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络问政 > 新闻发布会
温州市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 2020- 04- 20 20: 38: 15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字体:[ ]

发布主题:4•26“世界知识产权日”

发布时间:2020年4月20日(星期一)15时

发布地点:市行政中心1号楼14楼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厅

发布人: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  梅  阳

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陈云源

市科技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金龙军

龙湾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王晓春

温州大学科技处副处长   刘 桂

主持人: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陈靓秋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温州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近年来,我市始终把知识产权工作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开展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工作,在健全工作体制机制、提升发明创造量质、增强创新实力及运用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先后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市、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中国温州(服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还被评为全国专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专利执法维权工作先进集体等。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梅阳,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云源,市科技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金龙军,龙湾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晓春,温州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刘桂,请他们一起为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

首先,有请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云源通报《温州市2019年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状况报告》有关情况。

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云源: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一年以来,温州市知识产权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多项创新工作领跑全省,率全国之先建立知识产权“仲调对接”机制,成立“温州知识产权仲裁院”,加快各类知识产权平台建设,“中国专利金奖”成功破零,“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县)”落户我市;今年3月,温州入选全国首批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试点城市,也是我省唯一试点城市。

一、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增量提质。一年以来,我市以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为重点, 积极服务引导企业成为知识产权主体,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大力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和知名品牌,积极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培育工作,率全国之先开展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出台技术产权证券化财政补贴和风险补偿支持等政策。

2019年,温州市实现专利金奖零的突破,共获得中国专利奖4项,创历史最好成绩。2个项目获浙江省专利奖金奖和优秀奖。温州市三项专利授权量新增3.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新增3876件,同比增长13.50%。商标注册量新增8.1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新增5.8万件,较上年同期增长16.26%,马德里商标申请量新增87件。一般作品著作权登记量3551件,同比增长178%,居全省第三。累计成立11个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数量居全省第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额创新高,达20.4亿元,同比增长303.5%。组织下达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508项,预计新增产值78.63亿元、新增利润7.82亿元。这些数字,既彰显了我市各类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对保护知识产权的强烈需求,也从侧面反映了温州企业蓬勃的创新创业活力。

二、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助力营商。一年来,我市亮剑执法、维护秩序,持续净化市场生态、保障企业良性发展。率全国之先建立知识产权“仲调对接”机制,成立“温州知识产权仲裁院”,在重点企业、重点协会设立“打假护企维权”双百联络站,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市上下深入开展“蓝剑2019”、“亮剑2019”、“铁拳知识产权”、“绿剑”、“龙腾”、“清风”等专项行动;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成立温州市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强化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民事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相继建成温州知识产权仲裁院、1家国家首批能力建设知识产权仲裁调解机构,持续拓宽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渠道。

2019年,温州国际鞋博城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乐清市中国电工电器城获评省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培育市场。共查处商标违法案件642件,案值730.74万元,罚没款1274.14万元;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及各类侵犯知识产权案件816起,罚没款3063万元;立案查处侵权盗版案件2起;共立侵犯知识产权案件21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37人,涉案金额达3.5亿元;新收各类知识产权诉讼案件823件,办结799件,罚金达2753万元,其中受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39件,办结144件。第三方调解平台新增调解案件404件,处理电商纠纷案件527件。中国温州(服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快速授权386件,一次性通过率达到99.23%,获2018年度全国快速维权中心绩效考核第一。

三、知识产权管理服务高效可及。一年来,我市在知识产权服务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力,打通知识产权服务对接创新主体的“最后一公里”。深化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一站式”服务功能,全面实施惠企政策“直通车”;开展系统化、模块化、实战化的企业知识产权培训。2019年,温州高新区、瑞安市分别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强县示范县(区)。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1家,新增总数占据全省1/4。新增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150家。新增省级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2项。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温州)基地已连续三年评为全国知识产权优秀培训基地,累计服务企业2000余家,完成培养人数23000余人次,培训满意度测评达95%。浙工贸温州知识产权学院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入评第一批浙江省小微企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基地(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为企业累计输送知识产权毕业生270余名,培养知识产权各类人才5000余人。

今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职能助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知识产权工作,积极推进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挖掘知识产权人才、智力和信息等资源优势,发挥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引领作用,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主持人:谢谢陈云源副局长,下面开始提问。

记者:温州版权工作多项指标排名全省前列,能否为我们介绍下我市版权保护和管理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同时,温州在打击侵权盗版方面有哪些成效?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梅阳:很高兴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向大家介绍我市版权保护工作落实开展的情况。

版权也叫著作权,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所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城内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与商标权和专利权共同构成知识产权的三大组成部分。其中著作权的行政管理职能在2019年机构改革之后,从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划转宣传和新闻出版部门。

版权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重要工作之一。近些年来,特别是2019年机构改革后,我市版权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我市围绕版权保护和发展这条主线,加强了版权宣传力度,加大了版权执法力度和推动了版权产业高质量的发展,为保护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和助力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下面,围绕记者的提问,我就版权宣传、版权服务、版权执法以及今年4.26版权宣传等四方面情况分别向大家予以简要介绍。

1.版权宣传深度不断得到强化。一是版权普法宣传深入开展。2019年来,我市积极开展版权宣传进单位、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四进”活动。借助“3.18文化和旅游市场法制主题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和非法出版物销毁活动等时机,在辖区人员密集的市行政中心、商业区、集贸市场、企业及各经营业户,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相关版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并通过网站、电视、报纸等多家媒体宣传普及版权知识,发放版权知识相关宣传资料,解答版权保护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公众的版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版权,推进版权正版化的浓厚氛围。2019年以来,累计发放宣传资料6.5万余份,曝光侵权盗版案例10个。二是版权知识培训全面开展。为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版权保护意识,2019年来,我们制定版权保护培训计划,分别举办了3期培训班,对版权企业、版权管理人员和版权作者开展业务培训,邀请省版权局、省版权保护中心领导专家进行版权知识、版权作品登记专题讲座,通过培训,让参训人员进一步了解版权基础知识,版权作品登记保护的意义,提升了单位与个人的版权保护意识和业务水平。三是党政部门率先垂范。多年来,我市各级党政机关对版权的保护非常重视,将党政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列入平安浙江和意识形态责任制考核,成立了党政机关使用正版软件联席会议机制,财政部门将正版软件采购经费纳入公用经费予以保障解决。截至目前,我市党政机关共投入3500多万元,采购操作系统授权6000多套,办公系统授权39000多个。目前,全市党政机关正版化率达到95%以上,起到了很好的宣传示范引领作用。四是主动服务企业,扎实开展版权示范创建活动。在文化产业各领域大力开展版权示范创建活动。各县(市、区)版权部门深入到辖区各企业及相关经营业户,努力将风险提醒前移、行政处罚后置。着力培养一批在诚信守法、依法经营、建立版权保护工作机制、注重版权产业发展等方面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企业,有效遏制侵权盗版违法行为的发生。2019年浙江中胤时尚设计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版权局授予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称号。

2.版权服务广度不断得到拓展。一是版权设计大赛连续开展。2018年以来,我们承办了全省第六届“知识产权杯”创意设计大赛,收到参赛作品785件;2019年又举办了 “我和我的祖国”温州市创意设计大赛,收到参赛1200多件作品,一批有思想、有创意的作品入选,充分展示了我市版权创意的成果。二是版权作品登记逐年增长。2017年,我们整合了我市版权资源,争取省版权局支持,在温州设立版权工作服务站,负责温州地区作品登记的初审和颁发登记证书等服务,为著作权人以及著作权人有关的权利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搭建起政府与著作权人之间版权工作的桥梁。推出了免收作品登记费用150元/件的优惠政策。近三年来,共免收作品登记费用达120万元。同时,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参照审批“最多跑一次”的要求,利用媒体、报纸、网站、微信、宣传手册和易拉宝展架等方式宣传温州版权登记服务和咨询方式,通过咨询电话和QQ通讯等手段,实行版权作品登记“跑零次”的服务承诺。近年来,随着我市版权保护意识的加强,我市版权作品登记数量逐年上升,近5年来共登记作品8385件,特别是2019年度版权登记作品突破3551件,在全省排名第三位。

我市版权登记的渠道为:1通过浙江省版权保护与服务网(http://home.zjbanquan.org/),进行网上申报。2通过浙江省版权局温州版权服务工作站现场办理,地址: 温州市公园路111号报业大厦图书出版策划中心 联系电话:0577-56687315。

3.版权执法力度不断得到加强。一是部门联动,打击侵权盗版行为。针对当前少部分人对版权保护的法律责任认识不清、复制成本低、高额利润驱使等原因,致使侵权盗版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的协作配合,积极开展联合检查、联合执法行动,形成严厉打击侵权盗版的合力。2019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600多人次,打击收缴非法出版物 4.5万册。二是开展“剑网2019”专项行动,维护版权秩序。我们聚焦电影、媒体融合发展、流媒体、图片等重点领域,开展版权专项整治,加强平台版权治理,查办了一批侵权盗版大要案件,进一步净化了网络版权环境。2019年,我市查处了深圳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批准擅自上网出版网络游戏案和刘某涉嫌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案,这2个案件的涉案金额都在1000万元以上,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的侵权盗版行为。

4.今年4.26知识产权日版权宣传活动介绍。根据省委宣传部和省版权局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近期我们决定举办2020年“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系列活动。活动时间为2020年4月20日—26日,活动主题为强化版权治理,优化版权生态。具体活动安排:一是结合“扫黄打非”,4月24日在苍南举办“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系列活动暨“绿书签行动"启动仪式,现场开展出版物市场法律法规宣传、出版物鉴定、“扫黄打非”知识宣传、扫黄打非知识问答,发放绿书签等宣传品。前往指定场地,对近期收缴的全市非法出版物进行现场销毁。二是举办版权保护云展览,在市本级和各县(市、区)有关网站,结合全民阅读节云阅读活动进行线上版权保护图片展,展览共分为版权基础知识、版权登记服务、版权执法等三大部分。三是通过市区标志性户外LED屏播放版权保护宣传口号。

记者:温州是小微民营企业占比较大的城市,报告里提到知识产权金融,请问在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这方面,温州具体有哪些举措?同时,今年温州知识产权有哪些重点工作?

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云源:2019年温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额,金额达20.4亿元,位居全省第三。2020年截至3月份底,共服务全市19家企业办理了专利权质押融资,融资登记金额4.7亿元,暂居全省第二。

为继续提高知识产权金融价值,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我市将继续联动推进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机制。

一是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实施意见》,统一银行机构与知识产权质权服务机构的思想认识。鼓励银行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支持小微民营企业发展。鼓励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专项考核激励等方式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发展,力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金额逐年合理增长。

二是加大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支持力度。扩大财政政策补助范围,提高补助资金标准。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财政补贴由基准利率利息补贴改为贷款利息补贴。新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评估费补贴,费用可享受90%市级财政补贴。制定《温州市专利权质押贷款奖励申报指南》简化补助申请流程。进一步降低企业质押融资成本,推动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敢贷”“愿贷”。

三是设立知识产权质押登记服务通道。设立公布质押贷款咨询的绿色电话专线,开设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服务窗口。推出办理即时制,对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实行快速响应、及时审查、全程跟踪,做到即时审查、即时报送,即时反馈。

2020年,温州将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出台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指导意见,探索开展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试点,创新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制度和监测通报制度,发挥无形资产价值。同时,今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温州将继续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一是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将围绕我市重点培育发展的五大战略新兴产业,组织、实施专利导航工程。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和省专利示范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

二是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水平。紧抓高质量发展主线,激发知识产权的创造活力,实现高价值专利产出快速增长。鼓励我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强化知识产权协同运用能力,培育规模较大、布局合理、对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具有支撑保障作用的高价值专利组合。

三是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支持温州大学申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建设工作。完善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和温州市知识产权大港湾功能,支持温州大学科技园申报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整合温州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和商标受理窗口等部门,建设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和保护中心。

四是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新体系。认真贯彻《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建立覆盖授权、确权、用权、维权全链条的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地市级层面试点。将围绕夯实制度基础、畅通受理渠道、创新工作方式、做好衔接协调、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能力建设等六个方面抓实抓细相关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经验,力争为全国推广提供“温州模板”。

记者:专利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利器。那么,温州市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体系,鼓励发明专利成果转化方面都有哪些成效,请您介绍下?

市科技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金龙军:自从2015年我国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系列政策后,市委市政府和各高校、科研院所紧跟步伐,扎实落实国家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政策,出台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的相应办法和细则,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创新发展。

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市委市政府特别重视将企业、高校、政府、中介、社会所代表的科技成果的“需求、供给、平台、服务和环境”五个端口分别精准发力,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促进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科技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对高校院所承担企业研发课题、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参与技术转移转化、企业通过技术市场获得技术进行产业化的各类创新活动,都从不同层面给予实施奖励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激活了“需求端”企业的主体作用,扩大了“供给端”高校院所的主力作用,强化了“服务端”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有效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例如,在推进发明专利产业化这项工作中,我市在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从2017年开始全面实施。我们根据全省推进实施的要求,制订《温州市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实施方案》,出台扶持政策,每个项目实施完成给予奖励10万元。实施三年来,我市共组织立项下达1056个发明专利推进产业化(其中2017年171个、2018年341个、2019年544个),预计新增产值达到128.52亿元,利润15.4亿元。从目前已完成验收的2017、2018年立项实施的项目来看,这两年共完成实施发明专利产业化288个,新增产值80.83亿元、新增利润7.76亿元、销售65.87亿元、税收4.96亿元、出口创汇8.36亿元。平均每个发明专利产业化实现产值0.28亿元、税收0.0172亿元。每年完成的任务数都在省下达任务的190%左右,完成情况居全省前列。根据项目验收绩效评估情况分析,政府的奖励政策有效地激发了企业参与创新的积极性,目前这些产业化项目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提升了企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强化科技创新,共同打造创新环境的良好氛围。

记者:龙湾区(高新区)作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请问龙湾区(高新区)在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龙湾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晓春:近年来,龙湾区(高新区)积极探索和实践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创新举措,不断优化知识产权政务环境,持续加大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先后拿下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贯标工作站、国家知识产权教育远程培训基地等多块高质量牌子。目前,全区各类专利数累计2万余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2件;国内商标有效注册数突破26300枚,其中驰名商标9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枚。具体来说,有以下举措:

一是平台打造上推出“一站式”服务。着力建设温州知识产权大港湾(温州高新区知识产权中心),系浙南地区起步较早、体量最大的综合服务平台,引进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中心、中国知识产权大数据与智慧服务系统等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32家,其中“国字号”机构6家,汇聚高学历人才60余名,硬件方面打造集聚展示、发布、服务、宣传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专利产品发布中心,软件方面打造知识产权代理、交易、评估、维权、预警、培训、检索分析等全门类、全方位的服务链,实现知识产权服务“最多跑一次”。

二是企业培育上开展“面对面”服务。重点以人才培育促进企业培育,率全省之先,推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处长面对面”品牌活动,已成功举办13期,培训从业人员超3000人次。同时,组织专家团队点对点送辅导送诊断,着力为温州激光与光电、眼视光等多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知识产权发展提供支撑。目前,辖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群体逐步形成,现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7家、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8家,通过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62家。

三是模式创新上探索“专品标”有效创新。根据温州轻工产业特点,率先推出“专品标”服务(专利产品验证)新模式,据我们了解,该模式在全国还属首创,主要是依据相关专利法律法规,为企业在产品包装、宣传资料、展会等载体上提供第三方背书,在助力企业产品开拓市场的同时,挖掘信息分析、质押融资、诉讼维权、成果转化等深层次服务,提升知识产权运营、保护和服务水平。

记者:温州大学在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加强校企合作方面有哪些举措,能否请您介绍下?

温州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刘桂:近年来,温州大学高度重视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的温州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温州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技术转移办公室。先后建立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与职称评定、岗位聘任、人才评价、绩效考核等相挂钩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激励制度,引导师生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转化应用。

在2020年2月发布的“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中,温州大学位列全国第74位,在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中排名第5。因为专利技术成果运营有成效,近3年温州大学在专利奖项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获得2017年中国专利优秀奖,2018年浙江省专利优秀奖,特别是获得2019年中国专利金奖,这是近十年来浙江省属高校获得的唯一一项金奖,迄今为止,全国仅39所高校获得金奖,其中非“双一流”高校仅7所。

下一步,我们还将从以下5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依托温州大学优势学科,牵头组建3-5家温州特色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联盟,为温州区域产业构建高价值专利池。二是组建温州大学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孵化团队,全方位开展技术转移转化的系统性服务工作,孵化一批公司;三是鼓励科研人员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提高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能力。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或到企业、其他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兼职从事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和科技成果转化等科研活动;四是依托温州大学的51家科研平台、93家校企合作科研基地和9家地方研究院,开展与相关企业的技术攻关,引导合作企业开展一批专利导航布局;以温州产业需求为导向,携手企业培育一批高价值知识产权组合;五是组建温州大学知识产权专家库,招聘一批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我校的发明披露、价值评估、专利申请与维护、技术推广、对接谈判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全过程,促进专利转化运用。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