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下未保站创新实践入选省级典型案例 | ||||
|
||||
近日,浙江省2024年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典型案例名单出炉,塘下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以下简称“塘下未保站”)凭借《慈善基金+公益矩阵,构建困境留守儿童多维帮扶网》的创新实践成功入选。这一模式通过整合社会慈善资源、搭建公益服务平台、提供精准专业服务,为困境及留守儿童构建了一张全方位、多层次的成长保护网。 周六下午,塘下未保站的个案辅导室变得热闹起来。10岁的小雨(化名)和她的“爱心妈妈”心理咨询师孙丽云一起做手工,这个曾经内向寡言的小姑娘,如今已经能够主动分享学校里的趣事。“第一次见到小雨时,她总是低着头不说话。”孙丽云回忆,“经过半年多的陪伴,现在她不仅学习成绩提高了,还交到了好朋友。” 这支由心理咨询师、专业社工和社区志愿者组成的“爱心妈妈帮帮团”,通过“一人一档”的精准帮扶模式,为辖区内的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生活照料等个性化服务。同时定期开展“智慧父母课程”,以提升父母的养育素养,改善家庭的养育环境,从根源上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每逢暑期,未保站的公益成长营“一位难求”。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体验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沙盘室里用细沙构建心中的世界,在科探区进行趣味科学实验,在读书角分享阅读心得。最受欢迎的是“少年急救官”课程,孩子们通过模拟演练,学习防溺水、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此外,未保站还开展“防性侵安全教育进校园、社区”等活动,专业讲师通过情景剧、互动游戏等生动形式,帮助孩子们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不仅如此,塘下未保站还联合众多慈善公益组织,为困境儿童提供专项服务。2021年至今,未保站联合浙江省慈善联合会开展的“圆梦微心愿”项目,已为125名困境儿童实现了微心愿。从书包文具到体育用品,从课外书籍到生活用品,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却承载着孩子们最纯真的梦想。 “我们不仅要做好基础保障,更要创新服务模式,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塘下镇未保站负责人说。自2021年成立以来,塘下未保站累计开展各类未成年人关爱活动230余场,服务儿童及家庭超过5000人次,在辖区内营造了浓厚的儿童友好氛围。(记者 潘敏洁 通讯员 林娇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