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
索引号 | 001008003004012/2024-266678 |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 | 市人力社保局 |
生成日期 | 2024-08-0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4138号提案的答复函 |
吴灵昊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所提出的《关于大力帮扶瑞安市1—2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建议》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围绕更加充分就业目标,全力搭建共富型就业体系,推动全市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一)靠前实施“三百行动”。一是大规模开展“百场招聘促就业”行动。创新打造引才活动链条,“引才专列”频频发车,2023年我局累计组织各类招聘会109场次,服务企业9000多家次,提供岗位13.5万个,达成意向3.9万人次,有效保障了我市企业用工,促进了各类人群就业。二是连续6年高规格举办“千企百校”合作洽谈会,集聚103所与瑞安产业高度匹配的院校来瑞和近千家企业面对面洽谈,当天达成校企合作意向约400项,靠前推动就业供给和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三是高标准规划“百亿”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集聚优势,目前园区已服务企业1.7万余家次,累计超值65亿元。今年我市还开工建设全国县级体量最大人力资源产业园,预计于2027年竣工,届时将配套建成综合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基地,努力实现从“浙南最早”到“全国最大”再到“全国领先”蜕变。 (二)迭代升级“三大平台”。一是健全用工监测平台,线下抽样207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进行常态监测;并启动“用工雷达”监测系统,利用大数据动态监测瑞安用工紧缺企业,定期形成企业用工指数分析图表,为后续精准招聘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强化数字帮扶平台。依托全省重点群体帮扶应用场景,推进数字就业场景向村居(社区)延伸,逐渐形成“15分钟”就业帮扶圈,并建立“一人一策”重点群体跟踪帮扶机制,实现帮扶率达100%,2023年累计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2.1万人次。三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三大市场作用,进一步加强劳务市场和家政服务市场建设,并新增2家零工市场,全力搭建集聚岗位发布、政策咨询、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等功能齐全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三)积极擦亮“三项品牌”。一是打造“云江工匠”培育品牌,聚焦产业发展高频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探索“一镇一技”技能助富路径。2023年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7837人次,技能人才取证数13422人,培养高技能人才5390人。二是打造政校行企联合办学品牌,揭牌成立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瑞安学院,紧扣瑞安及周边地区支柱产业以及规上企业用工需求,设置与区域产业相匹配的专业与专业群,2023年共开设16个班,招收学生800余名。三是打造“新八级工制”品牌,创新技能评价制度改革,畅通职工职业发展通道,率温州之先建立“新八级工制”内部管理办法,并在瑞立集团试行,推动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以2023年温州唯一省级共富实践企业观察示范点落地瑞立集团为契机,形成以“头雁”奋飞带领“雁阵”齐飞的良好态势。 (四)持续深化“三项保障”。一是加强政策保障。出台《瑞安市关于进一步支持就业创业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见》、《瑞安市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等文件,细化完善了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补贴、见习补贴、公益性招聘会补贴、技能提升补贴等一系列就业创业政策举措,切实筑牢稳就业的坚实基础。二是加强社会保障。深入实施社保扩面行动,积极推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基本覆盖。同时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2023年减征失业保险费1.5亿元,发放各类纾稳岗补贴350万元,惠及企业2万余家。三是加强劳动保障。不断健全“劳有所得”保障体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欠薪投诉案件前置预防,创新推出“三管理一回访”机制,推动我市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投诉案件稳步下降。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也希望各位代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和改进我们的各项工作。 瑞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6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