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4090/2024-264207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生成日期 2024-06-2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瑞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4- 06- 21 08: 46: 32 浏览次数: 来源: 办公室
字体:[ ]

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市场监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围绕“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和助企惠民“十件实事”,着力强改革、促发展、保平安、维秩序、夯基础,更高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活力和秩序、效率和公平,加快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先行,为打造“青春都市·幸福瑞安”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一)聚焦营商环境抓改革,推动经济发展释放更新活力

一是培育壮大经营主体。聚焦商事登记“准入准营”,扎实推动企业开办“一类事”、迁移“一件事”改革,力争新设市场经营主体2万户以上。深化电子营业  执照“企业码”集成应用,推进“一码通展”试点建设,完善提升忠义街“企业码应用示范街区”。全面推广免费基础代理记账服务,加大“个转企”政策支撑力度,推进“品质贷”“质押融资”等金融信贷服务,共同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建立个体工商户帮扶平台,发挥“小个专”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分型分类精准化培育,促进民营经济回暖腾飞。

二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深入落实公平竞争集中统一审查工作,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纵深推进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力争创建3家省级、5家温州市级,15家瑞安本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发布食品行业商业秘密保护合规管理指引。聚焦医药、教育、公用事业、直播等重点领域,持续提高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效能。

三是聚力推进集成监管。强化集成式监管导向,深化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有序推进“互联网+监管”应用贯通落地。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联合抽查,实现双随机抽查事项占比60%以上、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率40%以上、监管事项覆盖率100%。探索建立行业信用同盟,全面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信用共治。深入挖掘市场监管数据价值,持续完善数据分析应用机制,强化与相关部门数据交互融合,形成相关数据产品和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四是赋能平台经济发展。实施平台经济赋能工程,推动平台企业底层技术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建立重点平台企业集成服务新机制。大力发展“广告+直播”等新业态,加快网络直播行业自律组织建设。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最美骑手”选树活动,启动“骑手暖心驿站”建设工程,打造外卖配送员群体党建品牌。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加强对平台企业合规辅导和培训,实行平台“健康体检”,探索平台合规激励机制,引导网络市场有序竞争。

(二)聚焦质量发展抓亮点,推动高线目标蓄积更强动能

一是打造知识产权高地。以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为核心,着力打造专利导航、核心技术专利群培育项目。开展专利强企行动,“一企一策”指导重点企业优化专利布局,力争全年培育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6家,并争取设立瑞安市(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强商标品牌建设和地理标志培育,助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二是推动质量变革创新。充分发挥质量标杆引领作用,深入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与首席质量官制度,分梯队精准培育质量奖企业,争取新增温州级政府质量奖2家、本级政府质量奖15家。紧扣辖区产业需求,配建箱包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1个。推进检验检测“一件事”综合改革,加强检验检测智慧监管能力建设。

三是迭代品牌培育机制。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建立健全“大质量”工作机制,统筹质量促进政策措施,全力争创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纵深实施质量强企千百行动,开展质量强市建设领军企业与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加快“品字标”提质拓面,努力争创一批“浙江精品”“中国精品”。鼓励企业开展绿色产品认证,专人专线为企业提供帮扶指导,新增绿色产品认证证书3张。全面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工作,新增“三同”产品5种。

四是挖掘标准引领项目。实施企业标准筑基工程,积极争创各级标准创新贡献奖、标准化试点与主导标准项目。推进“对标达标双百工程”,进一步完善重点工业产业标准体系,新增对标达标企业20家。挖掘政府服务标准化项目,健全养老服务、未来社区、职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完成汽摩配产业数字化转型省级标准化试点验收。全面启动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国家标准化试点工作,并确保完成汽车零部件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城市管家”保洁服务两个省级试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三)聚焦惠民工程抓服务,推动民生改善取得更实成效

一是办好民生实事工程。加快推进“放心食安”民生实事工程,高质量完成校园食材配送单位、医疗机构食堂智能“阳光厨房”、中小学校“示范食堂”、“阳光食品作坊”等建设任务。创新“流动+定点”的“你送我检”模式,广泛推广“百姓点检”平台,为群众提供常态化抽检服务活动。实施农贸市场高质量发展行动,续创放心农贸市场6家、改造提升1家,试点推行线上农贸市场。深化民生药事服务站、社区药事服务点、器械小屋、美妆服务站建设,全面开展药事服务进现代社区活动。

二是做大食药共富场景。打好食品小作坊三年收官战,高质量完成“5S”管理食品小作坊、示范阳光食品作坊等建设,巩固提升曹村索面集聚园区示范“含金量”,打造汀田肉制品小作坊集聚区,探索“标准化、规范化、共富化、文旅化、品牌化”的共富食坊治理路径。配合温州推进温郁金(温莪术)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进中药传承共富建设。推进温州市局广告助农行动落地见效,培育“一县一样板”广告助农点。

三是延伸放心消费网络。聚焦日常消费、服务消费、新消费等重点领域,累计创成放心消费单位3900家。完善基层消费维权体系,争取完成7家基层所消保规范化和10家基层维权站(点)规范化建设。建立消费投诉举报重点风险隐患清单函告制度,健全ODR等消费纠纷先行和解机制,确保全年处置率100%,调解成功率超全国平均水平。

(四)聚焦“三品一特”抓监管,推动安全保障落实更严标准

一是筑牢食品安全屏障。强化“两个责任”落实,深入推进食安国创示范点位打造,持续抓好明查暗访点位整改提升,争取提前完成五星级食安办全覆盖,助力温州高分通过食安国创验收。以餐饮食品安全数字化协同治理为抓手,探索餐饮集聚街区管理新模式,打造“自治+共治+慧治”餐饮综合示范街区;切实加强学校、医院、养老院等集中用餐单位监管,进一步强化网络餐饮现场指导,提高食安风险治理靶向性和精准度。巩固“浙食链”等全链条追溯应用,压实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推进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深化食品抽检分离改革常态化运行,计划实施食品抽检任务4900批次。

二是优化药械监管体系。加快基层药品监管标准化体系建设,为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日常监管提供有力支撑,切实保障药品市场安全有序。优化“模拟药房”平台,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及稽查实训,提升执法人员药品监管水平。以网售药品、医疗美容、化妆品等为重点,持续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药剑”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等违法犯罪活动。

三是提升特设监管效能。深入推进特种设备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效能。落实“两个规定”要求,推动生产、使用单位配齐配强特种设备“两员”,切实保障重大隐患全发现、无遗漏。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深化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整治,确保高风险隐患处置率100%、处置及时率100%,坚决防范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四是强化产品质量管控。探索产品质量风险熔断机制建设,实施全链条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开展“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服务年”活动,抓好区域块状产业产品质量整治提升,一体推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动态管理。建立产品质量“双查问效”机制,实施监督抽查结果处理“三率”管理,推行“首次证后监管+合规辅导”,精准服务区域特色工业产品。

(五)聚焦突出问题抓打击,推动执法维序实现更大效应

一是提高执法办案质量。擦亮“铁拳”“亮剑”等综合执法品牌,加大对党政关注、群众关心的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开展一批集群性执法行动,查办一批标志性典型案例。同时,积极构建事前“把脉式”服务、事中“靶向式”执法、事后“康复式”回访的全链条服务型执法新模式,全面提高执法办案质量。

二是深化行政合规指导。迭代推进柔性监管模式,遵循包容审慎监管,梳理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可以不予行政强制清单,并依法采取教育宣传、劝导示范、指导约谈等执法方式,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与合规经营,为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市场监管法治保障。

三是加强执法风险防控。围绕“促规范、降风险”等要求,针对复议诉讼热点难点,加强执法监督、预警提示、整改闭环,打好风险防控、源头治理主动仗。大力推进“法治下基层”,完善全过程普法体系,积极开展“学法考法”、法庭旁听、案例研学等活动,着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普法”系统氛围。

(六)聚焦党建统领抓管理,推动队伍建设迈出更快步伐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示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做到凝心铸魂、学思践悟、以学促干。推进“一单位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一书记一项目、一党员一风采”扩面提质,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监管辨识度的标志性党建品牌。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人文环境、营商环境。

二是夯实基层阵地建设。以基层所阵地建设和“一所一品牌”创建为抓手,深入推进“市场监管所提能强基行动”,选树一批星级“标杆所”,夯实市场监管系统之基,实现25%以上基层所达到新三星标准。聚焦“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构建事权明晰、权责对等的基层所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不断提升基层监管水平和执法能力。

三是锻造过硬干部队伍。对标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要求,树牢“四个坚持、八个不”选贤任能导向,全方位推进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和正向激励五大干部工作体系建设,持续优化老中青干部梯次配备,升级“闪亮的市场监管人”典型选树活动,全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四是推进清廉市监建设。深入开展行风建设、“青廉工程”建设和“四廉”文化建设,发挥项目凝心铸魂、强基聚力、赋能增效作用,营造廉荣贪耻、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完善全流程全覆盖的行权用权监督机制,加强裁量基准管理,推进权力阳光运行、源头治理和风险防控,让业务审批、监管执法、项目评审、考核创建受到监督制约。将清廉子单元建设落到最小颗粒度,广泛开展“清廉窗口”“清廉实验室”等特色清廉细胞建设,推动全系统清廉子单元创建比例达到80%以上。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