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络问政 > 新闻发布会
龙港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 2020- 09- 23 21: 13: 55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字体:[ ]

一、发布主题:龙港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新闻发布会

二、发布时间

2020年9月23日(星期三)上午10:00

三、发布地点

温州市人民大会堂202会议室(新闻发布厅)

四、发布人

龙港市委书记  郑建忠

温州市民政局局长 姜迪清

龙港市委副书记、市长 何宗静

温州市发改委副主任  邵为平

五、主持人

温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吕朝晖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温州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龙港市是全国第一个镇改市,最年轻的城市,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的试点。去年9月25日撤镇设市以来,龙港市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改革取得了新成效,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呈现了良好的态势。为了更好地向大家展示龙港市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的工作成效,今天我们邀请到龙港市委书记郑建忠,温州市民政局局长姜迪清,龙港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宗静,温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邵为平,请他们为大家介绍龙港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龙港市委书记郑建忠通报有关情况。

龙港市委书记郑建忠: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向大家介绍龙港的情况。首先,我代表龙港市委、市政府,对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龙港改革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去年9月25日,龙港市成立大会胜利召开,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为龙港市委、市政府揭牌,标志着全国最年轻的城市龙港市正式成立。

龙港撤镇设市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承担着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的探路使命,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嘱托。龙港市成立一年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温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扣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一区五城”战略目标(“一区”就是把龙港建设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示范区,“五城”就是以打造活力创新城、高端产业城、现代智慧城、幸福宜居城、平安善治城为主攻点,努力建设成为温州大都市区南部中心城市),全市上下夙兴夜寐、斗志昂扬,全力以赴抓开局,凝心聚力创新局,经受住了开局组建、疫情防控、改革破题等多重压力和考验,新龙港市顺利起步,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改革是龙港最鲜明的特质,也是最重要的使命。我们坚定扛起“领跑者、探路者”职责使命,紧扣“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要求,持续推进37项重点改革项目,努力形成一批具有“窗口”标准、富有龙港特色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全力打造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示范窗口”。

一、持续优化大部制高效运行新机制。“大部制”是龙港新型设市模式的主要特色亮点,我们积极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清单转职能”等改革,着力破解“人少事多”困境,打造“小政府、大服务”高效运转模式。一是一枚印章管审批。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努力实现全省首个全领域“一枚印章管审批”。比如企业审批上,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40天”、投资低风险小项目审批“最多16天”,比原来减少一半时间,逐步构建“事项最少、流程最佳、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新型县域政务服务模式。二是一支队伍管执法。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省级试点,梳理集中执法事项,将我市9个部门涉及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26个领域的执法事项进行统一划转,率先在县级层面构建跨领域、跨部门执法事项最集中的执法管理体系,并全面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三是一张清单转职能。按照“政府可转移、社会力量可承接”原则,建立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清单,将政府职能转移给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实现可转尽转,加速政府转型、瘦身、提效,打造县域“多元共治”的龙港模式。目前,我们已梳理职能转移事项154项,首批27项成熟事项已集中签约。四是一流团队强攻坚。大力发扬“敢闯敢试、创新创业、重理重义、开明开放”的新时代龙港精神,牢固树立“全省示范、全国领先”工作标准,开展重点项目攻坚“揭榜挂帅”,实行“任务清单+专班运作”模式,打造以党建为引领的社区团队、以服务为导向的网格团队、以任务为导向的部门团队和示范引领的领导干部团队,努力锻造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二、不断完善扁平化基层治理新模式。基层治理综合改革是龙港改革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我们坚持以打造高效能治理的“全国标杆”为目标,以基层治理扁平化、社区化、网格化、信息化“四化”集成改革为路径,全力做强社区、做实网格、做优服务,努力通过大网格实现对社区直接管理,通过片区社会服务综合体实现对老百姓的就近服务,通过信息化智能化实现整体智治,不断完善“市管社区、分片服务、智能高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围绕治理扁平化。建立市领导“1+5”责任捆绑挂钩联系工作机制,市领导兼任片区党工委第一书记,与片区、社区责任捆绑,实现“一竿子插到底、一道令落到底”的工作机制。全面启动9大片区社会服务综合体建设,设立党建服务、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综治服务、便民服务等5个服务模块,职能部门1/3以上力量下沉,构建起了“部门下沉服务、社会组织承接服务、社区干部和网格员全员服务”的集成服务新模式。围绕农村社区化。我们完成了全域“村改社区”工作,探索建立社区主职干部由龙港市委直接管理、社区干部职业化、党员干部社区志愿服务积分制、社区问题直通车制度等新机制。按照“一社一品”要求,推进全域智慧社区创建,加快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因地制宜、分门别类打造托育养老、健康服务、消防安全、出租房管理等不同特色智慧应用的社区品牌,努力实现“一站服务解民忧”。围绕全域网格化。将全市划分为32个大网格、103个全科网格,按照“一格多元、一员多岗”的管理要求,整编部门下沉力量与社区所有人员入格,形成“三五成群”的基层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实现90%以上事项在网格一线解决。今年已成功化解历史遗留信访积案65件,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大幅下降。围绕管理信息化。深入实施县域“整体智治”改革,积极开展“大部制+扁平化+整体智治”县域集成改革省级试点,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率先实现全国第一个全域5G网络全覆盖,城市大脑一期项目投入运行,在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城管等领域实施一批场景化多业务协同应用,基本形成“一个大脑管治理”的运行模式。

三、努力开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我们始终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加快实现龙港从“镇”到“市”的跨越。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1亿元,同比增长1.9%;财政总收入14.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亿元。一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持“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出台“32+8+8”系列帮扶政策,刚性兑现惠企政策资金3.2亿元,向上争取稳企各类专项贷款近4亿元,成功实现“疫情防控率先突围、生产生活率先恢复”的目标。全面实施制造业“三百三新”计划和民营企业“龙腾计划”,全力打造印刷包装、新型材料、绿色纺织等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着力培育新能源装备、医药卫生材料、通用机械等三大重点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具有龙港特色的产业集群。二是加快“四新”经济培育。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积极发展“四新”经济,升级时尚消费、发展夜间消费、创新文旅消费。深入开展谋大招强攻坚行动,有序推进医疗卫生材料产业园、印刷材料交易市场、现代物流园区、总部经济园等“强链补链”项目。总投资330亿元“双招双引”项目集中签约,落地251项目4个、2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个。三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对标“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加快龙港新城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探索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省级印艺小镇建设,整合提升印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新竣工小微园6个153万平方米,入驻小微企业1000多家。健全与苍南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深化与龙湾(高新区)战略合作,推进温州高新区龙港分园建设,落地首批产业项目3个。以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实践基地创建为契机,加快推进经济领域商协会改革,举办首届创业创新大赛,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四、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改革有没有实效,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取得发展实绩,老百姓有没有获得感。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一体规划、同等标准、全域覆盖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加速实现全域城市化、农村社区化、就地市民化。我们从最硬的骨头啃起,对准历史遗留的难点、群众关心的热点、城市发展的重点,全域创建未来社区、未来城市,新老城三条连接线、文卫路拓宽、下涝未来社区等重点项目征迁全面推进,拆除房屋2200多间。积极推动宅基地(农房)市域流转改革试点,争取让大量的沉睡资产变发展资本。我们从最弱的短板补起,加快实施重大项目100个,全面启动公共服务中心、龙湖公园、新人民医院等龙港设市十大标志性项目。全面对接温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力推进南连高速、209省道等重大交通项目,打通区域交通“微循环”,加快形成高效便捷、内外通达的交通网络。积极探索联合办学、联合办医新模式,与温州附一医达成托管合作,挂牌成立附一医龙港院区。加快推进全域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推行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我们从最基础的环境抓起,大力推进全域环境改造,持续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加大市区道路交通秩序严管整治力度,全面启动片区“9+3”街区综合整治,创成“美丽田园” 4.5万亩,4大入城口形象明显提升,城市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实施全市域土地综合整治改革,启动首批3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构建土地高效利用的体制机制。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龙港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仅仅是起步开头,没有现成可借鉴的模式,后续还要进一步探路深化。下步,龙港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温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对标对表“重要窗口”,全力做好龙港撤镇设市改革“后半篇文章”,再领改革创新之先、再鼓争先创优之劲,加快干成一批独特性成绩、引领性改革、标志性成果,在“重要窗口”建设中展示龙港风采。

主持人:谢谢郑建忠书记,下面开始提问。

记者:龙港探索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一年以来,有哪些改革成效。从发改部门来看,龙港的探索路径有哪些积极的现实意义?

温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邵为平:从全国首个“农民城”到十八大以来首个“镇改市”,龙港改革形成了“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改革特色,初步构建了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龙港撤镇设市一年来,持续构筑全面的改革体系,着力做好“后半篇文章”,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当前,恰逢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因此,继续做好深化龙港改革的现实意义更加凸显,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方面,为都市区建设提供重要动能。当前中央提出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内循环的重要抓手。一年来,已经欣喜地看到龙港由“镇”向“市”的重要转变,如龙港市新人民医院、龙港市公共服务中心等一批民生项目列入规划建设,龙港经济开发区、温州高新区龙港分园等高能级平台建设迈开步伐,未来社区建设、城中村清零工程等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产业平台的升级,加速了农业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增强了区域综合承载力,带动了当地的投资增长和消费需求。继续深化龙港改革是加快高质量建设温州都市区南部副中心的重要动能,是温州打造浙南千万人口大市的重要举措。

第二方面,为低成本运行做出积极探索。龙港通过市直管社区,精简了人员编制和中间环节,如龙港市行政事业人员编制核定1640人,仅为其它同等规模县市的2/5。管理层次的减少,人员数量的精简,叠加政府数字化建设,各种行政开支大幅减少,有效节约了管理费用。撤镇设市后,龙港市仍然利用老楼办公,节约资金全部用于民生事业,一些基础设施实现苍南、龙港两地共用共享。继续深化龙港改革,扎实构建低成本的行政运行机制,有利于为龙港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第三方面,为高效率治理贡献有益经验。龙港通过“大部制”改革,打通职能相近的部门,实行块状管理模式,对内采取科室协同,对外积极发展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致力于打造精简高效型政府,有效提升了行政效能。龙港的“扁平化”架构取消了乡镇层级,实行市直管社区,扩大了管理幅度,缩短了管理链条。龙港还积极开展“智慧化”建设,谋划创建全省首个县域“整体智治”示范城市,以5G网络全覆盖为契机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以信息化手段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继续深化龙港改革,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龙港的新型城市治理模式,也能为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龙港经验。

记者:“一张清单转职能”改革对龙港来讲具有什么作用和意义?政府职能转移后,又是如何确保这些职能能够落地生效?

龙港市委书记郑建忠:“大部制”改革是龙港新型城镇化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龙港只有15个党政机构、1个群团工作部和6个事业单位,党政机构数量和人员只有同类县市区的40%,对龙港来讲,最具挑战的是如何将大部制“一对多”的劣势转变为“多合一”的优势,破解“人少事多”困境。另一方面,龙港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社会组织数量多、种类全、功能齐,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社团等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龙港大力推进“一张清单转职能”改革,就是要在“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改革总体要求下,按照“政府可转移、社会力量可承接”的原则,探索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将政府职能转移给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实现 “小政府、大服务”高效运转模式,打造县域“多元共治”的龙港样板。

为了积极稳妥推进“一张清单转职能”改革,前期制定出台了《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工作方案》和相关配套制度,在政策、程序、方式上全力保障推动“一张清单转职能”改革落地。下步将按照“法律主体不变、工作任务不减、办事效率不降、行政成本不增”的要求,做细配套措施、完善工作机制、有序有力推进,确保“一张清单转职能”尽快落地见效。

一是梳理一批成熟事项,确保职能部门“转得出”。按照“成熟一项转移一项”的原则,在第一批目录中梳理出当前各方面条件都已具备、可以马上着手实施转移的职能事项,严格按照事项公告、移交、实施、监督的步骤,逐步开始转移实施,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实行目录化、动态化管理和调整,进一步切实提高职能转移事项的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

二是加强培训指导力度,确保社会组织“接得住”。这项改革具有突破意义的地方,在于把部分“准管理”的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这也对承接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职能转出前,将组织承接方到职能部门进专题的学习,按照“一事一方案”的要求,进行专题辅导和业务培训,全面熟悉、了解相关内容,强化标准规范、注重上下衔接,实现承接项目可持续、任务可完成、管理有成效。

三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具体事项“管得好”。这项改革最终的目的是要让群众、企业享受到更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各政府部门始终是履行法定职责的主体,相关职能转移部门将及时完成事项移交工作,并通过有效方式向社会公告交接事宜,对承接单位进行全程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组成评估小组定期对履职情况进行评估验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避免因职能转移出现管理真空和履职不到位等现象。

记者:一年来龙港在基层治理机制方面都做了哪些创新,特别是今年龙港全面实现了村改社区,是如何推进这项改革的?

温州市民政局局长姜迪清:国务院批准龙港“镇改市”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的典型,按照“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改革要求,积极探索新型社区化基层治理新格局,全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基层治理“全国样板”。今年3月底,龙港仅用了26天就高质量完成全域“村改社区”,73个村全部改为72个城市社区。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龙港市的全域社区化,是推进城乡统筹、加速农村向城市融合的重要途径,实现了“政”和“经”在基层组织的彻底分离,为推进温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基层治理理念进一步提升。龙港素有“中国第一座农民城”之称,也是农民自费造城实践的热土。由于农村经济改革率先从分散的农村地区开始,使村民自治一开始就具有较强的自发性;相比之下,城市社区自治具有很强的组织性。要推进龙港市深化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首先要优化基层治理理念,要推动龙港干部群众深刻理解“村”和“社区”治理方式的区别。一年来,龙港市精准把握“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中心向基层下移”的治理理念,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解和认识,加快推进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基层治理架构进一步明晰。龙港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为引领,建立以“市管社区、分片服务、智能高效”为核心的运行机制,变“市-街-居”为“市-居”行政层级管理新模式。龙港通过全面推进村改社区改革,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全域市民化,在有序引导城乡人口、优化产业布局、提升资源效率等方面作出有效探索。应该说,龙港推行农村社区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撤村改居”,也不是简单的“行政区域调整”,而是新时代下搭建基层治理新架构、探索基层治理新体制的探索。

三是基层治理机制进一步优化。一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农民在养老、教育、医疗和就业等方面享受市民同等待遇,农民“就地市民化”是龙港“村改社区”最深刻的内涵体现。二是高标准提速公共服务水平,形成社区服务“15分钟便民服务圈”,打造老百姓家门口公共服务站。三是建立社区干部职业化新机制,建立从优秀社区干部中招录公务员、事业人员乃至副科级干部制度,建立专职社区工作人员“进退留转”制度,增强社区干部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

四是基层治理方向进一步明确。通过农村社区化改革,改变了村民自治的单一模式,社区自治功能进一步强化,形成了党组织、居委会、社会组织、小区业委会、物业企业、辖区单位、居民群众等各类主体协商互动的自治体系,社区的活力明显增强,对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同时,龙港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智能技术支撑现代社区自治,开设码上事务管理、码上居务公开、码上公共服务、码上民主协商、码上监管等应用场景,为社区“智治”提供了保障。

记者:民生领域改革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一项工作,龙港撤镇设市以来,改革在民生领域有哪些变化,让老百姓有真正的获得感?

龙港市市长何宗静:改革是龙港最鲜明的特质,龙港始终以改革破题带动民生,努力让全体人民成为民生领域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

一是机制创新,让民生服务更加顺畅。龙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建立一个更加关心民生的服务型政府。通过大部制的改革,龙港市政府组成部门压缩到9个。部门少了,但是职能更加清晰,服务更加精准。比如组建自然资源与规划建设局,职能覆盖项目规划建设、要素保障全流程,通过率全省之先开展“五多合一”改革,做到前端一窗受理,后台业务协同,审批事项从原来的10项压缩为4项,办理工作日从64个压缩为38个,让民生项目的落地更加顺畅。把“教育、民政、医疗”的管理职能交给社会事业局,确保一竿子插到底,一揽子管到位,大大减少了交叉管理、多头管理的弊病。通过扁平化的管理,龙港没有了乡镇层级,市领导“一套班子”管社区,能沉下身子接地气,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民生办理更有方向。比如十几年久拖未决的文卫路拓宽工程,5年多过去还未能贯通的三条新老城道路,世纪大道两侧阻力重重的城中村清零,由四名市领导领衔挂帅,带领社区干部夜以继日,坚守征拆一线,六十天完成拆除房屋2200多间,整出了龙港城市新形象,赢得了龙港市民好口碑。

二是多向激活,让民生保障更加给力。多方借势借力,在民生保障上推行集成改革,合力推动民生领域补短板。积极引入上级国企“借外资”,与8家温州市属国企开展合作,叠加各自优势,走出了一条合作新路。比如引进温州公用集团建设250亩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成功解决了多年未决的餐厨垃圾处置项目问题,将于年底投用。老百姓们一直念叨着的龙港医院,通过与温州附一医“联姻”,借人才、借技术、借管理,短短一百天时间,就建成投用介入治疗中心、感染病区、新体检中心三大工程,让老百姓就近享受高质量的就医服务。积极转移职能“借外力”,龙港的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发展起步早,它们在参与服务民生中的视角更广、方式更多、灵活性更大。以政府“权力清单”为边界,准确把握政府、社会、市场关系,引导龙港380多家社会组织承接转移职能,集成社会各界的力量、智慧和经验,合力打造县域“多元共治”的龙港模式。积极引进人才“借外脑”,以“没有本地人外地人,来了都是龙港人”为导向,推出龙港“2.0”版的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吸引了大批人才扎根龙港。前期面向全国招聘了城市大脑建设首席信息师、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席规划师、市政府高级法律顾问等政府高级雇员,为民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包容。

三是数字赋能,让利民惠民更加高效。数字化、智能化是浙江的浓厚“底色”,也是龙港的城市“亮色”。以“整体智治”为目标,努力下好简政放权的“先手棋”,扬起数字赋能的“冲浪帆”。从顶层设计出发,按照“一张智网管全域”的思路,积极创建全国首个全域整体智治示范城市,全面整合各部门数据,建设龙港“城市大脑”,把数字的场景化应用拓展到城市管理、公共服务、风险防范等各领域,不断引领城市更新。疫情期间,推出了龙港码、龙港邻里等项目,在3个月内实现个人应用26.7万,场所应用1.5万,总使用数量达142万。从数字应用出发,特别打造了龙港政务客厅2.0版,集成了“最多跑一次”的审批中心和“最多跑一地”的矛调中心,让老百姓办事解忧“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窗”“只盖一枚章”“只用一张网”,生动实践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温州经验、龙港速度。还推出了一批便民利民的智慧场景应用,比如各小区设立24小时不打烊的“智慧云药房”,一键直通达邻里的“智慧村社通”,深受老百姓点赞。从资金保障出发,构建起“1+5”国有企业总体框架,国企由“小散弱”变“大专强”。依托主体评级为AA的市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积极申报30亿元规模的全省首支城镇化专项债。还实施多样化市场化建城模式,比如总投资近60亿的龙湖片区综合开发项目,采用“授权开发+投资合作+EPC+ O”的模式,有力保证了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