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共同富裕 > 瑞安成果
飞云街道共富工坊“定点”招工 圆28名残障人士的“上班梦”
发布日期: 2024- 11- 21 11: 17: 30 浏览次数: 来源: 天瑞地安客户端 字体:[ ]

普通人定点招工不奇怪,飞云街道却有一家“定点”招收残疾人的招工点——飞云街道残疾人之家“共富工坊”,两年多以来,这里已经为28名残障人士圆了“上班梦”。11月18日,记者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一大早,“共富工坊”里已是一片忙碌景象:近20名残疾人穿着工作服,忙着分拣、组装,娴熟程度不亚于车间专业工人。他们还与一旁的“工友”们有说有笑。

残疾人之家“共富工坊”是来料加工模式,原料都来自飞云本地企业。“共富工坊”负责人吴李斌告诉记者,2022年,瑞安市委组织部牵头发动全市各地成立“共富工坊”,帮助解决低收入群体就业难题。“飞云街道有许多残疾人是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而恰好辖区有许多制造企业需要手动加工劳力,‘共富工坊’就主动对接并了解用工需求,为残疾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项目,实现‘以工代疗’。”

一开始,辖区企业对于雇佣残疾人加工也有点顾虑,在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与吴李斌的走访下,企业从简单的物料开始尝试,逐渐建立合作关系。经过两年磨合,如今“共富工坊”的来料已变得稳定,流程也很顺畅。“对参加手工劳动的残疾人,我们采取按件计费,工资由‘共富工坊’统筹,每月全数发放给他们。”吴李斌说。

合影.jpg

“他们现在都是熟练工了,每个月可以增收500元左右。”飞云街道马道社区残疾人工作专职委员钟盛说,几百块钱对普通人来说或许不值一提,然而对于一名长年生活不便、出行困难,甚至给家庭造成负担的残障人员而言,这样的收入水平已足以让全家人都为之欣喜。

让人欣喜的不仅仅是几百元的收入,还有入托残疾人的变化。“女儿自从十几岁患上精神障碍,已经在家20多年,几乎不出门,如今她像普通人一样每天自己出门‘上班’,性格不再孤僻抑郁,也健谈了许多,现在还可以自己从家中步行至工坊,这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说起来到“共富工坊”后的变化,郑小霞(化名)的母亲激动得几乎落泪。

从需要人接送,到如今自己步行“上班”;从不敢说话,到开朗健谈;从只能做简单的笔头装接,到如今组装复杂的换向器铜片;从每月收入100元,到如今最多可以增收500元……钟盛在残疾人工作专职委员岗位已经6年,见到了许多如郑小霞这样的案例,他们在工坊里慢慢发生变化,不断进步成长。

“很多残障人士不敢出门,而长时间困在家中,又容易导致性格内向孤僻,思想负担加重,社会化功能逐渐退化。”钟盛说,来到“共富工坊”后,大家意识到出门、与人说话、手工劳动这些原本困难的事,变得简单了。值得一提的是,该“共富工坊”敞开大门接纳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并量身定制工种。工坊还配备了餐厅、休息室、康复训练室、文体活动室、阅览室、工疗作业车间等活动空间,社工站也会经常“送”活动,残障人士通过劳动、康复、社交等,一边工作,一边疗愈。

“这里既是定点的招工点,也是残疾人的托养机构,在这里我们很顺心。”40岁的王阿树(化名)说。目前,飞云街道辖区共有28名残障人士在这里实现了“上班梦”。据统计,瑞安建在残疾人之家的“共富工坊”共有20家,为443名残疾人提供托养和就业,一些人经过工坊的学习锻炼,实现社会化就业,过上正常生活。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