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4009/2025-284828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生成日期 | 2025-07-2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瑞安市民政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处于迈向新发展阶段的关键转折期。上半年以来,瑞安市民政局紧跟省市战略布局,秉持创新实干、勇攀高峰的精神,聚焦民生福祉,聚力改革攻坚,现就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筑牢党建工作“压舱石” 1.强化党建引领。依托“三会一课”“民政共富大讲堂”等平台,开展宣讲、集中学习、研讨交流等活动60余场,撰写党建论文6篇,录用信息10篇。深化“六问六治”专项行动,培育典型案例1个。建成四星级党建文化阵地,举办活动30余场,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 2.优化服务效能。打造“贴心民政·红社惠民”品牌,组织志愿服务20余次。落实“月初提醒、月中督导、月末通报”机制,开展党务培训、半年度督查,规范组织生活80余场,发展积极分子3名,保持155名党员队伍优绩。 3.深化廉政建设。开展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吃喝问题专项整治,组织正风肃纪检查5次、“清廉”主题活动3次、警示教育2次。落实谈心提醒88人次、廉政约谈5人,持续巩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效。转变工作作风。 二、绘就老年幸福“晚景图” 1.协调老龄工作机制。协助做好议事协调机构优化调整“后半篇文章”,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加强部门协同,推进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开展2025年敬老爱老助老活动评选和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实现70周岁以上瑞安户籍老人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并通过多渠道宣传提高知晓率,保障老年人权益。 2.夯实养老服务基础。完成养老护理、应急救护“双持证”培训2期,新增养老护理员完成率63.2%;建成家庭养老床位290张,提供上门服务550户,完成适老化改造650户;新增助餐点9个,累计服务53万人次;桃源幸福颐养院竣工验收,同步推进桐浦、北麂等7个镇街康养联合体建设,建成1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完成32家三级以下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总结祥和社区中央厨房、底三甲村“幸福食堂+农场”、林源村“爱心食堂+菜园”的3种老年食堂模式,建立示范点进行推广。 3.优化养老服务体系。打造“爱心卡”集成服务,实现补贴发放、免费公交等“一卡”通用,惠及4.34万老年人;养老服务分区域连锁运营工作入选2025年浙江省民政领域改革试点,已完成招标;深化机构提质改造,审核适老化改造资金503万元(使用率32.6%),形成玉海、锦湖4家机构改造方案并启动实施,发放困难老人入住补助15万元;完成玉海街道宾阳门社区试点验收;出台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整治养老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机构及服务场所共668家,整改问题24个。 4.推动养老产业升级。成功举办瑞安市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招商推介会,集中展示项目18个,专题推介优质项目6个,签约合作9项,为养老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撑起困难群体“保护伞” 1.创新机制引领救助改革。《全面推进“弱有众扶”优享工程,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入选2024年度浙江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案例;助联体长效运营入选2025年浙江省民政领域改革试点;出台《瑞安市社会救助家庭(民政补助对象)年审复核制度》《瑞安市民政局关于建立社会救助申办“双承诺制”的通知》,实现年审复核率、入户探访率、幸福清单送达率及镇街双承诺率四个100%,推动救助服务规范化升级。 2.深化三级救助服务体系。完成市助联体搬迁,建成覆盖“市-镇街-村社”的三级服务网络,实施帮扶项目12个。投入50万元实施“善居工程”,完成30户困难家庭住房改造。同步推进“1619”接续奋斗计划,落实帮扶资金11万元,出台《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基金管理办法》,形成“就业+产业+慈善”立体帮扶模式,累计提供岗位2036个、实现就业405人,开展产业帮扶20项、慈善帮扶3项,惠及1100余人次。 3.优化特殊群体保障体系。福利院实施“医教康养”全方位保障,与市人民医院合作建立康复治疗长效机制,服务30余名残疾儿童;联合特教学校开展定制化教育覆盖20名适龄儿童;建立生活费动态调整机制,儿童/成人月标准分别提至3079元、2042元。同步强化安全管理,完善消防应急预案,开展全员结核筛查及防控培训,组织消防演练筑牢安全防线。 4.精准落实流浪救助职责。累计实施救助226人次,高效完成落户安置、护送返乡等兜底保障工作,实现救助服务零遗漏。 四、点燃社会福利“希望灯” 1.夯实兜底保障基础。落实孤困儿童基本生活费动态调整机制,发放保障金459.86万元,实现医保全额资助及医疗救助扩面;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浙里护苗圆梦助学”等项目,精准帮扶31名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创新“慈善+儿童关爱”模式,2024年以来成立儿童服务基金会5家(注册资金超2700万元)、服务型社会组织3家,培育多个关爱品牌,撬动慈善资金230余万元,惠及儿童2000余人次。 2.构建多元保护体系。我市流动儿童关爱工作做法入选《浙江观察点工作动态》,塘下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获2024年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百佳案例”;联合市检察院出台全省首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协作联动意见》,打造“雏鹰再飞”“薇薇工作室”等多部门联动项目,开展司法介入23次,依法由未保中心监护未成年人5人;建成安阳街道祥和社区“精康融合”服务站,日均服务35人次;引入“望里心灵”APP,排查精神障碍患者3871人次,建档评估23人,培训专业人员122名。 3.深化慈善治理创新。开展公益慈善领域专项整治,清理“僵尸组织”2家;拍摄全市首部慈善纪录片《八憨老人》;平阳坑镇塔石村入选温州市“社区慈善”试点单位,持续提升慈善文化影响力。 五、把稳社会组织“方向盘” 1.强化监管培育。依法登记社会组织15家,变更47家,注销23家;完成年检初审497家(覆盖率40%),取缔涉宗非法组织1家,典型案例被列入省级规范“五个一批”瑞安试点,被省机制办日报录用;举办培训3期,覆盖400人次;开展第9届社会组织创新创业大赛,链接慈善资源强化支持。 2.深化服务创新。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专项行动,入选温州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观察点,相关创新实践入选2025年浙江省民政领域改革试点;组织行业交流、展会等活动,优化营商环境。 3.夯实党建基础。深化全省首个“机关+社会组织”党建联建,开展宣讲30期、志愿服务50场;加强干部学习教育,优化内部流程,全面提升工作效能。 六、编制社会服务“安心网” 1.智慧赋能婚姻登记服务。落实“全国通办”政策,办理跨区域业务443件;推进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实现婚姻档案全链条数字化;采用“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活动载体”模式,推行“婚育户一件事”联办,开辟婚孕检快捷通道,高效应对登记高峰。 2.数字引领区划地名创新。入选浙江省“乡村著名行动”首批典型经验;地名数字化管理建设入选2025年浙江省民政领域改革试点,建立标准地名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加强地名标志与文化融合,打造陶山、湖岭等地名文化品牌促进增收;制作《瑞安地名文化遗产地图》《瑞安地名文化揽胜图》等文化产品;制作门牌路牌1156个、办理门牌证6490本,完成道路、桥梁及建筑物命名78处,处理信访件22个;深化平安边界建设,强化常态化巡检。 3.深化殡葬改革与殡仪服务。开展丧葬环境专项整治,拆除私坟121座,查处违规办丧10起;对147座公墓实行“一墓一策”管理,未批先建违建墓地2座;清明期间投入1000余人次保障40万群众祭扫,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推进殡仪馆建设工程,落实惠民政策赠送免费骨灰盒236个,减免费用7.08万元;同步强化廉政监管,拓宽群众投诉渠道。 4.精准实施移民帮扶工程。汀田街道汀八村汽车交易服务客厅项目入选浙江省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优秀案例;云周街道生活综合体及便民服务中心项目获省专项补助1000万元,已完成主体建设;发放直补资金1076.28万元惠及1.78万人;完成珊溪资金决算、预算工作和项目尾款校对及计划编制申报工作;发挥“两员”制度优势化解矛盾纠纷,接待移民信访8批31人次,处理信访件104件,实现信访件报结率、化解率、调解率三个100%;六科水库移民安置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妥善处置水库移民国有剩余资源。 |