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4105 /2023-243874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北麂乡 |
生成日期 | 2023-06-2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北麂乡2023年度工作计划 |
(一)抢占蓝海经济发展先机,做大做强“产业蛋糕”。 聚焦“渔旅兴岛、融合共富”,以国家海洋牧场建设为推手,高标准完成全域规划编制,将发展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一是以鱼兴渔。以全域之力打造北麂岛大黄鱼“金色产业链”,组建大黄鱼养殖合作联合社,通过规范化管理,有效整合资源,谋划上马大黄鱼中培基地项目,实现集群发展,逐步健全种苗培育、冷冻储藏、加工运输、包装销售等环节。探索石斑鱼、生蚝、鲍鱼等高价值海产品养殖模式,补齐禁渔期渔获短板。此外,依托北麂渔场资源优势和中国海钓基地平台,适时重启海钓大赛。 二是要素兴旅。以体验极致原生态、沉浸织梦艺术岛为理念,打造特色体验街区,开放“北麂印象”景墙、星空步道、驻海渔市等多个新地标项目,联合中国美院团队上马世界艺术大师工作室、动画IP创意屋等项目,并适时推出北麂岛国际艺术节。聚焦“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核心要素,制作发布“北麂来风”系列文旅宣传主题片,将北麂风貌风情推向全国,同时,积极对接专业团队,策划渔业观光游、民俗体验游、文化研学游、海岛亲子游等四大特色线路。 三是以智兴业。提高数字智治能力,通过信息化手段缩短陆岛两地信息差,加快建设渔船精密智控、海岛旅游助手、数字社会治理等功能模块,实现一屏掌控。争取尽快投用北麂为农服务中心,持续推动捕捞渔船减船转产政策和“一打三整治”工作,实现安全系数、生产效益双提升。推动“渔小二”改革,健全渔船安全社会化管理模式,深入运用纳规船积分管理办法等手段,强化三无小型船艇纳规管理,推进渔船一站式服务改革。 (二)打造海岛乡村建设样板,扮美扮靓“未来模样”。 坚决遵循市委打好全域美丽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放大北麂特色优势,努力凸显北麂岛美、乡美、生态美的独特魅力。 一是补齐基础短板。持续开展用水管理,严格落实“四个一律”措施,做好民宿等重点场所监管,加强供水安全管理、供水水质检测和供水数字化管理,初步实现下溪口与山坑脉山塘的水源统一调度,投入使用配备日均可出80吨的海水淡化二期装置,彻底解决用水难问题。进一步兜底全岛煤气成本,稳定在岛煤气销售价格,规范建设燃气仓储点2处,确保岛上用气安全。强化陆岛通行保障,争取新客运码头投入使用,环岛公路完成总体工程量80%的既定目标,启动码头提升修复计划,及时规范交通隐患点,配齐安全设施器材。 二是升级人居环境。按照“村容整洁、环境舒适、生态美好、乡风文明”的总体目标,启动六清、六整、四化“664行动”,持续盯紧形象亮点打造提升、陈年乱点限时清整、动态疤点实时销号三大模块,高质量打赢人居环境百日攻坚战。针对海岛渔业生产作业陆域空间不足与人居环境全域性之间的矛盾,在一定时间段内规划合理区域用于渔民岸上作业,并做好后续清理督导,同时牵头设计海利过水屿、壳菜岙北码头段专用堆网平台,将渔民堆网空间进行统一集中、渔旅打造,确保其他区域不见网,有效改变本岛环境脏乱差面貌,有力破解渔业生产作业给本地环境带来的清整难题。 三是硬核项目牵引。围绕“五化十场景”,结合海岛乡的区位特点,积极对接专项资金,争取落地独具北麂特色的未来乡村项目,突出生态艺术岛的理念,保留渔村传统肌理,在全域范围内选址建设包括邻里公园、七彩沙滩、写生基地等多个节点项目,对重要区域部位进行亮点艺术改造,集成建设北麂数仓,指导各村创建“一村一品”“一村一树”“一村一花”,让美丽更有韵味、更加人性、更可持续。 (三)筑牢海上平安守护防线,有力推动“治管一体”。 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统筹推进平安法治建设,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是保安全。积极融入省“大综合一体化”平台建设,不定时组织联合执法行动,探索小型船艇新型管理模式,严格落实禁渔期等重点时点管理要求。完善本岛电瓶车管理办法,在电瓶三轮车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同步做好其他车辆管理。加强全科网格建设,探索全岛“一岛一网”智能管理,深入开展平安细胞工程,完善基层站所统筹管理。坚持问题导向、源头治理,重点在液化气、客运站、民宿、交通、消防、森林防火等领域开展安全监管及隐患排查整治,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全乡安全生产稳定,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 二是强治理。搭建“智慧北麂”社会治理平台,实现全岛重要地段智能化监控全覆盖,通过数据库建设、三维建模、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实现集数据分析、旅游服务、防汛防台、治安稳控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治理平台。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加大走私油防控、宣传工作力度,落实旅游旺季、重大节假日重点区域检查和巡视,切实维护社会公共治安。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抓好禁毒、反邪教等工作,完善新居民管理服务,健全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机制,推动各类矛盾纠纷、社会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保持社会治安稳定。 三是抓队伍。组建乡级突击应急队伍,开展海上事故、消防、森林火灾、交通事故等抢险救援任务,协助做好地质灾害、水旱灾害、建筑施工事故等突发事件抢险救援工作。坚持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定期组织专家来岛开展应急能力提升培训,建立日常管理、装备建设、值班备勤等制度,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和海岛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持续巩固强化网格员队伍,推进农村法律顾问“六大员”建设。 (四)全面推进民生福祉建设,着力提升“幸福指数”。 积极响应市委拓展低收入群体增收渠道,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格局的号召,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入手,在养老、扶贫、助困等领域提供更优质的民生服务。 一是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强化便民服务中心功能,整合乡、村、基层站所力量,及时更新办事指南,简化办事流程,方便群众办事。大力开展送服务上海岛活动,不定期邀请相关部门、单位、社会组织上岛,为渔民群众提供免费渔船检验、卫生义诊、法律咨询等服务,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渔民养老保险等居民参保和老年渔民补助发放工作,推动海岛居民住房政策进一步执行,提升群众社会保障水平。统筹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壮大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坚决打赢消薄攻坚战。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作用,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新居民、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构筑起“老有所养、贫有所济、病有所医、困有所帮、学有所助”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是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丰富海岛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研究落实康养建设项目,加大体育硬件设施投入,建设卫生健康公园,加强病媒生物防治,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同时,做好人武、民宗、侨务、档案、科协、统计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