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4005/2024-264500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科技局
生成日期 2024-06-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23年度瑞安市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2024年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4- 06- 24 17: 06: 30 浏览次数: 来源: 瑞安市科学技术局
字体:[ ]

2023年,瑞安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八八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首位战略,以创新深化为战略核心,全力推动“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落地见效,高规格举办2023国际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大会,2022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3%。瑞安市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13位,创新指数保持全省第一梯队,瑞安高新区获省级认定。

(一)企业创新活力持续提升,成果转化争创亮点。实现规上工业研发费用43.99亿元,增速7.6%,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7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07.29亿元,增速9.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6.83%。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通过科技轻骑队开展“一对一”走访服务,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举办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培训会、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一对一”精准辅导会等系列企业培训,排摸帮助高企申报,参加企业200余家次。今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9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83家。推进科技研发攻关。入选省“315”战略领域重大科技成果数2项;立项省“尖兵”“领雁”计划项目1项、温州市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4项;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8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68家。构建技术市场体系。完成“市县网上技术市场创新赋能”省级试点初步验收;启动科技大市场,落地运营团队并申报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创建,由瑞安市人民法院、检察院、瑞安农商银行提供要素保障服务;完成技术交易额51.74亿元。

(二)大孵化集群建设稳中向好,平台招引全面发力。推进大孵化集群发展建设。出台大孵化器集群发展新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打造公益类孵化园区;探索链主型市场化孵化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孵化器,走链主型市场化孵化道路。全年新增孵化空间28.4万平方米、入孵企业300家,引进专业运营团队2家,新增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器)5家、创历年新高。推进产学研平台建设。做强做大东新科创园“科创芯”,累计入驻创业创新项目88个,引进温州大学碳材料与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签约引进技术转移中心3家,推进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采取“头部企业+高校院所+行业协会”模式,打造华峰、瑞立2家温州市级创新联合体“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定点技术攻关。

(三)创新要素配套不断优化,活动赛事高规格开展。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印发《瑞安市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实施“八八战略” 加快推进创新深化全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科技新政,推出新型产学研合作项目、企业研发后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一揽子政策,强化政策“刚性兑现”,真金白银助企扶企。2023年兑现科技创新专项资金1.03亿元。开展创新活动引才。高规格举办2023年国际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大会,联合华为、腾讯举办中国·瑞安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汇聚来自海内外高校的双创人才1500人次,总奖金达43万元,22个项目获奖,引进一批优质科创项目;与省科技研究信息院、温州市科技局共同举办“智江南”温州分论坛首发活动,开展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县域科技创新专题研讨。大力引育高水平创新团队,新增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来华工作数54;申报“瓯越英才”19人。探索科技金融体制改革。开展“政金企”三方合作,深化构建“两个健康”积分评价体系,探索科创企业信贷模式创新。完成2022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兑现3541.75万元。

2024年,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从四大维度重点发力、实施一系列关键性工作举措:

(一)高起点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一是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合力推动创新深化、“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力争2024年全社会R&D占GDP比重达3%以上,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85%以上。二是加快高新区建设。落实科技创新平台“五提升”,推进高新区核心指标“五争先”,推动瑞安省级高新园区排名保持全省第一方阵。三是深化培育创新主体。贯彻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2024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5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80家以上。

(二)高水平打造创新载体。一是激发全域孵化新动能。实施大孵化专项政策,推进众创空间、孵化器提质增量。力争2024年新增孵化面积超31万平方米,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家以上。二是释放科创平台新潜力。进一步做强东新科创园,持续发挥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平台的带动作用;发挥院士领衔平台的磁场效应,持续挖掘温州大学的科创平台项目资源,推进温州大学碳材料与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认定温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以碳材料产业为抓手开展校地双向赋能。持续对接高校院所,计划招引新型研发机构1家以上、技术转移中心2家以上。深化亚作所等平台机构合作,打开技术孵化、成果转换新通道。三是探索产业赋能新支撑。引导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市级研发中心,新增省级研发机构12家、市级研发中心135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申报省级创新联合体。

(三)高效能集聚创新资源。一是贯通成果转化链条。推进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瑞安分市场建设省级试点示范创建,打造五位一体科技大市场。延伸温州资源在瑞设立校地科技成果转化联合办公室,制定专家团队分析研判机制,多渠道匹配企业技术需求,计划完成技术交易总额55亿元以上。二是激活创新创业引擎。提升“一会一赛”智汇引才品牌,举办中国·瑞安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以项目招引、投融资合作为抓手,引流盘活创业孵化资源。三是壮大创新人才队伍。谋划出台民营企业“科技副总”工作实施方案;以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智江南”温州分论坛为纽带,借力智库资源提升我市科技人才团队。(参考温州信息中的提法)

(四)高品质构建创新生态。一是科技新政引领发展。出台《瑞安市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若干政策》,迭代专项政策支持研发前补助,计划实施新型产学研合作项目10项以上。二是科技金融助力创新。开展“政金企”三方合作,延伸拓展温州“科创指数”融资模式,深化构建“两个健康”积分评价体系,探索瑞安科创企业信贷模式2.0、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支持科技企业发展。三是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加强农业类科技项目管理,强化科技特派员管理,下派科技特派员23人以上,建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梯队培育库。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