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焦点|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瑞安养老产业之路如何越走越宽?
发布日期: 2024- 04- 18 08: 49: 43 浏览次数: 来源: 天瑞地安客户端 字体:[ ]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和人口负增长叠加,养老事业引起社会的进一步关注,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成为关系百姓生活幸福感、获得感的重大需求。今年瑞安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何旭敏提出《关于对瑞安市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建议》,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市结合老年人实际需求,在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尝试和探索,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能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我市养老产业发展得如何?有何反响?又有什么难点?近日,焦点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点击播放视频

老有所依 老有所“医”

“医养结合”新模式让养老更有“医”靠

20240417直击焦点[00-02-24][20240417-16135602].jpg

“舌头看一下,虽然现在躺在床上,但是脚还是要经常动一下……”在高楼镇颐馨康养中心,医生正在进行例行巡诊。黄周弟老人因糖尿病并发症致使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子女平日比较忙碌,对护理也不在行,导致老人身体每况愈下。为此,子女将黄周弟老人送到高楼镇卫生院颐馨康养中心,在康养中心的专业护理下,老人的身体、精神都有了很大的好转。黄周弟说,护士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她很暖心。

20240417直击焦点[00-02-50][20240417-161409789].jpg

老人金培积在一旁也是感慨万分,康养中心里不仅有护工照顾自己的起居,还有专业的医疗团队,不舒服时可第一时间得到治疗。“这里环境很好,病人在这里也很安逸,心情愉悦了,病情也好得快了。”金培积说。

20240417直击焦点[00-04-12][20240417-161430314].jpg

据了解,颐馨康养中心隶属于高楼镇卫生院,是温州地区首家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内设的养老机构,中心总使用面积近2000平方米,有养老床位40张。记者看到,这里的每个房间都经过适老化设计,配备了紧急呼叫装置、氧气负压终端等专业设备,防滑扶手、无障碍通道、适老化桌椅等设施映入眼帘,生活设施也都一应俱全。除日常照护外,康养中心还为老人配置了文娱活动室,让老人们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找到乐趣。

20240417直击焦点[00-03-41][20240417-161423595].jpg

采访中,瑞安市高楼镇卫生院副院长周文俊向记者介绍,康养中心拥有一支专业的医养服务团队,每月有市级医院主任及副主任专家医师定期为入住老人查房,真正实现“楼下就医,楼上养老”的医养服务。如遇突发紧急情况,可以最快速度转至上级医院,让老人得到及时治疗。“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供不应求,当地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三分之一,目前中心入住率100%,处于饱和状态,导致一些有需求的老人无法成功入住。”我们目前的床位远远不能满足当地以及周边老人的需求,下一步要考虑谋求加快发展,把高楼养老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周文俊说。

20240417直击焦点[00-05-36][20240417-161456245].jpg

红景天老人公寓是我市首个智慧养老院,在该院医务室里,一些老人正在接受诊疗。据介绍,该医务室常年有全职医生坐班,可为老人们提供医疗保健等服务,老人也可在院内刷医保卡,完成就诊的各项流程。这种嵌入式的医养结合模式,打通了从“养”到“医”,由“医”到“养”的渠道,实现了医养一体化。红景天老年公寓经理王丹介绍,除了在院内刷医保外,老年公寓还跟瑞祥医院合作,医生一周两天在院内坐诊,实现中医、中药、西药以及一些诊疗项目下单操作。

20240417直击焦点[00-05-12][20240417-161706857].jpg

据了解,红景天老人公寓内设认知症专区,主要针对失能失智老人开展医疗康复。目前入住的200位老人中,失智失能老人占80%。王丹告诉记者,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到来,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日益强烈,但红景天建成已有七八年,部分基础设施急需更新换代,才能满足更多老人的生活与精神需求。“我们缺乏一些综合型的高层次养老机构,尤其是能满足刚步入退休年龄的活力型长者养老需求的。”王丹说。

20240417直击焦点[00-07-53][20240417-161534504].jpg

守护“夕阳红” 养老变“享老”

建议多方合理布局养老产业

市政协委员何旭敏关注我市养老产业发展问题已久。过去一年,她聚焦养老产业发展,先后到我市多家养老机构及省内外走访调研。今年两会期间,她提交提案,建议我市要大力发展智慧养老产业。

20240417直击焦点[00-09-21][20240417-161615897].jpg

何旭敏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市尚没有建立高端养老机构。近年来,老人对机构养老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她认为,多元化养老资源供给缺乏是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的一大障碍,也是我市养老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卡。何旭敏建议,在规划养老机构时,应问需于老年人、老年家庭,避免养老机构供需结构性失衡,解决供需错位问题。

“我们对养老产业发展没有一个前瞻的布局,目前养老场所里缺乏高端的设施设备以及高端的养老服务。”何旭敏说。她建议,从空间上打通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与“卫生服务中心”,推进场所资源整合,由卫健部门牵头将“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集基本公共服务、康复服务、养老照料服务、居家服务、老年活动、食堂、社工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型医养服务平台。她认为,我市应加快养老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链条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好的企业和产业集群。

20240417直击焦点[00-10-30][20240417-161559555].jpg

20240417直击焦点[00-04-37][20240417-16144128].jpg

聚焦要素保障 构建多维养老服务网

全力提供更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自2019年养老工作被列入市人大“一号议案”以来,我市聚焦要素保障,补设施短板,创服务品牌,城乡分类施策,不断提升我市养老服务能力,让老人乐享幸福晚年。目前,我市共有养老机构50家,床位3900余张,村社居家养老照料中心410家,老年食堂143家。

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老年事务指导科副科长陈敬梁表示,要素保障方面,我市出台了一系列的养老政策文件,基本涵盖了养老规划、居家服务社区、服务机构的发展以及助餐服务体系的建设等方面;在医养结合方面,目前全市50家养老机构均与当地的公立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院签订了协议,开展合作;数字建设方面,我市已建成了首家智慧养老院——红景天老人公寓。此外,我市也为24个镇街养老服务中心、39家村社居家照料中心,配备了无感的智能服务终端,提升了当地的智能化水平。

20240417直击焦点[00-06-41][20240417-161944325].jpg

陈敬梁向记者介绍,目前我市养老人数28.36万人,占比22.68%。但全市仅有50家养老服务机构,跟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建议中所提到的问题,我市将大力支持发展养老服务项目,不断完善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协调解决项目在推进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我市也在积极和先进地区优秀大型养老服务企业对接,把它们的优质服务引入到我们瑞安的本土项目当中。接下来也会推动更多优质养老机构,把相关的延伸服务推广开,做好做优居家养老服务。”陈敬梁说。

通过多方共建,我市养老服务正在惠及更多老人。据悉,2025年,我市还将建成首家公建公营养老院,助力我市提升高品质养老服务。

20240417直击焦点[00-06-20][20240417-161521528].jpg

编后语:大力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既是近期的紧迫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既要积极作为,又要注重实效,尽力而为,久久为功。政府要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找准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难点、堵点,精准发力,全面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才能推动全市养老服务从“有保障”向“有质量”迈进。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