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4102/2024-264226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平阳坑镇
生成日期 2024-06-2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发布日期: 2024- 06- 21 10: 10: 32 浏览次数: 来源: 党政综合办公室
字体:[ ]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在中共平阳坑镇委的坚强领导下,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全力稳增长提质效、打基础利长远、除风险保平安,加快打造“活力非遗镇·幸福平阳坑”,在谱写新篇章中勇作为敢担当争一流。

(一)聚力产业发展,打通经济增长通道。文旅融合做优做强。以省乡村旅游“五创”行动试点为契机,聚焦常态化旅游,构建研学、旅游、非遗文创产品研发等为一体文旅产业链,建设浙韵千宿,完善餐饮、停车场、智慧导览等研学配套设施,优化推广梨墨先生和小梨姑娘文旅IP,力争创建省研学基地、省金3A景区村。以飞云江二期、岙底溪幸福河湖两大重点项目为纽带打造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带,继续链接温职院瑞安学院建成木活字美育基地。举办活字印刷文旅节、健步走大赛、彩色夹缬论坛等活动,千方百计撬动赛事与节日经济,升级完善全域旅游精品线路;借助民俗风情和活字文化打造网络文学基地。现代农业提速发展。建立健全抛荒耕地复种督导管理机制,高质量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坚决防止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深化“三位一体”改革,推动服务中心规范化运行,持续发挥善康省农播基地作用,助力农产品营销与推广,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推动农业“双强”,积极谋划项目,力争招引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领域。招大谋强持续发力。狠抓产业提振攻坚行动,完成规上工业产值增速、规下工业营业收入增速目标。深化“三服务”“千名干部进千企”“企业问题化解”专项行动,争取实现企业月度升规1家,省共富试点项目建成投用,牛桥邦云五金工业区(点)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平阳坑镇运动康养综合体项目落地。

(二)聚力城镇提级,绘实共富和美底色。增强一体发展牵引力。集镇核心区域主攻商圈建设,打造集“游娱购”与沿江观光为一体的瑞安西部滨江景观带;东源古韵非遗区域主攻文化活用,结合非遗木活字、南山索面主题村落等建设,推进省级文旅试点东源村游客服务三期地块收储,打造活字文化产业集群。绿道田园区域主攻休闲观光,全面推进绿道综合开发利用,做好项目建设土地储备,争取出让塘岙驿站商业地块。高山林下古境区域主攻康养绿色发展,打造丰门等三大森林康养基地。增强城镇功能承载力。推动“三万”行动提效攻坚,推进集镇老旧工业区再开发再利用,做好飞云江治理二期工程平阳坑段政策处理工作,力争于4月底前完成士地和房屋征收,5月底前开展土地组件报批作。盘活镇域存量土地,推进南山村、东源村、平阳坑村安置地块、塘岙村解困房等建设。加速高速桥下空间利用,推进振新村等村庄规划编制修编,建成塔石村省美丽宜居村,争创平阳坑村省美丽宜居村。优化农房建设管理,严控未批先建、违规装修、非法改装等行为,严管c、d级危房,争取无房户补贴20名。增强品质生态亲和力。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提优攻坚行动,推进瑞安“青空印记共富云江”县域风貌区建设,完成平阳坑镇岙底溪幸福河湖建设任务,涵养城镇整体大美气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继续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高标推进垃圾分类、美丽田园建设,打好联和山上环保督察攻坚战,见缝插针打造“口袋公园”,构建城镇蓝天碧水净土新图景。

(三)聚力社会事业,促进民生福祉改善。多渠道富民增收。纵深推进强村富民集成改革,确保所有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5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23万元以上。建成投用省级共富乡村试点项目,力争带动农民就业岗位200个。紧盯塔石村温州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职业经理人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平阳坑乡村运营共富模式样板。多方面惠民保障。全面构建全龄友好服务体系,抓好文化站等宣传文化阵地,探索政府规划、群众参与、社会共建模式,让群众从精神文化中收获满满幸福感。促进教育等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强化学在平阳坑品牌,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聘请资深专家以及专业人才,开设老少皆宜通用课程;依托乡贤力量,打造“快乐星期三吧”,创成平阳坑老年学堂。全方位便民服务。以全龄友好为目标,聚力幼有所育、住有所居、病有良医、老有所乐,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全面促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创建市级老年友好村1个,改造提质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家,新增老年食堂1家,全力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健全困难群体帮扶政策,发挥镇、村两级“助联体”功能,村级“慈善工作站”覆盖率达50%以上;大力推动红十字、老龄、档案事业发展,发挥社工站、未保站、残疾人之家等运营功效,提升低保、殡改、扶贫、社会福利、志愿服务、优抚安置等工作水平,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聚力社会治理,护航社会大局稳定。夯实公共安全“基本盘”。深化平安建设“争先进位、高分夺鼎”五大专项行动,打好信访维稳攻坚战,加强“五失”等重点人和矛盾纠纷排查,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深入整治网络谣言等社会治安问题,全面创建“六无”村居,争创国家级民主法治村,让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安全,奋力打造“最严社会治安管理区域”镇域样板。筑牢风险化解“防火墙”。统筹推进应急消防综合治理,抓好“8+3”等全领域安全监与隐患排查整治,严抓交通安全,力争汛期前解决平黄线、界大线等交通水毁道路通隐患,严管镇域学校路段、镇前街路段等停车秩序,增加交通安全宣传力度,以点带面改善全域交通。深入开展防汛防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地质灾害风险智控提能升级三年行动,扎实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森林防灭火、应急救援队伍标准化、能力现代化、运转高效化,不断健全防灾减灾体系。构建基层治理“大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乡镇岗位试点为契机,依托“141”基层治理四平台基础,打造党建引领更加有力、人岗匹配更加完善、考评机制更加健全、资源统筹更加合理的基层治理体系,优化非警务警情流转处置,推进基层治理更加系统高效协同,努力争取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