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社会服务机构监管有“妙招” | ||||
|
||||
近日,浙江省民政厅发布《民政领域改革试点“一本账”(2024年版)》,瑞安入选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监管长效机制建设项目试点。近年来,我市通过健全监管机制、制度和举措,进一步规范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促进社会服务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8月14日上午,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来到市食品行业协会开展“双随机”检查。现场,执法人员通过资料审阅、现场询问的方式,重点检查了该协会的信息公开、财务状况、业务活动、内部治理等情况以及年度报告,切实掌握其运行状况。“我们梳理每项工作并做成材料汇编便于检查。检查能促使我们完善相关制度、台账,促进协会更加规范化发展。”市食品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贾美说。 “我市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高达上千个,我们每年会抽取6%进行检查,以查促整,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市民政局执法人员谢晓阳说。 当日下午,瑞安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先后来到市守护生命社会服务中心、红景天老年公寓等地,指导财务人员使用“丰收云财务系统”做好各项资金往来,帮助他们规范做账流程。 “使用该系统后,我们的账目不再零零散散,非常清晰,查看收支信息也变得非常方便。”红景天老年公寓出纳胡晓倩说。市守护生命社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文秘密则表示,使用“丰收云财务系统”后,再也不用每月去银行拉账单核对,避免了市民多跑路。 记者了解到,大部分社会服务机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内部筹资、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平台立项捐赠等。为了保证每一笔开支清晰并接受相关部门和社会的监督,市民政局联合瑞安农商银行推出“丰收云财务系统”,通过集中培训、上门指导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机构财务管理水平。 “让数据多跑路,让人少走路。”瑞安农商银行村账代理中心主任方海敏表示,自“丰收云财务系统”上线后,社会服务机构财务人员可在电脑实时查看财务信息与流水,且账务审批过程留痕,“大家有统一的财务系统,收入怎么做、支出怎么做,也有了规范。” 作为浙江省社会组织的重要聚集地,瑞安现有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1355家,居温州各县(市、区)之首。它们广泛分布于教育、卫生、体育、文化、劳动、民政、科技等多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公共服务、缓解社会矛盾及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去年以来,我市以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省级试点为契机,以提升监管质效为重点,聚焦“人、钱、事”三个核心要素持续发力,通过提升关键人员廉洁自律意识、织密财务防护网、筑牢跨部门监管防线,纵深推进非营利监管试点工作。 在人方面,我市出台社会组织负责人任职审核制度,对于社会组织关键岗位人员定期开展专项培训;在钱方面,针对社会服务机构财务不够规范等问题,率先打造社会组织财务平台“丰收云财务系统”,并开展专项财务检查;在事方面,出台一系列制度,包括“僵尸型”社会组织简化退出机制、社会组织内部管理制度、社会组织财务制度规范等。 同时,我市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机关+社会组织”党建联建平台和宣讲活动,增强社会组织凝聚力和政策理解力;聘请社会组织观察员、议事员,监督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行为规范建设,并做好社会组织好故事、正能量宣传工作。 “通过两年的试点,我们建立了一套制度体系、创新了一批工作机制、形成了一张‘问题清单’。”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徐飞婕表示,希望通过试点工作,为全省社会服务机构规范运行探索路径,为非营利监管工作积累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瑞安经验。(记者 蔡佳佳 叶佩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