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4058/2024-260585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政务服务中心 |
生成日期 | 2024-04-1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
一、2023年工作总结 1、狠抓省级考核晾晒指标。我中心全力攻坚省级晾晒指标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高质量“一网通办”率提升,其中政务创新工单是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五大晾晒指标之一的核心要素,是指针对高频涉企事项提出减表单、减材料、优流程的有效建议,去年我市政务创新工单被省里采纳数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同时,紧盯浙江政务服务网行政权力办件系统,对超期件和“好差评”进行专人督办,一旦发现超期件和差评件,立即与相关部门对接,有效地降低了超期件和差评率。2023年,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高质量“一网通办”率排名温州第一(省一档)。 2、高效推进投资促产“一件事”改革。聚焦企业投资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通过模拟审批制、并联审批制、承诺容缺制等改革举措,全面实施“拿地即开工”、“预验即试产”和“竣工即领证”极简审批,促进企业“早开工、早投产、快融资”。设立专班加专窗,代办专员制,推行企业项目全周期跟踪代办服务,为企业提供事前集成辅导、事中跟踪协调、事后助企纾困等服务,进一步增强企业获得感。至今,我市已完成“拿地即开工”项目19个,“预验即试产”项目47个,“竣工即领证”项目86个。 3、迭代升级涉企中介“一类事”改革。2023年我们在“最多评一次”改革基础上,大力推动涉企中介“一类事”改革,梳理制定《瑞安市涉企鉴定评估清单和免评估清单》,评估事项削减了38.9%,实现“清单之外无评估”。 全面推进涉批中介服务“一评共享”、“一评多用”、“多评合一”,实现“一套流程规范”,让企业减负降本。推进涉企中介服务“一类事”的迭代升级,针对综合性项目涉及的各类勘察、设计、评估、论证等服务事项,开展“打包式一条龙”服务,避免企业多头跑路、分头评估。至今,我市已实施“一类事”项目5个,“免评估”项目58个,“多评合一”项目17个,“一评多用”项目5个。涉企中介“一类事”改革相关做法被温州八八战略简报刊发。 4、党建引领政务服务优化提升。围绕初心提升服务、匠心克难攻坚、真心为民解忧、热心温暖群众、清心优化营商等举措,打造“五心服务”党建品牌。开展政务服务先锋、午间微党课、红色走帮扶、红色代办等活动232场次;创新设置“办不成事”专窗,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政务服务舒心办等平台,为办事群众提供兜底服务;在婚姻登记窗口开辟“瑞家港湾”,使132对将离婚对象重归于好。2023年,市政务服务中心获评市级“五星级”党建阵地(全市仅2家),并在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暨全市基层党建“强基固本、争先攀高”推进会上作交流。 5、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2023年,我中心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 部署要求,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统筹推进23个乡镇(街道)和501个村居(社区)“示范型、标准型、基础型”建设全覆盖,全面完成温州市要求的基层政务服务“三型”建设任务,基本构建全市一体化、渠道多样化、村居全覆盖的便民服务体系。我市2个便民服务中心成功获评省级示范,数量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 二、2024年工作计划 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是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牵引性抓手,是补齐基本政务服务便捷化短板基础上,针对企业普遍关切的痛点难点问题,进一步优化融合增值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集成服务。下步,我中心将在做好政务服务基本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增值化改革,提升服务能级,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 1、优化提升基本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政务服务渠道建设,深化集成办、承诺办、跨域办、免申办、就近办,完善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政务服务体系。加大政务服务网上办理的推广力度、优化移动端服务功能,提高网上办事的覆盖率和便捷度,实现更多事项“掌上办”。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深化“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式服务”等模式,为群众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 2、打造“形神兼备”企服中枢。打造温馨开放的多元化涉企服务场景,发挥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中台”枢纽功能,全量整合入驻其他涉企基本政务服务事项,设置综合、政策、科创、金融、人才、法治、开放、项目、中介、数据、商事登记、用地用能、诉求兜底、智税等14大服务板块。统筹涉企服务事项和人员进驻、跨系统跨领域业务协同、线上平台运维管理、涉企疑难问题解决、服务全程跟踪督办以及涉企运行数据分析研判、问题复盘提升等工作。全面开展政企恳谈会、政策发布解读、企业发展培训等活动。 3、推进政务增值服务向基层延伸。以镇街便民服务中心为依托,针对各镇街不同产业的个性化需求,整合企业服务力量,围绕产业链,构筑生态链、服务链,梳理形成有较强适用性产业增值服务体系。聚焦本地企业经营发展和产业链提升需求,在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打造一批特色服务板块,更好地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服务。 4、创设清风解忧窗口。为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中梗阻”问题,着力打造高效、便民、廉洁的一流政务服务中心,更好地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清风”解忧窗口,确保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