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4009/2024-273542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生成日期 | 2024-12-2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瑞安市民政局2024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
2024年,瑞安市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先行先试,创新创业,全力推进五项基本工作,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工作亮点 (一)擦亮“真爱到家”民生底色。《瑞安市率全省之先出台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服务规范》、《瑞安率全市之先完成“善居工程”项目》获温州市副市长章月影批示。《瑞安创新模式整治未备案养老机构》获张文杰市长、章月影副市长批示。 (二)打造“全省一流”服务阵地。5A级标准新婚姻登记大厅、殡仪馆火化间、福利院及救助站新址成功投用,安心养老中心即将投用,桃源幸福颐养院即将完工,浙江省第一批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汀八村汽车交易服务客厅工程已顺利投用,瑞安民政民生基础设施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二、2024年工作重点 (一)“瑞有安养”奋勇争先。 一是高标推进省市养老民生实事。新增老年食堂和助餐点63个,新增认知障碍照护床位100张,建设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置智能化设备10家。二是加快养老设施提升建设。提质改造养老机构7家,桃源幸福颐养院将于2025年6月完工;深化医养结合服务,实现老年人就医、养老双重需求,玉海卫生院医养结合项目预计2月投入运营;开展镇街养老服务中心第三方运营不规范问题、不具备养老机构备案资质机构等专项治理工作,创新“机制+监管+保障”模式。三是持续优化养老服务质量。出台《瑞安市基本养老服务指导目录》;玉海街道宾阳门社区入选2024年浙江省认知友好社区试点名单,并制定出台《规范性指南》;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累计补贴1094户,累计发放金额1570.33万元;出台困难老年人补贴政策和养老服务“爱心卡”实施方案,累计激活爱心卡42000人,开展培训和技能比赛8场,共计145人取得养老护理证。四是积极开展养老工作创新。提质“物业+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瑞祥山庄适老化改造继续提升工程完成;实现金融服务点进养老社区,丰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内容,推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 (二)“瑞有安助”齐抓共管。 一是扎实推进七优享“弱有众扶”工程。推进助联体实体化运行,建成县级助联体1家,乡镇(街道)服务站23个,村(社区)服务点514个,规范运行指数达100分;高质量打造30户“瑞有安助·善居工程”,积极推进山海协作项目加大资源调度,开展“山海协作·共富同行”活动,为文成县链接慈善帮扶资源。二是深化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工作。修订出台《瑞安市关于加强相对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促进共同富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文件。持续推进“1619”接续奋斗计划,帮扶学生50名。推出公益性(爱心)岗位、共富工坊岗位2385个,已就业岗位数达1868个实现困难群众微心愿4494个,幸福清单完成率达100%。三是提升未成年社会保障力度。联合十四部门出台《瑞安市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联合市检察院出台《关于加强检察机关与(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协作联动的意见》;联合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在仙降街道召开首个涉案未成年人训诫会;全年发放孤儿及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1244.61万元。 (三)“瑞有安善”提质增效。 一是高质量举办慈善活动,开展瑞安慈善奖评选活动,评出各类慈善奖项66个;成功召开第七届瑞安慈善大会,提出打造“瑞有安善 德善之城”品牌,启用瑞安慈善专属logo,本次慈善大会首次采用“主会场+海内外分会场”和全球网络直播模式,“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过万人,相关新闻报道在“中新网”点击率超百万次,《瑞有安善》慈善专题片获高度好评。 二是探索“慈善+儿童关爱”机制,引导6家社会组织参与孤困、留守和流动儿童关爱工作,打造“流动花开”、“有爱不孤单”、“幸福童享”、“你好少年”等品牌项目;三是设立我市首家社区慈善信托,创新多元协同的精康工作,在锦湖街道启动试点精康服务站建设。 (四)“社会组织”活力迸发。 一是深入实施“机关+社会组织”党建联建模式,71个党支部通过轮值书记制度,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联建运行格局。出台《关于推进清廉社会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成功打造市食品行业协会等3个清廉社会组织示范标杆,10家社会组织获评星级清廉社会组织,2家社会组织入选省清廉社会组织百家范例,清廉建设成果丰硕。二是积极举办第九届公益创投活动,为进一步培育扶持社会组织,预计投入专项资金100万元,精准资助12个具有创新性和社会影响力的公益项目,涵盖为老、助残、儿童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示社会组织的发展活力和影响力,完成1家社区社会组织注册登记,评定出3A级以上社会组织11家,全市有效期内等级社会组织累计达88家。10家瑞安级、1家温州级品牌社会组织以及10名瑞安级、2名温州级、1名省级领军人物脱颖而出。三是高质量完成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监管长效机制试点工作,在开发社会服务机构财务核算软件、改革社会组织退出机制、建立清廉社会组织议事员制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相关做法在省民政厅专刊上刊发。同时,严厉打击非法社会组织,全年共有打击处理7家,引导僵尸型社会组织、运行不正常的社会组织注销67家,撤销登记27家,整改恢复37家,有效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五)“暖心服务”亮点纷呈。 一是精心实施云周街道周苌村省级共富示范项目,浙江省首批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汀八村汽车交易服务客厅工程顺利投用。二是加快推进地名设标和数字化进程。改造提升门牌路牌11585个,规范设置乡村街路巷牌、楼门(户)牌,健全乡村地名标志导向体系,增强城乡公共服务均衡性。 三是创新引领婚俗改革。举办宋韵水上、户外草坪等3场集体婚礼、集体颁证、婚育文化辩论赛等特色活动,积极推进结婚登记户外颁证基地建设,为当地适婚青年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婚恋交友场所,目前,飞云街道杜山头村、塘下镇上马村、高楼镇寨寮青空三大颁证基地已成功投用。四是扩大基本殡葬惠民政策落实。全面落实青山“白化”大巡查,坚持全市“禁新”工作一月一督一提示;完成《瑞安市公墓(骨灰堂)专项规划布点》制编工作,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面禁止出大殡管理工作的通知》(瑞殡改办〔2024〕1号)和《关于开展全市丧葬陋习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瑞殡改办〔2024〕2号),进一步落实全面禁止出大殡工作。 三、2025年工作思路 一是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效。谋划民生实事任务、落实居家适老化改造、养老服务“爱心卡”工作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工作;落实6 个卫生院医养结合改造提升工程和塘下镇中心区养老康复中心工程建设,完成18家民办民营养老机构提质改造;升级“瑞有安养”品牌:分片区优化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创新老年食堂运营模式,积极探索“市场+老年食堂”模式。 二是积极开展服务社会救助。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支持开展慈善帮扶活动,全面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在政策、对象、信息、资源等方面有效衔接,促进救助需求与慈善供给的匹配对接;做好孤困儿童兜底保障水平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开展流动儿童心理关爱,城市融入支持等活动;全面深化“1619”接续奋斗计划项目,建立“1619”学生一人一条动态帮扶链条,开展个性化帮扶。 三是擦亮瑞安慈善城市名片。持续实施“传统慈善文化”赓续计划,推进德象女校、德善园等慈善文化地标建设,深化“慈善新势力”配置计划,探索“慈善+咖啡”、“慈善+马拉松”、“慈善+青年创业”等跨界合作;加强慈善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慈善组织及慈善活动监管。 四是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继续举办公益创投活动,加强社会组织等级评定和品牌建设工作,提升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强化社会组织监管,完善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日常监管和执法力度。 五是提升移民发展扶持水平。进一步做好移民项目管理工作,加强对项目建设进度的监督检查,督促省级共富项目建设和移民美丽示范村的建设工作进度,同时加强部门协调、化解历史积案,确保移民国有剩余资源得到妥善处置。 六是全力提升地名服务水平。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加强地名标志设置管理工作,在数字门牌建设基础上,推广“数字村牌”“数字路牌”等智慧地名标识;加大优秀地名文化传承保护,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地名建设,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七是扩大婚俗改革覆盖半径。深入探索婚俗改革推动新路径,打造“杜山有喜”、“寨寮情韵”等婚俗名片;提供婚恋交友、婚前辅导、离婚调适、婚姻关系辅导、家庭关系辅导、亲子教育等全周期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形成“主动干预—跟踪辅导”的服务机制,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深化“结婚+文旅”融合发展,以高楼镇周边“九珠谭”等知名景点为媒介,定制个性化爱情主题路线,打造寨寮婚旅新模式。 八是严抓殡葬领域工作日常。加强公墓建设日常监管,开展丧葬礼俗联合执法行动;继续加强青山白化“禁新”督查力度,遏制青山白化回潮现象;开展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集中整治工作,完善《全市集中守灵方案》,实现丧事在殡仪馆的集中守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