具体规定,责任到人。要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全体师生特别是活动组织人员要熟悉演练方案及脚本,确保演练安全顺利进行。 3.切实做好演练活动数据统计上报。活动结束后,各学校要对防地震应急演练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及时登录“温州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网址:https://wenzhou.safetree.com.cn/)-管理系统-数据统计分析-疏散演练-演练详情模块中上报演练情况:1、疏散演练方案上传;2、演练过程照片上传;3、演练总结及《瑞安市学校防地震应急演练情况反馈表》等以附件形式上传。 市教育局联系人:金绍书,联系电话:65810267。 市应急管理局联系人:张雅婷,联系电话:66811637。 六、具体要求 (一)加强指导、注重实效。学校是青少年儿童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的主阵地,要高度重视学校的防震减灾宣传、演练、教育工作,加强领导,认真策划,周密部署。 (二)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各校除参照以上活动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外,还可结合平安校园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等工作,积极探索校园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新模式。采取适合各年级学生特点、寓教于乐的方式,多题材、多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确保宣传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三)积极宣传、总结提高。各校在组织开展活动的同时要加强宣传报道,借助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学校防震减灾工作。注重活动资料的积累,发现亮点、补齐短板,并及时建档总结,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的长效机制,助推校园防震减灾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 附件:1.瑞安市学校防地震应急演练脚本(样本) 2.瑞安市学校防地震应急演练情况反馈表 瑞安市教育局 瑞安市应急管理局 2023年5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