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4018/2023-242503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生成日期 | 2023-06-1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瑞安市文广旅体局2022年工作总结 |
今年以来,瑞安市文广旅体局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瞄准重大项目发力,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攻坚克难的勇气抓落实、促发展,推动文旅项目、文旅消费、文旅服务、文旅场景等工作质效迈向更高水平。全年完成全国文旅项目投资库入库超50亿元,湖岭5A天然温泉综合开发(二期)项目成功与国内头部企业中青旅签约。忠义街创成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温州鼓词成功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文物卫士”入选省文物局文物安全应用场景建设试点“揭榜挂帅”项目名单、“浙里文物”试点,我局被评为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协同单位。东梨文旅产业园项目被评为浙江省首批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示范项目。 一、抓项目促投资,打造文旅产业“新引擎”。 一是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编制《瑞安市高楼寨寮溪旅游区发展策划方案》《寨寮湖露营基地向东—湿地魔幻森林方案设计》等文本。全面梳理我市文旅重大开工、续建项目,跟踪未来三年开工项目。加速推进湖岭5A温泉小镇一期、二期,寨寮湖景观工程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湖岭5A天然温泉综合开发(二期)项目成功与国内头部企业中青旅签约;寨寮湖景观工程招商引资取得实质性进展,开工建设露营基地配套设施工程;芳庄奇云景区项目建成拓展、原子飞车等游乐设施,提前实现4000万元投资目标。扩大涉旅项目有效投资,全年完成全国文旅项目投资库入库超50亿元,增加投资项目数至60个。二是推动民宿集群发展。贯彻落实《瑞安市支持民宿产业发展新政策十条(试行)》,在财政资金、要素供给、奖补激励等方面给予保障,吸引投资主体28家,撬动社会资本2.92亿元,流转闲置农房(宅基地)650家,盘活农村闲置房屋485间,下达财政资金支持基础设施改造提升1493 万元,兑现民房流转奖励资金80.85万元,奖励民宿共计440万元,以实干实绩赋能乡村振兴,有效拉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民宿村(群)3个,培育精品高端民宿11家。云上居成功创成瑞安首家省级五星级“侨家乐”品牌民宿,4家瑞安市精品民宿和泉玥等9家瑞安市等级民宿顺利验收。三是推动南戏故里建设。督促南戏故里文化品牌建设,对项目实施单位实行周报制度,及时掌握工程进展和债券使用动态,做好全过程服务工作。谋划以高则诚纪念堂为中心的南戏小镇,概念性方案已通过评审。将人民剧院改造纳入改造团块,计划改建成为集戏曲巡演、南戏传承、培训教育、文艺汇演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化剧场。 二、抓消费促复苏,打造文旅市场“新动能”。 一是帮助文旅企业纾困。认真落实助企纾困相关政策,向全市所有的文旅企业宣传增值税、所得税、税费减征等一系列税费支持政策;对租赁国有房产的予以租金减免政策。认真研究文旅行业补助政策,快速兑现奖励补贴,发放文旅消费券,进一步提振文旅市场。鼓励文旅体行业协会和文旅体企业举办特色旅游节庆活动,对执行活动文旅体企业或行业协会给予活动实际支出50%补助,每场最高补助不超过30万元。今年共发放纾困资金35747.365万元。二是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提升旅游企业服务质量,顺达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荣获浙江省百强旅行社、浙江省融合创新旅行社。积极开展从业人员培训,举办旅行社导游人员培训班、星级饭店服务员培训班、文化市场和星级饭店管理人员消防安全培训班、安全生产法培训班等4个班次,荣获温州市金牌导游大赛第一名。以国家卫生城市复评迎检等专项行动为契机,在玉海楼等景区积极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引导活动。三是加大市场营销推广。以《小马过河》寓言故事为设计灵感,打造“小马过河”文旅IP形象,完成马、牛、松鼠3个原型设计和9个衍生设计以及12个造型设计,借助延伸表情、插画等形式宣传瑞安文旅形象。强化互联网营销,构建系统性、沉浸式的线上推介平台。打造519中国旅游日“920自驾旅游-发现温州之美”瑞安乡野之旅等十大品牌节庆活动,启动长三角百名旅行商来瑞踩线招商采购大会,加大与中国旅游合作联盟、中国八方旅游联盟战略合作,推出十大旅游新产品。开展中意文化交流活动,“瑞安非遗摄影展”在意大利都灵等城市巡回展出,出版《发现瑞安非遗》意大利文版书籍,并在意大利举办推广活动。 三、抓实事促民生,打造文旅服务“新模式”。 一是完善公共设施建设。紧紧围绕省民生实事工程工作要求,自我加压,建成118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新建2家图书馆分馆、3家城市书房、5家主题特色文化驿站、9个馆外图书流通站。借力“微改造、精提升”专项行动提升旅游基础设施,2022年新入库24个项目全部纳入浙江省微改造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二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积极举办线上线下活动,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开展文艺送下乡1130场,展览、讲座302场、培训26场。以数字化服务端口为依托,加大线上活动资源投入,输送音乐、舞蹈、民俗、宋韵文化等主题内容,促使线下“群众文化活动”与线上“文化分享”资源相匹配;出版全景AR立体书——《探秘瑞安》和青少年AR绘本《博物馆里的瑞安·学习之旅》、《博物馆里的瑞安·发现之旅》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深耕打造“小蜜蜂采书蜜”“心兰读书会”“书香市集”等10多项品牌活动,得到电视台、报纸、网站、微信等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三是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加强文艺创作指导扶持力度,鼓励各类文艺人才创作讲述瑞安故事、弘扬瑞安文化、彰显瑞安特色的文艺精品,做好省市级各大赛事优秀作品的选拔、提升和推荐工作,文艺星火赋美工程全面铺开。原创鼓词《带货姑娘》参加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这是浙江省首次有作品参加;《晒一片锦绣》获浙江省第二十一届群众音乐大赛金奖;《阿干遇小偷》荣获浙江省第十一届群众曲艺大赛金奖。 四、抓品牌促提升,打造文旅场景“新样板”。 一是推动“三级联创”。以玉海街道、安阳街道为重点,突出旅游休闲业态、公共服务配套、特色文化内涵、标识景观打造、品牌宣传推广等重点,做优做强全域旅游业发展,已完成4A级景区城验收工作。加强乡村旅游绿道、交通驿站等设施建设、改造和管理,引导有条件的乡镇发展旅游业态,指导陶山、桐浦创成省3A级景区镇。以忠义街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优化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和公共服务等功能,创成省级消费集聚区。二是精塑历史文化品牌。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修缮文物12处,完成玉海楼、利济医学堂旧址安防消防工程,利济医学堂完成中医药文化提升工程改造,在玉海楼开展文化基因解码成果展。深化基因解码工程,东梨文旅产业园项目被评为浙江省首批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示范项目。深入挖掘和系统阐释博物馆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改造提升乡村博物馆,陶山瓯窑青瓷博物馆、东梨民艺博物馆成功入选浙江省乡村博物馆。牵头加快建设东源木活字产业园,打造“活字源”IP,研发木活字字模章及木活字字库,延长木活字产业链条。“蓝夹缬”“桐浦百艺”列入浙江省级非遗工坊创建名单,安阳街道广场社区非遗馆入选首批温州“瓯越非遗百家坊”。三是深化数字化改革项目。推动“文物卫士”项目建设,入选省文物局文物安全应用场景建设试点“揭榜挂帅”项目名单、“浙里文物”试点,被评为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协同单位,列入《温州市数字化改革“一本账S1”目录》。完善“非遗学堂”应用,成功被建德市复用。积极向省文旅厅对接沟通,争取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资金329万,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提升旅游智慧服务,确保已建智能化项目正常运行,旅游咨询服务渠道畅通,“两微一站”及时更新发布瑞安文旅体资讯;引导旅行社、饭店、景区、乡村旅游点等旅游企业开展线上线下互动经营,实现传统经营模式向“互联网+”时代经营模式的转型。 五、抓队伍促能力,打造文旅铁军“新形象”。 一是党建引领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领”的作用将重点工作落到实处,班子成员每个月做到“七个一”,进一步养成优良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完成“三书两报告”等清单内容,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做好党建督查和正风肃纪检查工作,制定党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积极开展廉政谈话,全年班子成员总共开展谈心谈话478人次。健全《市文广旅体局党委议事规则》,召开党委会议22次,均邀请派驻纪检组参加。全年共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专题研讨4次,领导班子上党课9次,局系统各支部共开展主题党日活动78次,集中学习157次。开展廉政主题文艺演出60多场,推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深入基层。二是提升文旅执法队伍。 加强行政执法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执法队伍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6856人次,检查场所2350家次,举报(督查)受理174件,办结174件;行政立案27件,结案35件。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把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各项措施抓细抓实,完善旅游安全监管体制,创新建立风险管控“四色图”,对全市文物保护单位、旅游景区、大型游乐设施、旅游新业态项目等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执法检查,建立针对现场排查出安全隐患点实行销号闭环制度。三是发展社会文艺队伍。以“双减”政策为契机,向社会公开招募第二批艺术类培训机构公益大联盟。壮大优质人才师资库,加强社会文艺爱好者培训,通过“点单式”“线上报名”等方式向市民输送《诗经》赏析与吟诵、宋画临摹创作、国风舞等艺术课堂13个班次,招收学员600余人。在浙江省2021-2022年度全民艺术普及星级文化使者评选活动中,瑞安有3人获评浙江省2021-2022年度全民艺术普及星级文化使者称号,其中1位获评五星级文化使者称号,温州全市仅有2位获此殊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