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4072/2023-253696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马屿镇 |
生成日期 | 2023-12-1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马屿镇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和2023年重点工作的阶段性进展、落实情况通报和后续举措 |
一、2023年重点工作分解及阶段性进展、落实情况通报一、聚焦产业振兴提质,激活发展动能(牵头科室:镇经发办) 一是搭建成果孵化平台。继续举办温州市“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眼镜专场),重点推进马屿眼镜设计中心创成国内眼镜专业设计中心,指导华图眼镜创成省级众创空间和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指导青马电商创业中心创成省级众创空间。二是精心谋划招引项目。继续招引国内眼镜头部企业,落地眼镜科创园二期。招引优质食品机械、包装机械企业,落地九甲高端机械装备园,高标准创成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三是持续推进项目落地。全力推进主镇区西大门九甲村老工业点改造提升,推进方氏眼镜竣工投产。加速开发圣井山“五大景区”,打造镇域文旅节庆IP。 二、聚焦城镇建设提速,刷新城乡颜值(牵头科室:镇村镇办、镇交通办) 一是把好占补平衡关口。集中力量攻坚“三万”行动,确保按期补足占补平衡指标缺口。二是落实土地要素保障。推动规划编制,多措并举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全面提高土地利用率。打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攻坚战,深化“五未”整治,高标准完成“万亩方”永农集中连片整治。三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速霞梅线及支线道路改造提升工程、环江浦社区道路改造提升工程等6个重点项目建设,全面优化镇域交通路网。加快老旧市场搬迁,建设跃马高品质未来社区。全速推进飞云江治理二期工程,创成省级低碳乡镇。 三、聚焦整体智治提效,筑牢治理根基(牵头科室:镇应急管理中心、镇综治办、镇党建办、镇社会事务办) 一是巩固安全生产防线。完善“8+3”安全生产日常管理,严格落实隐患闭环机制,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督促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做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加快特种设备、消防、防汛防台等有关行业与领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各类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形成快速、有序、高效的专业化救援力量。二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扎实开展“六无”平安村社创建,以护航亚运会专项行动为抓手,常态化组织“平安三率”宣传工作。对复杂治安区域进行重点整治,对部分监控进行更新以及安装,进一步减少监控死角与盲区。评定金牌调解员、创建品牌调解工作室,持续优化警调对接、诉调对接、仲调对接联动机制。深入开展“五失人员”排查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严防“民转刑”案件。力求年底前达到省一级禁毒办评定要求,实现禁毒工作整体跃升。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抓党建促治理,探索“村集体+农户+农民合作社”强村富民路径,实施低收入家庭综合化帮扶六大行动。深耕优势资源,依托“花果菜药”产业基础赋能“一村一品一韵”。推广做强共享社·幸福里,持续拓展共富工坊、长者食堂等共享场景。 二、后续举措一是继续聚焦重大项目攻坚。(牵头科室:经发办、交通办) 围绕视觉健康、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生态康养等领域“大招商招大商”,重点推进眼镜科创园二期项目、马屿电商物流中心项目、瑞安市(梅屿)预制菜产业园二期落地建设,推动“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兴达路、江山路等重要配套道路及园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指标考核。 二是高位推动城乡一体建设。(牵头科室:村镇办) 集中力量攻坚“三万”行动,高标准推进“万亩方”永农集中连片整治,确保按期补足占补平衡指标缺口。全力保障重要道路、水利工程实施,争取上级资金提速霞梅线及支线道路和马屿高速口改造提升工程建设,确保创意路、康宁路(蕴之路)等道路提升工程按时完工,全力保障“10·23”传统会市顺利举办;加快汤岙河(一期)、环城河II等在建水利工程进度,稳步推进飞云江治理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加快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进度,专班化推进九甲老工业区拆改工作。 三是持续擦亮美丽生态底色,奋力绘就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图景。(牵头科室:农办、宣传办、农办) 高标准创成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争取完成年度省级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任务。高质量完成儒阳“一带一片”改造提升工程一期,同步推进电商孵化基地等精品节点建设,结合未来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全域美丽蝶变,创成省级低碳小镇。加快圣井山景区规划方案编制,全力冲刺国家4A级景区创建。加大重点文物保护力度,做好圣井山核心景区、虞廷恺故居整改提升。 四是全力保障社会民生福祉,奋力绘就平安和谐发展新图景。(牵头科室:党建办、社会事务办) 全力惠民生。探索“村集体+农户+农民合作社”强村富民路径,实施低收入家庭综合化帮扶六大行动。推广做强共享社·幸福里,持续拓展共富工坊、长者食堂等共享场景。铺开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便利群众日常出行。全面兴教育。全力保平安,以护航亚运会专项行动为抓手,扎实开展“六无”平安村社创建,继续深化“雪亮工程”建设。完善“8+3”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突出“三场所三企业”“厂中厂”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整治攻坚。深入推进“大综合执法一体化”改革,进一步优化基层治理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