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动垃圾分类“痛点”变“亮点” | ||||
|
||||
日前,我市报送的《紧盯易腐垃圾,推动分类“痛点”变“亮点”》创新做法成功入选2024年浙江省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典型案例,成为此次温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据悉,我市创新易腐垃圾“住宅小区督导分运”“行业场所专项收运”“末端厂站上门直运”等“三运”模式,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打造出垃圾分类的“瑞安样板”。 走进位于玉海街道的瑞安大厦,在早晚垃圾投放高峰时段总能看到身着蓝马甲的劝导员。“您这袋垃圾里餐巾纸和虾壳混在一起了。”劝导员解大姐一边记录一边指导。这正是我市严格落实“桶前督导”机制,深化运用“一查看二劝导三记录”三步工作法的生动实践。 据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首创“易腐垃圾以奖代补”2.0模式,明确试点小区除了易腐垃圾月户均重量需达标外,更强调投放管理责任人、劝导员职责的履行情况及成效。目前,全市试点小区累计收运易腐垃圾超万吨,分类准确率达90.28%。 在南门菜市场,商户们每天都会将分类好的菜叶果皮交给专用收运车。针对生鲜垃圾“大户”,瑞安以7个镇街为试点,执法、市监等部门联动,对签约的79家农贸市场、生鲜超市、水果(果蔬)店等场所实施专项收运。目前累计处理易腐垃圾1746吨,源头混投现象显著改善。 在运输环节,印有“易腐垃圾专运”字样的密闭压缩车成为城市新风景。这些车辆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与处理厂之间,构建起易腐垃圾直运快车道,月均收运量达433吨。“直运模式大大减少易腐垃圾中转停留时间,彻底解决了滴、洒、漏等二次污染问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我市正将试点经验向全市推广。随着易腐垃圾处置生态新模式的深化,瑞安这座“垃圾分类优等生”城市,正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治理新方案。(记者 潘敏洁 通讯员 孙琼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