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中国·温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新闻发布会龙湾专场 | ||||
|
||||
一、发布主题 新中心 大未来——创新崛起 逐梦龙湾 二、发布时间 2020年11月4日(星期三)16:30 三、发布地点 市人民大会堂202会议室(新闻发布厅) 四、发布人 周一富(龙湾区委书记、温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贾黎春(龙湾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黄少燕(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 五、主持人 魏平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温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小康中国·温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召开龙湾专场。 龙湾区是温州城市东部核心区,又是温州自创区核心区、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浙南科技城的所在地。近年来,龙湾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改善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改革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龙湾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成就,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龙湾区委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一富,龙湾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贾黎春,高新区党工委委员、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黄少燕,请他们以“新中心·大未来”为主题,介绍龙湾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请龙湾区委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一富为大家作介绍。 龙湾区委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一富: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向大家介绍龙湾的情况。首先,我代表龙湾区委、区政府,向长期以来关注、支持和帮助龙湾发展的新闻媒体和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龙湾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深厚,拥有宋朝的千佛塔、明朝的永昌堡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建于唐朝的国安寺等一大批文物古迹。出过南宋宰相陈宜中、明嘉靖内阁首辅张璁“张阁老”、明弘治礼部尚书王瓒、一代词宗夏承焘等名人。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龙湾从历史中走来、在现实中走好的故事。 龙湾有一个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春天故事”。龙湾作为温州改革开放的窗口而设立,是“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这里诞生了温州最早的股份制企业和全国首家民营外贸公司,点燃了温州股份制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星星之火”。龙湾相继获得了中国制笔之都、中国阀门城、中国鞋都女鞋基地等8张“国”字号金名片,形成了一批产销量位居全国前列的支柱行业,涌现了一大批优秀龙商和企业家,本土成长的青山控股集团成为温州唯一跻身“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2016-2019年,龙湾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8.2%,比全国、全省平均增幅高1.6和0.9个百分点。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1248元、37642元,人均GDP走在全省前列。 龙湾有一个凤凰涅槃强起来的“创新故事”。龙湾是工业大区,传统产业一直以来占主导地位,随着新经济、新市场的变化,传统产业受到了挑战。我们果断地实施转型,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手抓”,走出了一条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求创新的路子。一方面,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破旧立新,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倒逼高新化改造提升,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另一方面,我们以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温州国家高新区、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浙南科技城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生命健康、智能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国科大温州研究院、科思研究院、北斗产业基地等高能级平台相继落地,中国眼谷、浙南云谷、创业创新新天地等旗舰型项目拔地而起,连续两年圆满完成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承办任务,青科城高标谋划,浙南科技城快速建设,瓯江实验室全面启动,形成了“一区一廊一城一会一室”的核心格局。目前,区内集聚院士专家工作站11家、博士后工作站9家,海内外领军人才75名,居全市首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打造成温州的“硅谷”,浙南的科创高地。 龙湾有一个华丽转身美起来的“新城故事”。曾几何时,龙湾城中村、工业小区密布,是温州典型的城郊结合部。我们以不破不立的决心,全力推进“大拆大整”,实现了城市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在此基础上,我们全面推进“大建大美”“精建精美”,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城市形态重塑,持续掀起城市高质量开发建设热潮。现如今,浙南科技城、城市中心区、空港新区、状蒲片等“四大板块”功能日益凸显,温州吾悦广场、龙湾万达广场、温州奥体中心、温医大附二院龙湾院区等重大设施全面布局,龙湾已逐步成为温州城市东部核心区。展望未来,我们将全力推进“未来城区”的建设,以轨道交通为媒介,串联富春、东外滩、云创、南洋、东部新城等十大未来社区,并将未来社区理念导入全区“精建精美”,最终建成“未来城区”。“未来城区”将高标准配置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的未来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我们想通过未来城区打造,打响“新中心·大未来”城市品牌,真正让龙湾成为人人向往、未来可期的宜居宜业之城。 龙湾有一个万家灯火亮起来的“幸福故事”。这些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大力实施“五水共治”“六城联创”等系列举措,连续三年夺得了“大禹鼎”,1-9月份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1%。我们持续保持80%的财政收入用于民生,实现了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居家养老中心、村文化礼堂等民生服务全覆盖,村集体年收入全部超71万元,村均收入达到490万,成功夺得省“平安大区”银鼎。我们大力改善营商环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一件事”审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可以说“十三五”以来这五年,是龙湾老百姓幸福感提升最快的五年。 龙湾有一个拥抱世界联起来的“开放故事”。龙湾是温州唯一集空港、海港、陆港于一体的城区,历来是温州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我们坚定承接温州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战略部署,坚持“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实施综合交通建设“3311”工程,即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00亿元以上,精心组织实施对外交通快捷、对内交通畅通、公共交通优先三大工程,加快融入省、市一小时交通圈,构建区内一刻钟交通圈。目前,S1线已建成通车,温州东站已选址龙湾,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已启动前期工作,还有温福高铁、杭温高铁、S2线、M2线、金丽温高速东延的加快推进,一座“温州版的上海虹桥”将屹立在温州东部。我们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倡议,与上海菊园、吉林龙潭、四川壤塘、温州苍南、龙港等地构建起合作或协作关系,龙湾的“朋友圈”越来越大,青山控股集团、旺康等企业走向世界各地新办企业,特别是疫情期间,3月16日至今,已接收服务意大利回国援意专家、华侨、留学生7批次1129人,韩国籍人员1批次57人,成为他们安全的“避风港”。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周书记,下面开始提问。 浙江日报记者:贾黎春常务副区长您好!我关注到龙湾今年作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未来城区 争当“重要窗口”排头兵的决定》,包括刚才周书记也有提到“未来城区”这个概念,想请您再具体介绍下未来城区? 龙湾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贾黎春: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之所以作出这一决定,我们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概况起来就是我们有基础、有优势、有信心。说“有基础”,是因为龙湾拥有富春社区、南洋社区等两个省级未来社区试点,是全市省级未来社区试点创建最多的县(市、区)。说“有优势”,是因为龙湾既是温州向东面海发展的“主阵地”、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主战场”,又是自创区核心区、国家级高新区、浙南科技城所在地,区位、交通、科创等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越。说“有信心”,是因为近几年我们大力推进“大建大美”“精建精美”,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品质形象明显提升,这些都坚定了我们打造未来城区的信心。 那么,我们将怎么打造“未来城区”呢?在面上,我们将高质量编制全域建设未来城区规划和设计,打造“10+X”体系,就是以市域铁路S1线、S2线,轨道交通M2线位为媒介,串联富春、云创、南洋、高铁新城等10个未来社区及若干个未来街区、未来园区,实现区域6个街道全覆盖,打造弹性适应、智慧互联、活力创新、安全韧性、人文魅力为内涵特征的未来之城。在点上,当前我们重点要抓好富春、南洋等两大未来社区建设,目前富春社区已经全面启动建设,南洋社区建设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就拿富春未来社区来举例:富春未来社区实施面积22.8公顷,总建筑面积88.13万平方米,以“未来健康、未来服务、未来创业”三大场景为主要特色,打造一个“智慧共享、生态共生、全龄共乐、产城共荣”的浙南特色未来社区。考虑到富春社区紧邻正在建设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吾悦广场,且拥有文昌创客小镇等大批现代文创园,时尚气息浓郁,因此在项目设计上采用如意云廊等时尚元素,打造“时尚创意+科技双创”的社区未来化样板。总的来说,未来城区就是要全面应用大数据、万物互联、智能匹配等技术,高标准配置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的未来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品质生活的追求,真正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中国网记者:请问黄少燕副主任,龙湾作为全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和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的核心地带,近年来科技创新工作硕果累累,想请您具体介绍下龙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都有哪些工作亮点? 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 黄少燕: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始终坚定不移走好创新发展“华山一条路”,借全市之势、举全区之力推进自创区和浙南科技城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高新区综合排名从2016年的第107位提升至2019年的第90位,并在最新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中位列全省第5、全市第1。主要有三方面工作亮点: 一是聚焦项目招引,产业结构持续升级。聚焦智能装备、生命健康和数字经济产业,优化项目招引服务机制。近年来,项目招引工作硕果累累,我们先后引进了“中国眼谷”、北斗产业基地、天心天思数字经济产业中心、大唐5G等重大科技项目,瑞浦能源动力锂电池项目一期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跑出了龙湾的“加速度”。目前,眼谷中央孵化园已全面投用,累计注册落地项目53个。这些都为龙湾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二是聚焦平台建设,创新链条加快成型。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强校地合作,引进了国科大温州研究院、科思技术研究院、光子集成创新研究院等重磅平台。大力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激光与光电、眼视光、数字经济(物联网应用)三大综合体全部入选省级创建名单。高标准推进孵化载体建设,经过培育扶持,目前已拥有省级以上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15家,并成功获批国家高端人才引领型双创特色载体,浙南科技城获评浙江省双创示范基地。 三是聚焦生态构建,双创氛围日益浓厚。落实科技企业“双倍增”和新经济企业培育计划,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企业分别从2016年的80家、384家增至2019年的167家、936家,实现了倍增。创成省级人才平台,落地总规模10亿元的温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集聚B、C类人才75名。投用知识产权大港湾、科技大市场、科技金融中心三大科技服务平台,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省首批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深入贯彻全市“一区一廊一会一室”战略部署,自我加压,乘势而上,力争温州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50%,为全市自创区和科创走廊建设贡献核心区力量。 温州都市报记者:贾黎春常务副区长您好!近些年来,温州东部综合交通体系变化非常大,想请您再介绍下,目前龙湾的综合交通总体发展情况? 龙湾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贾黎春:俗话说:道路通,财富通;交通兴,百业兴。交通建设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龙湾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综合交通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全面升级“空中门户”。今年是温州龙湾国际机场通航30周年。30年间,它是龙湾走向世界的大门,也是世界看见龙湾的窗口。“十三五”期间,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加快推进机场改扩建,2018年T2航站楼及附属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吞吐能力、设施水平、环境品质显著改善。旅客吞吐量在2018年迈入千万级,成为全国第36个千万级机场。目前,温州机场累计通航城市148个,营运航线169条,在温营运航空公司达到51家。前天,总投资200亿元的温州龙湾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正式签约,计划新建第二跑道和T3航站楼,由目前的千万级机场向三千万级机场跃进。 二是全面构建交通网络。“十三五”以来,龙湾积极打造“七横七纵”骨架网络,不断加大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甬台温高速复线、330国道、228国道、南口大桥南接线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建成通车,环山北路完成工程预验收,温州大道东延有序推进。金丽温高速东沿线、通海大道西段、永昌路改建等工程开工建设。市域铁路S1线投入运营,市域铁路S2线开工建设,基本形成轨道交通横向贯通的格局。 三是全面覆盖公共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现在全区拥有BRT线路5条96辆,常规公交线路63条723辆,社区巴士线路8条、运营车辆90辆,全区公交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村村通巴士的目标。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综合网络体系,加快公交场站建设,打造以“轨道交通为骨干、BRT为补充、常规公交为基础、社区巴士为微循环”的立体多元、高效衔接、智慧绿色的公交体系。 温州新闻联播记者:这个问题还是想继续提问贾黎春常务副区长,目前龙湾区正处在大开发大建设阶段,在深化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中,龙湾区有哪些实实在在的举措? 龙湾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贾黎春:优化投资环境是企业非常期盼的改革举措。为此,龙湾不断深化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推行容缺受理、承诺办理、代办服务等方式,打破部门、中介、业主三者之间的界限,缩短审批周期,加速项目落地,再造“龙湾效率”。具体有以下三项举措: 一是变单部门审批为“一件事”审批,全面优化投资项目流程。投资项目涉及部门多、事项多、环节杂等问题,我们全面梳理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事项,从项目立项(备案)到取得不动产证全过程,从发改等审批职能部门到水电气公共服务单位,全面再造投资项目“一件事”流程,创新推出双轨审批、提前介入、告知承诺等服务方式,全面落实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改革。推行企业投资低风险小型项目审批“最多20个工作日”改革试点,只保留审批事项16个,其中必办事项只有9个,全过程实行“一站受理、一表申请、一次提交、一网通办”。今年以来,龙湾区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实现率达到了100%。 二是变坐等审批为主动服务,全面推行无偿代办。每年建立代办项目库,将重点投资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等纳入代办项目库,并为每个项目配置代办员,实行派单管理,建立代办队伍103名。强化保姆式、联动式、接力式代办服务,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代办服务手册,将服务窗口前移到企业,由工作人员携带审批业务手册等相关资料,奔赴项目现场和企业经营场所,进行现场答疑、上门核查,实现政务服务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三是变不可能为可能,全面协调破解审批难题。组建“政务服务先锋队”,针对企业转型升级面临新问题,创新厂房“按份额抵押登记”新模式,实行“一套厂房、分割抵押”,使共有产权无需产权共有人同意便可按照份额比例办理抵押。针对建筑体量大、周期长的项目,创新“分区块验收”机制,对具备独立使用功能的单体工程先行进行联合验收,提前让企业进行设备安装及试生产。针对产权补办等历史遗留各类难题,大胆探索,另辟蹊径,有效破解审批难题,切实增强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龙湾融媒体中心记者:黄少燕副主任您好!教育是老百姓非常关注的话题,能否介绍下龙湾在提升教育品质方面的相关情况? 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 黄少燕:教育发展关系千家万户,是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区委区政府一直将其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来抓,相继创成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全省首批社区教育试验区,全市首个省教育强区、全省首批2+1工程示范区,全省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主要是做了三方面的积极探索: 一是以规划引领发展。在2016至2019年实施并完成《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去年底我们启动了《龙湾区品质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通过连续两轮无缝衔接的三年行动计划,为打造“温州东部教育高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编制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2013-2020年)、义务教育设施(学校)布局专项规划(修编)等系列配套政策。通过系列规划的编制实施,“十三五”期间,龙湾区累计建成投用学校20所,新增校舍面积超26万平方米。 二是以改革巩固成果。按照“一年一进步,三年大跨越”的战略部署,深化集团化办学,新增、调整12个教育集团,推行校长教育质量负责制,推进课程改革、课堂变革、精准教学,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引进上海欧顿教育集团、上海世界外国语教育集团等2所优质民办学校,和浙江师范大学共建在温唯一附属中小学。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我区教育质量大幅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成绩名列全市前茅,高考成绩进入全省前列。 三是以人才夯实基础。推出教育人才引进新政,探索弹性用编机制,制定优秀教师引进计划,三年来累计引育名优教师351人。积极探索“公办幼儿园教师混合制”改革、教师“区管校聘”改革、校长职级制改革,连续开展“教师大练兵”活动,设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推出“尊师重教”系列举措,积极构建“331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接下来,龙湾将继续以打造“温州东部教育高地”为总目标,深入实施“品质教育·学在龙湾”战略,奋力打造“未来教育”创新区,为建设“重要窗口”提供教育样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