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4002/2023-243694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发改局 |
生成日期 | 2023-06-2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市发改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
202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发改局领导班子紧密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聚焦“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三个关键,团结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实施经济稳进提质八大攻坚行动,聚力抓好“十大责任捆绑”“对标攻坚、创新争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三重压力”叠加“两大变量”,经济运行持续承压,面对复杂严峻挑战,瑞安发改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冲在前、干在先,全面落实稳进提质各项任务,主要经济指标环比回升、排名逐渐趋稳。 (一)打好要素争先争优攻坚战,筑牢发展关键支撑。一是政策响应“快”。紧跟时效、闻风而动、抢抓政策窗口期,指导70余家企业申报国家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项目,产业数字化转型领域8个项目成功入选,争取贷款3.72亿元,数量、数额均居温州各县(市、区)首位;68个、7个项目先后纳入第三批、第四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需求清单,数量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二是争取成效“显”。全年累计争取专项债券额度82.34亿元,发行额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二;华峰新材料等3个项目入选2022年第一批省重大产业项目,获用地奖励指标984亩,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86个项目纳入“三区三线”划定,实现重大项目全覆盖;侨贸物流创新发展区成功入围省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物流示范市综合改革创新试点顺利通过省级专家验收,7个项目列入省重大服务业项目库,数量居温州首位;13个项目入选2022年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项目建设计划。 (二)打好扩投资优结构攻坚战,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一是重大项目盘量趋“大”。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瑞安联络线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20个项目列入省“4+1”重大项目建设计划,项目数量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7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8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预安排项目计划;8个项目列入两批次省集中开工项目;林川抽水蓄能项目“跑步进场”,仅用时3个月,成功列入浙江省“十四五”规划储备点;华峰高性能可降解新材料等3个项目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数量居温州第一;5个项目列入省市县长工程项目并全部实现开工。二是重大项目推进从“快”。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84.6亿元,其中第五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一期)、南门广场团块危旧房改造项目等48个项目实现完竣工; 7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9.7亿元,投资完成率168.3%;31个省“六个千亿”项目完成投资78.8亿元,投资完成率179.8%;20个省“4+1”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9.5亿元,省计划完成率172.9%,高于温州平均水平, 11个新建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100%;“温州擂台·六比竞赛”中,2022年第三次县(市、区)重大建设项目亮晒完成率108.7%。 (三)打好改革示范引领攻坚战,奋力绘就共富底色。一是共富先行示范引领。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成功入选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名单,为温州唯一成果展示类试点,并在全省研讨会上典型经验交流发言。《瑞安市探索“医疗+养老”模式取得新突破》、《瑞安市迭代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 全方位激活农村“致富密码”》分别入选《浙里共富》工作动态和实践创新专刊。“金融专员”精准助力“扩中”“提低”入选温州先行示范十大实践样本。二是重大改革实践亮点纷呈。在8月份全省“营商环境数字工作推进指数”排行榜中排名全省各县市第十一位,温州各县市第一。成功承接全省“浙里新市民”住房租赁补贴子场景、“浙里捐赠”应用试点建设。“破产智审”数字化集成改革入选2021年度浙江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十佳案例,2021年度营商环境评价居温州首位,2021年浙江省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名列全省第16名,系温州唯一跻身全省20强的县市区。瑞安智控装备小镇“碳照灯”案例入选第一批省特色小镇最佳实践案例。三是重大平台打造成效初显。万亩千亿平台2021年考核列全省20个平台中的第7位;瑞安智控装备小镇、瑞安汽车智配小镇获2021年度省级特色小镇年度考核优秀,数量居温州各县(市、区)首位;瑞安侨贸小镇举办瑞安首届鞋业展览会;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成功列入2021—2022年度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名单。 (四)打好区域协作发展攻坚战,携手共奔幸福大道。一是送资金送项目,齐心共谱新乐章。拨付东西部协作援建资金2315万元,筹措社会帮扶资金590万元,安排实施援建项目18个,引导产业项目到位资金8.6亿元;在南部县建成温州援建四川省首个“城市书房”,推动“书香南部”建设,为东西部协作注入文化新内涵;实施东西部协作技术精英“骄傲蓝”培育工程,吸纳南部县籍学生38名来瑞立职校就读,组织160余名南部县籍企业技术人员来瑞开展短期技能培训。二是借优势寻发展,齐声共唱幸福歌。启动全省单体投资最大的“山海协作”标志性项目-文瑞山海客厅建设,做强文旅经济;共建文瑞未来农业项目,科技赋能金丝皇菊产业,打造美丽经济;共建“山海协作”直播基地,开通“共富移动直播车”,做强直播经济;开展跨区域错位农业种养殖,做大“毗邻经济”。 (五)打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全面深化服务保障。一是强化营商环境数智赋能。深入推进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年项目审批、核准办件量同比增长52%,涉及项目投资额438亿元。上线公共信用信息修复全流程办理、“信易+”等场景拓展,办理信用修复案例34件。推行全流程电子化和电子保函,全年线上缴纳金额37.5亿元,减负金额1.25亿元左右,投标单位累计线上提交标书2.3万份,节约成本2300万元。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制度规范。落实“最多15个工作日”改革举措,填报字段减少60%以上,申请材料减少50%以上。构建“公平、择优、廉洁”一体化招投标工作机制,打造“清廉招标”瑞安样板。三是深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我市连续两年省营商环境评价居温州各县(市)第一;开展“伙伴式”服务模式,护航百亿级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11个,总投资额341亿元;获批第三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需求项目68个,第四批项目7个,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位。 二、2023年工作思路 瑞安市发改局将紧扣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上项目,统筹调度、靶向施策,将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标兵的具体举措,力促经济企稳回升。具体来说,做好“四篇文章”。 (一)做好“稳”的文章,进一步巩固经济企稳曲线。以项目建设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投资工作。立足于稳增长和促转型,以“高质量”取代“高增速”。以“扩投资优结构”为核心,全力扩大产业项目投资占比,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时尚智造、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努力实现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双提速。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略快于温州面上增速,结构投资全面优于面上投资,投资增速进入温州中上游。紧抓国家和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对标重大基础设施5个方面9个重点领域,提前谋划、梳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抓住时机、加快节奏、重点突破,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省计划盘子,争取更多要素支持。持续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实施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百日攻坚”行动等活动,不断加大项目推进力度。 (二)做好“保”的文章,进一步筑牢经济企稳底线。聚焦二十大报告中“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瞄准能源安全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以电力为基础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和调度运行水平。完善能源运行、能源建设、宏观调控“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通过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调度运行反馈,强化能源保供基础支撑,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能源保障。重点推进一批清洁能源项目(马屿大唐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瑞安瓯飞浅海滩涂渔光互补项目、“瑞安1号”瑞安2号”海上风电场项目、林溪抽水蓄能项目),重点谋划新能源汇集站、供给侧集中式储能等新能源项目。同时严格落实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不得高于0.49的准入标准,让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的项目优先落地。 (三)做好“进”的文章,进一步积蓄经济企稳动力。聚焦二十大报告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全面扶持制造业,建设用地指标最大限度倾斜于制造业用地,聚焦产业能级提升,以智能制造“强链”、龙头带动“补链”、整零协同“稳链”,做强全链型产业新引擎;聚焦数字产业变革,以“未来工厂”引领企业数字化、“未来园区”引领平台数字化、“产业大脑”引领产业数字化,做强数字型经济新引擎,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市。狠抓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谋划东新科技创新发展区,力争入围省级试点。针对性开展冷链物流、信息软件等产业薄弱环节专题调研,研究出台服务业全域谋划提升行动方案,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到温州平均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强市建设,完成编制海洋经济开发规划、抓好泛大北列岛开发项目开题工作,梳理和谋划一批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项目建设计划。 (四)做好“统”的文章,进一步形成经济企稳合力。形成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合力。高标准建设“三位一体”共同富裕省级试点,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力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逐步提高,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实质性进展。形成重大平台建设合力。加快推进侨贸小镇、智控小镇、智配小镇等3个小镇和万亩千亿平台建设,力争项目、考核、命名实现再突破。锚定中央、省级新型城镇化重要战略方向,加快编制我市城镇化建设试点申报方案,争取列入省级试点,获得资金要素支持,助推我市共同富裕先行与现代化先行。形成区域协作持久合力。做优做实“骄傲蓝”工程,力争打造全省首个社会力量参与东西部劳务协助典型案例。加快推进浙川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南部—瑞安产业园等产业平台建设。持续推进瑞文“双向飞地”建设,力争形成温州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