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4018/2023-249418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瑞安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生成日期 2023-09-2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瑞安市文广旅体局上半年度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3- 09- 27 17: 16: 14 浏览次数: 来源: 办公室
字体:[ ]

2023年以来,瑞安市文广旅体局以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为着力点,促进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文旅产品提档升级、文旅业态丰富多元。上半年,瑞安入选首批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市区,系温州唯一。建成温州全市唯一通过验收的5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文艺赋美工作获省级激励成功举办首个大型户外——音乐节寨寮溪·东海音乐艺术等十多个品牌节庆,共计吸引人流68万人,带动直接间接消费1.3亿元。端午期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6.25万人次,同比增长503%

一、以提振经济为目标,全面推动文旅产业升级。

一是加快项目建设。发挥项目“总牵引”作用,专班推进、定期分析,加快推进“云江悠境”“陶泉福地”“蓝海风情”“都市休闲”四条文旅融合产业带谋划文旅深度融合项目75个,总投资200亿,上半年完成文旅项目投资19.7亿“云江悠境”已完成续建子项目50%的工程量,“陶泉福地”已完成续建子项目46%的工程量,“蓝海风情”过水屿落日度假区正在编制过水屿区域规划设计,“都市休闲”塘河夜游二期编制概念性方案,九里汇编制征收概念性方案,塘河沿线文化节点建设工程编制概念性收购方案。湖岭温泉一期酒店地块完成桩基施工,住宅地块主体建筑施工完成70%,完成今年投资任务150%。推进温泉二期招引,针对二期中青旅遨游投资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合作模式,目前正在重新拟定合作协议,待市政府明确方案。芳庄奇云景区完成湖心岛绿化工程、安全监控系统、景区广播系统、景区VI系统工程以及景区公厕等景区配套工程。二是打造爆款产品。打造核心景区产品,推进4A级景区城创建,玉海古城景区已形成初步提升方案,忠义街列入省级以上旅游休闲街区培育名单、创成省级研学游基地;圣井山景区正编制《圣井山景区总体规划》、《国保石殿文物保护规划》,并对核心区开展综合环境整治提升;智控装备小镇已基本完成整改,正等待温州市局验收。打造乡村度假产品,推动民宿集群建设,黄金坳、牛市等民宿特色村2期项目已开工建设。2家民宿列入浙江省金宿推荐名单,1家民宿列入浙江省文化主题民宿推荐名单,2家民宿列入浙江省银宿推荐名单,包装推出马屿—曹村—东源研学一日游、陈岙—儒阳—圣井—东源悦享二日游等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红色旅游产品,推进西山红色文化旅游区建设,国旗馆创成温州市级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打造文旅创意产品,举办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共评选出十佳文创品及8件特别技艺奖;举办“一镇一宴”评选大赛,推进美食体验店创建工作;举办“瑞安有礼”伴手礼评选大赛,评选出十佳旅游商品。三是举办文旅节庆。积极举办“10+12+10”系列文旅促消费活动,形成“月月有节庆、周周有演出、天天有欢乐”的浓厚氛围。今年,已成功举办长三角百家旅行商采购大会桐浦樱花节湖岭樱花艺术节高楼杨梅节、露营大会,寨寮溪·东海音乐艺术节,西瓜玉米节等活动,将节庆氛围推向高潮。其中,桐浦凤凰谷浪漫樱花节人流量达20余万,景区营收突破1000万元,村民市集摊位创收80余万元,村集体停车费收入达40余万元;寨寮溪·东海音乐艺术节3天引流游客8万人左右,其中温州本地人群约占70%,带动消费8000余万元。

二、以民生实事为导向,切实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完善设施建设。紧紧围绕省民生实事工程,自我加压增量10%,落实72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个城市书房、1个文化驿站建设任务,目前已上报2批共计22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城市书房完成率85%,文化驿站完成率89%。建设南戏演艺中心,上半年下达专项债券1000万,目前云周街道南戏演艺中心进入二次装修,曹村、南滨南戏演艺中心主体工程已完成、进入墙体完善工程,仙降、陶山、塘下等南戏演艺中心进入施工阶段。结合“百城千镇万村”景区化工程,深入推进“微改精提”专项行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截至5月份,微改造项目系统入库共计151个,实际完成投资5.4亿元,完成率达72%。二是提升文旅阵地。指导玉海、东山、芳庄、平阳坑、高楼等第一批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一级文化站,目前,我市共有特级文化站1个,一级文化站10个,二级文化站4个,三级文化站8个。积极申报省级荣誉,瑞安市心兰苑小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被评为全省十大“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典型案例;申报省级戏曲之乡;指导塘下镇陈岙村争创“美育村”、塘河夜游申报省级旅游演艺集聚示范点;参加2023年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评选申报工作;推动忠义街创建省级休闲旅游街区,制定全年创建计划,针对创建标准查漏补缺三是深入文化惠民。举办玉海市集、书香市集、儒阳市集等品牌市集10余场,举办“四时花开”美学音乐会,推动文化与景区景点深度融合。深入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艺送下乡活动585场,鼓词馆、南戏馆每周举办驻点演唱活动,5月28日成功举办“向美而生·艺起精彩”温州青年艺术周闭幕式暨2023年温州青年歌手演唱会活动,吸引了“75万+”网民共享这场音乐盛宴。博物馆累计开放155天,举办3场线下临时展览、1场线上临时展览和60余场主题活动等,累计接待线下观众9.3万余人次。图书馆接待读者125万人次,举办各类线上线下读者活动285场,参与读者合计15.8万人次,各项服务业绩居温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前列。

三、以保护传承为依托,精心塑造特色文旅品牌。

一是加强文物保护。强化技术支撑,完成“文物卫士”试点工作,首批通过文物安全揭榜挂帅试点验收,全面铺开二期工程,融合现有文物智慧平台,接入政法委“基层治理四平台”,形成“1+x”监管模式。深入实施全市文物安全大提升专项行动,由班子成员带队开展全面巡查,上半年共开展行动89次,出动人员287人次,检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167家,发现隐患32处,全部予以整改。实施瑞安市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已完成180件/套文物的三维扫描和1700册古籍的二维扫描工作。立足馆藏资源特色,推广“瑞宝奇缘”原创IP形象,进一步打响“瑞博智慧社教研学”、“移动博物馆”等品牌。落地伍霖生美术馆,完成建设资金初步对接,加快60余件捐赠画作交接事宜。二是加强非遗传承。温州地区之先修订出台《关于加强瑞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深耕东源村的木活字品牌,创成2家木活字主题省级乡村博物馆,其中东梨民艺博物馆上榜“2022浙江文化旅游总评榜·十佳最值得去的乡村博物馆”;瑞安木活字印刷田野教学基地列入全国首批5个非遗学田野教学基地。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木活字印刷技术、藤牌舞、蓝夹缬技艺等特色项目先后亮相2023年春节戏曲晚会等20余场省级以上重点活动。夯实各级保护体系建设工作,新增2项省级非遗项目、33项瑞安市级非遗项目、34名瑞安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4个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成功创建“蓝夹缬”省级非遗工坊,入选首批省级工坊名单。顺利完成中国曲艺之乡、浙江省曲艺书场、浙江省非遗旅游景区复核评估工作。三是打响南戏品牌。推进人民剧院改建,该工程纳入环西山带改造工程,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概念性方案制订和90%以上周边住宅政策处理工作。启动南滨南戏小镇建设,加强业务指导和技术协助。积极开展戏曲惠民活动,南戏馆每周二场定期对外免费演出,今年已完成30余场活动;积极开展送戏下乡,通过公开比选采购28场戏曲活动,近期将陆续在基层公益演出。深入研究南戏文化,将与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合作举办南戏论坛,邀请国内外戏曲专家与学者,进一步挖掘、整理、研究南戏对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意义。创编一批南戏新剧目,对越剧《琵琶记》进行加工提升,应邀于7月18日赴北京国家大剧院献演。

四、以服务监管为手段,着力优化市场营商环境。

一是加强市场监管。制定《玻璃栈桥等9类旅游新业态项目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瑞安市旅安委常态化安全生产评价细则(试行)》等文件,对文旅行业市场主体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共排查出在册场所1712家,建立场所名册。开展旅游新业态督查行动,旅安委办4次邀请专家组赴九珠潭景区、幸福谷景区、陈岙生态休闲景区、日出溪谷民宿、奇云大漂流等地进行督查,发现隐患58处,将于7月20日前全部整改完毕。牵头旅安委办联合成员单位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已排查点位703个,发现问题116处,其中重大隐患1处并整改完毕,发放督办函7份处罚决定书1家加强A级景区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防汛防台等工作,开展42次安全普查和隐患排查,排查隐患70多项,现已基本整改完成。二是做好行政审批。切实推行智慧审批,让业务“线上跑”代替群众“腿上跑”,真正实现跑零次,上半年网上办理审批33件,网办率达100%。细化量身定制“提前跑一次”、“上门收件”等个性化服务,上半年已开展提前上门服30余次。启动无感智办模式,高效完成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单位年检工作,上半年完成无感智办4件。继续开展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存量审核扫尾工作,目前已完成文化艺术类存量培训机构审核523家,审核率达100%。三是推广文旅市场。积极赴合肥、福州、杭州、嘉兴等主要客源地每月开展一次以上招商推介活动。完成瑞安新版旅游宣传片的拍摄与制作,拍摄推广“进士宴”“杨梅宴”“牦牛宴”等短视频,与高端新媒体及高德地图开展合作,在瑞安高速服务区、动车站、轻轨站布置旅游广告位,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持续推出“兴消费、旺市场”系列举措,成功举办长三角百家旅行商温州文旅采购大会,成功签订客房12000家,落地第一个江苏500人动车专列来瑞旅游

下半年,瑞安市文广旅体局将坚持“文化+旅游”的发展战略,以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目标,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省级首批试点为起点,以文艺赋美获省级激励为动力,以《琵琶记》走进国家大剧院演出为契机,瞄准目标、突出重点、找准赛道,目标全年旅游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8%;过夜游客量、星级饭店客房出租率旅行社组接人均同比增长25%以上。

一是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加强项目招引,积极与中青旅、中铁四局、杭商旅等头部企业对接,推进新垟滩文旅康养示范区项目、湖岭5A天然温泉综合开发项目(二期)、曹村熊猫乐园等项目落地,争取文旅项目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12%加快项目建设,推进“云江悠境”、陶泉福地”文旅融合产业带项目建设,完成续建子项目的90%工程量;“蓝海风情”产业带中水屿落日度假区启动政策处理工作,“都市休闲”产业带塘河夜游二期完成立项,九里汇完成征收方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芳庄奇云景区项目完成原子飞车项目,建设萌宠乐园、景区花海、陈路降区域游步道等子项目;湖岭温泉项目一期住宅地块完成主体建筑,二期争取新的调整方案,待市政府明确方案。加快民宿村群建设,督促芳庄黄金坳、高楼马前、花岩、平阳坑东源、曹村牛市等新开工的村群项目建设进度,做大做精芳庄庄下、马屿长角井等已投用的特色村,力争年底前至少建成投用10个民宿特色村,新增精品民宿10家,全市突破1000张床位。

二是大力发展文旅经济。打造品牌文旅活动实施“文化+”计划,有效整合“文体旅 农工商”等资源,精心组织瑞城首届啤酒音乐节等文旅活动,全面提振文旅消费。打造特色文旅街区加快建设魅力塘河、西山月光、九里·囍汇等八大文旅特色街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将瑞安打造成为区域性有特色、有活力的文旅消费高地。培育新兴文旅业态争取与北京电影学院签订战略协作,谋划建设中国剧本交流交易中心,打造美丽乡村、民国风情及短视频特色影视基地;推动夹缬等非遗文化与箱包、鞋等时尚轻工融合,助推传统产业升级蝶变。培育街头美学演艺,深入开展文艺赋美工程,增加鼓词馆、南戏馆活动场次和演艺形式,吸引年轻群体,带动周边消费,提振商圈业态集聚能力。

三是实施争先创优计划。指导忠义街争创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省级非遗主题街区,玉海古城争创4A级景区、智控装备小镇争创3A景区、曹村争创5A景区镇。争创4A景区城,拟定4A景区城创建验收线路、点位,根据标准制定提升方案。指导民宿对照标准做好整改,力争日出溪谷、泉玥、不思议、竹木山居等民宿创成1家金宿、1家银宿、1家文化主题民宿;指导君柏、柚约等14家民宿对照浙江省“浙韵千宿”“七个一”标准进行完善。启动A级景区村、A级旅游厕所、省级旅游驿站创建,明确各乡镇A级景区村、旅游厕所创建名单,指导马屿儒阳申报省金3A级景区村。指导侨贸小镇、曹村镇旅游驿站对标完成接待设施提升创成1家一级旅游驿站。创建第二批瑞安市级非遗工坊;推动李大同茶食品、瑞安鼓词、纸马雕版印刷等品牌、技艺创建“瓯越非遗百家坊”,在锦湖街道创建综合性瑞安非遗百家坊。

四是推动文遗保护利用。建立文物安全“一票否决”、“先考古、后出让”、“先考古、后建设”等机制,探索联防联控、多跨协同的文物保护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文物安防工程,重点对圣井山安消防进行提升,改造各大文博场馆实体防护,增强文物防盗、防雷、防震、防淹、防病虫害等应对能力,形成安全坚固的文物实体防御体系。推动塘河沿线的雍瑞博物馆开馆运营、塘河水文化博物馆暨戴新泮纪念馆筹建规划,指导南方喜俗博物馆通过省级乡村博物馆验收,完成伍霖生美术馆建设,进一步丰富博物馆体系。出版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连环画,支持蓝夹缬、木活字、瓯窑等文创文旅产品培育、研发,培育文化标识。以中国活字印刷术为主题,启动拍摄木活字专题片及教学片、出版传承教学书籍,联合冯研院推进瑞安木活字印刷田野教学基地教研、科研工作。推进“中国曲艺之乡”品牌建设,联合温州理工大学建设温州鼓词艺术数据库,实现手机、ipad屏幕终端数据资源展示。

五是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加快民生实事工程建设,全年完成72个15分品质文化生活圈、3个城市书房、1个文化驿站建设工作。推进“南戏故里”文化品牌项目建设,塘下南戏演艺中心对外开放,云周街道南戏演艺中心完成二次装修曹村、南滨南戏演艺中心完成墙体建设和环境整治,仙降、陶山南戏演艺中心完成主体建设。推出《南戏千年》系列宣传视频,做好7月18日越剧《琵琶记》晋京演出,10月底前举办南戏论坛,擦亮“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积极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全年文化送下乡1200场以上、展览讲座400场、送书下乡30万册以上。创作文艺精品,辅导、选送优秀作品参加赛事及活动,如选送音乐剧《小马过河》赴澳门参加国际音乐节。创新服务形式,推出《你好瑞安》曹大侠文旅穿越、《你好瑞安》城市书房等系列线上活动,提升全民阅读推广实效;开辟“瑞安博物馆第二课堂”,举办“瑞博互动课”智慧课堂活动,进一步打造“智慧博物馆”。

六是抢抓文旅市场机遇。加强文旅营销推广,根据“全市一盘棋”的营销战略,根据瑞安特色,塑造立体化媒体宣传矩阵。赴福州、合肥、苏州、杭州、嘉兴、宁波等主要客源市场开展旅游推介,扩大线上线下宣传影响力。大力宣传《瑞安市招徕外地旅游者奖励办法》,促进和拓展疗休养市场,设计精品疗休养线路,向长三角市场进行推广。积极参加省、温州市局组织的各类旅游交易会、推介会,邀请各地主要组团社来瑞踩线,进一步巩固周边市场、拓展目标市场、挖掘潜在市场、抢占机会市场。

七是筑牢安全生产底线。持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培训大演练,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安全水平。积极开展“亚运会”期间安全生产、“扫黄打非”、旅游市场“不合理低价游”等专项检查行动,聚焦易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大型游乐设施、室内封闭景点、旅游包车、新业态设施等,开展常态化检查和防汛防台检查。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自由裁量权”、“三色”督办等制度,抽查率继续保持40%以上。推动执法队伍工作作风转变与效能建设。做好全市广播电视安全保障和网络安全排查工作,加大“黑广播”监测和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集中整治力度,梳理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积极开展整改。广泛宣扬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引导从业人员参与、支持、协作文旅市场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学法、守法、依法的社会氛围。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