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瑞安规划专题 > “十二五”规划
瑞安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23- 06- 28 10: 51: 32 浏览次数: 来源: 瑞安市人民政府 字体:[ ]

  

 

瑞安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温州行政区中部,东濒东海,南邻平阳县,西接文成县,北靠温州市龙湾区、瓯海区,东北与洞头区隔海相望,西北与丽水市青田县接壤,全市海域面积约3,037km2,海岸线长约134.2km,拥有面积500m2以上的海岛91个。全市陆域面积1,271 km2,内陆江河水网纵横,湖塘水库棋布。瑞安渔业历史悠久,渔业资源丰富,是全国重点渔区和水产品的主销区之一,2010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18.79亿元,占当年大农业总产值的40%左右。渔业作为瑞安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今正处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过渡、转型和提升的关键时期。

根据《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框架》、《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瑞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等规划文件精神,围绕“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和要求,结合瑞安渔业发展实际,编制《瑞安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

本《规划》共分四章:第一章“十一五”渔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二章渔业发展总体构想;第三章渔业发展规划;第四章渔业发展保障措施。全文共31页,附《规划》评审意见1份、《规划》评审专家组专家名单1份、《规划》主要经济指标1份、《规划》示意图1张。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承蒙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以及瑞安市市府办、瑞安市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水利局、规划局、土地局、科技局、环保局、塘河办和东海滩涂指挥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同时得到有关乡镇、村等基层单位的大力协助并提供不少宝贵资料与建议,在此一并致谢。

 

《瑞安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编写组

2011-06

 

一、渔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十一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与“渔业强省”的号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转变”与“提升”战略,全面推进渔业结构战略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断增强渔业、渔村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发展节约型、环保型渔业,渔业生产继续保持稳步、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促进了和谐渔区的建设。

 

(一)基本情况

1、水产品总产量   2010年我市水产品总产量10.21万吨,比“十五”期末的11.61万吨减少12.06%。其中捕捞产量9.54万吨, 比“十五”期末的10.87万吨减少12.24%;水产养殖产量0.67万吨,比“十五”期末的0.74万吨减少9.46%(其中海水养殖产量0.48万吨,比“十五”期末的0.53万吨减少9.43%;淡水养殖产量0.19万吨,比“十五”期末的0.21万吨减少9.52%)。

2、渔业经济总产值    2010年我市渔业经济总产值18.79亿元,比“十五”期末的12.79亿元增长46.91%。其中捕捞产值5.12亿元,比“十五”期末的5.49亿元减少6.74%;水产养殖产值1.35亿元,比“十五”期末的1.27亿元增长6.3%;水产品加工产值(属于第二产业)9.28亿元,比“十五”期末的5.12亿元增长81.25%;水产流通产值(属于第三产业)1.73亿元,比“十五”期末的0.54亿元增长220.37%。

3、水产品出口   2010年我市水产品出口量3.38万吨,比“十五”期末的2.15万吨增长57.21%;水产品出口创汇额6,800万美元,比“十五”期末的4,080万美元增长66.67%。

4、渔区劳均和人均收入  2010年我市渔区劳均收入33,870元,比“十五”期末的19,552元增长73.23%;渔区人均收入15,250元,比“十五”期末的9,297元增长64.03%,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并且比我市农民人均收入的12,387元高出23.11%。

1  瑞安市“十一五”渔业规划主要指标执行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05年

“十一五“

计划指标

预计年均

增幅(%

完成情况

2010年

实际年均

增幅(%

1

水产品总量

万吨

11.61

12.0

0.7

10.21

-2.4

捕捞

万吨

10.87

10.8

-0.1

9.54

-2.4

养殖

万吨

0.74

1.2

12.4

0.67

-1.9

 

2

 

渔业总产值

亿元

12.42

18.6

9.9

17.48

8.1

一产

总产值

亿元

6.76

7.6

2.5

6.47

-0.9

其中

捕捞

亿元

5.49

5.8

1.1

5.12

-1.3

养殖

亿元

1.27

1.8

8.3

1.35

1.3

二产(水产品加工)

亿元

5.12

10.0

19.1

9.28

16.3

三产(水产流通)

亿元

0.54

1.0

17.0

1.73

44.1

3

水产品出口

出口量

万吨

2.14

4.0

17.4

3.38

11.6

创汇额

万美元

4,080

8,000

19.2

6,800

13.3

4

渔民

收入

劳均收入

19,552

32,000

12.7

33,870

14.6

人均收入

9,297

15,000

12.3

15,250

12.8

 

(二)主要特点

1、海洋捕捞业得到有效调控   按照浙江省、温州市的统一部署,我市积极落实“双控”政策,经营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作业方式得到优化,海洋捕捞队伍基本稳定,形成了一支规模与资源相适应,渔船装备水平较高的捕捞船队。通过项目带动和政策促动,目前我市登记在册渔船1,042艘, “十五”期末相比报废31艘;总功率121,568.1KW,“十五”期末1710.5 KW转产转业渔民330人,渔民职务培训6,523人次。全面落实国家柴油价格补贴制度,发放油补2亿多元,海洋捕捞产量达到国家农业部下达的指标要求。

2、水产养殖业稳步转型提升   我市注重效益、生态、有序发展的现代水产养殖体系的构建。按照浙江省、温州市的指示精神,我市完成围塘改造3,970亩,其中省级示范改造830亩,现代养殖园区渐具规模;“稻鱼共生”成为我市西部山区水产养殖的新亮点;大鲵人工繁育驯养和龟、鳖、鳄养殖成为我市生态养殖的新名片;设施渔业养殖南美白对虾已成为我市发展高产、高效现代渔业的新示范;全市新增水产养殖品种10种,新认证无公害水产品25个,新增无公害水产品产地16个,新增无公害养殖面积7,091亩,渔业经济合作社发展到11家,联系养民增加到500多户。

2  “十一五”期间瑞安市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基本情况

申报时间

单位名称

产品认证情况

认定产地面积(亩)

2005年

瑞安市维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无认证产品

1,200(08年底过期)

2006年

瑞安市兴海水产试验场

锯缘青蟹(产品2009年底过期

225

2007年

瑞安市江萍水产养殖合作社

锯缘青蟹

225

2007年

瑞安市高东淡水养殖场

草鱼

60

2007年

瑞安市安阳侯火养殖场

锯缘青蟹、泥蚶

225

2008年

瑞安市阁一海水养殖场

锯缘青蟹、泥蚶

270

2008年

瑞安市湖岭稻田养鱼专业合作社

鲤鱼、草鱼

1,200

2008年

瑞安市龙湖镇樟岙村民委员会

鲤鱼、草鱼

150

2008年

瑞安市振兴养殖场

锯缘青蟹、泥蚶、文蛤

375

2009年

瑞安市翔宇养殖实验场

锯缘青蟹、泥蚶

450

2009年

瑞安市神洲农家乐园

鳙鱼

525

2009年

温州市金潮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三疣梭子蟹

501

2010年

瑞安市上望树旺水产产养殖场

锯缘青蟹、泥蚶

225

2010年

瑞安市朝光淡水鱼养殖场

中华绒螯蟹

70

2010年

瑞安市十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鳙鱼

2,500

2010年

瑞安市金川稻田养鱼合作社

鲤鱼、草鱼

90

3、水产品加工业喜上新台阶    我市水产品加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发展迅速,先后投入2亿多元基本建设资金,使我市冷库库容总量达到5.6万吨/次,年加工产量达到9.42万吨。销售额达到9.28亿元,创汇额达到6,800万美元。我国第一艘海上移动水产加工船“华盛渔加1号”等先进设施的引进和添置,提升了我市水产品加工的档次。在我市38家企业中,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有9家,获得出口自营权的有8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4家(“十五”末新增1家)、温州市级5家(“十五”末新增2家);“中国特色水产品加工之乡”荣誉的获得,为我市又增加了一张国家级金名片。

4、水产品流通领域辐射加强  “十一五”期间,我市水产品流通领域成绩斐然,占地103亩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瑞安水产城水产品交易量达到120万吨,交易额突破132亿元。我市已成为外销冷冻小黄鱼、鲳鱼等经济鱼类的主要集散地,外销量占全国总份额的70%以上。通过鼎力培育渔、工、商经济联合体、专业协会、购销公司和股份合作企业等市场中介组织,完善电子商务销售体系等措施,一个立足当地、面向全国、辐射世界的国家级水产品大市场亦已形成。

5、休闲渔业蓄势待发   “十一五”期间,集观光、旅游、娱乐

与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市异军突起,逐渐成为渔区增收的新亮点。我市休闲渔业年收入已达到2,000万元以上,从业人员500多人,从事企业发展到20多家,从事“海上一日游”的休闲渔业公司发展到2家,拥有休闲渔船10多艘,其规模、设施与服务质量在温州市名列前茅;马屿石“神州渔家乐”被列入浙江省休闲渔业精品园及省、温州市旅游局农家乐示范点。

6、科技兴渔渐见成果   “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大渔业科技投入和推广,引导渔民开展渔船技术改造,积极开展风能、太阳能、风光互补发电设备及纳米节油器等节能试验,全市共有125艘渔船申报渔船节能降耗项目。我市积极引导水产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所进行科技联姻,瑞安华海海洋科技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我市校企技术联合与创新走上新台阶。华盛、华忠等企业聘请日本、韩国以及港、澳、台等地区的水产加工专家,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创汇能力。目前我市已有5家水产加工企业被省科技厅命名为科技型企业

7、渔业执法管理体系日臻完善    我市积极推进渔业执法的宽度和深度,渔业执法机构不断健全与完善,行政执法工作形成了“三严”(即严明管理制度、严格依法行政、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的新局面。全面贯彻伏季休渔制度,积极开展护渔执法行动,完善海事、渔事纠纷调解机制,全力推进平安渔场建设,形成“纠纷联调、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工作机制。依法顺利解决了阁巷围涂工程合法用海权益,保证了围垦重点工程的顺利开展,加大了对违规经营水生、野生动物的查处力度。

8、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得到完善  “十一五”期间,我市进一步完善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和食品卫生安全检测体系,进一步健全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督促落实养殖用药安全制度和养殖生产管理制度,通过制定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工作方案和加强水产品病害防治工作等措施强化水产品病害防治体系建设,确定了5种测报养殖种类(青蟹、缢蛏、文蛤、泥蚶、草鱼)与20个测报点,先后接受省、部级有关水产品药残安全检查300多次,样品抽检合格率达99%。

9、渔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   在标准渔港建设方面,北麂一级渔港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原农业部一级渔港----东山埠渔港下埠港区改建工程已通过通航验收,加大加快了对等级以下渔港、岙口等渔业基础设施的改造。在渔政基础设施更新方面,新建的渔政码头已投入使用,共有各级财政1,828万元用于渔政船新购,720万元用于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建设,110万元用于互保补贴,666万元用于499艘大型渔船卫星监控和通讯设备终端安装,我市渔船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各项指标大大低于预期控制指标。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渔业经济在“十一五”期间发展较快,但在发展过程中,新旧矛盾交织,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传统渔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从海洋渔业角度而言,受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和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生效的双重影响,我市海洋捕捞渔船的生产区域大幅度缩减,大批渔船退回近海渔场作业,渔乡船多鱼少、海小鱼少的矛盾比较突出。从水产养殖角度而言,随着沿海经济带建设步伐的加快,养殖滩涂大规模被征用于围垦造地,大批陆岸围塘转变功能变成城市建设用地,渔民失海、失涂现象十分严重。从水域环境角度而言,生态环境的恶化使一些传统渔业水域的渔业功能逐渐丧失。加上目前利用和养护海洋生物资源的国际规则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不断加强,竞争日激烈,都对我国水产品从生产消费的各个环节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渔业装备和设施急需改善    在海洋捕捞方面,我市有千余艘捕捞渔船,但近海流刺网定置张网拖虾渔船,还有相当部分钢质化,且绝大多数都是200马力以下且船龄较长(10-20年)的小船,作业方式单一,作业海区狭窄。在水产养殖方面,不少养殖围塘严重老化,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设施渔业发展刚刚起步;在水产品加工方面,大多以冷藏为主,精深加工设备有待加强。

3、渔业科技创新和转化有待加强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市渔业科研力量向来较为薄弱,如今仍无专门的渔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引进机制相对滞后,科技储备及创新不足,水产养殖品种良种化推广程度相对较低,水产品(尤其是养殖水产品)仍以大量鲜活或初级加工为主,原料利用率低,渔业发展总体上还没有摆脱依靠生产规模扩张和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主的粗放式经营方式。病害防治技术相对滞后,科技经费使用效率也不尽如人意,产业化中介机构、技术经纪人以及技术转化配套政策有待健全。另外,渔业生产者整体素质和接受能力偏低,增加了技术推广难度,影响科技成果转化和价值实现。

4、渔业经营和组织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我市渔业经营体制改革曾走在全省前头,改革开放后,率先实现股份合作制,继而又纷纷成立服务型的民营渔业公司,但时至今日,仍存在产权、债务不清晰、管理欠健全、深化改革措施不多、力度不足等问题。从渔船产权彻底下放,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以来,虽然已有1家渔业公司提供公司化管理服务但尚存很多不完善之处,纳入现代管理机制难度不少

5、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一方面渔民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职务船员数量越来越少,大批内陆务工者的加入,造成渔业从业人员构成发生变化,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并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以至工伤甚至死亡事件时有发生,也是海上碰撞沉船事故增多的原因之一。加上极端灾害性天气和渔业行业本身防灾减灾能力的先天不足,一些渔民受灾后生产自救能力弱,因灾致贫、因灾返贫情况时有出现,渔民失海“失涂”造成的后果日益现,加之补偿机制相对滞后,渔民救助救济权益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与规范

 

(四)发展趋势

渔业是高度国际化的产业。从国际上看,各国对国际渔业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水产品消费结构和需求正在逐步调整,渔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其发展趋势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海洋捕捞业向现代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捕捞队伍将不断精减,渔船数量将进一步控制,而且向大马力、大吨位、设备精良的现代渔轮转变,并形成产、供、销、研的捕捞产业链近海生态友好、节能低碳、资源保护型海洋捕捞模式逐步建立,渔船报废制度更加规范渔民转产转业渠道逐步理

2、水产养殖业向精品、集约、安全和设施渔业方向发展    传统生产方式将向生态养殖、环境友好和设施渔业方向发展, 大批特色养殖精品园区将会涌现,水产养殖业不仅注重产量、产值、数量,更注重质量、安全、效益一批具有国内外市场前景的新品种将被开发、引进、繁育;在江、河、湖、库,以滤食性鱼类增养殖为主的“养鱼洁水”模式将被示范推广

3、水产加工向精深、品牌、外向安全方向发展    通过不断地引进与应用当今水产品加工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完善与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实行从车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水产加工将“散、松、小”的初级加工向“精深、健康、营养、休闲、方便、绿色、品牌和附加值高”的方向发展,出口有望强势增长。

4、渔业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依法兴渔、规范执法和服务的渔业管理体系将逐步完善,捕捞许可制度、养殖证制度、水产苗种生产许可制度、渔船检验制度、职务船员证书制度管理进一步加强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园区,业经济综合区、生态渔业、休闲渔业、观赏鱼养殖、渔业物流等成为关注和扶持的重点。

 

二、渔业发展总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瑞安”建设目标,把握我省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所带来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以环境友好渔区和谐、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为主线,以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及品牌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相结合,继续优化渔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生态渔业、科技渔业、品牌渔业、休闲渔业、设施渔业,效益渔业和数字渔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原则    在我市海洋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内,协调好渔业生产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渔业发展与我市经济总体发展、渔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等之间的关系。

2、以人为本、平安渔业原则    坚持以渔民为本,以致富渔民和保障渔民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渔业生产效益,把构建“平安渔业”作为现代渔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尽最大努力保障渔业生产安全。

3、注重质量、健康发展原则    确保水产品质量既是市场竞争力之本,更是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必须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通过升级改造,建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系,推行安全生产,引导绿色消费。有效保证水产品消费安全渔业健康发展。

4、科技创新、低碳发展原则    科技创新与推广是渔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渔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手。坚持以科技攻关化解现代渔业产业中的制约因素走低碳发展之路,努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渔区建设。

5、生态保护、持续发展原则    渔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兼顾渔业生产、社会和生态效益,是渔业应对资源和环境压力、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强化降耗节能,增强环保意识,实施环境友好、人鱼和谐的持续发展战略

6、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原则    按照我市渔业各产业的不同特点,力争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努力减少规划调整和实施对渔业生产和渔民生活的不利影响。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探寻渔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和谐渔业,达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至2015年,全市捕捞和养殖产值在“一产”中的比例由目前的79.1%和20.9%调整为76.4%和23.6%,渔业“一产”、“二产”(水产品加工)、“三产”(水产流通)产值在渔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目前的37.0%、53.1%和9.9%调整为27.0%、60.7%和12.3,水产品商品率97%以上。到“十二五”末,现代渔业建设深入推进,渔业经济稳定发展,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区域布局更趋合理,渔区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渔民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在产业发展(产量、产值、结构、质量安全、出口贸易等)、社会发展(资源养护、平安渔业、和谐渔业等)、科技推广(科技贡献率、良种覆盖率、水资源利用率等)、质量安全(病害发生率、病害损失率、市场抽检合格率、产地抽检合格率、渔业标准数)、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队伍建设、装备水平等)和渔民发展(经验交流、安全保障、组织化程度、渔民收入等)等诸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提高。

2、主要指标

(1)水产品总产量  到2015年,我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1万吨,2010年略有减少。其中捕捞产量9.5万吨,与2010年基本持平;水产养殖产量0.6万吨,比2010年略有减少

2)渔业总产值    到2015年,我市渔业总产值达到26.7亿元,比2010年增加9.2亿元,年均增率预计10.5%。其中渔业第一产业产值7.2亿元,比2010年增加0.7亿元, 年均增率预计2.3;第二产业(水产品加工)16.2亿元,比2010年增加6.9亿元, 年均增率预计14.9%;第三产业(水产流通)3.3亿元,比2010年增加1.6亿元, 年均增率预计18.2%。

3)水产品出口创汇   到2015年,我市水产品出口量达到5.9万吨,比2010年增加2.5万吨, 年均增率预计14.9%;创汇额12,580万美元,2010年增加5,780万美元, 年均增率预计17.0%。

4)渔区劳、人均收入    到2015年,我市渔区劳均收入达到51,000元, 2010年增加17,130, 年均增率预计10.1%;渔区人均收入23,000元, 2010年增加7,750元, 年均增率预计10.2%。

 

3   瑞安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主要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5年

预计

年均增率

预计(%

属性

1

水产品总量

万吨

10.21

10.1

-0.2

预期性

捕捞

万吨

9.54

9.5

-0.1

约束性

养殖

万吨

0.67

0.6

-2.1

预期性

 

2

 

渔业总产值

亿元

17.48

26.7

10.5

预期性

总产值

亿元

6.47

7.2

2.3

预期性

其中

捕捞

亿元

5.12

5.5

1.5

预期性

养殖

亿元

1.35

1.7

5.2

预期性

二产(水产品加工)

亿元

9.28

16.2

14.9

预期性

三产(水产流通)

亿元

1.73

3.3

18.2

预期性

3

水产品出口

出口量

万吨

3.38

5.9

14.9

预期性

创汇额

万美元

6,800

12,580

17.0

预期性

4

渔民

收入

劳均收入

33,870

51,000

10.1

预期性

人均收入

15,250

23,000

10.2

预期性

 

 

三、渔业发展规划

 

(一)总体规划

按照我市“十二五”渔业发展目标要求,我市渔业规划布局将围绕“优化传统产业、提升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后备产业”的思路,根据区位和资源优势,形成“一个区域、两侧并重、三个基地、四大行业、五大中心、全线纵贯”的布局态势,“一个区域”即东山埠渔港渔业经济综合区;“二侧并重”指飞云江南、北两岸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三大基地”一是东部围塘、滩涂特色养殖基地(包括飞云、上望、莘塍、汀田、塘下等水产养殖基地);二是中西部山区山塘、水库淡水鱼养殖基地;三是“双北”(北龙、北麂)列岛浅海养殖基地;“四大行业”一是海洋捕捞业,主要是“双北”列岛与锦湖、东山、上望为据点建立的海洋捕捞基地;二是水产养殖业,主要分布在飞云、上望、莘塍、汀田、塘下、湖岭、陶山、高楼、马屿、北麂、北龙等;三是水产加工与流通业,主要分布在瑞安经济开发区和飞云江南岸经济开发区;四是休闲渔业,主要分布在北麂、北龙、飞云、湖岭、高楼、陶山、马屿等。“五大中心”包括:一是渔业水域环境监测中心,二是海上安全信息救助中心,三是水产养殖苗种繁育中心,四是水生动物疫病防治中心,五是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等。“全线纵贯”指沿海渔业带的生态修复,改善当前日益显现的海洋环境制约和渔业资源衰退等问题。

 

(二)重点规划

1.重点任务

1.1提升水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健全水产品市场体系

  水产品加工是建设高效生态渔业的关键之一,只有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才能促进“一产”、带动“三产”,全面提高渔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充分挖掘“中国特色水产品加工之乡”的品牌效应,以完善产业链为主线,以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手段,将我市发展成为浙南及闽北地区产业化冷链物流中心和国际性水产品交易的重要平台。

新建1-2个省级或省级以上水产品加工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全面提升水产加工企业的研发能力,促进科技兴渔,为企业创新提供科技平台鼓励和支持水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加强国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科技合作,研发创新和人才培养;积极申报承担包括国家“863”项目在内的市级以上各种科研项目,通过项目带动技改资金支持快速提升企业深加工、综合利用及海产品生物医药产业开发方面的科技水平;巩固并发展已占有全国70%出口份额的小黄鱼及鲳鱼加工产业;做大做强鱼糜和鱼糜制品产业,实施鱼类废弃资源(如鱼头)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并实现产业化,加强各种休闲食品、即食食品、餐桌食品、海藻保健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拓展新兴透明加工产业,延长加工产业链。

新建1-2个水产品加工园区,通过水产品加工业集中连片开发,发挥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大水产品龙头企业的建设力度;在品牌创建方面,继续着力打造全国“驰名商标”和培育“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品牌战略,新增全国“驰名商标”2个以上、中国名牌(农产品)2个以上、“浙江省出口名牌”4个以上、“浙江省知名商号”4 家以上;新增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出口自营权企业增至14家,力争研发创新出10种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品牌的新产品投放市场。

加快市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开拓市场经营领域,加强现代水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增强市场辐射能力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农(渔)博览会,健全水产品营销配送网络,搞好各地水产销售示范窗口的建设,提高宣传推介活动的档次和质量,扩大瑞安特色水产品直销中心在大中城市尤其是上海、杭州、温州等的覆盖面,制定一套连锁经营管理体系发展地级城市旗舰店县市级加盟店社区便利店积极拓展国外市场进一步扩大瑞安系列水产品的影响力,综合推动水产品市场体系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向现代化迈进。未来五年我市营销规模和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在全省与全国力争向前提升二位;国外市场未来五年的营销网点实现除现有的韩、美、俄、意等国家外,要拓展到东欧、西欧,西南亚及拉美诸国。

1.2调整稳定捕捞业,构建近海环境友好型的捕捞方式

改革渔业经营体制和捕捞经营模式,逐步淘汰我市渔船、运输捕捞辅助船挂靠村(社区)的经营模式,在原来1家公司化经营初见成效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继续探索,走商一体化道路实施船队编组生产,配套渔业辅助船、保鲜保活加工、销售一条龙生产经营格局,推广现场理鱼、分级包装捕加协作、一线加工模式,鼓励渔船保鲜保活与加工母船协作配套,提高渔获物质量和生产效益;大力推广海上鱼、虾、蟹暂养技术,普及冷海水保等方法;转变市场营销方式,细分市场,搞好配送,延长产业链,提高就业率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加强近海捕捞强度和捕捞总量控制,调整优化海洋捕捞作业结构,加大海洋捕捞渔船的更新改造力度,进一步推进海洋捕捞渔船钢质化;改进捕捞渔具、渔法,规范传统张网作业,鼓励发展刺网(包括定刺网、流刺网)、灯围、笼捕、钓等选择性好,节能环保、创汇增效的作业方式,严格控制选择性差、资源破坏、环境影响大的底拖网作业,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基本实现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清理打击沿岸三无船只,继续重视渔民转产转业工程,构建负责任的海洋捕捞业。

积极开展渔民捕捞技能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渔民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渔业发展需要。建立渔业捕捞准入制度,加强渔业船员发证管理,加强对非渔劳力的规范管理,坚持先培训后上岗,防范非渔劳力任意进入海洋捕捞业,预防和减少渔船海上安全事故,全面推进海洋渔船安全信息实时监控网络体系建设,促进渔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依靠现代科技,总结现有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有重点有选择地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渔船卫生技术改造,提高卫生水平,提高渔获物质量积极实施渔船节能减排增效工程,推广渔船节油、一线保鲜和风光互补发电技术等。

1.3大力发展生态和可持续型的水产养殖业

瑞安市海洋水产研究,为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技术及信息方面的支持以发展特色、高效、生态养殖为目标,以产值、效益、质量、生态环境影响为指标,加强对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和特色渔业精品园区建设的规划、引导、扶持和典型宣传力度,积极推进高效节能集约化设施渔业建设,全面推行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着重转变养殖发展方式,以高产健康养殖和节能减排为目标,加快对中低产养殖塘的标准化改造力度,全面推广以标准化为重点的水产健康养殖,促进标准化、优质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现代养殖业形成,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重点建设2个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和5个特色渔业精品园区;重点建设大宗品种和出口优势品种的良种场及繁育基地,提高水产苗种质量充分挖掘我市水产养殖优势种类或品种,构建品牌产品重点建设大宗优势种产业区,积极发展以生态和高效为特征的设施渔业,在原来南美白对虾试养成功的基础上,在东部围塘推广与发展;不断调整养殖种类或品种结构,着力发展低碳渔业,积极扶持并发展“双北”列岛浅海海带等大型海藻的贝藻套养。积极引导企业和养殖渔民通过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使用等行为,助推低碳养殖业发展大力推广和普及水产养殖系统能量循环调控技术、工厂化养殖废水再利用技术、稻田养鱼技术。在温瑞塘河、瑞平塘河进行养鱼洁水的示范及推广。

结合《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有关养殖证、水产种苗许可证制度和养殖规划的相关规定,修编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强化规划引导,充分发挥养殖证、水产种苗许可证在水产养殖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培植5-8家水产养殖骨干企业,形成一个特色鲜明、具有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的水产养殖产业群。支持5-8个相关养殖基地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体系建设,狠抓养殖产品的质量建设在养殖示范园区,从幼苗到成鱼阶段都必须进行无公害养殖,按照HACCP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出口产品达到美国FDA及欧盟进口水产食品要求。通过示范作用,带动我市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

1.4深化渔业基础设施和渔港渔业经济综合区建设

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大缓解渔业船舶靠泊难的压力,增强船舶避风、靠泊、装卸、交易的安全系数。以渔港为依托,通过产业集聚,重点培育和扶持水产品加工、流通和其它“三产”产业,形成以渔港为龙头,集避风休渔、渔货集散、水产品精深加工、船舶及渔具维修、后方补给、海洋运输、休闲渔业、集镇建设和渔民转产转业为一体,区域产业结构平衡,产业层次较高,龙头作用与辐射效应明显的渔业经济综合区。

“十二五”期间,我市要深化基础设施建设,东山埠渔港下埠港区和北麂渔港工程的相继完成将使我市基本形成以一级渔港为龙头、其它渔港天然避风岙口为补充的渔港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渔港码头、道路、冲冰、加油、补网场等渔业基础设施也要全面整治,为浙南、闽北渔船就近安全避风和休憩创造良好条件,使东山埠渔港成为浙南、闽北地区最大的渔业经济综合区之一。

1.5积极培育形式多样的休闲渔业

依托“生态瑞安”建设,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一港”(东山埠渔港)、“二河”(温瑞塘河与瑞平塘河)、“三岛”(铜盘山岛、北龙岛、北麂岛)、“四溪”(寨寮溪、梅龙溪、林溪、桐溪)为主体的休闲渔业基本格局。

“十二五”期间,要充分挖掘渔业旅游资源,结合重点渔港渔村、现代农业园区以及旅游景点的建设和改造,构建多元化、市场化、精品化的休闲渔业产业群,并成为解决渔民转产转业的一个良好途径在我市浅海地区,结合铜盘岛特别保护区建设和北麂渔港建设形成的产业集聚,将渔港、海岛风光、海洋资源与增殖放流和海洋游钓涉渔休闲业结合起来提升海洋旅游品位。以文载渔,兴建渔业博物馆,进一步开发渔文化内涵,组织体验有浓郁民俗文化特色的渔家生活“农家乐”是我市比较成熟的休闲渔业形式,其发展规模与档次在温州市名列前茅,要通过内涵和档次提升,推动向现代休闲渔业转变,力创省五星级休闲渔业企业1-2家。“十二五”期间我市还要结合社会消费需求和现代渔业发展趋势,培育面向世界的观赏鱼产业

1.6全面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

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的方针,促进资源养护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着力提高资源养护水平。继续加强水生野生动物和重要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努力提高渔业水域污染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促进全社会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

“十二五”期间,建设1个以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为重点的海洋环境资源重点保护区,1个以渔业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修复为目的的渔业资源修复区,4以增加经济水生生物资源为目的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区。并通过海藻场建设,改善北麂、北龙的水域生态环境

1.7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及规范化管理

以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为目标,源头管理、生产过程、市场准入质量追溯等环节为重点,加强药残整治、质量全程管理体系及认证认可体系建设,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环境和管理制度,初步建成水生动物病害监测预报及重大疫病预警、预防控制体系;实现主要水生动物重大疫病检疫率达到70%,重大水生动物疫病死亡率下降3个百分点,初级水产品主要药物残留指标检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

1.8强化现代渔业保障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渔区社会事业,努力提高渔民收入改善渔民生活促使公共财政向渔区和渔民倾斜。针对渔业生产高风险、渔民失海失涂现象突出、渔业水域污染加剧、渔业资源日趋衰退渔民群体日趋老龄化等实际情况切实完善科学合理的补偿、赔偿标准。改善渔民生产条件,加强渔船卫生设施改造,全面提高渔船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进一步做好渔业互保工作稳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引入水产养殖保险机制,把上级的惠渔政策真正落

 

2.重点建设项目

为确保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按照功能体系的不同,对“十二五”期间我市渔业基础设施及海洋捕捞、渔业环境资源保护、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与流通、休闲渔业、水产品质量安全及管理、现代渔业保障体系等领域中的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如下(瑞安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见P28--P31之表4)。

2.1 渔业基础设施(渔港)

    我市海洋捕捞渔船千余艘,捕捞产量居温州市第二,抓好渔港、避风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升渔港综合服务能力、促进我市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期间我市渔港、避风港等渔港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建设项目规划2项,即东山埠渔港下埠港区工程和北麂渔港工程。

2.1.1东山埠渔港下埠港区工程    

东山埠渔港系农业部一级渔港,是集水闸、挡潮、防洪排涝、通航、避风、城市交通于一体的综合利用工程,总投资1.8亿元,于2006年9月开始扩续建,原定于2010年9月完成全部工程,由于受台风等恶劣气候因素影响,从保障安全角度考虑,经上级部门同意,工期得以延期。目前护岸、缆桩工程全部完工,水闸、船闸工程已基本完工。

“十二五”伊始,要继续加快渔港建设步伐,确保如期完成并通过工程整体验收。东山埠渔港建成后,可有序停泊250多艘渔船就近安全避风、停泊。 

2.1.2 北麂渔港工程    

北麂渔港系农业部一级渔港,2010年1月和10月省发改委相继对其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了批复,渔港工期计划四年,总投资概算14,996.57万元,由财政全额投入。目前已经完成临时便道公路等前期“三通一平”工程、部分工程政策处理工作及主体工程开工建设等工作。

“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加快北麂渔港工程建设,争取各级财政及相关部门支持,确保渔港工程顺利完成。主要新建项目包括总长698米的斜坡式防浪堤、渔用码头驳岸、沿港道路、管理房和航标灯等港区基础设施。渔港工程完成后,可有序停泊300多艘渔船就近安全避风、停泊。

2.1.3 瑞安中心渔港工程    

在飞云江北岸的瓯飞工程南直堤内侧,规划建成能容纳1200艘渔船有序停泊的瑞安中心渔港,包括后方补给及配套设施建设在内,项目前期总投资2.2亿元。

2.2 海洋捕捞转型升级

为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加快渔船更新改造”批示精神和省海

洋与渔业局《关于做好国内海洋捕捞渔船转型升级示范工程2011年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政府引导、渔民(业主)自愿、依法更新、计划管理”的要求,以“一更新、三改造”(更新老旧渔船,改造安全、卫生和节能设施设备)为重点,组织实施捕捞渔船示范工程。对符合海洋捕捞作业结构调整方向,有利于资源保护、环境友好、出口创汇的作业,符合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政策导向和帆式张网渔船调整为其它作业的渔船,列为优先扶持项目。

示范项目按省海洋与渔业局和省财政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2011年部分省级海洋与渔业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浙海渔计〔201178号)要求,并按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印发〈浙江省国内海洋捕捞渔船转型升级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浙海渔业〔201125号)中设定的内容和标准组织实施。

2.3环境资源保护区

环境资源保护区是未来瑞安市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优良种质资源的重要区域,按不同功能分为渔业资源修复区和渔业资源放流增殖区等。

2.3.1渔业资源修复区

生态与资源修复区是指生境比较脆弱、生态与其他生物资源遭受破坏需要通过有效措施得以恢复、修复的区域,保护对象是整个生态系统,包括生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根据《铜盘岛规划》,涉渔有关的生态与资源修复区1个,即铜盘山岛渔业资源修复区。

2.3.1.1铜盘山岛渔业资源修复区

区位特征铜盘山岛附近海域自然条件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为石斑鱼等各种鱼类贻贝岩礁生物以及乌贼毛虾、梭子蟹海蜇等渔业资源的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铜盘山岛渔业资源修复区包括二部分,其一为铜盘岛长大山王树段岛荔枝山岛链以西海域的长大山西南渔业资源修复区,海域面积约为12,750亩;其二是位于铜盘岛长大山王树段岛荔枝山岛链以东的崎头洋渔业资源恢复区,海域面积约为13,500亩。

资源现状:年来由于捕捞强度水质变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逐渐衰减,带鱼、黄鱼、石斑鱼、三疣梭子蟹、乌贼、中国毛虾等主要经济种类资源已严重衰退,有的甚至已经枯竭

修复措施:通过实施生态林建设、生态养殖、海藻场建设、休闲渔业等海洋生态工程,进行生态保护和资源复,除《铜盘岛规划》明确可以开展的活动外,不得从事其他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活动,防范违法作业死灰复燃。

2.3.2渔业资源放流增殖区

放流增殖是指在繁殖保护基础上,通过放流增殖措施来修复或增加由于过度捕捞、不合理采捕等而遭到破坏的海洋生物资源,依据区位特征,我市放流增殖区规划2个,即“双北”渔业资源放流增殖区和飞云江流域渔业资源放流增殖区。

2.3.2.1“双北”渔业资源放流增殖区

区位特征北龙岛岸线长9.75km,面积4,030.5亩。距大陆最近点25.09km。岛呈三角形,北龙本岛及周围的铜盘山、凤凰山等岛群之间的海域为浙南著名渔场,是本市发展浅海放流增殖的良好基地。北麂列岛主要由大明甫岛、小明甫岛、北麂岛、下岙岛、关老爷岛等16个岛屿组成附近海域为北麂渔场,是浙江传统渔场之一,渔业资源丰富,是本市发展浅海放流增殖的良好基地。

增殖措施在《铜盘岛规划》中的长大山西南崎头洋渔业资源复区范围内和北麂海区,实施海藻场建设进行大黄鱼、黄姑鱼、棘头梅童鱼、鲷科鱼类、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锯缘青蟹、曼氏无针乌贼及底栖贝类等的增殖放流。

2.3.2.2飞云江流域渔业资源放流增殖

区位特征飞云江口沿海多为咸淡水交汇区,水生生物如鱼类、甲壳类、贝类等资源丰富,同时是一些咸淡水鱼类良好的繁育场所。飞云江瑞安段水质肥沃,饵料生物繁盛,不仅是溯河性鱼类如刀鲚、香鱼等的集中产地,而且是青、鲢、鳙、鲫、鳊等淡水鱼类优良的索饵繁殖场所。

增殖措施在飞云江口开展鲈鱼、黑鲷、棘头梅童鱼、锯缘青蟹等经济水产品的增殖放流。在飞云江流域淡水渔业区开展“四大家鱼”及鲫鱼、鳊鱼、鲈鱼、香鱼、中华绒螯蟹中华鳖等淡水经济水产品的增殖放流

 

2.4 水产养殖区

按不同功能将水产养殖区分为浅海养殖区、滩涂养殖区、围塘养殖区以及淡水养殖区等四大功能区。其中我市滩涂适养区主要包括飞云江口北岸的上望、莘塍、汀田、塘下等地的涂面,以及飞云江口南岸新促淤的飞云涂面,“十二五”期间规划维持现状,不作重点规划。

按照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浙海渔业〔2010〕5号文件)《关于要求尽快开展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前期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效益为中心,以着力提升优质现代渔业产业、发展高效渔业为主线,积极建成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功能布局科学合理、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园区和特色渔业精品园。

2.4.1 浅海养殖区

我市-20m等深线浅海水域面积120万亩,温、盐适宜,水质肥

沃,饵料生物丰富。“双北”附近海域各岙口水体交换畅通,是发

展浅海海珍品养殖养殖的良好基地。

按不同功能分为浅海网箱养殖区和浅海贝藻养殖区。

2.4.1.1 浅海网箱养殖区

2.4.1.1.1“双北”浅海网箱养殖示范园区

“双北”海域水清且深,饵料生物丰富,适合发展深水网箱养殖。目前已养深水网箱30多只,普通网箱300多只。

“十二五”期间深水网箱规划发展到50只,普通网箱规划发展到500只。规划发展成为我市大黄鱼主导产业示范园区,同时养殖鲈鱼、石斑鱼、鲷科鱼类、美国红鱼、河鱼屯、海鳗和真蛸等名贵经济海水品种,适当开展鲍鱼、梭子蟹等海珍品笼养。

2.4.1.2 北麂浅海拦网养殖精品园区

利用北麂得天独厚的海洋生态条件,在北麂岛外长屿、小门南礁、外长南屿之间的东侧与西侧分别建透空式不锈钢拦网,建成南北走向,海面面积90亩、水体面积78万m3、平均水深13m的岛礁拦网仿自然养殖区,在接近海洋自然环境的条件下,建成高标准无公害高档海产品岛礁拦网养殖精品园,进行接近野生品质的石斑鱼、大黄鱼、鲍鱼等高档海产品养殖,同时配套建设管理房、休闲渔业综合设施,购置发电机、养殖机械设备、检测设备、管理船等。

2.4.1.3 浅海贝藻养殖区

2.4.1.3.1“双北”浅海贝藻产业示范区

北麂本岛周围有大明甫岛、北麂岛、下岙岛、关老爷山等岛屿,这些岛群之间的海域是本市发展浅海贝藻养殖的良好基地。北麂海域上世纪六十年代曾试养过海带、面积曾发展到7,000亩,近年来也养过羊栖菜和贻贝。北麂浅海已养面积100亩左右。北龙岛周围有北龙山、大小叉山等岛屿,这些岛群之间的海域是本市发展浅海贝藻养殖的良好基地,有待开发利用。

 “十二五”期间规划开发至1,000亩,主要发展海带、龙须菜、羊栖菜等的延绳式养殖以及与贻贝或牡蛎等附着性贝类的贝藻套养。

2.4.2 海水围塘养殖区

2.4.2.1飞云江下游渔业示范园区

我市飞云江下游流域的陶山等地水质条件良好,是发展高效渔业的良好基地。“十二五”期间规划通过土地流转,新开发1,000亩作为我市现代渔业示范园区,使之成为我市南美白对虾主导产业示范园,同时养殖刀额新对虾、青蟹等经济甲壳类品种。

2.4.2.2飞云江南、北两岸特色渔业精品园区

飞云江南、北岸是我市传统虾蟹类围塘养殖基地, “十二五”期间,在普通围塘养殖的基础上,通过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培育出一个科技应用先进、风险系数较低、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渔业精品园区。将南美白对虾大棚高位池精品养殖园从目前的32亩开发至300亩左右,养殖方式从年养二茬调整为年养三茬;通过池塘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设梭子蟹精品园300亩。

2.4.3 淡水养殖区

2.4.3.1瑞安中部特色渔业精品园区

我市中部陶山等地水质条件良好,素有养殖龟鳖等名特优品种的良好传统,是发展高效渔业的良好基地。 “十二五”期间规划在陶山等地新开发龟、鳖、鳄生态养殖基地,规划面积100多亩,其中温室面积50亩以上,主要养殖台湾草龟、中华鳖、日本鳖、鳄龟、鳄鱼等特种水生动物,并在条件成熟时兴办龟、鳖、鳄类专用饲料厂。

2.4.3.2瑞安西部特色渔业精品园区

我市西部高楼等地水质条件良好,素有养殖大鲵、石蛙、龟鳖等名特优品种的良好传统,是发展高效渔业的良好基地,目前拥有一定规模的大鲵仿生态繁殖、养殖基地和标准养殖池。

“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开发100亩大鲵仿生态养殖基地,建成后预计年繁殖大鲵仿生态幼苗3-5万尾,大小商品鱼存池4-5万尾, 成为国内大鲵繁育驯养的主要基地之一。

2.4.3.3瑞安西部山区“稻鱼共生”特色精品园区   

位于我市西部山区的高楼、湖岭等地,有着传统的稻田养鱼历史,目前已有沟坑式稻田养鱼面积2,000亩。

“十二五”期间,在原来基础上规划新开发“稻鱼共生”生态养殖面积500亩,养殖瓯江彩鲤、泥鳅等各种适合稻鱼共生的淡水经济鱼类与水稻共生共养。

2.4.3.4温瑞塘河水系生态渔业修复增殖区

飞云江北岸沿海的几个镇,近年来淡水养殖已有所发展,并逐步向精养高产发展。但瑞东平原的主要河流温瑞塘河目前水质为四类,其中温瑞塘河的塘下段水质更是劣五类,已不适宜养殖。

结合《浙江省温塘河保护管理条例》(2009-11-2)和中共瑞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1年度温瑞塘河(环城河)综合整治任务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在温瑞塘干河全段全面禁止网箱及拉网养殖,但可以在水质适宜的支流区域,每年投放一定数量一定比例的鲢鱼、鳙鱼等鱼类以摄食水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推广以养鱼洁水为目的的生态渔业修复增殖,达到保护塘河生态环境的目的。

 

2.5 水产品加工与流通基地

2.5.1海产品精深加工园区   

瑞安海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原来位于瑞安经济开发区内,占地面积400余亩。“十二五”期间,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通过瑞安大桥,向南岸阁巷延伸,在阁巷200余亩围垦滩涂内,高标准高起点地扩改建海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新厂房。

2.5.2 瑞安水产城改造提升工程   

 作为瑞安水产城改造提升工程的主要项目之一,“十二五”期间,在瑞安经济开发区内总围地90亩,将老水产城拆掉重建,建成集水产品贸易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为一体新瑞安水产城,使之成为我市水产品进出口的大平台和经济总部。总投资26.07亿元,分二期投资,其中第一期投资14.8亿元。

2.5.3水产品精深加工研发中心

我市水产品加工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加大投入,建成一批集检测、研发、展示、办公、“透明加工”和海洋品尝为一体的科技研发中心,在硬件、软件和产业链拓展上,全方位提升我市水产品加工研发水平。

2.5.4海上加工综合项目

发展海上加工是推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之一。“十二五”期间,在“华盛渔加1号” 海上加工产业化成功的基础上,我市将推广捕加协作、一线加工模式,鼓励渔船保鲜保活与加工母船协作配套,继续引进拥有四条生产流水线的“华盛渔加2号”等海上加工设施,大力推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海上加工产业化步伐。

 

2.6休闲渔业基地

依托“生态瑞安”建设,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一港(东山埠渔港)、二河(温瑞塘河与瑞平塘河)、三岛(铜盘山岛、北龙岛、北麂岛)、四溪”(寨寮溪、梅龙溪、林溪、桐溪)为主体的休闲渔业基本格局。 “十二五”期间我市休闲渔业基地建设的重点项目有:

2.6.1东山埠渔港休闲渔业基地

以东山埠渔港为停泊基地,我市已有二家以从事海洋休闲“一日游”为主体的休闲渔业公司,共拥有钢质休闲渔船6艘,木质渔船8 般,持证上岗的海上作业船员42 名,年客流量近30,000 人次,年利润180万左右 。

“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增钢质休闲渔船4 艘,木质渔船1艘,新增海上作业船员20 名。

2.6.2铜盘岛休闲渔业基地

铜盘岛风景区温州市级风景名胜区是一处以碧海丽岛、洞幽石奇、金沙渔火为特色,集游览、海浴、度假为一体的岛屿型风景名胜区铜盘岛目前基础服务设施还比较简陋娱乐项目开发刚刚起步,全年客流量0.8万人次左右。

 “十二五”期间,在不破坏海岛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挥海岛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将海岛资源的开发利用扩大到整个铜盘岛滨海地带。新建75公顷度假村及码头、海上俱乐部等工程项目。大力开发诸如海景观光、渔家风情、海滨垂钓、沙滩日光浴、海上冲浪、游艇俱乐部、休闲度假、文化娱乐、野外生存等特色旅游活动。

2.6.3中西部农家乐特色渔业精品园

我市马屿等中西部地区的休闲渔业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集观光、休闲、垂钓、餐饮,游乐、科普教育和农活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娱乐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十二五”期间,将在观光农业、鱼文化、农耕文化、青少年野外拓展和健身等项目开发上做足文章,通过升级改造和提升,进一步打造我市中西部农家乐特色渔业精品园,争创我市首家省五星级农家乐示范点。

2.7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切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将水产品的生产、加工、经营行为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建立公开、透明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加强产品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等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大对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监测力度,开展对重点水域、无公害养殖基地的环境监测工作;加快渔业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强养殖投入品监管,采取宣传、培训、示范等有效措施,引导和督促生产经营者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加工,逐步建立水产品市场准入和水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优质安全水产品生产基地

 

2.8现代渔业保障体系

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加大安全执法检查力度,落实渔船海上作业定时联络制度保证渔船安全设备有效配备建立健全渔船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渔民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加强新增渔船终端设备渔港、码头、渔船进出水道电子监控设备安装工作,开展渔船卫星电视电话的安装试点工作进一步延伸村级指挥平台建设,拓宽海洋与渔业指挥中心服务功能规范系统平台内部渔船报警的接警处理工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各项工作台账强化恶劣天气的信息服务工作推进平安渔场建设,争创平安渔业示范县(市)

 

四、渔业发展保障措施

 

渔业是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我市各级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渔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创新投入机制,加大扶持力度,明确扶持重点,统筹安排,保障我市渔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主要保障措施有:

(一)提高认识,加快规划实施的组织与领导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渔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能否做好十二五时期渔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将关系到我市渔业现代化进程和社会主义和谐渔村的建设。要加强领导,强化服务,抓住机遇为我市“十二五”渔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创新体制,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适时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实用细则,使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具备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和法制性、逐步将渔业资源、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纳入依法管理轨道。要创新发展模式,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水产养殖方面,要突出区域特色,建立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加速推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积极推广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努力实现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推动我市渔业先进实用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在水产品加工方面,要加强技术引进与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渔业产业链向产前、产后延伸,提高渔业附加值和整体效益,并在出口渠道上寻求突破。在休闲渔业方面,要把生态文化、生态养鱼、生态保护、旅游、休闲、观光等融为一体综合开发,形成集养殖、观赏、垂钓、餐饮、住宿、疗养为一体的新的渔业功能领域。

(三)加大投入,加强推广和全面实施科技兴渔

保障资金投入,以科技指导渔业生产,全面提高我市渔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和科技含量,建立有力的渔业支持保障制度,加大对水产品的竞争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良种工程的扶持力度;在新品种选育、精深加工、健康养殖、节水节能型渔业等方面,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科技成果;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所和科研发展先进地区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围绕关键开发领域和生产环节组织科技攻关,着力解决当前制约我渔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技术。

(四)加强管理,加强渔业执法管理体系建设

根据渔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实行水产品质量追溯、水产品和渔业投入品市场准入、专业渔民核准制、渔业船舶交易规定、休闲渔业管理、渔业资源限额捕捞、渔业生态补偿等新的渔业管理制度,推进渔业法制化进程。重点加强渔业生产捕捞许可证、养殖证和种苗生产许可证管理。加大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力度,加大渔船及渔港水域安全监管强化渔业执法体系建设,拓展渔业执法领域,搞好水产苗种、渔用饲料、渔用药物、产品加工质量、渔业市场、渔业防灾减灾、渔业水域环境等环节的监管执法。严厉打击电炸等非法作业行为,使我渔业生产沿着合理、依法、有序、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轨道前进。

(五)脚踏实地,加强渔业系统队伍建设

一是要加强考核管理,建立激励机制,改变形象,转变做法,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二是要抓好科技队伍建设,稳定科技队伍,推进渔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真正把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纳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要积极发展渔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各类渔业专门人才,同时建议政府引进高素质人才;三是要安排专项资金,建立健全渔民服务体系,加强对渔民的专业技能培训,为其提供相关的技术和信息服务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渔民向养殖业、水产加工流通业、休闲渔业及其他产业转移。

 


4  瑞安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2011--2015)

单位:万元

类别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规模、目标

实施地点

建设年限

总投资

2.1

2.1.1 东山埠渔港下埠港区工程

继续加快渔港建设步伐,确保如期完成并通过工程整体验收,东山埠渔港建成后,可有序停泊250多艘渔船就近安全避风、停泊。 

东山埠

2011

3000

2.1.2 北麂渔港工程

继续加快北麂渔港工程建设,争取各级财政及相关部门支持,确保渔港工程顺利完成,主要新建项目包括总长698米的斜坡式防浪堤、渔用码头驳岸、沿港道路、管理房和航标灯等港区基础设施。渔港工程完成后,可有序停泊300多艘渔船就近安全避风、停泊。

北麂

2011-2015

15000

2.1.3 瑞安中心渔港工程

在飞云江北岸的瓯飞工程南直堤内侧,规划建成能容纳1200艘渔船有序停泊的瑞安中心渔港,包括后方补给及配套设施建设。

瓯飞工程南直堤内侧

2011-2015

22000

2.2

海洋

捕捞

 

2.2.1海洋捕捞转型升级

“一更新、三改造”为重点,组织实施捕捞渔船示范工程。示范项目按省海洋与渔业局和省财政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2011年部分省级海洋与渔业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浙海渔计〔201178号)要求,并按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印发〈浙江省国内海洋捕捞渔船转型升级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浙海渔业〔201125号)中设定的内容和标准组织实施。


2011-2015

500

2.3

2.3.1 渔业资源修复区

2.3.1.1铜盘山岛渔业资源修复区

 

 

铜盘山岛渔业资源修复区包括二部分,其一为铜盘岛长大山王树段岛荔枝山岛链以西海域面积约12,750亩;其二是位于铜盘岛长大山王树段岛荔枝山岛链以东的崎头洋面积约13,500亩,通过实施生态林建设、生态养殖、海藻场建设、休闲渔业等海洋生态工程,进行生态保护和资源复,除《铜盘岛规划》明确可以开展的活动外,不得从事其他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活动

铜盘山岛周边

2011-2015

1000

2.3.2 渔业资源放流增殖区

2.3.2.1 “双北”渔业资源放流增

殖区

2.3.2.2飞云江流域渔业资源放流增殖区

 

 

在《铜盘岛规划》中的长大山西南崎头洋渔业资源复区范围内和北麂海区,实施海藻场建设进行大黄鱼、黄姑鱼、棘头梅童鱼、鲷科鱼类、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锯缘青蟹、曼氏无针乌贼及底栖贝类等的增殖放流。

在飞云江口开展鲈鱼、黑鲷、棘头梅童鱼、锯缘青蟹等经济水产品的增殖放流。在飞云江流域淡水渔业区开展“四大家鱼”及鲫鱼、鳊鱼、鲈鱼、香鱼、中华绒螯蟹及中华鳖等淡水经济水产品的增殖放流。在飞云江流域淡水渔业区

 

“双北”海域

 

飞云江流域

 

 

 

2011-2015

 

 

2011-2015

 

 

 

100

 

 

100

 

 

 

2.4

2.4.1 浅海养殖区

2.4.1.1 浅海网箱养殖区

2.4.1.1.1 “双北”浅海网箱养殖示范园区

2.4. 1.2北麂浅海拦网养殖精品园区

2.3.2.2 浅海贝藻养殖区

2.3.2.1.1“双北”浅海贝藻产业示范园区

 

 

“十二五”期间深水网箱规划发展到50只,普通网箱规划发展到500只。规划发展成为我市大黄鱼主导产业示范园区。

在北麂岛外长屿、小门南礁、外长南屿之间建成海面面积90亩、水体面积78万m3、平均水深13m的岛礁拦网仿自然养殖区,在接近海洋自然环境的条件下,建成高标准无公害高档海产品岛礁拦网养殖精品园。

北麂浅海已养面积100亩左右,“十二五”期间规划开发至1,000亩,主要发展海带与贻贝或牡蛎等附着性贝类的贝藻套养。

 

“双北”海域

 

北麂

 

“双北”海域

2011-2015

 

 

2011-2015

 

2011-2015

800

 

 

2000

 

1500

2.4.2 海水围塘养殖区

2.4.2.1飞云江下游渔业示范园区

 

2.4.2.2飞云江南、北两岸特色渔业精品园区

 

 

 

通过土地流转,新开发1,000亩作为我市现代渔业示范园区,使之成为我市南美白对虾主导产业示范园

飞云江南、北岸是我市传统虾蟹类围塘养殖基地, “十二五”期间,在普通围塘养殖的基础上,通过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培育出一个科技应用先进、风险系数较低、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渔业精品园区。将南美白对虾大棚高位池精品养殖园从目前的32亩开发至300亩左右。

 

陶山

 

飞云、上望、莘腾、汀田等

 

 

2011-2015

 

 

2011-2015

 

 

1000

 

 

1000

 

 

2.4.3 淡水养殖区

2.4.3.1瑞安中部特色渔业精品园

        

 

2.4.3.2 瑞安西部特色渔业精品园

        

 

 

2 .4.3.3 西部山区“稻鱼共生”特色精品园区

 

2.4.3.4 温瑞塘河水系生态渔业修复增殖区

 

 

“十二五”期间规划在陶山等地新开发龟、鳖、鳄生态养殖基地,规划面积100多亩,其中温室面积50亩以上,主要养殖台湾草龟、中华鳖、日本鳖、鳄龟、鳄鱼等特种水生动物,并在条件成熟时兴办龟、鳖、鳄类专用饲料厂。

 

“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开发100亩大鲵仿生态养殖基地,建成后预计年繁殖大鲵仿生态幼苗3-5万尾,大小商品鱼存池4-5万尾, 成为国内大鲵繁育驯养的主要基地之一。“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开发130亩,打造我市西部生态甲鱼养殖精品园。

我市西部山区已有沟坑式稻田养鱼面积2,000亩,“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开发“稻鱼共生”生态养殖面积500亩,养殖瓯江彩鲤等各种适合稻鱼共生的淡水经济鱼类。

结合《浙江省温塘河保护管理条例》(2009-11-2)和中共瑞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1年度温瑞塘河(环城河)综合整治任务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在温瑞塘干河全段全面禁止网箱及拉网养殖,,推广以养鱼洁水为目的的生态渔业修复增殖。

陶山等

 

 

 

高楼等

 

 

高楼、湖岭等

 

 

温瑞塘河瑞安段

2011-2015

 

 

 

2011-2015

 

 

 

2011-2015

 

 

 

2011-2015

1000

 

2000

 

 

 

100

 

50

2.5

水产品加工与流通基地

2.5.1 海产品精深加工园区

瑞安海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原来位于瑞安经济开发区内,占地面积400余亩。“十二五”期间,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通过瑞安大桥,向南岸阁巷延伸,在阁巷200余亩围垦滩涂内,高标准高起点地扩改建海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新厂房。

阁巷

2011-2015

5000,分期实施

2.5.2 瑞安水产城改造提升工程

作为瑞安水产城改造提升工程的主要项目之一,“十二五”期间,在瑞安经济开发区内总围地90亩,将老水产城拆掉重建,建成集水产品贸易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为一体新瑞安水产城,使之成为我市水产品进出口大平台和经济总部。

瑞安经济开发区

2011-2015

260700,分2期

2.5.3 水产加工科技研发中心

继续加大投入,建成一批集检测、研发、展示、办公、“透明加工”和海洋品尝为一体的科技研发中心,在硬件、软件和产业链拓展上,全方位提升我市水产品加工研发水平。

瑞安经济开发区

2011-2015

500

2.5.4 海上加工综合项目

“华盛渔加1号” 海上加工产业化成功的基础上,我市将推广捕加协作、一线加工模式,鼓励渔船保鲜保活与加工母船协作配套,继续引进拥有四条生产流水线的“华盛渔加2号”等海上加工设施,大力推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海上加工产业化步伐。


2011-2015

10000

2.6

休闲渔业基地

2.6.1 东山埠渔港休闲渔业基地

以东山埠渔港为停泊基地,我市已有二家以从事海洋休闲“一日游”为主体的休闲渔业公司,共拥有钢质休闲渔船6艘,木质渔船8 般,持证上岗的海上作业船员42 名,年客流量近30,000 人次,年利润180万左右 。“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增钢质休闲渔船4 艘,木质渔船1艘,新增海上作业船员20 名。

东山埠

2010-2015

300

2.6.2 铜盘岛休闲渔业基地

铜盘岛风景区目前基础服务设施还比较简陋娱乐项目开发刚刚起步,全年客流量0.8万人次左右。“十二五”期间,在不破坏海岛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海岛资源的开发利用扩大到整个铜盘岛滨海地带,新建75公顷度假村及码头、海上俱乐部等工程项目

铜盘岛

2010-2015

15000

2.6.3中西部农家乐特色渔业精

品园

 

“十二五”期间,将在观光农业、鱼文化、农耕文化、青少年野外拓展和健身等项目开发上做足文章,通过升级改造和提升,进一步打造我市中西部农家乐特色渔业精品园,争创我市首家省五星级农家乐示范点。

马屿等中西部地区

2010-2015

500

2.7

水产品质量安  保障体系


切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将水产品的生产、加工、经营行为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建立公开、透明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加强产品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等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大对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监测力度,开展对重点水域、无公害养殖基地的环境监测工作;加快渔业标准化建设步伐,引导和督促生产经营者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加工,逐步建立水产品市场准入和水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2010-2015

500

2.8

现代

渔业

保障

体系


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加大安全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健全渔船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渔民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加强新增渔船终端设备渔港、码头、渔船进出水道电子监控设备安装工作,开展渔船卫星电视电话的安装试点工作推进平安渔场建设,争创平安渔业示范县(市)


2010-2015

1000


总投资合计



344650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