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共同富裕,林源村“三结合”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 ||||
|
||||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我们村今年准备通过经济+文化、公益+传统(孝德实践)、活动+家庭教育‘三结合’的方式打造笋食文化产业,激发乡村振兴活力。”3月29日,林川镇林源村党支部书记林建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村深入挖掘村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策划组织特色活动,打造乡村特色品牌,助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立足丰富的竹资源 打造独树一帜的致富路径 曾经,因为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鲜少有人知道林源村“隐藏”着红枫古道、林源大峡谷、竹海等自然景观。近年来,林源村通过“微改造,精提升”,深挖竹海、古道、溪流等自然资源,积极开展全域环境整治提升,完善停车点、旅游步道等旅游配套设施项目,打造了独树一帜的乡村美景和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和村民共同富裕步伐。 今年年初,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志愿服务指导科科长钟金燕下派到林源村担任第一书记。她到任后,积极与林源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一起协商、谋划村庄发展计划。3月中旬,他们策划组织开展了主题为“竹牵友谊 竹聚人心”的林源村首届竹文化节,300多名游客在现场和村民一起挖竹笋、品笋宴、观竹编,感受林源村独特的“乡村味道”。 长期居住在瑞安市区的村民潘先生带着一家人回来参加当天的文化节,活动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小时候吃着竹笋长大,现在家乡的竹笋还是小时候的味道,竹笋里有浓浓的乡愁。”潘先生说。 据了解,林源村共拥有2000余亩竹林,盛产春笋、雷笋、马蹄笋和冬笋,一年四季都可品笋,但这么好的资源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我们要盘活开发长期被村民闲置的竹资源,探索笋食文化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林源村党支部书记林建林说,他们将通过举办特色文化旅游节,赋予竹子文化内涵,发展笋食文化产业,吸引更多游客来村里吃笋、购笋,从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发展笋食文化产业 打造与众不同的乡土风情 据了解,自从林源村举办了首届竹文化节,推出了竹笋宴,也吸引了很多志愿服务组织来林源村开展活动。目前,已有十多支公益服务组织来林源村开展公益活动。 “我们几年前就尝试着来林源村开展公益活动,但是这里太偏僻,缺乏吃饭的地方。”一户外运动俱乐部负责人陈先生说,现在林源村把竹笋打造成特色美食,前几天他们在这里举办了一场公益活动后,就留在村里的爱心食堂吃了一顿竹笋宴,大家都很满意。 钟金燕从事志愿公益服务协调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号召力。“接下来,我们要发展笋食文化产业,将竹林改造成‘君子园’,为游客提供竹林会友、竹下品茗、竹海琴声等休闲文旅活动,同时还通过公益活动与弘扬孝德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更多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市民游客来村里开展活动,形成稳定的客源。”钟金燕说,这些人留在村里吃笋,购买村民的笋干、番薯等土特产,村民将很快赚到钱。 今年65岁的林大爷一家平时主要靠种田和代加工工艺品的收入维持家庭生活。首届竹文化节后,来林源村游玩的游客是平时的两三倍,林大爷趁机把自家竹林里的竹笋挖出来卖,收获不错。“短短一个星期左右,我靠着卖竹笋就赚了2000多元,这相当于我们做工艺品两个月的收入了。”林大爷高兴地说道。据了解,首届竹文化节后,林源村很多村民像林大爷这样靠卖竹笋等土特产实现了增收。 打造耕读实践乐园 推动家庭和谐幸福 在首届竹文化节上,主办方特意安排了“亲子挖笋”活动和家庭教育环节,让游客现场与孩子一起挖竹笋,一起参加农事劳动,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家庭教育指导师还在现场讲解亲子相处之道,解答大家的疑问和困惑,深受游客欢迎,纷纷称赞这个环节非常独特。 来自泰顺县的游客郭先生带着孩子体验了一把挖笋。小郭开始的时候因为没经验,总是挖不到完整的笋,好在后来有爸爸从旁指导,才挖出来一个又大又嫩的笋。在这过程中,郭先生和小郭都体会到了亲子一起劳动的美好时光。郭先生告诉记者,平时与儿子相处的时间不多,这次活动不仅让他感受到了和儿子一起相处、一起劳动的快乐,而且还学会了很多亲子相处之道,收获很大。 “林源村家风家训优良、村民励志向上,近十年来先后涌现出了3位博士和10多位硕士。我们还将林源村打造成亲子活动的乐园,开展家庭教育活动。”钟金燕说,他们将改造闲置山地为爱心菜园,为爱心食堂提供新鲜蔬菜,同时为亲子活动提供农耕实践基地,引导孩子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敬畏自然。 下一步,林源村将进一步挖掘整合村庄资源,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从小到大,逐步形成“品竹乡笋味,走宋朝古道,赏山水美景,开展孝德实践,体验亲子活动”的乡村旅游特色模式,加快乡村旅游发展速度,形成一条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