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4016/2023-249239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瑞安市农业农村局
生成日期 2023-09-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工作计划】瑞安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3- 09- 26 15: 16: 02 浏览次数: 来源: 信息数据科
字体:[ ]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接下来,我局将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干好明年“三农”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未来乡村”精品打造、农业“双强”行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激活利用等为载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以“双强行动”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一是聚焦夯实基础,稳定粮食和生猪发展。深化“菜篮子”工程,动态调整粮油产销政策,建立健全抛荒耕地复种和粮食功能区整治优化长效机制,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功区基础设施建设,坚决防止粮食功能区“非粮化”,稳定叶类蔬菜供种植面积,创建省级绿色高产千亩方4个以上,确保全年粮食稳定在26万亩、11万吨以上,高质量完成上级下达粮食生产任务。稳定优化畜牧业产业扶持政策,鼓励规模畜禽场落地建设和在养规模场改扩建,着力提高畜牧业产能和规模质量。加快瓯飞食品有限公司大型生猪定点屠宰场的投产,督促指导属地乡镇做好牛羊屠宰场的落地和开工建设,力争明年国庆前建成投产。二是聚焦“双强”行动,推动提质增效。加大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积极推进耕地宜机化改造,着力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和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力争入选省“双强”项目3个以上,高水平建成省级现代农事服务中心。积极对接科研院所和重点高校,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力度,全面推进地方名特优品种保护利用,建立健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积极推广“低碳高效循环水菜渔共生、稻渔(虾、鳖)共生轮作”、深水网箱等绿色发展模式,全年新增养殖面积1000亩以上,海上碳汇养殖面积1000亩以上,建成工厂化养殖示范厂区3个、新建中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22个,力争北麂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开工建设、水产种业科技园落地,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渔民增收。三是聚焦项目落地,推动产业升级。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滨海十万亩都市田园新天地、国家农业产业特色强镇等重大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项目要素保障,推进数字农业与预制菜数字加工园、交运渔用码头等重点项目早日开工投产。完善农业区域布局、产业体系建设,出台《预制菜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引导预制菜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分行业、分区块集聚发展,推进预制菜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园。谋划一批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重点打造一批农文旅引爆项目。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项目建设,打通鲜活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

(二)以“农村改革”为突破,激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动能。一是深化“三位一体”改革。深化推进“1+10”为农服务中心体系建设提升,实现涉农镇街全覆盖,充分发挥服务中心带动辐射作用。完善“三位一体”智农共富平台功能,积极引导合作社开展农资农机统购统销,推进“三位一体”智农共富数字化合作社创建。支持农村保险互助社根据社员需求与区域农业生产特点,扩大政策性农险及地方特色农产品承保范围,开展新险种业务,进一步强化农户在种植及销售过程中保障能力。深化省级家庭农场整体提升县(市、区)试点建设,推进家庭农场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和对周边小农户的服务带动效应。二是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激活利用有效方法和路径,制定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改革双激活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依法取得、节约利用、权属清晰、流转有序、管理规范、监督有力的新型农村宅基地和农房使用制度,鼓励发展休闲度假、居家养老、农家乐、农村电子商务、来料加工等业态,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带动农户就业500人以上,助农增收1000万元以上、村集体增收500万元以上。三是深化农业数字化改革。优化整合、综合集成农业农村数字化管理平台、瑞安市数字农机服务等数字化应用,着力实现“为农服务一件事”智慧管理。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种养基地数字化转型,支持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智慧农机、农产品加工、农资生产等数字化改造,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争取创建省级数字农业工厂和未来农场1家以上。

(三)以“未来乡村”为引领,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一是全域推进未来乡村建设。按照《瑞安市未来乡村总体规划》和未来乡村“一镇一试点”的任务部署,聚焦“三基三主”“三化九场景”落地建设,持续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同质同标,全面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布局,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乡村基本单元,谋划提升未来乡村5个、续建未来乡村11个、新建未来乡村5个以上,计划共投资1.8亿元,力争入选省级试点3个。二是全面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以“高标准推进全域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为总纲,以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两示范”村创建为抓手,推进乡村“微改造”,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新建8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千万工程”升级版,力争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千万工程”现场会在瑞安召开。三是全力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结合未来乡村、西部休闲产业带等项目建设,深入挖掘整合田园自然风光、农业文化遗产等资源,进一步提升建设温州“红都绿野”跨区域精品带和13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产业配套设施,扎实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等建设,推动乡村一体化建设、连片化发展,基本形成15个亮点团块和四条风景线的美丽乡村框架,高质量建设一批在全省具有引领性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四)以“扩中提低”为关键,跑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新步伐。一是创新创业促农民“扩中”。深化“两进两回”、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加大资金、用地等政策扶持力度,组建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增强农业科技人才支撑,新建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2个,新增培育农创客50名以上。强化农播电商服务支撑,整合一批供应链、孵化一批网红爆款产品,营造浓厚的农播电商发展氛围,争取建设一个农播电商共享基地、开设5个农业龙头企业直播间、培养50名网红带货达人,开辟农民网上销售新渠道。二是集成帮扶促农民“提低”。坚持兜底保障、精准帮扶、分类施策,对困难残疾人、孤寡老人等保障线以下的农户做到“应保尽保”。深化市、镇“组团式”挂钩帮扶,开展“村集体+农户+农民合作社”模式的共富合作社试点,通过建立基金、项目扶持、直接捐助、吸纳就业等多种形式,推动企业合作社与低收入农户建立产业帮扶关系,带动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三是强村兴业促农民“普惠”。强化村集体智慧治理,不断完善线上资产资源库,规范村集体产权交易,加强线上平台监督和线下督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积极探索村集体增收途径,谋划一批强村富民产业项目,大力推动形成市级“强村公司”引导、镇级“强村公司”主导、村级“强村公司”补充的发展格局,全力提升村集体造血功能。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让村集体闲置资金最大限度地产生效益,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整体提升和农民持续增收。

(五)以“除险保安”为底线,开创农业农村领域安全新局面。一是筑牢农业安全防线。逐级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持续推进渔船安全攻坚行动,全面提升渔船安全本质水平。围绕重要农时、重点区域、重点机具,深入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推进变型拖拉机专项治理行动,推动“平安农机”向纵深发展。加大对动物疫病的监测力度,深入实施绿色防控等措施,严密防范重大动植物疫病发生。二是强化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突出抓好源头治理,深入推进“绿剑”系列集中执法行动,强化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监督,加大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检测力度,确保不发生重大假劣农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三是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六)以“学法普法”为主线,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是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法治政府建设精神,健全普法责任制与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机制,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快建设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二是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乡村振兴,扎实开展执法赋权、规范执法、执法管理等工作,助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充实执法队伍力量,制定精准培训方案,提升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大执法装备建设投入,持续加强农业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和条件保障。三是加大学法懂法宣传教育。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要求,丰富普法形式,健全普法网络体系,组织开展法治讲座、法治论坛、法治研讨等活动,多渠道、全方位加强农业农村系统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广大三农干部和农民群众依法防控意识、依法治理能力,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