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4073/2024-264312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文号 发布机构 高楼镇
成文日期 2024-06-21 有效性 有效
关于印发《高楼镇关于建立夜巡夜查制度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4- 06- 21 16: 12: 03 浏览次数: 来源: 高楼镇
字体:[ ]

各村(社区),各有关单位:

现将《高楼镇关于建立夜巡夜查制度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高楼镇人民政府

                           202414


高楼镇关于建立夜巡夜查制度的实施方案

为全力维护高楼镇社会治安稳定,推动高楼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向纵深推进,充分落实市委、市政府精神。经研究,决定建立高楼镇安委会夜巡夜查制度。现就有关实施方案制定如下:

一、总体目标

通过夜巡夜查,进一步强化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有效消除消防安全、生产安全等各类安全隐患,减少一般事故,控制较大事故,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有效控降各类刑事发,预防和减少入室盗窃及盗窃“两车、破坏公用设施等广大群众反响强烈的案件发生,确保全镇社会治安、安全形势平稳有序,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巡查重点

盯紧看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对象、重点点位,切实推动隐患排查整治走向常态化、制度化。重点抓好“三大领域”巡查目标:

(一)社会治安领域

1、公共场所、街区有无聚众赌博、设机赌博、涉黄现象;

2、宾馆旅店有无落实实名登记、未成年人入住“五必须”规定;

3、易制毒、剧毒企业有无落实流向登记、保安24小时值守库房巡查等工作;

4、有无违反烟花爆竹“双禁”规定(禁售禁燃)

5、出租房备案率是否达标100%

6、流动人口登记率是否达标100%

7、检查加油站,是否落实散装汽油销售制度;

8、检查校园、医院,是否落实封闭式管理(指校园)、保安巡逻值守是否履职到位;

9、各专委会、各村治安巡逻队是否组建到位,开展夜查夜巡;

10、五失人员是否排查到位。

)安全生产领域

1、电气设备是否按要求下闸或待机;

2、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被占用、堵塞、封闭;

3、危化品中间库房内的电气设施(照明灯、电线穿管防护、电气开关)是否符合防爆要求,库房内可能散发(或泄露)可燃气体的场所是否安装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5、涉爆粉尘是否已经清扫;

6.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作业;

7.是否存在人员住宿和生产、经营并存的“三合一”现象;

8.厂区、宿舍有无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有无违规充电;

9.各类物品堆垛是否稳固;

10.消火栓是否被遮挡,是否保持完好有效,消火栓和灭火器是否定期进行检查每月并记录。

)消防安全领域

巡查居住出租房、合用场所集中区域挂牌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区域、问题村居等火灾高发易发区域,老旧住宅小区,独居老人特殊弱势群体居住场所,老年人居住周转用房集中区域,村级老旧工业区、厂中厂等。

三、制度保障

)值班领导带队夜巡制度。一、镇级每天由值班的副科及以上领导带队联同值班组员消防站工作人员和专委会成员每日18时开始夜巡工作二、村级每天由驻村干部组织,要进一步动员村干部、网格员、村巡逻队等一切力量投身到平安夜巡中来,村级要制定夜查夜巡制度报综治办备案。

)巡查日志制度。每次巡查结束必须认真填写巡查日志》详见附件),如实记录人员到位情况以及隐患排查处置情况,《巡查日志》须由各专委会主任负责签字,定期装订成册,留存备查。

)首查负责制度。对发现出来的问题隐患,要逐项明确责任人员、整改时限,逐个登记建档、整改销号。对走过场、搞形式的,要通报批评,并作为事故问责依据,发生安全事故的要倒查责任

四、工作要求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专委会要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重点、完善工作举措、强化力量好动员部署,明确职能分工。各部门在充分发挥自身监管职能的同时,要下沉一线、积极参与,实现联动联保联防。专委会主任要站好“第一责任人”的岗位,做到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动真碰硬,力求实效。要按照“一个都不能放过”的要求,开展“翻箱倒柜”式的拉网排查,做到登记一处、整改一处、销号一处,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不留隐患。要积极创新夜巡形式,通过广播、喇叭等一系列贴合实际的方式,力求巡出实效。要进一步强化特殊时期的巡查力度和巡查密度,确保各类隐患全部消除,社会整体平稳有序。

)集中宣传,形成声势。各专委会要秉持“边巡边宣的工作原则,将平安建设有关知识渗透到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提升群众整体安全意识。综治办会对夜巡夜查行动进行深入宣传、跟踪报道,及时曝光高楼镇重大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集中宣传夜巡夜查行动的战果成效,在全镇营造起“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关于《高楼镇建立夜巡夜查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政策解读 (ruian.gov.cn)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