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络问政 > 新闻发布会
温州市政府新闻办例行新闻发布会(第1场)
发布日期: 2020- 10- 22 20: 54: 49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字体:[ ]

一、发布时间

2020年10月22日(星期四)15:30

二、发布地点

温州市人民大会堂202会议室(新闻发布厅)

三、发布主题

温州市便民利企改革工作

四、发布单位及议题方向

1.市委改革办:介绍温州市便民利企改革总体情况;

2.市教育局:介绍教育改革情况;

3.市公安局:介绍户籍登记、车辆管理、出入境等改革情况;

4.市卫生健康委:介绍医疗卫生改革情况;

5.市市场监管局:介绍商事登记改革情况。

五、发布人

钟方成(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

王剑波(市教育局副局长)

徐志宏(市公安局副局长)

朱国晓(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蔡祖舜(市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

六、主持人

陈靓秋(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为进一步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信息发布工作的要求,推动我市新闻发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为温州全力当好“重要窗口”建设者、维护者、展示者做好新闻发布工作服务,同时更好地为广大媒体记者打通新闻信息共享渠道,市政府新闻办从今天开始正式启动例行新闻发布工作制度,将以每月召开一场例行新闻发布会的频次,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面、准确、主动、及时向社会公众介绍我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工程等重大政策措施执行及取得的成效。

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我们专门邀请到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钟方成、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剑波、市公安局副局长徐志宏、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朱国晓和市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蔡祖舜,请他们围绕我市便民利企改革工作,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首先有请市委改革办钟方成常务副主任为我们介绍温州市便民利企改革总体情况。

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钟方成: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向大家介绍我市当前便民利企改革的工作情况。也借此机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温州改革工作的关注、支持和帮助。

温州,是吃改革饭长大的,改革是温州最鲜明的特质。一直以来,温州改革始终站在群众和企业的视角来思考和推进,抓住群众企业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逐一破题,释放改革红利,努力让更多的人有切实的改革获得感。温州市委改革办自去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在市委改革委的坚强领导下,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改革办系统谋划、统筹协调、督查推进等职能定位,和各地各部门一起,围绕便民利企做了大量改革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温州市场主体已突破百万,营商环境排名跻身长三角27个城市第4位,全市上下形成了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制度构架。借此机会就便民利企改革向大家作简要介绍。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我们突出数字赋能,推动“传统政务”向“智慧服务”迭代

政府数字化转型是打造“整体智治”现代政府的必然路径。去年以来,在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市政务服务局等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大力推进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政府运行等六大重点领域数字化应用,创新推出了惠企政策“直通车”、为侨服务“全球通”、“个人数据宝”等一系列便民利企改革拳头产品,成为全国、全省的“领跑者”。

比如惠企政策“直通车”,主要解决惠企政策名目繁杂、奖补政策兑现难、兑现慢的突出问题,我市将178个政策整合成工业、农业、服务业、开放型经济、人才等5个新政,对企业奖补项目实行全过程线上申请,并推行“一网智办”,目前,已核定申请12.6万件,兑付奖补资金60.9亿元。全省已复制推广我市这项改革举措。为解决在外华侨、温商办事“往返跑、耗时多、成本高”的问题,我市率全国之先推出为侨服务“全球通”服务平台,温州有近70万在外华侨,在外温商遍布全国各地,这两个庞大的群体,绝大多数的户籍都在温州,日常的办件需求量很大,通过在外温州人“全球通”服务平台,让华侨在侨居国、让温商在居住地,“就近跑一次”就可办理户籍、出入境、不动产登记、公证、仲裁、驾驶证延期换证等百余个事项。截至目前,我们已在意大利、西班牙等6个国家设立10个海外服务点,在北京、昆明等国内城市设立9个远程服务点,累计办件量达7800余件。

再比如“个人数据宝”,顾名思义,与个人有关的高频使用的信息和数据都收集到这个数据宝中,只要我们打开“浙里办APP”,进入“个人数据宝”应用,就能轻松查询自己的户口、不动产权证、社保参保证明、职称证书等个人证照,以及个人信用报告、不动产抵押、图书馆借阅记录等常用信息,还有历年体检报告单、就诊记录等健康档案。原则上,个人数据宝中有的数据和证照,办事窗口就不能再要求办事群众重复提供。下步,我们还将推出办事证明等一批日常应用场景,实现个人数据“随身带”“随时用”“随时纠”。

第二,我们坚持系统集成,推动“多事项”向“一件事”升级

“一件事”改革,就是聚焦老百姓和企业高频办事事项,将多个零散的事项,组装为系统集成的“一件事”,让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享受到“一条龙”的打包服务,体现“整体政府”的理念。比如“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对老百姓来讲过去需要跑5个部门办理“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社保参保”“新生儿身份证”等6个事项,现在只需在定点医院一窗受理,政府多个部门协同办理多个事项,把新生儿相关的证件一次性办齐,实现了办事群众从找“多个部门”向找“整体政府”转变。瑞安“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在新华社的《总书记推动的改革身边事》系列报道中作为开篇文章进行报道。

去年开始,我市就围绕群众和企业生命周期里的重要阶段,梳理了群众出生、上学、就业、婚育、置业、救助、就医、退休养老、殡葬9个重要阶段24件事;企业商事登记、获得场地、员工招聘、生产经营、权益保护、清算注销6个重要阶段17件事,实现“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今年,我们进一步丰富了“一件事”家族,从去年41件事,拓展到100件事,聚焦群众和企业牵肠挂肚的问题,推进办事环节与办事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真正让改革举措落到群众心坎里、企业所需处。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机关效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我市加快推进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市县一体化协同网办平台,率先制定网办平台管理办法,最近通过开展“双月攻坚”行动,进一步夯实了机关“内跑”的工作基础,推出了70多个高频场景化机关内跑“一件事”,市县两级上线事项已达4733项,“一网通办”率97.1%,构建了多业务协同、场景化应用的政府运行体系。

第三,我们聚力高效协同,推动“线下可办”向“全网通办”覆盖

在市政务服务局、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的共同推动下,我们持续优化“自助办”“就近办”,构建以100个标准化基层政务服务中心为主阵地、以“瓯e办”自助服务终端建设为重点、以“帮代办”为补充的政务服务体系,形成“15分钟办事圈”。目前,全市已布设1532台“瓯e办”自助服务终端,提供办理公安户籍、公积金等901项高频事项,覆盖所有乡镇(街道)和重点村,今年办件量已超过66万件,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为群众和企业办事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以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平台为依托,通过平台打通、数据共享,让大部分原来需要到窗口办理的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无纸化入学报名、电子健康卡和电子社保卡“两卡融合、一网通办”、“不动产线上登记”等公共服务领域改革举措加速落地。目前,我市掌上办事有“浙里办”,掌上办公有“浙政钉”,机关部门间办事有“机关内跑平台”,浙政钉激活用户10.5万,“浙里办”注册用户已突破376万,日均访问量超过8万人次,截至9月底,我市共受理网上办件1184万件,约占办件总数的84.24%,较去年年底提升24个百分点,用户活跃度不断提升。特别是针对疫情影响,推出7方面20项举措,不见面审批“网办率”“掌办率”达90%以上。

在“跨省通办”方面,我市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试点,截至目前,全市已实现通办事项62个。现在,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区域内的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等高频电子证照在办理交通违法处理、宾馆住宿等事项时已实现互认。其中,比如医保领域,我市参保人经医保备案后,可在长三角区域内如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住院、门诊医疗费用直接刷卡结算,温州市外的长三角地区参保人可在温州的260家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直接结算。

第四,我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服务保障”向“要素保障”提升

今年,温州首次纳入全国营商环境参评城市,市委改革办、市发改委和相关部门一起,持续深化落实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紧紧围绕不动产登记、建筑许可、纳税、获得信贷、水电气网报装、跨境贸易便利化等重要指标做了大量的优化提升工作,目前,企业开办环节由4个流程精简为1个,全省首个将公积金登记纳入企业开办全流程,网办率达98.59%;企业投资新赋码项目全过程审批“最多80天”实现率100%;企业水电气网联办、外线工程联合审批等“一件事”改革顺利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覆盖通关执法、口岸物流、贸易服务等跨境贸易管理全链条;出口退税实现全程无纸化、网络化办理,网上综合办税率95%以上。

我们多措并举破解企业要素制约,抓实抓细“融资畅通工程”,深化“无还本续贷”“无抵押贷款”“小微企业资产授托融资”等首创性举措,实现民营经济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制造业贷款和贷款成本“三升一降”;推进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1.01个百分点;打造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体系,完成21家重整成功企业的信用修复;探索开展个人债务集中清理试点工作,为“诚而不幸”的债务人创造重生机会,目前全市已受理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案件46件,成功办结12件。

针对企业反映的痛点堵点,我们深化“三服务”“两万”行动,建立民营企业常态化“理旧账”制度,累计解决问题12593个、化解率97.7%,其中累计化解企业“旧账”问题231个、化解率99.6%;针对企业家反映强烈的“精力负担过重”问题,借助大数据、企业码等开展企业家精力减负专项整治;提升运用重大涉企案件风险报告、企业家紧急事态应对机制,深化细化清单化涉企柔性执法,让广大企业在温州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经营。

第五,我们围绕痛点难点破题,推动“问题点”向“发力点”转变

去年以来,我们坚持“开门搞改革”,组织开展了群众身边的“微改革”活动,聚焦影响办事体验的“痛点”和行政服务监督的“难点”,邀请社会各界为改革“点菜”,让公众参与改革全过程,不断推进各领域各方面“微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

目前,群众身边的“微改革”活动共征集到各领域高质量意见建议1300余条,梳理出健身、就医、出行等领域“微改革”项目230多个,其中医学影像云、百姓健身房、智慧停车管理、城乡公交一体化等一批改革成果得到老百姓点赞。比如,市卫健委构建省内规模最大医学影像云平台,实现全市46家公立医院影像数据互联互通,显著降低患者负担;龙湾区建立智慧停车平台,对违停车辆短信提醒、引导停车,实现违停执法从“硬性执法”向“柔性管理”转变,大幅度降低了违停发生率。

今年,我们还建立了“改革观察员”制度,邀请社会各界体验改革成果、评估改革成效、提出改革意见,倒逼改革牵头部门做深做实“微改革”,确保每一项“微改革”都能符合老百姓的期望,实现“小切口、大实效”。

第六,我们聚焦公共场所体验,推动“硬件升级”向“服务提级”优化

公共场所量大面广,承担着为市民提供交通、文化、体育、旅游、商务、医疗等公共服务的重要功能,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当前,公共场所硬件水平已经得到普遍提升,但仍存在标识标牌不详、交通接驳不畅、环境体验不佳等“软件不适应”问题,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为此,在抓好去年开展公共服务场所大提升22个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我市今年围绕公共场所服务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等“五化”要求,大力推进交通设施、旅游景区、文化场馆、商圈、市场、公共体育场馆、医疗场所、车辆检测站、城乡公共厕所等9类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工作。目前,温州铁路南站、温州机场等第一批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温州铁路南站聚焦打造“未来枢纽”目标,推出56个改造项目,现已完成南站主站楼亮化、西广场配套工程建设、候车室及出站层厕所智能化改造提升等40项,占总量的72%;再如,温州机场按照打造“未来机场”的改革设计,全面推进空地交通零换乘、“无纸化”服务、智慧安检等17项服务举措,构建起“空地联运”的立体交通体系,去年温州机场放行正常率达76.43%、增幅10.41%,增幅居千万级机场前列,旅客中转服务体验得分居全国第二;同时,九大领域公共场所的“五化”提升工作也都在紧锣密鼓推进,苍南渔寮景区、鹿城松台农贸市场、乐清智慧品质公交、高速苍南服务区等示范项目成效逐渐显现。

最后,再次感谢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对温州改革的关心和支持,真诚期待广大新闻媒体朋友一如既往关注温州改革、助力温州改革、见证温州改革。

主持人:谢谢钟方成常务副主任,下面请市教育局王剑波副局长作介绍。

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剑波:一直以来,市教育局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在惠民、利民、便民等方面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努力办好教育这件民生大事。

一、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

群众对教育最关切的是好学校、好教师、高质量。为此,我们持续提升硬实力、软实力。一是加快学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学校规划建设,近三年新投用中小学213所,新增校舍面积330.6万平方米,生均占地、建筑面积总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二是加快师资力量提升。加强引才和培育,近三年招引市外名优教师、优秀毕业生3184名,学科骨干、“三坛”教师、名师名家“三层次”骨干教师超1万名。推动城乡教师交流,交流人数占符合条件的28.7%。三是加快教育质量提升。全面建设“未来教育”体系,创新育人模式。实施“明眸皓齿”工程,中小学生近视率下降1.45%。推进精准教学,中小学教育质量总体达到全省中上水平,其中普通高校一段录取率达25.94%,连续六年攀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二、牢牢聚焦民生需求,提升基础教育满意度

实现教育优质均衡,提升基础教育满意度,是我们一直关注的焦点。一是加快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近三年新扩建幼儿园250所,新增学位6.75万个。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年内将实现公办园全覆盖。推动升等创优,等级园占99%,普惠园占91.81%。二是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标准化、集团化、信息化等发展策略,义务教育“薄改”项目、投入资金均居全省第一;155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创成“小而优”学校;80%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新增“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校658所,实现乡村校全覆盖,数量居全省第一。三是加快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实施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行动,推进“分类办学”改革试点,加强普高共同体建设,省级特色示范普高比例达68.63%,提升23%,居全省前三。

三、始终坚持便民导向,推进教育服务数字化

紧盯群众关切的教育“关键小事”和烦心难事,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大力推进教育政务服务数字化。一是入学入园服务迭代升级。全市统建义务教育、幼儿园招生报名系统,全市约23万中小学生、9万幼儿在线完成报名、审核、录取等流程。同时,优化中考加分服务,实行线上线下交互办理,实现群众“零次跑”。二是教育缴费和资助服务掌上办。全市公办学校接入政务服务网公共支付平台,支持网上办、掌上办多种缴费方式。同时,奖助学金、营养餐等教育资助业务已接入社会综合救助平台,全面实现“应助尽助”。三是学历证明等在线查、在线办。市教育局将教师资格证、学籍、学历等一批基础数据、明眸皓齿工程应用数据等向 “个人数据宝”归集,群众随时随地可查可用。例如,群众在家门口的瓯E办机子上、在外温州人在省外“瓯E办”机子上,凭身份证明即可办理学历证明。该项举措系全省首创,已在全省推广。四是持续优化课后托管服务。目前全市85%以上小学开展校内托管服务,惠及43.6万学生。今年全市统建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平台,实现申请、审核等全流程在线办理。

主持人:谢谢王剑波副局长,下面请市公安局徐志宏副局长作介绍。

市公安局副局长徐志宏: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下面我代表温州市公安局就今年以来户籍登记、车辆管理、出入境等改革情况作个简要介绍。

一、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全面落实公安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服务企业60项新措施,深入推进国家户籍制度改革和移民与出入境便利政策“12条新政”落地,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公安政务服务与营商环境,让群众企业的获得感更实更强。如今年6月1日起施行市区落户新政,全面开放“三投靠”、购房面积60平方以上等限制条件,将人才落户条件放宽至专科以上学历、初级以上职称、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将稳定居住合法租赁私房人员纳入居住落户范畴,缴纳社保5年放宽至2年,对企业设立集体户、高学历人员家属随迁等情形出台一系列便利措施;居民身份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办理后快递免费送达。

二、进一步深化减证便民。全面融入全省政务服务2.0平台,深化“温警在线”网上办事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刷脸”验证身份、数据共享核验、告知承诺审批等方式替代纸质证明材料,全面推行“线上为主、窗口兜底、非接触式办理”服务模式,着力引导转变以往跑窗口、递材料、当面办的办事习惯,让群众企业办事更省心、省力、省时、省钱。如,把公安政务服务搬到线上、延伸至海外,上线100个全流程网上可办结的高频事项,通过数据共享精简表单材料981种、精简率达62.9%,承诺办结时间压缩90%以上,“温警在线”使用群体达到594万人,今年1-9月网上受理523.7万件,日均网办件达到8500余件,累计有68.3万名在全国各地的温州人、8142名在海外的温籍华侨一次不用跑就办成了事;落实国家长三角地区警务一体化战略,沪苏浙皖地区实行电子驾驶证、行驶证在路面查验、违法处理中互认应用,开展跨省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试点,上海全域及安徽合肥等地实现迁入地派出所跑一次即可办结。

三、进一步深化协同应用。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以提升治理能力为方向,以场景化多业务协同为重点,创新推出一批体验更优的公共服务产品。如,深化公共服务场所大提升,联合改革办、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交通运输部门开展车辆检测“一件事”改革,聚焦场地设施、前端审核、检测流程、服务环境“四个重点”,实行精细化管理,推行“交钥匙”服务,已完成智车港等3个检测站改革试点,办事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服务窗口秩序井然,整体环境舒适整洁,群众满意感明显提升;加快推进跨部门“一件事”联办集成改革,全省首创机动车抵押登记全流程网上办,车主无需在金融机构、车管所、4S店多次往返,通过“温警在线”平台“刷脸”办理,实现零跑腿、零材料、零风险、零费用,今年以来网上办理6.24万件抵押登记业务,网办占比达20%;借助保险机构、通讯公司和经销商网点等社会资源,推行电动自行车社会化上牌,在全市设立上牌网点83家(其中市区19家),办理电动自行车上牌24万余辆,其中社会化上牌点办理率达86%,极大分流窗口聚集压力,群众和经销商获得实实在在的便利;大力推动户籍登记信息变更更正、新居民服务“一件事”改革,将各个部门、10多个事项的业务流程予以整合归并,实行“一窗受理、一表登记、一网联办、一体服务”,着力解决群众跑多窗、跑多次、跑多时的困难。

主持人:谢谢徐志宏副局长,下面请市卫生健康委朱国晓副主任作介绍。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朱国晓: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自2018年我市启动医疗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全市各医疗卫生健康机构坚持让群众“少跑”“近跑”“不跑”的目标要求,围绕完善服务流程和提升医疗能力,在促进诊疗更安全、就诊更便利、体验更舒适的同时,有效推动了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方法、制度和作风的创新变革。在今年8月的全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红白榜上,温州市在地市综合排名中位列全省第一。

我们改革的重心之一:积极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

我市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2018年,全市“看病少排队”等十项改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地;2019年,“刷脸进医院”等新十项改革举措深入实施;今年,“就医停车更方便”、“智慧食堂管理”等就医体验大提升行动更向院前院后延伸拓展,集中精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痛点难点堵点,持续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提档升级”。目前,市级医院门诊智慧结算率从69.59%提升到82.52%,智慧预约率从97.89%提升到99.08%,高峰期挂号排队时间从12.77分钟缩短至2.17分钟,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重心之二:高效推进便民利企“一件事”。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索引,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积极打造高效的“人工智能+卫健政务”2.0审批新体系,医疗健康民生事项100%开通网上办理。我们率全省之先成功实现诊所全流程“一件事”审批从40个工作日压缩为5日,群众跑腿从4次减少为1次。我们牵头实现所有设产科的县级以上医院“出生一件事”多证联办改革,率先启用市级出生“一件事”联办平台,一站一表即可6证联办。我们落地全省首例“用血服务不用跑”,无偿献血者实现用血一站式减免,全市用血医疗机构用血“一站式”减免100%全覆盖。同时,我们率全省之先实施证照分离,开展4类审批的许可告知承诺制,全面升级审批服务,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重心之三:推进综合医改让百姓尽享“健康红利”。

几年来,我们坚定改革方向,保持改革定力,推进“三医”联动、“六医”统筹,放大改革效应,初步实现了“机制要建强、服务要做强,人民健康水平要高、群众满意度要高”的改革目标,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改革红利。我们率全省之先取消所有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药品加成,药品“两票制”改革稳妥实施。出台了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1+3”文件,医院积极性充分调动。市级公立医院全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有效控制。率全国之先打造市级统一医学影像云共享平台和温州市医疗统一支付结算平台,实现群众就医“一码通用、刷脸就医”。医保“一卡通”迈出新步伐,县域医共体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实施,住院医疗服务按DRGs点数法付费全面推行,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特别是在县域医共体建设、基层看病能力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2018、2019年均获省政府医共体建设督查激励,公立医院综合评价成绩创历史新高,县级以上医院均实现处方开药随到随取、输液过程全监控、生命体征数据自动上传、诊疗过程实时监管,远程医疗全覆盖,我市跻身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领跑地位。

主持人:谢谢朱国晓副主任,下面请市市场监管局蔡祖舜总工程师作介绍。

市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蔡祖舜: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2018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深入推进商事登记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力打造“快准入、宽准营、优服务”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温州样板。在系统上下共同努力下,温州成为继杭州之后全省第二个市场主体总量突破百万的地区,今年来企业总量突破30万大关;在2020年初公布的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企业开办环节、注销环节多项评价指标位列全省首位。

具体成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大幅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成本。

省内首创推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易企办”改革项目。将原先的需求按先后顺序依次向6个部门窗口提交7份申报材料整合为“一套材料、一次采集、多方复用”,仅需一个窗口提交,即可办结所有业务,实现开办企业“一表通、当日结、零支出、优服务”。推出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平台,首套印章、税控Ukey全面政府买单,办结全省首个公积金登记案例。中国市场监管报头版报道我们的经验做法。2018年创新推出“企业开办e网通”服务平台,将办理终端延伸至全市银行网点,在家门口即可开办企业,被评为市“最多跑一次”年度十佳案例。2020年推出全省首个手机微信版的“易企办”小程序平台,疫情期间为企业解决大量实际困难。今年新设企业同比增速20.3%,居全省首位,企业开办网上办比率达到98.6%,累计为企业节约开办成本2000余万元。

二是精准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

“办照容易办证难”一直是存在的“中梗阻”问题。2018年,温州作为全省“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之一,我们大胆探索,办事时限从改革前的平均12个工作日压缩为2个工作日(部分实现即办)。2020年牵头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近30个部门共同参与,采取“审批改备案”“实施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多种方式,提前全面完成涉及市县两级需改革事项130项。截至目前,累计办理改革审批事项7000余件,已有4.9万户企业实现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一企一证”、药品零售行业“一业一证”等创新举措得到省市两级领导批示肯定。同时拓展涉企“一件事”证照联办覆盖范围。2019年牵头将外贸企业、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卷烟销售等24项“一件事”证照联办事项纳入统一工作平台,完成网上办、掌上办功能开发和上线。接下去将继续扩大“一件事”内涵,对事项迭代更新。

三是进一步激发全市“双创”活力。

2019年起,我们将探索有限度自由经营作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大众“双创”活力和保市场主体工作的切入点,启动“双定三减”经营区创建。全市选定25个区块,对指定时间和指定范围内开展8大类行业的经营活动试行有限度自由经营,减少(或免除)登记材料、办理时间和办事流程。通过积极推行住所登记承诺制、即办制、口头申报等简易登记模式,最大限度激发大众的创业热情。同时配套送出惠企政策套餐。截至目前,累计入驻经营户3850家,举办各类主题活动97场次。在鹿城、瓯海、平阳等地成功打造“可看可学”的创建示范点。

主持人:谢谢蔡祖舜总工。下面开始提问。

记者:作为民营经济十分发达的一个城市,在为企业纾困解忧方面,温州是如何保障我们各大企业的人才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

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剑波:温州是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民营企业及其从业人员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企业用人用工问题,把解决企业人才子女就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工作作为教育部门的重要职责,积极拓展公办学校资源、改革创新招生制度,分类推进入学保障工作。我们的保障措施有四项:一是坚持公平导向,符合入学条件的全额保障在公办学校就读。各地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和“就近入学、统筹安排”的原则安排。2019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共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22.56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25.6%,公办就读学校比率95%以上。同时,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同等享受各项资助。二是坚持正向激励,让高积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各地完善入学政策,改进积分入学管理。以瓯海区为例,近三年,在瓯海区实验中学、瓯海区实验小学就读的高积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累积近300人。三是坚持配套跟进,在企业集中的区域设置专门学校。在工业园区、企业集中的乡镇及时做好学校规划布点。例如:浙南产业集聚区企业集中,为了解决占全区学生总量60%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需求,专门设置8个校区来保障入学。四是坚持引优创优,积极落实企业人才子女入学优惠政策。2019年,市教育局出台《护航“两个健康”市区引进人才子女入学政策20条》,温商功勋人物和先进人物、高层次人才和高层(总公司以上)管理人才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就学给予优先照顾安排。同时,具有初级以上职称、全日制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连续工作满10年等条件之一的企业员工,其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就学按相对就近原则统筹照顾安排到公办学校。

记者:“出生一件事”在去年就深受广大市民的关注,请问多证联办涉及部门较多,办理时间会不会很长?我们卫健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以保证时效?接下来我市的“出生一件事”将如何进一步细化完善,以满足群众的需求?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朱国晓:我省是在2019年3月份正式确定实施“出生一件事”改革,瑞安市作为省级试点地区先试先行,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试点经验和做法受到省里肯定和推广。为尽快推进 “出生一件事”在全市铺开,去年我们卫健部门牵头和深改办、公安、社保、医保等十个部门迅速对接、开拓创新,在去年8月份推出了全市“出生一件事”联办平台;9月底前,我们率全省之先实现了全市所有县级以上助产机构和县级行政服务中心跨县域,跨部门“出生一件事”办理。其办理的主要流程依次是:医院签发出生证、公安部门户籍落户、医保部门参保登记、社保部门登记、银行账户建立和市民卡发放。如此多跨部门事项流程,没有一个信息传送跟踪平台和沟通协同机制,是不可能快速办理的。为此,我们率先建立起市级联办平台,利用公安的温警在线人脸识别+在线签名+顺丰快递的合作模式,借助钉钉工作群的实时沟通,实现最快当天办结,一般1-2周左右市民卡和户口簿就能寄送到家。目前,我市总计有37家医疗机构、12家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可以办理“出生一件事”。截至今年9月30日,已累计办理26310件。

接下来,按照全省“最多跑一次”的改革要求,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出生一件事”全程掌上办、网上办,实现一次都不用跑。近期,我们筹备将“出生一件事”联办平台转移到省级“出生一件事”平台,借助“浙里办”APP,依托人脸识别、快递联动等功能,实现全程掌上办。届时,产妇在病房不用下床,动动手指就能办理。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提高窗口服务能力,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和办理流程跟踪,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持续提升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

记者:现在很多市民在购车时都会选择分期贷款,那我们温州目前针对机动车抵押登记有无比较便捷的途径?具体流程如何?

温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徐志宏:温州机动车抵押登记主要分两种模式。一种是现场办,即车主到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机动车抵押登记服务站或车管所窗口办理,如车主去银行等金融机构办理按揭贷款时,直接在金融机构办理抵押登记,无需再跑车管所。另一种是网上办,即车主直接通过“温警在线”平台全流程刷脸办理,实现抵押登记零跑腿、零材料、零风险、零费用。机动车抵押登记全流程网上办推出后,因其安全性、便捷性以及实用性,广受金融企业、车主一致好评。截至目前,我们已全流程网上办理抵押登记6.24万多起。

记者:“易企办”改革项目具体包括哪些业务?能为我们的企业和市民带来哪些优惠便利的政策?

市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蔡祖舜: “易企办”改革是我市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出的具有温州特色的商事登记改革举措。现在在温州开办企业,只需登录“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即可办理各类市场主体包括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存缴登记、银行开户等6项业务。同时这个平台还具备企业变更备案、证照联办、企业注销等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各类商事登记事项。市民登录这个平台后,根据需求自主选择需要办理的业务,即可实现一站式同步并联办理。无特殊情况,一天内即可拿到营业执照、政府买单的企业首套四到五枚印章、免费税控设备及数字法人证书,同时完成线上发票发售、银行开户预约及社保、公积金等部门登记备案。选择线上办理的,全程零见面,还可按需提供邮寄服务。选择线下办理的,一个窗口递交,稍作等待即可在同一窗口领取所有材料,实现“最多跑一次”。

易企办项目还在商事登记领域明确了服务的再优化,旨在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比如推送“创业宝”大礼包:整合12个涉企部门32项优惠政策,向初创企业发放《企业成长服务指南》,以“一表读懂”形式明确责任部门、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全面刷新顺心、安心创业体验。此外,“创业宝”大礼包还包含代办驻上海(嘉定)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地区市场主体各类手续、“同城通办”、“银行网点代办”等惠企政策。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