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环境设备配置规范化
施工环境敏感区域设置自动喷淋设备、环境监测设备,场站内配备雾炮机、洗车机,施工便道经常性进行洒水。

1.2环境保护措施
1.2.1扬尘防治措施
加强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按照《浙江省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要求,开展建设工地扬尘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施工现场扬尘控制,责任在领导,管理在岗位,关键是班组。因此项目部必须在建立和健全各项扬尘控制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落实各级管理责任,将施工扬尘控制与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之终贯穿于整个施工管理过程中,实施全过程、全方位控制。
多方面多角度的对扬尘污染进行控制,确保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体健康。
序号 | 防治措施 | 实施要点 | 图示 |
1 | 施工围挡 | 项目施工时部分实行围挡封闭,施工现场围挡高度为2.5m。 | 
|
2 | 喷淋系统 | 为减少施工扬尘,围挡上方设置喷淋系统。喷淋水管沿围挡,纵向设置处水泵,保障供水。 | 
|
3 | 工地扬尘在线监测系统 | 工程开工前在环境敏感区安装PM10工地扬尘在线监测设备。 | 
|
4 | 场站封闭措施 | 混凝土供应中心采用全封闭处理,安放防尘设备,生产过程中及时洒水降尘。 | 
|
5 | 工地洒水抑尘措施 | 在围挡、场内主要道路、预制场、料场等部位设置喷淋降尘、雾炮机、洒水车等设施,确保施工区域“全覆盖”。 | 
|
6 | 车辆清洗设备配置 | 施工场区主出入口设置成套定型化自动冲洗设施,配套浇筑符合标准的排水沟和沉淀池。 | 
|
7 | 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运输车 | 砂石料、渣土运输引入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运输车,该车采用全密闭式电动折叠顶盖,带有限位感应器。 | 
|
8 | 密目网覆盖措施 | 现场临时堆放的土方、承台开挖的土方未能及时转运时,及时采用防尘绿网进行覆盖,路基施工时,对裸露场地和堆放的土方同样采取覆盖密目绿网的措施。 | 
|
9 | 施工道路与施工场站道路硬化 | 施工现场出入口、场内主要道路、施工场地以及生活、办公区主要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及时洒水降尘,保持路面湿润、清洁。 | 
|
10 | 保通道路扬尘防控 | 在施工围挡上设置喷淋装置,每隔3.3米设置一处喷淋水头,施工过程中,当PM10检测仪测得的粉尘粒子浓度超过当天公布的平均值的40%,开启喷淋水头喷淋10分钟(向施工场地内喷淋),若测得的数据仍超过平均值的40%则继续喷淋10分钟。 | 
|
1.2.2固体废弃物管理措施
依托于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结合属地化政策制定固体废物防治措施。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措施,以促进浙江省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序号 | 处理措施 | 实施要点 | 图示 |
1 | 垃圾分类 | 按照垃圾的种类配置不同的垃圾桶,包括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毒垃圾。 | 
|
2 | 垃圾外运 | 配备专用垃圾清理车,生产生活垃圾按环保要求运至指定地点(垃圾场)或集中堆放掩埋。 | 
|
3 | 施工废弃物集中处理 | ①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及时收集清理,保护自然环境与景观不受破坏。 ②建立废料集中堆放场,加工废料要合理回收,充分利用。 | 
|
4 | 施工材料整齐堆放 | 随时保持现场整洁,施工设备和材料、工程设备应整齐妥善存放和储存, 废料与垃圾及不再需要的临时设施应及时从现场清除、拆除并运走。 | 
|
1.2.3水环境保护措施
深入贯彻浙江省“五水共治”的思路方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加强对浙江可持续发展的担当,围绕浙江省治水目标,把水质指标作为施工过程中的一个硬性约束条件,确保贴合浙江省长远的绿色发展、持续发展理念。
序号 | 措施名称 | 措施描述 |
1 | 含油污水污染防治措施 | 各类施工机械、设备应防止严重漏油,机械在运转和维修时产生的含油污水统一回收,先经隔油处理,再交给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 |
2 | 生活污水防治措施 | ⑴设置环保厕所,生活污水由污水处理车集中处理: ⑵食堂设置隔油池,配备生活污水二级生化处理构筑物,处理达标后,排入周边农灌沟渠: ⑶施工场地远离沿线地表水系:。 |
3 | 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 ⑴超前设计地面水的排放组织,配备污水沉淀及排水系统。 ⑵施工物料如水泥、油料、化学品等堆放应严格管理,防止在雨季或暴雨将物料随雨水径流排入地表及附近水域造成污染。 |
4 | 日常节约用水措施 | ⑴项目部日常用水进行限制,非必要不浪费,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⑵驻地和工区根据需要安防净化过滤设备,部分水可二次利用的要合理利用起来。 ⑶施工用水尽可能采用贮存雨水、洪水、涝水等,试验合格后进行使用,不合格的通过净化使用。 ⑷日常梁板养护、道路养护、降尘喷淋用水均采用二次或者三次净化用水。 |
5 | 确保项目施工生活供水措施 | ⑴开展日常贮存水措施,合理将施工期间的雨水、雪水、洪水进行储存,净化后用作日常用水。 ⑵与水利部门沟通,在贴合属地政策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日常供水措施,确保项目有序进行。 |
6 | 排涝水措施 | ⑴制定合理排涝方案。 ⑵联系水利部门,依照地方政策开展排涝工作。 |
7 | 防洪水措施 | ⑴雨季前,提前联系水利部门,听取当地防治措施的相关建议,制定符合施工环境的合理措施。 ⑵提前分析水域内的水情水害,确保洪水发生后各项灾害均有预防措施 |
1.2.4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严格落实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持续推进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家和浙江省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措施安排合理施工计划。
序号 | 处理措施 | 实施要点 | 图示 |
1 | 桩基施工泥浆处理 | 废弃泥浆通过工程泥浆处理设备,将泥浆筛分、脱水、固化处理。
| 
|
2 | 可移动式降噪设施 | 通过可移动式棚罩来降低空压机、混凝土泵等机械作业时产生的噪声。必要时设置可移动隔音墙设施。 | 
|
3 | 车辆、机械的排放管理 | 对施工作业的机械设备能耗进行控制,超标设备不允许进场。对工程船舶进行统筹调度,减少非必要的动力装置油耗,减低废气排放量。施工船舶选择低硫燃料,调高船舶动力装置热效率,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排放污染。 |
4 | 合理安排施工计划 | 合理安排施工计划,使动力机械设备的使用较均匀的分布在限定的工期和施工场地上,尽量避免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集中使用大量动力机械设备,禁止在规定的工作时间之外进行施工活动。 |
1.2.5噪音控制措施
本项目所产生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施工噪声,为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严格贯彻“以人为本、兼顾美观”的原则,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并依据《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筑路机械,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或间歇安排高噪声的工作。
施工期间施工噪音在场地布设、机械选择、工序安排、宣传监管等方面采取措施。
对距噪声源较近的施工人员,除采取使用防护耳塞或头盔等有效措施外, 还应当缩短其劳动时间。同时,要注意对机械的经常性保养,尽量使其噪声降低到最低水平。为保护施工现场附近居民的夜间休息,对居民区 150m 以内的施工现场,施工时间应加以控制。并针对沿线200米内敏感点拟采用声屏障进行降噪处理。
1)一般路段采用非通透型声屏障,道路与敏感点村庄距离较远或声屏障段落较长的采用通透型声屏障。
2)路基段设置在路侧预留混凝土基础上.吸声屏采用金属板(穿孔铝板、镀锌钢板)透明隔声屏采用12mm厚加筋亚克力板,隔声量≥30dB。
3)桥梁段声屏障设置在桥梁外侧防撞护栏上。吸声屏采用金属板(穿孔铝板、镀锌钢板)透明隔声屏采用12mm厚加筋亚克力板,隔声量230dB。
1.2.6船舶防污染措施
1)停泊在锚地、港池内的船舶,禁止向舷外排放污水,航行在特殊区域以内的船舶不准排放污水。
2)机舱污水超过船上的储存能力时,及时向船舶所在地相关部门申请接收,严禁私自向海域排放。
3)机舱产生的油污垃圾要集中装入专用塑料袋或垃圾桶,禁止将油污垃圾倾倒入海。
4)船舶要备有密封良好的专用塑料袋和专用垃圾桶,生活垃圾、维修垃圾等,要集中分类存放。
5)船上的一切塑料制品垃圾(包括合成纤维绳和渔网、各种包装食品或其他物品用的塑料纸、绳、袋、容器以及存放垃圾的塑料袋等)严禁在任何水域随意扔弃,船上要专设盛放塑料垃圾的箱子。
6)船上含有危险有毒等垃圾的品名、性质、数量要事先报告相关单位,经批准后方能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