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4016/2022-00169 | ||
组配分类 | 乡村振兴 | 发布机构 | 瑞安市农业农村局 |
生成日期 | 2022-01-0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抢抓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 推动“未来乡村”建设 | ||||
|
||||
中央专门出台文件支持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要抢抓机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美丽经济、生态宜居、文化风貌、四治融合、幸福生活”一体化建设,把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贯穿始终,打造一批“五化十场景”的未来乡村。到2021年底,建成曹村(镇域型)和马屿儒阳(村域型)2个试点;到2025年底,全市打造未来乡村20个。 (一)坚持系统思维,打造乡村振兴引领区。按照系统谋划、全域规划、全面提升的思路推进未来乡村建设。一是精心选址。按照乡土味、瓯派韵、国际范的要求,选取文化底蕴深厚、特色产业明显、基础设施良好的中西部乡村,结合瑞安市旅游精品线路、民宿集聚群区、飞云江南北两岸的山水资源,推进村庄规划、环境治理、乡村风貌等有机更新,打造具有浙南韵味的瓯派民居。二是高标谋划。按照打造有未来感、满足更美好生活需求的目标导向,结合瑞安实际,改造提升一批特色农业、科创致富、生活休闲、农旅融合、创意创新、特色文化等不同主题未来乡村和“十大场景”具体创建项目。三是多方参与。采取“政府+社会+村民”共同投资的建设方式,发挥利用乡镇(街道)投融资平台,积极争取上级专项债,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委托温州设计集团、浙江嘉华设计研究院编制规划方案,成立专家库参与实施设计,确保项目整体质量。坚持“让村民做主”,推动村民参与设计,广征村民意见。 (二)突出融合发展,打造共同致富的样板区。推动“五化十场景”落地,重点打造三大特色场景:一是展现闯客友好的创业场景。依托瑞中校友资源、崇德服务团、青创学院、乡贤论坛、农创客创业交流会、校地合作、村企合作等资源和平台,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支持。二是展现资本合作的经营场景。创新现代合作经营制度,推进产业和社会资本再结合、再合作,鼓励农村各类主体加入或牵头举办农民合作社,推进乡村资产资源的现代化经营,探索共同富裕先行先试新机制。三是展现文旅结合的文化场景。深入挖掘乡村优秀民俗、农耕、节庆、名人、祖训家规等文化资源,通过东源世界非遗文化馆、曹村进士文化系列展示厅、孙诒让纪念馆等历史景观节点,结合研学旅游精品线路,打造“未来乡村”视觉系统,形成特色文化产业链。 (三)突出农村改革,打造三位一体的标杆区。推进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加大“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示范基地等产业的数字技术应用。一是打造“三位一体”数字赋能体系。结合全域数字化改革、“数字三农”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三位一体”全面融合,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探索组建以村民为主体,以“数字产销、数字金融、数字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村级农民合作社。二是健全“三位一体”合作经营体系。健全完善“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经营体系,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开展以“三位一体”、农村集体产权、乡村治理、两进两回为重点的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实现共建共享。三是构建“三位一体”未来发展平台。深化农村闲置农房(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支持村集体利用村内闲置厂房、民居等存量资源打造乡贤会客厅、邻里公共服务中心等场所,推进“共享办公”“共享创业”,为“乡贤回乡、青年回乡”创业提供便利条件。 (四)突出智慧互联,打造数字乡村的示范区。以智慧互联和数字赋能为总牵引,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融合式发展,打造服务便捷、智慧互联、整体智治的共同体。一是推进数字化建设。坚持数字化与未来乡村建设深度融合,系统规划建设乡村治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乡村运营、生态建设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如建设农业农村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管理等。二是推进系统化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集成改革,完善乡村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植入未来教育、未来医疗、未来养老等未来系列场景,以点上样板带动面上铺开。如打造5G文化礼堂、全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等。三是推进智慧化管理。结合数字化改革推动乡村治理集成运用,丰富乡村治理的应用场景,延伸乡村治理数字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如曹村构建跨部门整合机制,全面整合公安、交通等四个平台数据信息,实现一网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