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示范先行的瑞安亮点”①唤醒“活化石”,擦亮“金招牌”!芳庄乡打造精神富有文化品牌 | ||||
|
||||
今年,瑞安如何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标兵?有哪些优秀做法和特色亮点?今起,市融媒体中心在《共同富裕 幸福瑞安》专栏推出“共富示范先行的瑞安亮点”系列报道,深入各地挖掘采写共同富裕典型案例,敬请关注! 东元六连碓宣传视频截图 近日,芳庄乡发布一则短视频,画面里曲径通幽,杉竹交错,林尽水源,豁然开朗,山溪边是几座依山势而建的石屋,这就是已有600多年历史的“东元六连碓”造纸作坊。东元村村民姚女士介绍,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吸引游客前来的地标景点,每逢节假日,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打卡。 芳庄乡南屏纸生产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延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芳庄乡现存水碓造纸作坊群的生产工艺流程仍为原始古老的传统方式,与明崇祯年间出版的《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造纸工艺非常相似,被称为“造纸术的活化石”。上世纪90年代,芳庄乡产出的南屏纸销往全国各地,受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人民的欢迎。造纸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一度成为瑞安主要的创汇收入。 传统造纸 马登科 摄 随着机器取代人力,手工造纸也走下巅峰,三十二溪边的水碓声也不再昼夜不息。古老的水碓是否就此沉寂?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取而代之的是游客络绎不绝的脚步声。 2012年6月,传统造纸技艺(南屏纸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芳庄乡提出“不让非遗成为福尔马林式的标本,而让非遗成为现代和谐生活中的标杆”,以非遗为核心,以山居空间为平台,以打造和谐共融的现代城乡生活为目标,多场景打造“古法造纸”发源地文化品牌。 瑞安在高质量发展经济的同时,同步注重精神的建设,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芳庄乡现存80多座水碓或遗址以及数百座造纸作坊,其中“东元六连碓”最具代表性。2021年,芳庄乡投入十余万元,加大了对古水碓的修复力度。再次转动的水碓推起的不是一捆捆南屏纸,而是乡村精神的文化品牌。 古老的水碓滚滚运转,时代的车轮滔滔向前。“东元六连碓”的不远处是东元造纸文化馆,馆内陈设着旧时的造纸器具、生产工具等,生动展示着芳庄纸农过去的劳动画面。现在,在这个文化礼堂里,除了游客前来参观,也是本地村民集聚的休闲文娱场所。 除了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化石”,芳庄还有自己的文化品牌“代言人”。 “元丰九先生”之首周行己,宋代学者,字恭叔,世称浮沚先生。求学期间,周行己勤奋刻苦,受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程颐赏识,成了他的得意门生。周行己是永嘉学派先驱,为温州府历代学官第一人,创立浮沚书院,招收生徒讲学,对温州的学术发展特别是永嘉学派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周行己是芳庄乡周湾村周氏的第六代孙,他在家乡所留下的遗迹并不多。在他的故居,如今只剩下门台,被评为瑞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芳庄乡的修复建造,这个门台成为芳庄乡打造“永嘉学派”文化品牌一个标识。文化品牌让精神富有,精神富有是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同样也是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 此外,近年来,芳庄乡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推进阵地建设,让文明实践更接地气,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合理配置并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建设起瑞安最西部的百姓书屋,在8个村级文化阵地开展各种文娱活动。“美丽乡村 垃圾分类”文艺演出、“迎新年·送春联”文明实践活动、“飘香芥菜饭 共庆龙抬头”民俗活动……文化润心,文化惠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也是推进精神共富,打造精神文明高地的应有之义。 芳庄乡宣传委员肖云拿表示,接下来,芳庄乡将继续推进东元六连碓周边环境提升,进一步修缮周行己门台,推进乡综合文化站建设,坚持创新为先、阵地为基、以人为本,通过推动文化品牌化、场所全覆盖、服务多元化,全方位打造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