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4004/2024-272351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教育局 |
生成日期 | 2024-12-0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
瑞安市教育局 (2024年1月)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瑞安教育系统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创建通过省级督导评估,获温州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优秀单位,教育数据统计、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劳动教育等工作在省市相关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是全力打造教育党建品牌。创新“党建网格+一岗双责”机制,划分9个基层党组织网格。全面推行公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人员配备达100%。专题研究分析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3次,部署开展“三清”专项行动。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等重大时间节点,以学促干答好“学习卷”。带领局班子全员开展理论宣讲,党组织书记讲专题党课300余次,举办7场专题培训,向6000多名党员发放学习材料。选派145名公办学校党员结对帮扶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民办教育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深化“云江红·师者行”党建品牌,形成“484”品牌体系。近年来投入1100万余元,打造温州市、瑞安市党建品牌示范校102所,开发温州市级清廉校本教材16套,2023年获省级荣誉9项。 二是全力扩充优质教育资源。2023年安排建设项目46个,总投资77.7亿元,年度投资5.74亿元,新增优质学位6400个。推行“名校带新校”模式,创办瑞安中学附属初中,教育发展研究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安阳实验小学外滩校区等7所学校。推行“高校合作办附校”模式,浙江师范大学和瑞安市第五中学、滨江中学,温州大学和瑞安市第六中学合作办学,设立附属中学。推行“优质民办学校托管乡村学校”模式,新纪元教育集团托管林川镇中学、芳庄乡学校,瑞祥教育集团托管桐浦镇中学,乡村学校户籍生回流1000余人。 三是全力构建良好教育生态。致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下达近1个亿奖补资金,为群众减负5000万元;公办园在园幼儿覆盖面达62.10%,比上年提高11.14%,二级及以上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面达82.15%,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创建省级督导评估。顺利完成义务教育招生,招录一年级、七年级新生31024人,平稳分流城区6所学校超计划学生2409名;新居民子女“零门槛”入学,就读公办学校人数和占比居温州第一;“长幼随学”政策惠及845名学生,统筹安排各类政策优待对象子女571人;实行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公办学校全覆盖。探索普高分类办学改革,高考成绩再创新高,普高特控线上线1818人、上线率30%,居温州首位,双一流及以上高校录取超700人,省重点高校及以上录取超2000人,清华北大录取8人。 四是全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招聘免费师范生、高层次人才、双一流大学毕业生等优秀教育人才130名。深入实施“玉海名师”第二轮行动计划,7人获评正高级教师,137人获评温州市第七届中小学教坛新秀(中坚),50名教师获评年瑞安市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开展第三届教育学术节,共举办6场现场演说活动,101位教师上台展示,34位教师荣获优胜奖。举办第八届教育中青班,选拔54名优秀年轻学员。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注重优秀典型选树,3人次获省级荣誉,10人次获温州市级荣誉。开展全市教育系统师德师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梳理八个方面的整治重点,涉及40个问题,处理35人次,其中党纪处分21人,政纪处分4人,党纪政务处分3人,组织处理7人。 五是全力提升立德树人内涵。深入开展“四品八德”,全面打造“学段德育”区域品牌。积极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秋季学期,放学后托管学生占比97.45%、初中晚自习托管学生占比89.02%,托管率居温州各县市区前列,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要的学生两个全覆盖。创建省现代化学校8所,创近四年新高。开展中小学生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等系列丰富多彩的学生比赛,校园体育成绩瞩目。如瑞职专男篮获得全省第二名,将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锦标赛;男足获温州冠军。创建健康促进金牌学校2所、银牌学校12所、铜牌学校22所、创成垃圾分类示范学校30所。完成正脊筛查71640人,全面开展中小学生视力检测。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瑞安市中小学心理辅导中心暨安心驿站项目通过省级预验收。 六是全力优化教育综合治理。落实校园安全督查整治全覆盖,共排查安全隐患1608处,已整改1578处。实行“等级平安校园”升降级制度,2所学校平安校园降级。“校园周边一件事”平台列入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创新试点项目,完成校园周边整治31件。大力推进“校园智治”平台应用,全面建设校园智能“阳光厨房”,实现全市学校自营食堂全覆盖。强化校园午餐管理,对生鲜食材配送、集体用餐配送企业统一招标。升级校园反诈工作,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上升势头,平安建设突出问题整治成功摘牌。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全国平台和“浙里体培”上线458家,居温州之首,全国平台合规机构支付渠道100%开通;将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纳入“基层治理四平台”,实现乡镇(街道)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依托网格检查培训机构1485家次,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155处,处置违规培训机构28家。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加大投入“抓项目”,着力保障教育资源供给。 1.校网布局全域优化,修编《瑞安市中小学校网布局规划》《瑞安市学前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工作,结合我市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建设时序及教育设施现状,按照“东部扩资源、西部强中心”思路进一步优化教育专项规划布局。 2.项目建设全力推进,2024年共安排建设项目44个,总投资125.29亿元,年度投资15.61亿元,需新增用地指标314亩。其中续建项目16个,计划开工项目28个,不断优化校网布局。 3.温馨教室全面覆盖,温馨教室是温州市重点民生工程,在前期已完成高中、初中、部分小学温馨教室改造的基础上,2024年计划投入4000万元,为剩余小学教室配置空调及新风系统,实现全覆盖。 (二)统筹发展“抓协调”,着力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 4.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巩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创建成果,深入实施第四轮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公办园项目建设和薄弱园提质十条,建设第一期课程改革示范园和培育园各15所,争取2024年通过国家级普及普惠市创建抽查评估。 5.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健全优质民办学校托管薄弱乡村公办学校机制,稳妥做好招生、分流。实施镇中(小)崛起计划,做强陶山、马屿、湖岭、高楼等中西部乡镇的中心校,切实提升办学质量,打造教育共富瑞安乡村办学样板,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 6.特殊教育“两头延伸”,进一步优化特殊教育布局,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互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积极发展学前和高中特殊教育。 7.普高教育特色示范,实施县中生态优化工程、教师队伍优化工程、结对帮扶共富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分类特色发展工程等五大工程,引领县中崛起试点工作,争取纳入省政府督查激励项目。深入实施“学计馆计划”,招聘有竞赛经历的优秀名校毕业生来瑞任教,全面推进瑞安本土生源拔尖人才培养。 8.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召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改革试点,探索出台产教融合性企业培育认定办法、中职学校师生技能实施方案、中高职一体化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初步实现中高职学校、企业之间形成一体化五年贯通培养,切实提升“融”的水平和质量深化产教融合。 (三)提质培优“抓队伍”,着力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9.全面推行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党组织书记和校长职责,党组织设置为党委、党总支的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将分设;党组织设置为党支部的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由一人担任,同时将配备 1 名专职副书记,争取做到完成率100%。 10.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实施“高校、高层次定向招引+民办组团培育”,瞄准博士、硕士、高水平师范类院校毕业生等高层次人才,单独开设高层次人才招聘专场,大力引进四类优秀教育人才。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对接住建等部门给予教育高层次人才在瑞租房、买房等额外支持。 11.深入“玉海名师”培育,实施第二轮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年轻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梯队。 12.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优化完善治理工作机制和举措,对教师违规办班补课、有偿家教带生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形成奖惩分明的师德建设良好氛围。 (四)五育并举“抓内涵”,着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13.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程、进头脑,完善中小幼思政育人一体化体系、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快推进“品质校园”建设,制订《瑞安市中小学(幼儿园)“品质校园”文化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开展中小学品质校园文化空间评选,通过三年努力,创建温州级42所、瑞安级84所。 14.实施“身心健康升级工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闭环管理机制,保障瑞安市中小学心理辅导中心“安”心驿站运营,建好八大学区分中心。引进浙江师范大学心理专家团队,带领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区域推进。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落实学校体育课程、体质健康水平监测公示、大课间体育活动,探索校园足球改革发展新模式,深度打造“明眸”样板。 15.实施“研学实践品牌工程”。通过创建友好型儿童城市,打造精品研学线路,积极开发特色课程,打造“生态研学”“红色研学”“科技研学”“生态研学”“人文研学”“亲子研学”等一批主题鲜明的研学线路。以曹村研学基地为中心,加强与高端研学机构合作,争创国家级研学教育实践基地。 (五)持之以恒“抓改革”,着力提升区域教育品牌。 16.启动“慧学瑞安”项目建设,致力探索AI+教育新模式,全面启动“慧学瑞安”智慧教育项目建设,建设“151”智慧教育体系(1个统一认证门户、覆盖5个应用领域、1个教育大数据中心)。力争实现智慧校园100%覆盖,人工智能实验校100%覆盖,创建30所未来校园窗口校,100个新型教学空间。打造智慧教育县域样板,创成温州智慧教育示范区。 17.深化“双减”集成改革,全面推进素养作业体系研究,减少校外培训时间、增加校内服务时间,减少家庭书面作业、增加劳动技能训练。引进更多素质类课后服务进校园,借鉴杭州等地做法,优化课后托管服务收费标准。优化校外培训机构网格排查方案,细化现场检查要求、简化检查流程、提高检查效率。推进基层智治平台和“大综合一体化”平台贯通,完善教育行政执法工作闭环,提升我市教育行政执法效率。 18.做好食堂监管“后半篇”文章。结合实际,完善学校食堂生鲜食材配送、集体用餐配送企业相关监管制度,有效促进食堂管理的规范化。全面提升学校自办食堂比例,将具备条件的19所学校列入第一批自营食堂改造计划,预计需改造资金3000万元,目前已作为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上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